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美国次贷危机下的日本经济走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历经数年改革,日本经济已走出“谷底”,呈现“新经济”特征。但日本经济隐忧仍不能忽视。依靠外需市场的日本经济无法摆脱美国经济的影响。美国次贷危机导致日本资金大量回流本土,进而引发日元升值,将打击出口企业收益。由此看来,如果美国经济出现衰退,并透过全球市场机制波及世界经济,日本经济恐将重新脱离长期复苏轨道。  相似文献   

2.
美国次贷危机及其影响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2007年美国爆发次贷危机。这场危机迅速向其它地区蔓延,并演化成为全球信贷紧缩,对世界主要金融机构和全球金融市场产生了巨大的冲击,使美国经济增长进一步放缓,并对世界经济产生一定负面影响。随着经济、金融全球化深入发展,亚洲经济在美国经济增长下滑和全球金融动荡背景下难以独善其身,美国次贷危机正通过金融和贸易等渠道对亚洲经济产生不可低估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试析美国经济走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美国经济持续强势增长的背后,其长期积累的问题开始凸显,特别是近期发生的次级抵押贷款危机对美国经济造成一定冲击。今后一、二年,美国经济增速将减慢,甚至不排除出现轻度衰退的可能。但美国经济中的利多因素大于挑战因素,美国经济不会出现严重衰退,大体上将保持温和增长。  相似文献   

4.
次贷危机下美货币政策及其对中国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美国次贷危机以来,美联储采取的注资降息、美元贬值等一系列货币政策,无疑会降低美元资产的吸引力,导致大量国际流动资本流向收益更高的地区和商品市场.美国的货币政策调整对全球实体经济和虚拟经济都产生了新的严重影响,而且冲击中国资本市场的稳定,也冲击"中国制造"在世界制造业格局中的中心地位.在此背景下,当前中国宏观经济调控不仅面临经济平稳发展和抑制通货膨胀的双重目标,也涉及与美国相关政策的博弈.若处理不好,中国经济有可能被美国次贷危机拖下水.  相似文献   

5.
美国次贷危机对国际格局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次贷危机的深度蔓延,美国经济开始步入衰退,而与此同时,欧盟力量相对提升,中、俄、印等新兴市场力量凸显,孕育着国际政治经济格局新的变数.在诱发国际政治经济格局变化的诸多变量中,美国经济的相对衰落与中国享有的发展机遇无疑是两个有较强关联性的重要变量,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和作用.  相似文献   

6.
21世纪初美国经济实力走势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由于美国抓住信息技术革命机会,在发展新经济中捷足先登,加之其经济机制具有较强的适应能力和调整能力,因此,在 21世纪初,美国在世界经济中仍将保持“龙头”地位。但随着世界经济的稳定增长和新经济的全球扩展,美国与其他主要国家的经济实力差距将可能有所缩小。  相似文献   

7.
2008年爆发的次贷危机沉重打击了美国经济,当年美国经济零增长,第四季度曾一度下滑6.8%,2009年全年GDP继续下降2.6%,一些有关美国已经衰落的议论开始出现。但是从美国最近的统计数据看,2009年以现值美元计,其GDP仍高达141190亿美元,其世界经济霸主的地位丝毫没有动摇,而且在美国政府采取各种救助措施后,2009年第三季度起美国经济已开始企稳回升,只是其经济增长方式或许将出现一些新的改变。  相似文献   

8.
次贷危机中的日本金融经济动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通过分析日本金融市场短期利率、长期利率、股票指数、日元汇率指标的变动,来评估次贷危机对日本金融市场和金融体系产生的影响。文章认为次贷危机使日本丧失了一个难得的金融政策正常化以及走向长期经济增长的机会,日本金融指标变动与美欧的同步化使得日本难以独善其身,而高企的日元汇率随时有反转的可能。  相似文献   

9.
本文以1997年7月~2001年12月和2008年4月~2009年7月的月度哦计数据②为基础,运用定量比较的方法,从对外贸易、股市、GDP、利率、货币供应量、财政支出等角度,对东南亚金融危机与美国次贷危机给中国经济造成的影响和危机期间的宏观经济政策作了详细的研究。结果表明,美国次贷危机对于我国经济的影响要大于东南亚金融危机,但是由于及时调整了宏观经济政策,采取了更加积极的财政政策和宽松的货币政策,当前我国GDP的季度增长没有太大的波动。  相似文献   

10.
最近,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等机构网站公布了一系列研究报告,对美国经济短期走势和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此外,报告还结合美国经济政策变动趋势对今明两年美国经济走势作出了预测。 一、美国经济短期走势 围绕美国经济短期走势问题,各机构主要就美国经济是否会陷入所谓“二次衰退”展开了争论。其中,认为美国经济正在缓慢复苏,不会陷入“二次衰退”的观点占据了上风。 (一)美国经济己走出衰退,目前正处于缓慢复苏之中。IMF认为,目前美国的商业周期已处于复苏阶段,今明两年美经济增长将逐步提速,国内生产总值(GDP)年增长率将由2002年的2.5%提高到2003年的3.3%。IMF概括的支撑美国经济复苏的  相似文献   

11.
The US financial crisis and its result--a severe recession--are spreading quickly across the world. Why has the US, the head of the world economy, been hit so hard all of a sudden? Or is the US economy indeed suffering so much? What impact does the crisis have on the future of US economic hegemony? Or will the crisis considerably weaken the comprehensive strength of the US and thus change its relations with all other countries in the world? This essay analyses the economic situation of America from the perspectives of history and the angles of international politics, and pays special attention to the potential influence of the current crisis on the future of US economic hegemony and the international relations.  相似文献   

12.
美国次贷危机的成因及其对国际金融秩序的影响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1  
美国次贷危机起源于房地产泡沫的破裂,金融创新形成的多重利益链条使次贷危机深化,金融全球化则是次贷危机国际传导的背景条件.次贷危机引发的全球金融动荡动摇了美国的金融霸权,国际金融力量对比正在发生深刻的变化,全球金融版图面临重绘的可能.对于中国而言,次贷危机为中国进一步融入国际金融体系提供了机遇,也带来了挑战.  相似文献   

13.
China-Russia economic cooperation and trade have achieved remarkable success in recent years. Trade between the two countries recorded an average annual growth of 30.9% for nine consecutive years. However, the widespread global financial crisis has exerted a severe impact on Sino-Russian trade.  相似文献   

14.
The worst international financial crisis since the Great Depression in the 1930s has spilt out to the real economy, causing recession in developed countries and sharp slowdown in developing economies. Meanwhile, international trade and investment has evidently slowed in growth and even contracted. Currently the international financial crisis is further spreading and deepening; the world economy as a whole in 2009 will possibly fall into recession; and China's economy will face a more serious external economic environment.  相似文献   

15.
What effect do economic sanctions have on the IMF lending decisions? Though countries under economic sanctions often face significant economic and financial difficulties, no comprehensive research to date has explored whether the IMF as a de facto lender of last resort intervenes in those countries in need. We posit that economic coercion is likely to hinder the target’s access to IMF credits as sanctioning (sender) countries are likely to use their political influence in the IMF to deny funds to the destabilized target economies. To assess the empirical merits of the hypothesis, we combine data on the IMF lending with the economic sanctions data for 120 emerging market economies from 1975 to 2005. Results indicate that target countries are less likely to receive IMF funds, especially when under sanctions by the United States and international institutions. Our findings contradict the conventional wisdom that the IMF is tasked with providing lifelines to member governments in need of help to ease their short-term balance of payment problems. Further, as much as IMF loans can be used as positive inducements to acquire a country’s strategic cooperation, we show that they might also be used by sender countries as a punishment tool against target countries to amplify the impact of sanctions regimes.  相似文献   

16.
当前仍在发展的世界金融和经济危机确实是上世纪30年代以来最严重的世界性危机,危机会持续多久、造成多大的危害、对世界各国的影响究竟会怎样仍有待观察.目前看,此次金融和经济危机对世界所有国家都造成重创,对世界政治、经济和安全格局肯定会有长期、深层次、战略性影响;对世界各国的经济制度、经济和社会价值观念、思想、理论,对政府在经济生活中的地位作用,以及对世界范围内的经济、政治和社会思想、思潮、观念等,都已经并将继续产生影响,甚至会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世人对不同经济与政治制度、体系及机构的看法和要求.  相似文献   

17.
俄罗斯人口危机及其发展趋势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俄罗斯社会目前正经历着一场旷日持久的并且还在不断加剧的非战争因素人口危机。全国人口灾难性地持续减少,人口自然增长率连续十多年呈负数,人口构成急剧老化,社会劳动力储备日益萎缩。这场危机将严重影响俄罗斯民族的生存能力和俄罗斯联邦国家的精神状态,同时还将严重制约俄罗斯的经济发展和科技潜力、军事潜力的发挥,并不可避免地在很大程度上削弱其国际影响力。  相似文献   

18.
一、区域经济发展回顾与展望在全球经济蓬勃发展的态势推动下 ,本地区的经济也在复苏。预计2004年的全球产量将增加5个百分点 ,全球贸易总额(包括商品与服务)将增加8.8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2004)。中国经济迅猛发展推动了全球经济的增长 ,同时美国、日本和欧盟的经济复苏也起到了一定的作用。预计2004年东南亚的GDP的增长率将达到6.2 % ,整个东南亚的GDP将增长7.3 %(亚洲发展银行2004)。区域经济之所以蓬勃发展 ,主要是因为主要经济体(即美国和日本)工业生产增加 ,中国的经济发展使得需求持续上升 ,以及信息通讯技术产业(简称IT产业)好转…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