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国际关系中的时间包括时间点、时间段和时间过程。从国际博弈的时间长度来看,既有宏观时间的博弈,也有微观时间的博弈,二者都有可能产生战略性的影响。纵观古今中外历史,把握“战略时间差”虽然不一定能做到“不战而屈人之兵”,但能够做到以更小的代价获得博弈的优势地位。中国的战略安全是与战略机遇期联系在一起的,过去四十多年中国发展和大国成长战略机遇的获得主要由于技术革命、权力转移和西方的战略失误三个因素,但中国在新时代需要主动通过把握和运用“战略时间差”来塑造战略机遇。从总体战略来看,中国仍然需要争取和平的国际环境,以彰显中国在走向世界舞台中央时的世界担当;要尽力争取所有的国际博弈尤其中美博弈为正和博弈,以化解既有主导国对正在崛起的中国的担心和不信任;关键还要着力中国的内部发展,这是获得战略机遇期的实质性内容。把握所有“战略时间差”的最终目标是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在世界舞台上和平崛起。  相似文献   

2.
种种迹象表明,奥巴马政府上台后的战略调整已进入一个新的阶段.作为对新世纪美国单边主义扩张战略的调整,"战略收缩"是第一步.在逐步完成"战略收缩"的同时,"伙伴能力建设"将成为今后一个时期美国对外战略的指导思想和突出表现.美国战略调整是一个动态的持续过程,其目标是重塑美国对世界的控制力,这将在很大程度上对中国战略安全产生重大影响.  相似文献   

3.
试析美国"改造中东"战略及其限度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伊拉克战争与巴以和平进程是美国改造中东战略的两个核心。作为美国全球战略的一部分,改造中东战略尚处于起步阶段,但已表现出鲜明的战略特性。改造中东是布什政府的既定意愿,但战略意愿要受到战略能力、战略环境以及战略特性等多重因素的限制和修订。  相似文献   

4.
论中日"战略互惠"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战略互惠"关系标志着中日关系进入全新定位的新时期,两国在更加宽阔的领域进行战略层面上的合作。由于两国在政治、经济等领域还存在不少分歧和问题,未来中日关系仍将充满不确定性。为使中日关系朝着构建"战略互惠"的方向发展,今后两国应该不断寻求共同利益,不断增加相互信任,在决定两国关系走向的重大问题上保持理性、冷静的态度。  相似文献   

5.
6.
"9·11"事件后美国外交安全战略走向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9·11"事件后,美国外交安全战略指导思想、外交布局与地缘战略有很大变化,主要是:把彻底消除恐怖主义对美国的威胁作为外交、安全政策的首要目标,并据此重新划定敌我友;重新审视世界政治、经济、金融、贸易、文化、民族、宗教等问题;更积极地追求绝对安全和单极统治;相对降低欧洲的中心地位,暂缓向亚太地区进行军事转移;把应对伊斯兰极端主义意识形态挑战,作为对外安全政策的核心;建立和巩固反恐国际联盟.  相似文献   

7.
美国"改造中东"的战略构想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卢陵 《西亚非洲》2003,45(4):22-26
九一一事件后美国的中东战略正经历重大而深刻的调整。适应全球反恐战略的需要 ,美国根据中东地区安全环境的变化推出了“改造中东”的战略构想 ,把促进中东民主化、推广美式价值体系和生活方式作为其中东政策的基本目标 ,力求实现反恐与谋霸双赢 ,建立美国统治下的稳定、民主和繁荣的中东。“改造中东”战略将对阿拉伯国家的社会政治和经济结构产生持久冲击 ,并对美国与阿拉伯国家关系、地区格局、大国在中东的利益分配带来深远影响。但伊拉克战后问题、伊斯兰主义因素、反恐等问题也会对美国的新战略提出严峻挑战  相似文献   

8.
美国为避免深陷伊拉克泥潭开始实施"退出战略".2009年6月30日美军从伊拉克城镇撤出,就是其摆脱伊拉克困境的重要步骤,也是美国新一轮战略收缩的标志性事件.但美军撤离给伊拉克留下安全真空,使伊拉克安全形势脆弱性日趋凸显,恐怖暴力活动重新抬头.这使美国的"退出战略"进退两难,无论如何取舍都面临极大困境.  相似文献   

9.
中国"和平发展"战略及模式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邓小平20世纪80年代提出的"和平发展"已从中国政府对国际形势发展趋势的基本判断,转变为中国国家崛起和发展的战略选择、国家根本战略及外交战略、中国当前和未来的发展道路及中国的世界理想和主张.中国和平发展战略的基础是中国对世界的认识和态度,即中国认为当今世界是一个全球化和多极、多样的世界,一个"和平、发展、合作"的"和而不同"的世界;中国崛起和发展模式是"合作、和谐"的非传统模式;中国和平发展外交战略的特点则是多边外交和发展外交.中国和平发展当然也面临诸多困难,其中最主要的挑战是台湾问题和美国对华战略及中美关系.  相似文献   

10.
中俄印三边合作具有地缘政治、经济上的客观条件,近年来三国之间双边关系的发展为这一合作奠定了基础.三方合作的前景将促进三国自身的发展,有利于地区的稳定和世界多极化格局的形成.这种合作不是结盟,更不是针对他国,而是体现"睦邻、安邻、富邻"和"和平、发展、合作"的方针与宗旨.  相似文献   

11.
"世界多样性"的国际战略意义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近年来,中国领导人多次提出“维护世界多样性”的主张,赋予“世界多样性”以深刻国际战略含义。“世界多样性”不仅决定世界各国发展道路和社会模式的自主选择,而且构成国际关系相互依存的本质特征和国际合作的自然基础。尊重“世界多样性”,对于推动国际关系民主化进程,建立世界政治与经济新秩序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2.
从整个冷战过程来看,在绝大部分时间里美国战略的制订都受到意识形态的强烈影响,坠入追求"绝对安全"的情节,也因此时常被威胁来界定自己的利益,而陷入战略的过度扩张。尼克松执政时期所实行的"缓和"战略是一个例外,它超越了意识形态,实现了战略态势的转变。支持"缓和"战略的核心概念是追求"相对安全",以建立世界的均势和可信的国际体系。需要讨论的是这个例外究竟只是取决于尼克松和基辛格个人的战略素养,还是具有一定的历史必然性,并且可能在今后美国的战略制订中重现。  相似文献   

13.
2008年5月,胡锦涛主席访日取得重大成果.中日双方为新时期中日关系构建框架、规划未来,完成了"三定";访问具有鲜明的时代感,突出了中日关系的全局性、战略性;对重大敏感问题的处理既体现原则,又灵活务实.中日关系走向新的历史阶段,带有时代必然性.但中日关系极其复杂,全面推进战略互惠关系牵扯多方因素,访问成果的落实至少需要三个条件,即:登高望远、具远见卓识的政治领导;交流合作的机制化建设;智库及民间组织的建设性作用.  相似文献   

14.
本文对与会学者观点进行了分类整理,主要概括为美国战略调整的背景、演变过程、性质、重点、原因、小布什政府对华政策的特点和影响等.  相似文献   

15.
印度"东向"的地缘、历史及认知变化分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印度"东向"战略具有深刻的地缘和历史内涵。历史上,印度对东南亚的政治、语言、宗教和文化等方面都产生了深远影响,二战后更将东南亚视为对印度安全有重要影响的地区。但冷战期间,印度因自身实力、不结盟和冷战束缚,对东盟战略缺乏整体构想。冷战后,印度对东南亚认知发生根本变化,从国际战略、地缘、安全和经济等方面高度重视东盟,"东向"战略取得重大进展。不过,印度"东向"仍面临诸多因素制约。  相似文献   

16.
1912年以后,美国开始逐渐改变对拉美赤裸裸的大棒政策,实行软硬兼施的政策,在保有军事优势和威慑的同时,加以"金元外交",从而开了以"促进民主"为名义和目标,维护本国根本利益的政策之先河。冷战期间,为了防止所谓"共产主义扩张",美国长期与拉美的独裁政权结盟,甚至颠覆拉美的民主政府。1974年以后,美国在世界范围内"促进民主"确实给拉美国家的"民主化"提供了良好的外部条件。然而,影响美国对外政策的主要因素一直是美国的战略安全和经济利益,而不是为了"促进民主"。拉美国家民主化的经验和教训表明,不能照搬美国等先进国家的经验和模式,而应该主要依靠自主创新,建立适合本国国情的民主制度。  相似文献   

17.
浅析布什政府的"先发制人"战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认为"先发制人"战略的提出反映了美国国家安全战略调整中安全理念的变化.目前"先发制人"在国际和国内不同层面上面临着诸多制约因素,离实际操作层面的安全防务政策还有一定的距离."先发制人"战略将主要针对打击恐怖主义,就其对美国国家安全战略的影响而言,是一种以进攻性现实主义安全观为基础的新的意义上的"威慑性"战略.  相似文献   

18.
印度是五个“地缘战略国”之一 ,她的作用是稳定地区局势和对世界政治格局产生一定程度的影响。 9·11事件后 ,美印关系的急聚升温和军事合作的加强 ,更加凸现印度“地缘战略国”的地位与作用。  相似文献   

19.
"9·11事件"后,中美关系呈现东西两线互动的新格局。较之于"东线"(即东亚沿线),中美在"西线"(即中亚-中东-南亚-东南亚沿线)的利益交汇超过分歧,合作多于竞争。这为两国继续通过合作来满足打击恐怖主义和极端主义、确保能源安全、维护地区稳定等共同利益需求,进而利于双方战略关系全局的发展奠定了较好的基础。但双方在"西线"已初步形成相互竞争的客观态势,且各有优劣。未来关系的发展仍取决于一些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20.
印美"安全关系"的形成及其发展走向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张力 《南亚研究季刊》2002,(4):28-33,57
近年来印美关系日益密切 ,尤其是其中的战略与安全层面引起广泛关注。“9·11”事件的发生及后续发展为南亚的战略格局带来新的变数 ,但印美强化双边关系、发展安全领域合作的趋势不会发生根本改变。印美“安全关系”的走向将对中国的战略安全和中印关系产生多重影响。但由于印、美对当前国际关系格局和地区安全的看法存有若干分歧 ,发展中的印美关系将不会是一种盟友关系 ,而是基于各自现实利益和若干共同目标的伙伴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