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第一次听到回湾这个词,是在一个朋友的佛堂。那是一个闹市里茶室的二楼,四面墙上挂满了唐卡,看上去,这些唐卡都是有些年头了,这也是我见过的唐卡最集中最多的地方,好的唐卡,仅仅是一幅就宝贝得不得了,没有想到,一下子见到了这么多,还是让我小小的震撼了一下,我对藏传佛教了解不是太多,只知道唐卡是藏族文化中一种独具特色的绘画艺术形式,题材内容涉及藏族的历史、政治、文化和社会生活等诸多领域,堪称藏民族的百科全书。彩绘的唐卡颜料以金粉、银粉、朱砂、雄黄等矿物颜料为主,  相似文献   

2.
第一次听到回湾这个词,是在一个朋友的佛堂。那是一个闹市里茶室的二楼,四面墙上挂满了唐卡,看上去,这些唐卡都是有些年头了,这也是我见过的唐卡最集中最多的地方,好的唐卡,仅仅是一幅就宝贝得不得了,没有想到,一下子见到了这么多,还是让我小小的震撼了一下,我对藏传佛教了解不是太多,只知道唐卡是藏族文化中一种独具特色的绘画艺术形式,题材内容涉及藏  相似文献   

3.
<正>多吉喇嘛是云南佛学院的学僧,他有一项与别人不同的技能——画唐卡。2010年,多吉从宁蒗泸沽湖边的扎美寺,来到云南佛学院,学习汉语言文学专业。2012年,他在佛学院毕业获取了大专文凭之后,去到青海热贡地区,用了将近4年的时间学习唐卡绘画。如今,他又回到了佛学院,一边画着他热爱的唐卡,一边在学经班中学习经文专业。在我们到佛学院的时候,正巧遇上他在经堂的一个角落里安静地作画。而据我们所知,在整个云南的藏传佛教僧人里,能够画唐卡的人屈指可数。  相似文献   

4.
<正>唐卡艺术是中华民族民间艺术中弥足珍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早在公元9世纪,伴随着藏传佛教在青海的传播,以唐卡为艺术代表藏传佛教绘画艺术就在青海大地上竞相争艳。经过近千年的传承发展,如今已形成了青海热贡艺术、宗喀艺术、藏娘艺术等代表性品类。尤其令世人瞩目的是被誉为"火一样的安多唐卡"的热贡  相似文献   

5.
雨辰 《今日上海》2008,(3):60-61
唐卡是藏语的音译,是指用彩缎装裱后悬挂供奉的宗教卷轴画,具有鲜明的民族特点、浓郁的宗教色彩和独特的艺术风格,历来被藏族人民视为珍宝。  相似文献   

6.
丁亥年岁末,上海美术馆展出了一场别开生面的艺术展览,来自我国青海省同仁县的民族艺术奇葩——唐卡,以其风格独特、色彩绚丽的高超工笔技艺,将藏传佛教艺术展示在上海观众面前,使人们对遥远的热贡艺术之乡——同仁,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和强烈的响往。  相似文献   

7.
储有明 《今日上海》2009,(10):62-63
十一次进藏,曹天风与唐卡结下了不解之缘。任何人只要到过唐卡艺术的发祥地之一——青海省黄南藏族自治州同仁县内的隆务河流域,就会被当地独特的“热贡艺术”所吸引,而唐卡正是“热贡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唐卡是藏语“TangKa”的汉语音译,原义为平坦、广阔、展开。它特指藏族地区流行的区别于壁画、  相似文献   

8.
在藏族丰富的民族艺术中,唐卡是颇具特色的。唐卡系藏语译音,最初是一种写在布上的文告,后来衍变成宗教绘画,指的是一种布轴画。唐卡发展成为布轴画的年代尚待考证,西藏文管会文物普查队在乃东县发现的一件  相似文献   

9.
一 对刘九生和谢国正来说,古村小洲是个藏着很多的可能性的地方。  相似文献   

10.
1999年3月8日开幕的《雪域明珠──中国西藏文化展》中的西藏服饰及时装展吸引了许多参观者。以藏式建筑为背景的T型台卜,展示着取材于西藏民族游收特色的服饰造型。这组以"游牧"命名的服饰融入现代设计理念,粗扩豪放,原始与现代相协调,传统藏装生发出新的生命力。一组用深沉的紫红色及华贵的金色纹样构成的"僧侣"系列服饰则将古老神秘的宗教气氛呈现在人们面前,使人恍如身临青藏高原。圣洁而多层次的白色辅以飘逸婉转的藏文字,这组命名为"文字"的服饰系列,传达出西藏民族文化粗扩背后的细致与秀丽。"唐卡"系列,将西藏特有的吉祥挂…  相似文献   

11.
延续了400多年的经堂教育,今日仍然是回族民间教育的主流,它一如既往地担负着培养回族伊斯兰教专门人才的重任。教材作为实施教育的重要载体,直接关系到经堂教育能否培养出符合时代发展的伊斯兰教专门人才。时代在发展,经堂教育教材在当下亦发生着变化,这一嬗变反映了在当前新形势下经堂教育面对时代挑战做出的适应性改变。本文就当前经堂教育教材的变化,进行理性思考,探讨经堂教育教材建构之路。  相似文献   

12.
周智生  李伟 《求索》2005,(12):17-19
本文以滇藏川交接区域地缘发展研究为中心,一方面总结了历史时期地缘经济联系对促进滇藏川民族地区经济互动发展的历史作用;另一方面在赴滇藏川三省毗邻地区实地调研的基础上,对目前滇藏川交接地区地缘经济的主要发展内容和联系方式进行了细致梳理。结合历史经验和发展现状,研究认为,地缘经济联系是西部多民族地区间区域经济合作的重要途径,同时也是促进西部民族地区内源性发展能力培育的重要动力。  相似文献   

13.
藏人和狗     
藏民族与狗有着不解的缘分。狗是游牧文化的产物,而藏民族是一个以游牧为主的古老民族。狗伴随藏民族走过了时间的长河,成为藏人情感世界的好朋友,生活中的好伴侣,经济生产的好助手。12生肖起源于藏族等游牧民族,在12生肖中,狗代表着忠诚,象征不嫌贫爱富的高尚品德和吃苦耐劳、友情为重的优秀操行。  相似文献   

14.
西北回族历经唐宋元明时期的发展壮大阶段,期间的蕃坊制和教坊制为其基本的宗教组织形式,但发展缓慢。明代兴起的经堂教育推动了回族内部的宗教联系,至清代前期,其突破了教坊制的分散性,建立了门宦。故经堂教育的兴起推动了门宦的形成,而门宦制度赋予教坊以组织联系,这种互动使得回族社会进入明显的组织化进程。  相似文献   

15.
舒乙 《北京观察》2010,(5):56-63
<正>我没有想到北京会有这么多有藏字的石碑,完全没有想到。用了一个半月的时间,我刻意做了一番调查,逐一寻访了北京城内的刻有藏字的石碑,结果让我大吃一惊:我一共找到了十五块。  相似文献   

16.
纳西族是一个开放进取、富有艺术才华的民族。她与汉、藏、白、彝等民族为邻,文化上长于吸收、融合其他民族文化之精华,创造出自己的灿烂文明。东巴象形图画文字及东巴巫师在祭祀活动中绘制的各种画牌画卷,构成了东巴文化中最富特色的部分。其中,木牌画是一种最为古老的东巴绘画形式。木牌以松木制成,画时不作草稿,内容庞杂,有神灵鬼怪,云雾山水,动植物等,有的用象形文字以解释画的涵义。有尖顶和平顶两类,尖顶画牌一般绘有神灵,平顶画牌通常画鬼怪。所画图案极富想象,形象生动,线条流畅,色彩鲜明。木牌历史悠久,可追溯到古羌人插木牌行地祭…  相似文献   

17.
陈利群 《新东方》2002,(3):56-61
《廿四诗品》是一部以“诗笔写诗论”、形式特殊的文论著作。其艺术形式蕴涵着独特的美学意义;其审美形式的抉择主要源于艺术形式自身的历史承传、美学思想传统、作者的诗美观及民族思维传统;其审美方式为借助意象意境的塑造,阐发艺术感受和理论思考;其艺术哲学为“由技进道”:诗歌创作应从技艺上升到艺术规律,乃至融汇于整个宇宙规律。  相似文献   

18.
藏民族文化可以称得上是世界上最为独特、最有创造性的文化,强烈的民族文化认同、趋同经济结构、相当的资源优势、相似的文化产业策略为"藏民族文化圈"的建立提供了可行性依据,"藏民族文化圈"的形成对于发展藏民族区域文化产业、盘活藏区经济、促进地方政府间合作都具有积极作用。"藏民族文化圈"文化产业的大发展、大繁荣离不开法制建设,提高藏区立法、司法、执法机制,加强藏区法制本土化进程,对于藏区文化产业快速发展,提升"藏民族文化圈"区域政府合作意义深远。  相似文献   

19.
2007年,是中国话剧一百年的纪念年。百年来,话剧这朵来自异国的奇葩,散发着迷人的芬芳,在中国的土地上傲然盛开。它用独特的艺术形式,完美地与中国的民族精髓、历史渊源,以及现实生活的中国传统文化融为一体,走过风雨飘摇的动荡年月,走进繁荣昌盛的21世纪,不仅成为表达中国民众心声的、具有强烈感染力和战斗力的艺术形式,更在舞台格局多元化的当代,成为一种兼具时尚与魅力的艺术品种。  相似文献   

20.
在云南迪庆藏族自治州中甸县,有一个藏族聚居的村寨,具有浓厚的藏族传统文化,全体村民信仰藏传佛教格鲁派,我们在当地生活了近一个月,吃住在央称大婶家,与当地的村民结下了浓厚的友谊,真切地感受到藏传佛教文化浓烈的气氛。 走进形朵村,道路旁庄严肃穆的经堂和嘛呢堆,以及藏房上飘扬着的经幡,让整个村庄充满一种庄重而又神秘的色彩。村中39户人家,261人,几乎家家设有神龛和佛堂,村里还有5个喇嘛和1个尼姑,2座公共经堂、1座嘛呢堆,以及3座神山。 村里的大经堂位于村口旁,据说是120年前修建的,1959年曾被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