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毛灿月 《前沿》2008,(7):188-190
作为学术专论的序言,《〈红楼梦魇〉自序》以写实的态度,表述了张爱玲与《红楼梦》及作者的精神与情感渊源,这为我们研究张爱玲与曹雪芹的精神特质共性提供了重要依据。张爱玲对《红楼梦》及研究的“疯狂”,是其学术专论《红楼梦魇》的非学术隐义的表征。她与曹雪芹文人品格的共性,源于他们共同的“末世”之感。  相似文献   

2.
《红楼梦》中的林黛玉形象具有浓厚的楚文化风采。黛玉的雅号为"潇湘妃子",她有湘妃"泪洒斑竹"的身影;黛玉有着屈原那样"苏世独立"的"诗魂";宝黛爱情是知音之爱,林黛玉和贾宝玉相互认作"知己",宝黛爱情是在思想、心灵和精神上产生共鸣的知音之爱。楚文化是曹雪芹创作《红楼梦》的重要文化源泉,曹雪芹在塑造林黛玉形象时应该是参考和借鉴了楚文化的精神和意蕴。楚文化风采彰显出林黛玉的气质美、诗性美和精神美!  相似文献   

3.
目前,对曹雪芹和《红楼梦》的研究已经形成国际规模的“红学”格局。台湾著名历史小说作家高阳于对曹雪芹、《红楼梦》也倾注了极大的兴趣和热情,并作出了相当的成绩。香港诗人秦岭雪曾经颇有心得地说,当代中国文坛学习《红楼梦》学得最好的是两个人,一位是白先勇,另一位就是高阳。高阳研究“红学”,不是从文艺理论家或社会学家的身份着手,而是出自一个小说家和史学家的视角。本文试以史学和文学两方面以及彼此相互影响的关系来评述有关高阳对曹雪芹与《红楼梦》的研究与创作上的借鉴。  相似文献   

4.
李璐 《今日浙江》2014,(22):58-59
正《红楼梦》里,黛玉偶听"原来姹紫嫣红开遍,似这般都付与断井颓垣。良辰美景奈何天,赏心乐事谁家院"的戏文,不禁"心痛神痴,眼中落泪"。曹雪芹当年写至此处,耳边也一定回转着清柔婉折又充满叛逆之情的曲子。《红楼梦》成书的乾隆年间,正是昆曲鼎盛时期,黛玉听的这段正是昆曲。一说及昆曲,仿佛便有一线袅娜  相似文献   

5.
钱钟书对中国文学具有精辟的研究,其中对《西游记》、《品花宝鉴》、《儿女英雄传》、《儒林外史》以及《红楼梦》等中国古典小说都有补阙正疑。1979年4月23日,钱钟书随中国科学院代表团访问哥伦比亚大学时,见到了4O年代的熟人夏志清。夏志清是美国人,哥伦比亚大学教授,当年在上海任教,是钱家的座上客。这次见面中,钱钟书与夏志清从小说谈起,其中谈到国内《红楼梦》研究的近况。钱钟书认为,“近年来许多所谓曹雪芹和《红楼梦》的新资料大半是伪造的”吼庆茂《钱钟书与杨绎》)并举出平民不调、文义拙劣的诗句为证,说明曹雪芹如果…  相似文献   

6.
罗屿 《小康》2010,(5):98-101
《红楼梦》里,曹雪芹“安排”贾宝玉梦中游览了太虚幻境。而在《红楼梦》成书200余年后,另一位清代作家吴趼人在其小说《新石头记》中让贾宝玉再次入梦。只是,这次的宝玉未见警幻仙子,也未看“金陵十二钗”判词。  相似文献   

7.
玩火者     
江岸 《小康》2012,(11):101
千百年来,肆意弄权、玩弄司法者的手段和下场,并无太大分别。早在《红楼梦》里,曹雪芹已为我们写下过相似一幕这几个月来,薄谷开来和王立军案的审判过程让很多人感慨。正如历史总是惊人的相似,其实,千百年来,肆意弄权、玩弄司法者的手段,并无太大分别。早在《红楼梦》里,曹雪芹已为我们写  相似文献   

8.
“《红楼梦》农工研究小组”是前任农工党中央主席、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卢嘉锡题词定名的,成员有农工党员中的中国《红楼梦》学会的副会长、常务事理等。十年中召开过好几次较大型的《红楼梦》研讨会,海内外著名红学家数十人参加。致力于收集和出版珍贵的《红楼梦》版本和文物,发现了民族英雄林则徐手书的咏《红楼梦》诗24首,引起学界注意。发现的12张最早的《红楼梦》册页,经中国书店出版社印出,今年被作为中法文化年中送给法国的重要礼品之一。为纪念曹雪芹诞辰240年和该小组成立十年,特影印出版了《郑振铎藏石头记残抄本》,中国红学…  相似文献   

9.
《红楼梦》作者曹雪芹以神话思维方式认知人事的盛衰变迁,对这个充满变数的人世中的人的命运和生存意义等问题进行探寻与追问,并以其诗性智慧创造各种神话,以隐喻的方式表现人类那独特而永恒的天性,从而造就了他那个时代的"神话叙述"。  相似文献   

10.
《两岸关系》2014,(9):64-65
正认识蒋勋是先认识他的声音。朋友送了由他导读的《红楼梦》的碟片给我,我听得入了迷,心想怎么会有那么好听的声音?《红楼梦》这本家喻户晓的古典文学名著,透过他那抑扬顿挫、醇厚而富有磁性的声音,把我带入了曹雪芹浩瀚的文学世界。总喜欢在夜阑人静的时候听他娓娓诉说大观园里的人、事、情。经过蒋勋的诠释和解析,《红楼梦》变得立体了,仿佛自己曾在大观园里待过,跟书里的人物似曾相识。  相似文献   

11.
<正>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定价:168.00元《红楼梦》是一本天书,有解说不尽的玄机、探索不完的秘密。本书作者侧重解析《红楼梦》小说艺术的"现代性":神话构架、人物塑造、象征隐喻、千里伏笔等,检视曹雪芹如何将各种构成小说的元素发挥出来,并远远超越它的时代。作者以小说家的艺术敏感,擦去经典的蒙尘  相似文献   

12.
刺猬的秘密     
江岸 《小康》2012,(7):109
刺猬型人格的敏感和尖锐自负背后,其实是一种自卑和自我保护。就像《红楼梦》中的妙玉,在卑微和骄傲之间,极力想摆脱卑微处境,处处以打击别人来证明自己的不同寻常作家林语堂最讨厌的《红楼梦》人物是妙玉《红楼梦》里大善人一样的李纨也毫不掩饰她对妙玉的厌恶,直接就说"可厌妙玉为人"。读者对于妙玉的态度却是各执两端:爱之者认为她美丽、卓尔不群,活得洁净自我。厌之者  相似文献   

13.
文学巨匠曹雪芹在《红楼梦》里写了这样一句名言:“机关算尽太聪明,反误了卿卿性命。”  相似文献   

14.
<正> 我国古典文学名著《红楼梦》自问世二百余年来,无数学人探索着这座中国文化宝库中的奥秘。“红学”也逐渐成为一门显学。中国红楼梦学会理事、华中师范大学中文系李广柏先生的《红楼梦的奇与美》(中国三环出版社出版),以其独到的见解脱颖而出,被学人称之为红学研究中的一部力作。这部专著是作者经多年研究而写成的。全书近20万字,共收入论文11篇。书末并附录《曹雪芹家世生平及创作简谱》,汇集迄今所知有关曹雪芹史实,并酌加考释,为了解、研究曹雪芹提供了翔实的资料,也很有学术价值。此书虽系论文集,然在内容上又互相联系,构成了一个完整的有机整体。作者以中年人特有的学识和  相似文献   

15.
《红楼梦》里隐藏了清代政治史上的一件大事,解读了这件大事,也就窥破了《红楼梦》的谜底。胤礽刚刚长到一岁半的时候,康熙即立此幼孩为皇太子。康熙四十七年9月,康熙却下令废黜胤礽,决不再立嗣位人,有敢妄图者定予严惩。雍正篡位后,他深知曹家是太子一“党”,皇家一切内幕机密,他们了如指掌,怕一旦泄露了他的“天机”,所以必须找个借口“治”他们——这就是曹雪芹家为何成了雍正眼中钉的原因,也是一部《红楼梦》中的“假语”“真事”。  相似文献   

16.
“’97武汉市第八届《红楼梦》学术交流会”于1997年12月在武汉市召开。与会者就“红学”如何面向二十一世纪展开了热烈的讨论。与会者对目前红学研究的现状深感不安,一致认为下世纪《红楼梦》研究的主流,应重在对《红楼梦》文本的研究,要把对《红楼梦》的研究与传统的、具有民族特色的文化结合起来进行。近几年来,《红楼梦》的研究,正如姚雪垠先生所指出的,许多的努力,“使一部伟大古典小说的研究工作脱离了小说美学本身的探讨,长期钻人牛角尖中。”①研究问题过于碎细,如考察曹雪芹祖籍,主张“靠我们的细心爬梳穿穴,曲折以求”…  相似文献   

17.
3月13日出版的《书刊导报》,以一版头条地位加“编者按”发表了段献民的《为世人前所未闻,为学者前所未想:震惊人类的发现——《红楼梦》应有两部;王国华替曹雪芹完成“太极红楼梦”》一文,迅即为《文摘周报》、《文摘月刊》、香港《文汇报》等报刊所摘载,可以说产生了“轰动效应”,但湖北大学中国古代小说戏曲研究所所长、武汉《红楼梦》学会会长张国光教授于3月17日、24日在为该校中文系元明清研究生举办的“红学讲座”上则列举了十四证,力辩所谓“太极红楼梦”乃违背常识之作,并严正批评“红学权威”周汝昌氏导演这一闹剧及其作伪、传伪的不良学风,兹将张国光的批评意见摘要如下:  相似文献   

18.
要说近期文化界的热点,著名作家刘心武应该算一个。自从他在央视的《百家讲坛》揭秘红楼梦以来,争议之声四起。10月出版的《艺术评论》为此用了很大篇幅发表了主流红学家的批评意见。一场关于谁有资格研究红楼、讲红楼的争论开始升温。"在几个月前,笔者偶尔看了刘心武的央视开讲,然而引起如此轩然大波,却是许多人始料未及的。"秦可卿是谁?读过《红楼梦》的人,对于她在《红楼梦》里的位置是有认识的。从秦可卿入手,这仅仅是刘心武个人研究《红楼梦》的一个角度。笔者认为,谁有资格研究红楼、讲红楼,倒不是问题的关键,因为学术是自由的,作为一…  相似文献   

19.
江岸 《小康》2011,(4):125
"老废物"式的管理之道,才是老子所推崇的最高境界。深藏不露,在幕后牢牢把控大局。贾母达到了这一境界,可惜,她选错了人《红楼梦》里,自称"老废物"的贾母却是贾府的最高统治者。老子《道德经》里谈到治国管理的几个境界:太上,下知有之。其次,亲而誉之。其次畏之,其次侮之。其中最差的管理境界是"侮之"——上司下  相似文献   

20.
《小康》2017,(9)
<正>《红楼梦》深受《金瓶梅》的供养,假如这两部作品的作者活在今天,会不会像那些IP剧一样深陷侵权抄袭风波,或被傅雷那样的大家撰文大肆批评呢?从巴金的《家·春·秋》到今天的网络作家流潋紫的《甄嬛传》,处处可见曹雪芹的给养。可以说《,红楼梦》是现代作家取之不尽的营养库。但实际上《红楼梦》也深受《金瓶梅》的供养,从字句的使用到人物对话、场景的描摹,以及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