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随着时代的进步,社会对教育的要求越来越高,尽管素质教育的推行已经很久,但在实际操作中,由于偏重科学知识所带来的填鸭型培养模式,还存在那些纯粹的认知和抽象的逻辑等知识的传授,掩盖了生命自由舒展、生命的灵感和勃发的生机与活力。新课标的提出明确表明了知识本位的教育模式将渐渐地淡化,而关注人  相似文献   

2.
随着教育政策的调整,教育工作更趋科学化、规范化。学校的办学行为必须适应教育发展的时代需要,积极把握教育发展的宏观目标,以人文教育推动学校进步,走可持续发展之路。  相似文献   

3.
武汉市光谷第三小学是武汉市综合办学水平示范学校(前身是武汉市江夏区流芳小学)。多年来,学校在“优化基础、强化德育、注重特色、构建创新”的办学理念指导下,注重了党组织建设,充分发挥党组织在学校发展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生态伦理与可持续发展的自然观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传统的伦理道德是用来调整人与人、人与社会之间的关系的。但生态伦理的产生将人的视野扩展到了自然,是对传统伦理道德的补充和升华。生态伦理的产生与建构为可持续发展的自然观提供了重大保障。  相似文献   

5.
邵红  李爱芳 《世纪桥》2013,(15):58-60
建设生态文明,是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的长远大计。面对资源约束趋紧、环境污染严重、生态系统退化的严峻形势,必须树立可持续发展的生态文明理念,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由此,本文从可持续发展的视域下,探索生态文明建设的路径,以期在更高层面上为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和中国复兴找到适合的发展模式和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6.
朱平利  李铎 《共产党人》2009,(16):28-29
一是加强“五好支部”创建工作。开展创设一支好班子、建设一支好队伍、完善一套好制度、弘扬一种好作风、呈现一个好业绩的“五好支部”创建工作,从选好配强学校领导班子抓起,加强传统教育、师德师风教育、爱岗敬业教育。建立健全党员学习、联系群众、民主评议等制度,确保党支部工作制度化、规范化,推动了学校党建工作的顺利开展。  相似文献   

7.
学校承担着培养高素质人才的重任。培养和发展个体的生态价值观.强化生态意识,是学校不可忽视的重要内容。还处在发展中的学生,其价值观和人生观还没有完全成熟和稳定。对学生进行恰当而完善的生态教育,将会极大地促进当代学生生态意识和生态修养的提高,为和谐社会的发展发挥更大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生态文明是当代人类文明的新形态,它是可持续发展的核心价值理念,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目标,是贯彻和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必然要求。建设生态文明,必须实现全社会生产方式、生活方式、特别是人的思维观念的生态化转变。  相似文献   

9.
柯元 《求实》2007,(5):69-71
生态社会主义是当代西方社会主义运动中出现的新派别。生态观是其理论基石和核心。通过对生态社会主义的生态观形成和发展的时代背景及其生态观的主要内容的论述和分析,可以从中对当代中国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得到一些有益启示。  相似文献   

10.
环境生态和可持续发展问题,是西部大开发中的热点问题。作者从我国环境生态问题的现状、形成如此现状的原因及对策三方面阐述了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11.
六盘山集中连片特困地区贫困程度最深。地处六盘山集中连片特困地区核心区的宁夏,扶贫攻坚任务依然繁重。本文从国家支持、发展经济、社会事业、移民社会适应、社会管理等方面对宁夏生态移民可持续发展进行分析研究,提出相应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2.
建设生态文明是新疆实现可持续发展、各族人民安居乐业和边疆长治久安的根本前提,也是绿洲文明发展延续的必然要求。粗放式的发展方式造成资源的浪费和生态环境的退化,制约了绿洲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必须调整优化产业结构,切实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绿洲,才能确保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3.
建设生态文明: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新途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生态文明是指科学向上的生态发展意识,健康有序的生态运行机制,和谐的生态发展环境,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态势,经济、社会、生态的良性循环与发展,以及由此保障的人和社会的全面发展.党的"十七大"首次倡导生态文明建设,把"生态文明"作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新要求,彰显出中国共产党推进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执政新理念.培育和建设生态文明,树立人与自然同存共荣的自然观,发展生态经济,实施生态工程,积极创新生态文明建设制度,促进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4.
教育是支撑可持续发展的擎天柱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可持续发展是当今国际社会的共识,实现可持续发展必须正确处理人口、资源和环境的关系,而这一切都离不开教育的发展。教育的发展和人类智力水平的提高是实现资源永续利用的重要前提,教育是支撑可持续发展理念和实践的擎天柱,实现可持续发展,必须实施可持续发展的教育。  相似文献   

15.
生态,指的是人与生物圈乃至整个自然界的关系。生态文明就是人类在追求自身幸福、舒适生活的同时,促进人与自然界的协调与和谐,维持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就是要人们在改造和利用客观物质世界的同时,不断克服由此所产生的对人和社会的负面影响,积极改善和优化人与自然、人与人的关系,建设有序的生态运行机制和良好的生态环境所取得的物质、精神、制度方面成果。1987年世界环境与发展委员会在《我们共同的未来》中第一次提出了可持续发展的定义,认为  相似文献   

16.
现代化过程中既有的理念已无法解决工业时代的生态困境,可持续发展的核心诉求表现出更多的是理想愿景及其日益碎片化。生态现代化则是对可持续发展理论的承继与突破,对中国生态文明建设具有特定的适应性,因而有可能成为中国生态文明建设的一种现实的替代路径。  相似文献   

17.
陆军 《共产党人》2004,(19):35-36
水资源是与人类生存、社会发展息息相关的自然资源,水资源短缺已不仅仅是一个资源问题,已逐步成为影响西北地区生态安全与可持续发展,关系该地区经济、社会、政治、生态环境、区域发展等多方面、多层次的复杂问题。  相似文献   

18.
提高领导干部的生态环境保护意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生态环境的保护与建设是党中央提出西部大开发战略的五大重点之一。如何搞好生态环境的保护与建设则是领导者和理论工作者都应认真探讨的问题。笔者认为 ,要想搞好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 ,必须率先提高高层次骨干人才的生态环境保护意识 ,也就是提高领导者和决策者的生态环境保护意识。本文就如何提高领导干部的生态环境保护意识谈几点粗浅的认识。领导干部的生态意识虽然是根源于其内在的价值观念和行为准则的主观力量 ,是领导行为的内在动力 ,但是这种内在意识不是任何时候都可以成为一种自觉的行为 ,它需要稳固的社会支持 ,需要有适宜于生态…  相似文献   

19.
生态文明:人类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一、人类与自然关系的演变。文明不仅是人类社会的进化,也是人与自然关系的变化。纵观历史,人类社会的发展经历了三个文明阶段:采猎文明、农业文明和工业文明。不同的文明阶段,由于生产力水平不同、人们的思想意识不同,人与自然的关系也表现出了明显的差别。在原始的采猎文明中,人类在自然面前十分弱小,生产力水平低下,征服自然、改造自然的能力有限,采集和渔猎是人们的基本生存方式。人和自然浑然一体,存在一种原始的和谐。随着生产力的发展,人类进入了农业文明时期。几千年农业文明发展的结果,一方面使人与自然的关系更加趋于…  相似文献   

20.
文化作为影响人、塑造人的最为有效的因素,是学校发展最核心的要素。而在小学,校园文化主要是以儿童文化的形态出现,具有童趣性、想象性和开放性等特点。为了找到一种回归儿童现实世界的教育,湖北省宜昌市实验小学以“校园儿童文化研究”为切入点,把儿童生活、学习、发展作为教育的核心,以儿童为本,一切从孩子出发,确立“孩子”在教育中的中心地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