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潘彬  潘玲 《理论月刊》2004,(3):157-158
知识经济对企业经营管理产生影响是深刻的。建立在传统工业经济基础上的财务管理模式,不论是管理观念还是内容都难以适应;知识经济对企业生产经营管理的影响和对企业财务管理提出了创新要求,企业应从转变理财观念、加强人员培训、注重对知识资本的研究、重视知识产权在企业理财中的运用等方面进行了改革和创新。  相似文献   

2.
皮宗平  李旭东 《群众》2013,(2):46-51
创新驱动发展的路怎么走?企业自主创新从哪里起步?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动力引擎何在?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要“着力构建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研发机构是企业发展的“大脑”,是企业壮大的“心脏”,是企业腾飞的“引擎”。近年来,江苏企业研发机构如雨后春笋般发展起来,它们像“创新大海”中的一粒粒珍珠,串成了企业研发机构的“江苏品牌”。在创新发展的新阶段,如何进一步加强企业研发机构建设,深入实施创新驱动战略、推进科技创新工程,不断增强企业自主创新能力、优化科技创新资源配置、促进科技经济紧密结合,是本期研讨的核心议题。  相似文献   

3.
李坚众  俞慧军 《群众》2000,(2):39-39,44
生命在于运动,企业贵在创新。面向新世纪,张家港人运筹帷幄,坚持“创新”是企业灵魂的宗旨,积极构建机制、技改、科技“三维创新体系”,使张家港市的工业经济保持了快速、高效的发展势头。机制创新:企业进入市场的必然选择该市十大企业集团之一的江苏宏宝集团于1998  相似文献   

4.
李昌荣 《桂海论丛》2004,20(2):40-43
在新世纪,文化与经济、政治相互交融,相互渗透。企业文化创新成为推动企业发展的强大动力;企业文化创新必须全面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要发扬与时俱进精神,积极推进企业文化创新。  相似文献   

5.
我国在经济增长方式上还存在着“高投入、高消耗、高污染、低效率、低产出”的问题;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缓慢既有生产技术和工艺相对落后原因,也有体制不合理因素;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从“观念创新、体制创新、政府职能创新、技术创新、结构创新、组织创新、管理创新、人力资本积累机制创新”入手,加快我国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  相似文献   

6.
二十一世纪是知识经济的世纪。站在新世经的起点上 ,随着我国即将加入 WTO和经济全球化的发展 ,国内外市场的变化和竞争将更加复杂和激烈。江泽民同志曾指出 :“不少企业生产经营困难 ,主要原因是经营机制不活 ,改造、创新动力不足 ,布局结构不合理 ,历史包袱和社会负担沉重”。由此可见 ,“不创新就没有活力、不创新就没有出路”已成为中央领导和企业界人士的广泛共识。作为已经迈入市场的铁路企业 ,只有主动适应新形势 ,抓好企业创新工作 ,尽快摆脱计划经济在企业经营者和职工观念、行动上的影响和束缚 ,以改革求创新 ,以创新求发展 ,加…  相似文献   

7.
湖北经济要实现弯道超越,就是要拥有一批具有高层次竞争优势的企业和产业。企业创造高层次竞争优势的关键和重中之重是研发投入和科技创新。但是有真才实学的科技人才严重匮乏、企业领导科技创新管理经验不足、科技人员指标式职称评定制度等主观、客观及制度原因,严重制约了湖北科技创新对湖北经济的支撑作用。为了让科技有力地支撑湖北经济弯道超越,建议严格制度标准、毫不手软地推进“诚信湖北”和“绿色湖北”的工程建设;着力打造国际一流的“科技创新共享平台”,减少企业研发风险和成本;建立对国有大型企业领导人科技创新积极性考核的长效机制;出台鼓励企业科技创新的机制和政策等等。  相似文献   

8.
陈永红 《群众》2018,(1):42-43
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指出,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是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战略支撑.当前,南通市正在全力创建“创新之都”,集聚多种创新要素,促进区域经济创新发展.作为全市创建工作主力军的通州区,近年来以提升企业创新主体地位,聚焦重点产业转型升级,推进创新创业载体建设等为突破口,集聚要素,聚力创新,精准服务企业创新发展,打...  相似文献   

9.
企业管理创新是企业根据生产经营的客观要求和科技发展的条件,对传统的企业管理模式和管理方法进行的改革、改进和改造。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市场经济的逐步建立和国际化程度的提高,企业要在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生存和发展,就必须不断提高现代化的管理水平,增强管理创新的能力。企业创新主要包括六个方面的内容。  相似文献   

10.
谭贤楚 《前沿》2002,(12):148-150
随着知识经济的出现 ,经济全球化日益激烈 ,学者们越来越关注“文化创新”。本文通过对科学文化与创新文化的关系的探讨 ,认为科学文化是创新文化的前提和基础 ,并指出二者的“融合”是实施文化创新的关键 ,文化创新是其它一切创新的前提和保证  相似文献   

11.
知识经济是以知识及其产品的人M生产、流通和消费为主导的经济。这里所说的“知识的生产”,其实质就是知识的创新与技术的创新。因此在某种意义L也可以说,知识经济是一种以创新为动力的经济。技术创新与知识创新随着知识在经济活动中的重要性迅速增长,人们对创新活动及过程的认识正在深入。如果说技术创新是企业产生新的或改进的产品(服务)或者个产工艺的讨释,那么知识创新是指新思想的产生、演化、交流并应用到产品(服务)中去,以促进企业获得成功,国家经济活动得到增强,社会取得进步。知识经济时代的创新与工业经济时代的创新…  相似文献   

12.
刘志凌 《群众》2011,(4):62-63
“科技是第一生产力”这个精辟论断,揭示了科学技术在现代社会中的重要作用,是实践中得来的真理。但是历史的经验也告诉我们,科技对于经济发展的推动作用并不是一种简单的线性关系,科技向现实生产力转化的过程始终是曲折复杂的。随着知识经济和经济全球化的深入发展,“知识产权界定”已经成为推动科技创新进入社会生产不可缺少的媒介机制,成为促进科技创新转化为社会生产力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3.
一位经济学者指出,在新经济时代,知识资源已经上升为企业资源的主导地位,是唯一在使用中不被消耗和能够不断增值的资源,并将取代资本和权力,发挥着愈来愈大的作用。中美知名企业家们较早地看到,企业中的“人本资源”即劳动力与人才资源是构成知识资源的基础,开发知识资源则是激发科技创新活力的关键所在。由此纷纷将“人才资源”放到企业的重要位置,取得了“科技第一生产力”创新发展的惊人业绩。  相似文献   

14.
《干部人事月报》2014,(11):27-29
在2014夏季达沃斯论坛开幕致辞时,国务院总理李克强表示:“中国经济每一回破茧成蝶靠的都是创新,创新不单是技术创新,更包括体制机制创新、管理创新、模式创新。”随着全球各国之间联系的不断加强,企业的发展也受到了各种因素的影响。在一个“只有变化才是永恒”的时代里,“以不变应万变”的理念还能让企业固守住自己的根基吗?人力资源不创新行吗?有哪些驱动力迫使人力资源工作者不得不谈论创新?对于上述议题,人力资源专家们展开了热烈的讨论。  相似文献   

15.
知名企业在激活人本资源、创新发展上各出新招。思科:每个员工的成功就是企业的成功;海尔:人才是企业经营的“第一品牌”;春兰:资本组合是创建高科技企业载体的关键;宝洁:能力与责任感是构成企业知识资源的基本动力;科用:创新精神是企业科学发展的不竭力量;微软:增强“危机感”是企业科技创新的支撑。这些招数可供企业管理者借鉴。  相似文献   

16.
<正>数字经济成为继农业经济和工业经济之后的新经济形态。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发挥数据的基础资源作用和创新引擎作用,加快形成以创新为主要引领和支撑的数字经济”。“十四五”规划纲要指出,要“建立数据资源产权、交易流通、跨境传输和安全保护等基础制度和标准规范”,“推进数据等要素市场化改革”。这为数据要素广泛融入社会生产生活,实现数据要素融通指明了方向。必须尽快消除数据要素融通所面临的各种障碍,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数据要素融通体系,促进数字经济快速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7.
建筑企业因自身的复杂性和特殊性决定了其创新活动不同于一般工业企业。为此,建筑企业的创新活动应从建筑产品及生产的特点出发,了解企业创新的分类,并从建筑企业经营方式、企业机制、企业体制等方面进行创新,以争取建筑企业更大的生存和发展空间。  相似文献   

18.
在我国国有企业的队伍中,有一支年轻的“小分队”,它是由国家级或地方级科研机构转制而来的。分为科技生产型企业和科技服务型企业两种。自1999年改制以来,科技企业纷纷进行了包括体制机制、科技生产、营销管理、党建人才、文化文明等各方面的探索,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也存在一定的问题和难点。由于科技企业的发展涉及到国家和地方的科技创新体系,也因为这支“小分队”数量虽很少.但文化底蕴很深,科技能量很大,发展空间很宽,本文对此进行初步的探索。笔者认为:要推进科技企业创新发展.关键在加强领导班子建设.以创新提升班子领导力。  相似文献   

19.
论企业的性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从逻辑的角度,辨析了古典与新古典经济理论的“企业生产观”,以及现代企业理论的“企业契约观”;认为考察企业的性质应该从“生产性”和“交易性”两个方面进行,将企业归纳为是一种由人力资本和非人力资本通过特定的合约而形成的生产性组织。  相似文献   

20.
企业文化是现代企业先进的管理理念,一个成功的企业必然脸一套成熟的企业文化。阳煤集团董事长、常委书记王亦农指出:“企业文化是企业的灵魂旗帜和个性气质,是通过培养教育形成的全体员工共享的企业意识形态”。近年来,阳煤集团在打造强势企业文化过程中,刻意培植个性鲜明的广电特色文化,在推进文化管理方面做了一些有益的实践和探索。企业文化是一种生产力2000年,阳煤集团广播电视实行了“一台一网”专业化管理。“追求创新、永元止境”是该台的核心理念,提出了“超越自我、突破发展”的发展观,并且确定了“苦干三年,改造旧系统”的目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