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
杨月庭 《湖湘论坛》2003,16(3):10-10
艰苦奋斗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和宝贵的精神财富。在革命战争年代 ,艰苦奋斗精神是不屈不挠、与敌人进行武装斗争的流血牺牲精神 ;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 ,艰苦奋斗精神是自力更生、勤俭建国的精神 ;在改革开放和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新时期 ,艰苦奋斗精神则是开拓创新的拼搏精神。新的历史时期 ,要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新局面 ,党员干部更需要发扬艰苦奋斗精神。首先 ,我国的社会主义性质决定了新时期搞现代化建设 ,必须继承和发扬艰苦奋斗精神。广大党员干部应该清楚地看到 ,搞现代化建设所面临的最大困难 ,就是资源…  相似文献   

2.
艰苦奋斗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当代中国发展之必然要求,在新的历史时期和条件下,艰苦奋斗又具有丰富的时代内涵。然而,在大学生中仍存在着对艰苦奋斗认识的误区,因此加强对大学生的艰苦奋斗精神教育显得至关重要,本文为此提出了加强艰苦奋斗精神教育的三个途径。  相似文献   

3.
艰苦奋斗是中国共产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是一种永恒的精神,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精神力量。同时,艰苦奋斗的内涵也是与时俱进的,它不断地被新的时代赋予新的内涵。  相似文献   

4.
艰苦奋斗是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也是邓小平理论不可或缺的重要内容。在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邓小平十分重视艰苦奋斗,提出了一系列坚持和发扬艰苦奋斗精神的重要思想,他明确提出要把艰苦奋斗精神作为我国精神文明的主要支柱,阐明了艰苦奋斗是新时期党的建设的重要法宝,论述了艰苦奋斗是反腐败的有力武器,强调了艰苦奋斗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必须具备的重要前提,从而把弘扬艰苦奋斗精神提到了新的历史高度。邓小平艰苦奋斗思想无论对我国当前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党的建设,还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都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5.
艰苦奋斗是中国共产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是一种永恒的精神,是我们党正在进行的“三个代表”的伟大实践的内在的要求。同时,艰苦奋斗的内涵不是一成不变的,它不断地被新的时代赋予新的内涵。  相似文献   

6.
艰苦奋斗是中国人民的优秀品质,是中华民族精神最集中的表现,是中国共产党的传家宝,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发扬艰苦奋斗、勤俭创业的精神,具有极为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提倡艰苦奋斗、勤俭创业精神。有利于保障和促进社会主义建设的顺利发展 艰苦奋斗精神是我们党在长期的革命斗争中形成和发展起来的,我们党的历史就是一部艰苦奋斗史。毛泽东、刘少奇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身体力行,艰苦奋斗,勤俭建国,勤俭办一切事业,为全党培养出了艰苦创业的良好风尚。在改革开放的新时代,  相似文献   

7.
陆克富 《前沿》2004,(5):172-175
艰苦奋斗精神作为一种积极向上的精神风范和行为品质 ,在新的历史时期仍需要积极提倡和大力弘扬。广大党员干部特别是各级领导干部要率先垂范 ,以身作则 ,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始终把人民的利益放在第一位 ,做艰苦奋斗的典范  相似文献   

8.
黄立忠 《桂海论丛》2001,17(3):80-81
在改革开放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新的历史条件下 ,继承和发扬艰苦奋斗的精神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要把艰苦奋斗的精神落到实处 ,必须统一思想、提高认识、更新观念 ,深化经济、政治体制改革 ,加强法制建设 ,健全和完善法律法规和各项管理制度 ,形成遏制铺张浪费的约束机制 ,并努力提高各级领导干部和人民群众的政治思想素质 ,使艰苦奋斗的精神具体落实到每一个人的自觉行动之中。  相似文献   

9.
艰苦奋斗是一个历史性范畴,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的历史时期,艰苦奋斗有着丰富的新内涵和时代要求.坚持和发扬艰苦奋斗精神,既要继承传统,更要开拓创新.要着重从思想作风、价值取向.工作作风、精神风貌等方面弘扬艰苦奋斗精神,通过创新理念和方法、营造氛围、建立健全制度和机制等措施,努力在全党全社会形成艰苦奋斗的务实之风.这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的必然要求和迫切需要.  相似文献   

10.
胡耀南 《传承》2011,(29):4-5,21
百色起义期间革命者艰苦奋斗精神的形成是由中国近代以来的社会性质决定的,是由大革命失败后形势决定的,也是由恶劣的自然环境和条件决定的。百色起义期间革命者所表现出来的艰苦奋斗精神十分丰富,包括求真务实、实事求是、开拓创新的精神;坚定信念、乐于奉献、勇于献身的精神;甘于清贫、吃苦耐劳的精神;一不怕苦、二不怕死,前赴后继,越是艰险越向前的精神等。继承和发扬百色起义期间革命者所表现出来的艰苦奋斗精神,对于新的历史时期弘扬中华民族精神有着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