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必要条件假言推理在侦查工作中的运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侦查工作离不开必要条件假言推理的运用,正确地运用必要条件假言推理,有助于推断作案条件,否定作案人,揭露、驳斥犯罪嫌疑人的诡辩。运用时必须做到小前提真实,大前提的前、后件要有必然的逻辑联系,必须注意遵守其推理的规则。只有这样,才能在侦查工作中发挥它应有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在侦查思维中,由于刑事案件各个要素之间存在不同程度和类型的条件联系,从而使得假言推理的运用成为可能。侦查思维中的假言推理也称条件推理,是根据刑事案件中各个要素之间的条件关系构成的假言命题的性质所进行的推理。在侦查思维中,假言推理的应用很普遍,主要表现于推断案情事实、预测案情发展和检验侦查假说三个前后相继又相互联系的方面。根据条件关系的不同,假言推理分为充分条件假言推理、必要条件假言推理和充分必要条件假言推理,但是在侦查思维中运用较多的是前两种推理。侦查思维中的充分条件假言推理和必要条件假言推理都可以分为必然的推理形式和或然的推理形式,二者具有不同的认识论和方法论价值。在侦查思维中,正确而恰当地运用假言推理,必须遵守一些合理性原则,以期提高结论的真值度。  相似文献   

3.
侦查工作离不开充分条件假言推理的运用,正确地运用充分条件假言推理,有助于推断作案人具备的条件,排除嫌疑对象,揭露、驳斥犯罪嫌疑人的谎言。运用时必须注意遵守其推理的规则,必须做到小前提真实,大前提的前、后件要有必然的逻辑联系。只有这样,才能在侦查工作中发挥它应有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假言推理,即以假言判断为大前提并根据假言判断前后件之间关系所进行推演的一种推理,诸如在英国警方对伊丽莎白案件的侦查过程中,对于认定案件性质、查清案件情况、拟定作案人和排除犯罪人具有重要作用,但在实践中要注意区别假言判断的不同联项和充分条件与必要条件,特别是要注意防止随意使用假言判断的联项。  相似文献   

5.
假言选言推理,是由两个以上假言判断和与之有关的选言判断为前提而构成的复合判断混合推理。其中,由两个假言判断和一个二肢的选言判断作前提所构成的假言选言推理,传统逻辑叫做二难推理。 二难推理中的假言前提都是充分条件假言判断。尽管前提中有选言判断,但推演的依据主要是假言判断前后件之间的关系。推出的结论,或为直言判断,或为选言  相似文献   

6.
刑案侦查的思维特征是由刑案侦查的特殊性决定的。刑案侦查往往是由犯罪所造成的结果出发,剥茧似地追溯造成该结果之诸种原因(条件),进而再追溯制造这原一因的作案人,从而缉捕犯罪嫌疑人归案。而回溯推理正是以果推因,故回溯推理是刑案侦查最常用最重要的思维形式。刑案侦查之回溯推理有“充分条件式”、“必要条件式”、“充要条件式”、“二难破斥式”等。由于犯罪事件之间的关系有一果多因、一因多果、多果多因,故由果究因之回溯推理所得结论大都是或然的,然而,正是这连续的或然性逐步缩小侦查范围,确定侦查方向,锁定侦查目标,直至缉拿犯罪嫌疑人归案。  相似文献   

7.
假言推理在演绎推理系统中颇具魅力。研究假言推理的规则、正确的推理形式及其运用,无疑会使我们的思维具有严密的逻辑性,表达具有极大的说服力,从而提高思维质量,增强表达效果。 什么是假言推理?假言推理是前提中有一个是假言判断,并根据这个假言前提的逻辑性质而推出结论的复合判断推理。假言推理也称假言三段论。假言判断有充  相似文献   

8.
警察联言推理逻辑素质养成;警察选言推理逻辑素质养成;警察假言推理逻辑素质养成;警察假言选言推理逻辑素质养成。  相似文献   

9.
一般认为,不是所有的法条都可以进行反对解释。但是,所有的表示法律效果的法条都有其反面含义,都有与其等价的逆反命题。笔者经过研究认为,如果认为反对解释就是根据文字的正面含义推测其反面含义,那么所有的假言推理式的法条都有其反对解释。但是,只有法律要件和法律效果构成必要条件和充要条件的假言命题的法条,才可以采取否定法律要件进而否定法律效果的解释方式。充分条件的假言推理式的法条只能进行否定法律效果进而否定法律要件的反对解释,在这种情况下,否定法律要件,不能必然否定法律效果。  相似文献   

10.
裁判者运用证据认定案情时会采用多种方法,其中事实推理与事实推定是最为重要的两种,而这两种方法的运用,从根本上讲都离不开逻辑学的方法论指导.事实推理主要运用演绎推理、归纳推理、模糊推理与概率推理等逻辑推理方法;而事实推定的逻辑依据在于基础事实与推定事实之间存在着近似于充分条件逻辑关系的常态联系.事实推定属于或然性推理的范畴.  相似文献   

11.
农民工“自救式犯罪”的犯罪心理学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所谓农民工“自救式犯罪”是指当农民工的生存、发展受到威胁或是合法权益遭受侵害时,他们以犯罪的手段来维护自己正当的权利或权益,是一种具有非法维权性质的行为。农民工犯罪有两种表现形式:一为相对人确定的犯罪,即犯罪对象为实施先行主动攻击的单位或人,主要是用人单位及其负责人,其犯罪的主要诱因在于客观。二为相对人的不确定的犯罪,即犯罪对象为一般公民,此类犯罪的主要诱因在于主观。农民工“自救式犯罪”为相对人确定的犯罪,即属于第一种表现形式。据统计,“自救式犯罪”是农民工犯罪的主要表现形式,“自救式犯罪”的内容没有完全排它性的界定,主要是财产犯罪,杀伤犯罪、经济犯罪等。  相似文献   

12.
作为网络犯罪主体的青少年同时也是网络的受害者。目前青少年网络被害和网络犯罪已成为非常值得关注和亟待解决的问题。满足好奇心、贪财图利、渴望自我实现、宣泄情感等是诱发青少年网络犯罪的几种心理。应该根据青少年的身心特点,加强对青少年的教育和引导,预防和减少青少年网络被害和网络犯罪发生。  相似文献   

13.
利用出租房进行违法犯罪已成为时下不容忽视的社会现象。当前,利用出租房进行违法犯罪的主要表现有出租房成了违法犯罪的黑据点、出租房成为逃犯的”避风港”等几种形式。出租私房为违法犯罪行为提供了理想的隐蔽空间,管理上的较多漏洞使出租房成为治安死角等因素是利用出租房进行违法犯罪的基本特点。因此,务必采取相应的预防对策以根除这种违法犯罪现象。  相似文献   

14.
犯罪控制论之犯罪空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犯罪空间的存在同人类的生存空间有着密切关系。无论是犯罪的内容和形式还是犯罪的实施都和人类的生存空间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这是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对减少和控制犯罪的研究应从对犯罪空间的研究着手。要尽量压缩犯罪空间。而压缩犯罪空间的重要条件之一就是改善人类的生存空间。  相似文献   

15.
“秘密窃取”是盗窃罪的核心特征。“秘密”强调行为主观方面的相对性,即“秘密”是行为人对其行为的认识,行为人自以为其行为的秘密性是针对财物控制人而言的,且“秘密”是针对盗窃罪的实行行为而言的。“窃”是区分盗窃罪与其他犯罪的关键,在实行阶段,“窃”与“骗”共存的情况下,应以侵犯财产权的决定性手段为定罪依据。“取”是盗窃罪既遂的表现,即为了实现将财物据为己有的目的而建立起对财物的较被害人更为优越的控制。  相似文献   

16.
我国刑法对盗伐林木和滥伐林木两罪都规定了罚金刑,同时,规定单位犯两罪的,实行双罚制,对直接责任人员的处罚和自然人犯两罪的处罚没有任何区别,既要对单位判处罚金,还要对直接责任人员单处或并处罚金.单位犯罪中只有一个犯罪主体,刑法对此设置双重罚金刑是值得商榷的.应当取消单位犯罪对直接责任人员并处罚金规定,同时规定对单位直接责...  相似文献   

17.
贫困与相对贫困:影响青少年越轨与犯罪的因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贫困不是青少年越轨和犯罪的必然原因,因贫困产生的社会问题和主体变异却是青少年越轨和犯罪的重要原因。在社会转型期,最大限度地实现社会公平,并形成健康的社会心理环境,是预防青少年越轨与犯罪的关键因素。  相似文献   

18.
单位已经被吊销营业执照,对实施犯罪行为的该单位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追究刑事责任,对该单位不再追诉。当然,司法机关不再追诉被吊销的单位,并不代表犯罪单位一旦被吊销营业执照后就逃避制裁。被非法吸收的存款作为特定公众的合法财产理应得到法律的保护,通过民事领域的相关法律予以救济则顺理成章、名正言顺。  相似文献   

19.
Joint crimes of abduction of and trafficking in women or children are quite common and frequent in judicial practice. Fetching or sending, as well as transferring, of a woman or a child is, in essence, a kind of accessory behavior. Therefore, a person who commits such behaviors shall be punished as an accomplice, except, provided that there are certain judicial interpretations, being punished as a principal criminal in accordance with the law. A person who, for the purpose of buying the victim, instigates or helps others to abduct and traffic in a woman or a child shall be punished with the severer crime in accordance with the principles of implicated offences; a person who, in the process of committing the joint crime of abduction of and trafficking in a woman or a child, transforms his/her intention and buys the abducted woman or child shall be punished in accordance with the principles of inclusive offences. A person, who conducts the role of a broker in the process of buying and selling a woman or a child, shall be punished as an accessory in accordance with the principles of joint crimes. In addition, a person, who is a practioner in a particular industry, jointly, together with the buyer or seller, commits the crime of abduction of and trafficking in women or children shall be punished with a certain crime or combinedly punished with for several crimes in accordance with the specific circumstances.  相似文献   

20.
以城市贫困人口犯罪为视角考察贫困与犯罪的关系,可知贫困与犯罪虽然不是必然的链接,但是贫困与犯罪率之间有很强的正效应.经济贫困、心理失衡、社会保障缺失、社会贫富分化、亚文化等与贫困者相关的因素,对贫困者走向犯罪有着很强的激化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