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中国律师》2009,(3):5-6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律师协会:在国际金融危机愈演愈烈,对我国经济负面影响日益加重的情况下.我国政府出台了一系列保增长促发展的政策。最近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必须把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作为2009年经济工作的首要任务,要着力在保增长上下功夫,把扩大内需作为保增长的根本途径,把加快发展方式转变和结构调整作为保增长的主攻方向.把深化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提高对外开放水平作为保增长的强大动力。以改善民生作为保增长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相似文献   

2.
我国的金融市场要走向成熟,公平是第一要件,只有充分保证了市场参与者的机会公平,把中国的金融市场演变为避兔“绝对剥夺”的市场,才能真正为国家崛起和持续繁荣增长注入新鲜血液。  相似文献   

3.
张敏 《刑警与科技》2008,(16):119-119
2007年有关方面公布了两组数据:一是中国GDP总量排名全球第四、出口位居世界第三,然而中国品牌在世界品牌100强中却无一席之地。二是中国品牌总数已达170万个,年增长数以几十万计,然而它们的平均市场寿命不足两年。  相似文献   

4.
理性判断中国增长潜力
  《检察风云》:随着中国经济增长速趋缓,一个通常说法是中国经济告别了两位数的高增长时代,进入一个比较低的增长时代。对这个说法您怎么看待?
  樊纲:这句话有两个问题。第一,中国过去30多年,绝大多数时候不是两位数增长。看看统计数据,过去10年中国有两次两位数增长,一次2004年到2007年,一次2009年到2010年。第二,过去20年,中国经济增长速度超过9%一定通货膨胀,超过10%,一定既通货膨胀又资产价格膨胀。两位数增长从来就是过热增长,从来是中国政府要防的。  相似文献   

5.
《法律与生活》2010,(7):M0001-M0001,3
“民工荒”滚滚来袭成为近期国内外关注的一个焦点。中国作为一个人口大国,在尚未富裕的时候即出现民工荒很令人费解,甚至匪夷所思。多数分析家认为,中国的人口红利已接近极限,劳动力无限供给的神话即将破产,过分依赖人口红利的发展模式已走到尽头。缔造30年发展奇迹的中国模式眼下正面临转型的挑战,所谓有增长而无发展就是这种模式的命门。  相似文献   

6.
正有关转基因安全的争论,一再把有关部门推上风口浪尖。由于转基因大豆和玉米进口量不断增加,一些"反转"人士激烈指责农业部。而专家学者认为,大量进口转基因大豆和玉米是保障中国粮食供应的必然选择。在2003~2011年间,我国粮食生产累计增长33%,而同期消费累计增长41%。所以,国家不得不扩大转基因大豆和玉米的进口量,以满足不断高涨的"刚需"。如果停止,则中短期内必然出现一定范围的供应短缺、价格飞涨、抢购囤积等现象。那么,中国还有无其他选择?所谓的"刚需",真实度有多少?  相似文献   

7.
今年是我国进入新世纪以来经济最为困难的一年,面对严峻复杂的经济形势,中央提出,要把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作为今年经济工作的首要任务,把扭转经济增速下滑趋势作为宏观调控最重要的目标,把扩大国内需求作为促进经济增长的长期战略方针和根本着力点,增加有效需求,加强薄弱环节,充分发挥内需特别是消费需求拉动经济增长的主导作用。为此,中央作出了一系列保增长、保民生、保稳定的重大决策部署,形成了一揽子计划。 为确保中央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增长政策措施的落实,中央决定由中央纪委、监察部牵头成立中央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增长政策落实监督检查工作领导小组,并及时组成24个中央检查组,先后两次深入各省、区、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进行督查。目前,本刊记者分赴安徽、吉林、广西等地,对中央检查组进行跟踪采访,采写了这组特别报道,以推动监督检查工作更好地开展。  相似文献   

8.
官清珍 《刑警与科技》2007,(11B):128-130
一、什么是数字社区? 中国城市、社区和家庭信息化正在快速发展。越来越多的地方政府已经把信息化作为城市发展的新主题。随着中国城市化、工业化、信息化进程的加快,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政府、企业、个人和家庭对安全、高效、舒适、便捷的数字办公、电子商务、智能家居的需求急剧增长,大规模的智能建筑、网络社区和数字城市建设方兴未艾,[第一段]  相似文献   

9.
《法人》2013,(9):13-13
随着中国过去三十年以低廉劳动成本,简单加工制造,大规模投资拉动刺激的经济增长模逐渐走到了尽头,中国经济增长模式转型和中国金融体系的进一步改革也就成了挥之不去的现阶段重要任务。上述风险和问题固然重要,但这不应该成为阻碍进一步改革的原因。  相似文献   

10.
《中国监察》2010,(3):48-48
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员张卓元指出,主要依靠物质投入、外延扩张的传统经济发展方式再也继续不下去了,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已刻不容缓。一是要适当放缓经济增速,以8%左右为宜,不必再追求两位数的增长,应该把主要精力用在提高增长的质量和效益上。二是要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把调整经济结构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稳定增长和改善结构两方面兼顾。  相似文献   

11.
实行计划生育,是上世纪70年代末以降,中国一直坚守的基本国策. 1971年7月,国务院批转《关于做好计划生育工作的报告》,把控制人口增长的指标首次纳入国民经济发展计划.1980年9月,党中央发表《关于控制我国人口增长问题致全体共产党员、共青团员的公开信》,提倡一对夫妇只生育一个孩子.1982年9月,党的十二大把计划生育确定为基本国策,同年12月写入宪法.  相似文献   

12.
中国五金矿产进出口总公司成立于1950年,总资产约260亿元人民币,是我国最大的五金矿产品贸易企业。2000年的经营额比1999年增长48%,2001年的经营额又比上年增长51.96%。面对公司业务的快速发展,公司党组认识到,企业发展越快越要加强风险防范,特别是管理体制要随着业务的发展适时创新,建立和完善新的监控机制。公司总裁、党组书记苗耕书带领党组一班人,决心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来加强财务管理工作,使原来各自为政、单兵作战的业务流程,提高到联合作战和流水作业的管理水平。把结果管理和过程管理结合起来…  相似文献   

13.
刘向松 《中国监察》2013,(18):38-39
把好的思想作风,化入具体的为人民服务行动中,让群众看得见,摸得着,密切千群关系。深入群众中“接地气、增智慧、强本领”,把政治智慧的增长、执政本领的增强深深植根于人民的创造性实践之中。  相似文献   

14.
7月初,摩根大通大中华区并购业务主管顾宏地表示,不管是作为并购交易中的收购方国家还是被收购方国家,中国近几年来的排名都逐年上升,今年两项排名都仅次于美国;中国的海外收购增长更多反映出经济增长对资源、产品改良和消费品市场的需求。  相似文献   

15.
洛南农民养的猪饲养周期长,很少用添加剂和增长素,产品营养丰富,质量可靠,为绿色食品,对人的身体无任何副作用。要吃放心肉,快去找明和。这不是洛南县明和食品有限公司在作广告,而是陕西省畜禽生肉质量监督检验站、中食恒信(北京)质量认证中心有限公司和中国质量企业协会对洛南明和食品有限公司猪肉产品检验鉴定和综合评定后得出的共同结论。  相似文献   

16.
WTO:中国律师业的机遇与挑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加入WTO,不仅是加速开放中国市场,大量吸引外资,而且随着中国市场经济与世界市场经济的接轨过程,会对中国各个行业产生深刻影响,同样会对中国律师业带来新的机遇与挑战。 一、中国“入世”为中国律师业带来的最明显的机遇是:第一,涉外法律业务成倍、甚至成几何级数增长。一方面,无论是涉外领域的传统业务,还是新型业务,都会随着境外投资者对中国法律服务的需要而增长;另一方面,国内领域内的传统业务,也会因吸引外资而全方位产生涉外因素,涉外业务和国内业务,将日益相互融合,从而为中国律师在涉外服务领域一展身手提…  相似文献   

17.
程新友 《检察风云》2014,(24):16-18
30多年的改革开放使中国经济保持了持续高速增长,从一个人均不足300美元的低收入国家发展到一个中等收入水平的国家。在取得如此成就的同时,中国也面临着“中等收入陷阱”的风险。今年以来,中国经济下行压力非常的大。截至今年三季度,中国经济增速已连续八个季度在7.4%至7.8%的区间窄幅波动。中国超高速增长时期已告一段落,真正进入了经济换档期。  相似文献   

18.
张明在求是理论网撰文认为,未来十年的中国经济增长,恰如在刀锋上行走,刀锋左边和右边,应努力避免两个陷阱。而一旦沦入其中任何一个陷阱。中国经济的持续高速增长都完全可能戛然而止。一是日本式陷阱.二是拉美陷阱。  相似文献   

19.
中国在21世纪的发展过程中将面临促进经济增长、稳定社会就业以及保护生态环境的三重挑战。增长速度仍然是未来中国经济发展的核心,因为没有较高的增长速度,中国诸如失业之类的重要社会问题将无法解决。只有保持着一定速度的持续、稳定的增长,中国的就业压力才能减轻,并最终得到解决,人均收入水平才能持续提高,消费支出才能稳定上升,并有效解决需求约束和保持生态环境的问题。  相似文献   

20.
龙婧 《政府法制》2008,(19):18-19
公务员制度是一个长期的激励措施,公务员随着工作年限的增长,福利和补贴也在逐渐增长,并且退休之后仍享有很好的福利。而政府雇员制则是一次性激励法.相当于用比较高的价格把他们临时性“买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