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近年来,试用改进的方法治疗马属动物混睛虫病9例(马5、骡3、驴1),均一次治愈,简便易行,安全可靠,疗效确实。 药械 1毫升玻璃注射器、人用8号注射针头、小缝合针各1个,20厘米长7号缝合线2段,10毫升兽用金属注射器、6厘米长12号注射针头各1个,严格消毒。0.5%精制敌百虫生理盐水溶液1毫升;2%盐酸普鲁卡因注射液5毫升;醋酸可的松眼药水2瓶;青霉素200万单位;注射用水20毫升;酒精棉球适量。 治疗方法 将患畜横卧保定,使病眼在上,确实固定头部。患眼周围皮肤用酒精棉球小心消毒后,切  相似文献   

2.
粪瘘是腹壁和胃肠受机械损伤而发炎、坏死,形成向外溢粪的瘘管。笔者曾收治粪瘘病畜10例(骡2例,驴1例,猪7例),经剖腹施肠管吻合术全部治愈。  相似文献   

3.
笔者于1967~1986年6月,采用自家血与核黄素眼睑皮下注射,治疗家畜角膜翳152例(其中马67例,骡42例,驴39例,羊4例),除2马3骡因角膜损伤严重而留有瘢痕外,其余全部治愈,治愈率达96.7%。本法操作简便,药费低廉,疗效可靠,无副作用。 方法 用注射器先吸取核黄素2ml,再从患畜颈静脉采血2ml,混合后,消毒患畜病眼上眼睑,立即将混合液注入眼目睑皮下,稍按压片刻。轻者一次即愈,重者隔3~4天再注一次,一般2~3次即见翳消睛明。  相似文献   

4.
马骡大结肠(主要指大结肠左干)扭转为严重的疝痛病之一,发病率虽不高,但死亡率很高。自1975年以来,笔者对23例大结肠变位和3例回肠套叠的患畜(其中马8例骡16例驴2例)用全身浅麻醉结合电针治疗,取得了满意的效果。 (一)药械准备 1.药品:5%水合氯醛酒精注射液300~500毫升。还可选用5%葡萄糖注射液500~1000毫升,或氯霉素(250毫克/毫升)20支,或20%磺胺嘧啶钠注射液20支,或糖盐水500~1500毫升等。  相似文献   

5.
1982年9月29日~10月1日,马跑泉乡社员,用复种高粱苗喂牲口,3天内有骡1头、马2匹、驴1头发生中毒。经救治3例治愈,1例死亡。  相似文献   

6.
马属动物“急性盲肠结肠炎”是近几年我区的常见病、多发病。本病的主要特点是发病急、病程短、死亡率高。给农业和畜牧业生产带来严重损失。自1982年5月到1984年10月治疗急性盲肠结肠炎患畜57头,治愈46头、治愈率占78%(其中:马26/32,骡14/17,驴6/8)。 (一)临床症状 本病以突然出现暴泻为特征,但也有少数病畜未经腹泻就倒毙的。其腹泻物呈灰绿色或灰褐色,含有多量粘液物呈胶冻样,恶臭难闻,落地后起泡沫。有少数病  相似文献   

7.
笔者从异物性肺炎病死家畜的支气管和肺泡腔中都发现异物中受到启示,试用大剂量抗菌素和普鲁卡因进行气管注射的方法,治疗支气管肺炎患畜8例(马2例,驴1例,犊牛3例,成牛1例,仔猪1例)和支气管炎患骡1例,均收到满意效果。与常用疗法相比,具有用药省,见效快,疗程短,无副作用和成本低等优点。(一)方法 视患畜个体大小用青霉素280万~480万单位,链霉素400万~600万单位,3%盐酸普鲁卡  相似文献   

8.
我院附属兽医院使用“两条龙”的针法,治疗破伤风,笔者曾治疗患畜9例(其中骡5例,马3例,驴1例),治愈8例。 (一)取穴 锁口、开关、伏兔、百会、肾角、曲池、耳根四周。先在颈、背中线下3~4指处,自伏兔穴开始至肾角穴,每寸一穴;又自肾角开始沿肌沟(股二头肌与半腱肌、半膜肌之间形成之肌沟)至曲池穴,每寸一穴。以上穴位,包括左右两侧。 (二)方法 (1)尽量找到伤口,彻底消毒后,用烙铁烧烙,或周围乱刺后涂擦浓碘酊。 (2)患畜于六柱栏内保定,加肚带。穴位剪毛消毒,由术者和助手持小宽针,于两侧同时操作。第一次针锁口、开关、耳根四  相似文献   

9.
笔者自1980年以来,用五苓散加减治疗大家畜脾虚泄泻46例(其中牛25头,马17匹,驴3头,骡1头),均获满意疗效。临床症状 病畜形体消瘦,毛焦肷吊,草水迟细,耳鼻俱凉,有时泄粪如水,整个臀部被粪污染,脉沉细无力。  相似文献   

10.
(一)流行情况 据调查,本病是在1975年2月16日朱王堡乡三沟九队的马车去金昌市拉粪时发生的,翌日返回途中有一匹马发病死亡,将其马皮和一条马腿带回生产队饲养场,于7天之后,该队的8匹马、骡先后发生“拉稀”病,死亡5匹,治愈3匹,其中1匹病骡,在去朱王堡乡兽医站就医时,途径梅南九队死亡,当地群众剥皮吃肉,又引起梅南九队和八队的马、骡发病。 据该乡的新堡、汤宁、三沟、梅南、梅北和朱王堡六个大队十三个生产队的重点调查。1975年有马34匹,发病20匹;骡22头,发病12头;驴87头,发病3头;发病率分别为59%,55%和3.4%。1983年,共有马18匹,发病5匹;骡15头,发病6头;驴231头,发病73头;发病率分别为28%、40%和32%。发病牲畜以3~9岁的占绝大多数。没有明显的季节性,尤以2、3月份为发病高潮;并有明显的地方性,呈散发性流行,根据基层兽医和老农反映;饮涝池水与发病有关。  相似文献   

11.
几年来,笔者应用五加皮散治疗风湿症患畜165例(马85匹、骡32头、驴11头、牛37头)均治愈。临床症状 本病的特征是突然发病,肌肉或关节、四肢交替呈游走性疼痛,肢体表现运动障碍,行走初痛显著,走稍久则痛减轻,卧地难起。全身性风湿症初期体表发热,食欲减少,脉搏洪数,口色红。  相似文献   

12.
我们对患破伤风的骡、马、猪,采用椎管注射破伤风抗毒素的疗法,收到了较好的效果。共治疗21头大家畜,其中马6匹、骡10头、驴5头。治愈17头,死亡4头。还治疗病猪56头,治愈48头。 (一)注射部位 最后腰椎和第一荐椎之间的凹陷处即“十”字部百会穴。 (二)操作方法 病畜站立保定。局部剪毛,碘酒和酒精消毒术部。术者持16×20封闭针头与畜体皮肤成直角刺入,进针后稍向前方。当针进至7~9厘米穿透椎间韧带时,如有穿透窗纸感觉,同时阻力显著减  相似文献   

13.
用民间土方治疗脑水肿16例(马2例、骡2例、驴12例),治愈15例。方法简单、花钱少、疗效显著、无副作用。症状 病初体温不高,精神沉郁,逐渐加重则意识紊乱,长时呆立不动,头下垂,眼半闭,口流涎,对环境反应冷漠,有时用嘴顶在饲槽内或墙壁上,眼似失明,唇松弛无力。站立时两前肢交叉,行走举步不协调  相似文献   

14.
近年来,笔者共收治驴怀骡初期腹水增多8例。发病多在妊娠后3~5月龄,病程1月左右。临床症状 病驴精神沉郁,双唇松垂,头低耳耷,腹围增大,似临产状,站立时不安静。腹部触诊有振水音,心音亢进,体温正常。直肠检查,无膨气,无结粪,肠管有漂浮感。两侧卵巢增至垒球大小,其表面有大小不等的结节突起。腹腔穿刺可  相似文献   

15.
1984年4月至1985年5月,榆中县上花乡上花岔村的驴、骡发生了以肠炎为主要特征的传染病。疫情先后波及3个行政村的10个自然村,共发病91头,其中驴82头,骡9头,治愈率为75%。 (一)病的发生和流行 1984年4月上花村农民白某从靖远购来1头驴首先发病,以拉稀为特征,治疗40余天痊愈,11月复发死亡。以后白借来本村两头驴碾场,在死了牲畜的圈内喂养,两个月内,相继发病死亡,三个月后全村67匹(头)马、驴中,66头驴全部发病。 (二)临床症状 本病的临床特征是肠炎,病畜精神沉郁,食欲废绝,粪便腥臭呈糊状,  相似文献   

16.
笔者多年来试用硫酸铜治愈家畜云翳遮睛172例(马34例、骡52例、驴29例、牛31例、羊26例),其中全愈(以云翳消失不留残存星翳)157例,占90.11%,基本治愈(在角膜上遗留残存星翳或较小的云翳)15例,占9.89%。 临床症状 患畜结膜发赤,跟脸肿胀、疼痛、羞明流泪,眵多难睁,睛生云翳(白、蓝、黄色不等)。遮蔽瞳孔,视力减退。一般病程较长,有时痊愈后,在角膜上遗留残存的星翳或较小的云翳。据临床所见。  相似文献   

17.
我从1971年开始采用麝香酒精注射液和中药天麻散加白花蛇等为主的中西结合方法治疗马骡破伤风31例,其中骡19头、马8匹、驴4头,均治愈。 (一)加强护理 将病畜放在安静、避光、温暖的厩舍里。给以豌豆、玉米让其自动咀嚼。严防病畜长期卧地。常给饮水。对恢复期的病畜每天定时牵遛或用草把摩擦其四肢,促进四肢、肌肉以及血液循环机能增强。  相似文献   

18.
滚蹄是临床常见的多发病。驴、骡多发,马次之。此病轻者影响使役,降低劳动生产能力,重者造成残废而至淘汰。 过去,对此病一般都采用修蹄,装置特殊蹄铁来缓解症状,勉强使役。多年来,我县南里公社兽医站在实践中摸索出一种治疗滚蹄的有效方法——火针酒醋疗法。用此法对34例滚蹄患畜进行验证治疗,痊愈31例,显效3例,治愈率达91%以上,取得了满意的效果。  相似文献   

19.
应用间接血凝试验 (IHA)对河北省家畜弓形虫病进行了检测 ,共检测猪血清 1 3 0 0份 ,其中阳性血清 4 64份 ,阳性率达 3 5 .69% ;绵羊血清 2 2 2份 ,阳性 5 7份 ,阳性率 2 5 .68% ;山羊血清 10 0份 ,阳性 10份 ,阳性率 10 .0 0 % ;牛血清 3 0份 ,阳性 8份 ,阳性率 2 6.67% ;马血清 4 3份 ,阳性 1份 ,阳性率 2 .3 3 % ;骡血清 2 8份 ,阳性 1份 ,阳性率 3 .5 7% ;驴血清 3 3份 ,阳性 2份 ,阳性率 6.0 6%  相似文献   

20.
我站自 1998年以来用虫克星针剂加倍剂量治疗 31例混睛虫病例 ,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症状 混睛病虫多发生于 9月至次年的 2月。病初羞明流泪 ,1— 2日发生角膜混浊白翳遮眼。有的眼睑肿胀 ,视力减退 ,甚或失明 ,引起角膜炎和白内障。检查病眼时可看到细的白色线状虫体在眼房液中游动 ,呈波浪式游动。治疗方法 用含阿维菌素 1%的虫克星注射液 ,按体重每10kg 0 .6mL作皮下注射。连用 2次 ,间隔 10d再用 1次。治疗马 2 4匹、驴 4匹、骡 3匹共 31匹均治愈。体会 虫克星注射液加剂量治疗混睛虫病效果好 ,简便不留后遗症 ,深受畜主欢迎虫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