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习近平关于“人民至上”的重要论述表明了中国共产党的出发点与落脚点,突出了人民是历史的主体与创造者,体现了党始终与人民同呼吸、共命运的原则立场。“人民至上”重要论述并非无源之水、无本之木。从觉醒向度来看,中国人民历史主体意识的格式塔转化激发了爱国人士对国家现状的自主思考,在思考实践中实现了人民主体性的自主觉醒;从迸发向度来看,马克思主义的传播、中国共产党的成立以及在历史进程中所形成的党与人民的鱼水深情为“人民至上”重要论述提供了现实前提;从升华向度来看,中国共产党从国情、党情出发,着眼人民所想、人民所盼、人民所求,构筑起具有中国特色、民族特性、人类特质的“人民至上”道路。  相似文献   

2.
邓红  王琳 《学习论坛》2023,(1):20-27
关心和重视人民群众来信来访工作,是中国共产党将“人本”情怀放在首位的突出表现,也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价值指向。习近平关于人民信访工作重要论述以马克思主义哲学观为理论根基,以中国共产党人探索人民信访工作的优良传统和创新思想为直接依据,最终形成于习近平关于人民信访工作的生动实践中。坚定地坚持中国共产党对人民信访工作的领导,以人民为中心推进人民信访工作,让领导干部主动深入基层构成了习近平关于人民信访工作重要论述的科学内涵。践行这一科学理念,须完善人民信访工作制度,加快人民信访工作法治化步伐,推动人民信访工作信息化、智能化建设,构建人民信访工作多方共治的大格局。  相似文献   

3.
人民是我们国家的主人,是决定我国前途和命运的根本力量。实现我们的奋斗目标,开创我们的美好未来,必须紧紧依靠人民、始终为了人民。根据人民主体地位内涵和条件的变化,研究怎样坚持好人民主体地位与党的群众路线,对于总结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的成功经验,尤其是对于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如何坚持和改善党的领导,坚持和拓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胜利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4.
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人民健康,党的十八大以来围绕人民健康做了一系列重要论述,在继承和发展马克思、恩格斯关于生命伦理的思想、中国共产党关于人民健康的思想理念以及中华优秀传统健康养生文化的基础上形成了诸多内涵丰富、意蕴深远的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阐释了我国卫生与健康事业的战略地位、问题导向、核心理念、实践举措、政治保证、基本原则等,深刻彰显了中国共产党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初心使命。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人民健康重要论述不仅是新时代推进“健康中国”建设的根本遵循,并且对我们推进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推动构建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都具有极其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5.
我国是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人民是国家的主人,人民是社会主义经济、文化、政治、法治建设的主体。中国共产党通过经济、文化、政治、法律手段保障人民主体地位,尤其是现阶段中为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作出的战略部署,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必须进一步用法制来保障人民的主体地位。  相似文献   

6.
坚持人民主体地位,要认识到人民主体地位的确立和实现经历了一个漫长的历史演进过程,坚持集政治性、生产性及开拓性于一体的人民主体性,要积极促成人民在国家管理与权力监督中的主体地位,发挥人民在财富创造和成果共享中的主体作用,重视人民在社会实践与制度创新中的主体能动性。  相似文献   

7.
8.
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胜利,必须坚持人民主体地位。这是对中国共产党90多年历史经验的真理性总结和规律性揭示。牢牢把握这一基本要求,对于充分调动人民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供最广泛最可靠最牢固的群众基础和力量源泉,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
人民群众理应是反腐败斗争的主体,但现实情况却是人民群众的主体地位严重缺失。只有把人民群众反腐败斗争的主体地位具体化,落到实处,才能有效遏制腐败的蔓延。要提升人民群众素质,使人民群众"会"反腐败。要完善体制机制,使人民群众"能"反腐败。要调整保护措施,使人民群众"敢"反腐败。要加大惩罚腐败力度,使人民群众"愿"反腐败。  相似文献   

10.
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九十多年的历史进程中,人民主体地位的思想一致贯穿其中;而在科学发展观中人民主体地位体现得更为具体,在党的十八大报告中更是把人民主体地位提到一个新的台阶。本文从人民主体地位的思想渊源、人民主体地位在当代社会的体现来分析研究人民主体地位的当代价值以及需要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11.
对道路问题的探索,不仅贯穿着中国共产党发展的历史,还贯穿于中国近现代发展的历史中。无论何时,道路问题都是最根本的问题。中国道路是观察和认识当代中国的一条重要线索。十八大以来,习近平关于中国道路的重要论述,阐明了中国道路生成的历史逻辑和中国道路内蕴的核心要义,其中,两个只有阐明了中国道路的历史必然性,两个不走规定了中国道路的性质和方向,两个必由之路强调了坚持中国道路的重要意义,两个不能否定指明了中国道路是历史阶段性和连续性的辩证统一。这些重要论述不仅为中国未来发展提供了基本遵循和方向指引,同时也为人类社会探索更好的发展道路贡献了具有启发意义和参考价值的中国方案。  相似文献   

12.
从理论定位来看,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包括:当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理论的最新成果、对改革开放以来教育改革的深刻总结、做好新时代教育工作的根本遵循和行动指南、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作出的积极贡献。从实践向度来看,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包括:教育的方向、教育的理念、教育的使命、教育发展的动力、教育改革的核心、教育工作的重点等方面。  相似文献   

13.
《理论建设》2021,37(6):66-70
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马克思主义的重要论述对于新时代正确认识和科学对待马克思主义具有重要的方法论意蕴。结合新时代的思想指引与实践指向,文章通过对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马克思主义系列重要论述的学理阐释与多维论析,从方法论意义上明晰了其重要价值:为正确评价马克思提供科学的评价观;为正确认识马克思主义提供全面的认知视角;为正确学习马克思主义提供清晰的逻辑思路。  相似文献   

14.
习近平强调,教育的本质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根本任务是立德树人,根本目的是四个服务,从而回答了培养什么人、如何培养人、为谁培养人的根本问题。这些重要观点构成了习近平关于教育重要论述的哲学意蕴。要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就必须抓好素质教育和专业教育、学校教育和职业培训、学段教育和继续教育的有机统一,将教育贯穿社会实践活动的各个方面和人的一生。将立德树人确立为教育的根本任务,既是对中华传统德育思想的继承,也是对社会主义建设事业人才需求的积极回应。四个服务统一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事业,指明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发展的根本目的。  相似文献   

15.
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农业现代化的重要论述是对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关于农业思想的继承和发展,是中国共产党人对中国农业发展基本规律准确把握的充分体现。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农业现代化的重要论述中的基础论、发展论、改革论、系统论构成了逻辑严密、结构严谨、内涵丰富的有机统一体,深入探究和立体呈现出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农业现代化的重要论述,对解决我国"三农"问题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6.
十九大报告指出我国社会主义已经进入新的发展阶段、新的时代,习近平总书记立足于网络技术发展的新趋势与我国社会发展新变化,对网络的发展提出了一系列具有战略意义的指导思想,呼吁网络向上向善发展,综合完善治理,提出了以技术创新驱动、基础设施铺路、安全保障护航、人才引领、网络空间法治与国际合作共赢的网络发展战略;倡导以"互联互通、共享共治"——构建人类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的格局。这些主张与格局既是中国网络发展与治理的体现,也是我国实施网络强国战略的根本要义;既符合世界网络发展趋势,又充满中国特色,为世界各国参与网络治理提供参考方案,贡献中国智慧。  相似文献   

17.
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意识形态工作。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立足国际国内两大场域中意识形态工作面临的挑战和危机,对如何做好新时代意识形态工作提出了一系列重要论述。综合把握主要有以下五个方面:以极端重要明确意识形态工作价值地位;以两个巩固阐明意识形态工作目标任务;以党性和人民性的统一确认意识形态工作的原则导向;以中华文化软实力提升意识形态工作的对外传播力;以党管原则强化意识形态工作的责任主体。这些重要论述内涵丰富,思想深刻,为开展新时代意识形态工作指明了方向、提供了理论遵循,是构筑中国精神、中国价值、中国力量的理论支撑。  相似文献   

18.
自1985年科技体制改革全面启动以来,中国共产党不断深化和推进科技体制改革,奠定了习近平关于深化科技体制改革重要论述的实践基础。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围绕科技体制改革发表了一系列重要论述,贯穿于科技体制改革从顶层设计到制度落实的方方面面,内涵丰富,立意高远,实践性强,是新时代深化科技体制改革的根本遵循和行动指南。  相似文献   

19.
党的全面领导制度是党和国家的根本领导制度,关乎国家治理现代化和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顺利实现。习近平系统阐明了党的全面领导制度的科学构成,深刻阐述了党的全面领导制度体系中党政、党群、党与市场、中央与地方、民主与集中等的关系,及其在不同维度所形成的既内在统一又凸显中国共产党作为最高政治领导力量和全面领导地位的深层结构,进而从凝聚整合的政治优势、部署落实的组织优势和知行统一的执行优势等方面深刻揭示了党的全面领导制度的治理优势。  相似文献   

20.
中共十八届四中全会明确总目标为建设法治国家,构建法制系统。在此情况下,我国构建法治系统、建设法治国家、实现总目标的基本路线可概括为善治和良法。善治和良法再次展现了道德同法律之间相辅相成的内在关联,也从侧面契合了以德治国、依法治国的基本国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