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长期以来,劳动者维权必须经过协商、调解、仲裁、诉讼等程序,劳动争议仲裁及诉讼周期长、程序繁琐,不少人往往因拖不起时间、打不起官司,最终不得不放弃自己的正当权利。5月1日起施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以下简称《劳动仲裁法》)对劳动争议案件的受理范围、举证责任、仲裁效力等方面作出了进一步明确,为劳动者维权开辟了“快车道”.  相似文献   

2.
完善我国劳动争议处理机制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涉及农民工的劳动争议,农民工维权取证难,在协商解决劳动争议中最易作出妥协与让渡,繁琐的程序不利于维护其权益,对用人单位的滥诉无应对之法,是由现行的劳动争议处理机制的缺陷造成的,应通过构建自主平衡的协商机制、多元化多层次的调解机制、高效权威的劳动仲裁机制对劳动争议处理机制进行完善来解决。  相似文献   

3.
王剑 《乡音》2011,(2):27
农民工大多数从事重、脏、苦、累、险等工作。农民工面临的问题也十分突出。这些问题引发了不少社会矛盾和纠纷,农民工在劳动争议仲裁和诉讼维权过程中也经常遇到困难。建议:  相似文献   

4.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人才工作的决定》指出:要“完善人事争议仲裁制度。”由于我国的人事争议仲裁制度起步晚,基础薄弱,发展速度快,完善人事争议仲裁制度仍然存在一些比较突出的问题,本文就此谈几点看法。一、《仲裁法》内含人事仲裁《中华人民共和国仲裁法》把劳动仲裁单列了,但未列出人事争议仲裁,人们据此认为人事争议仲裁没有法律依据。事实上,《仲裁法》起草时人才流动、人事争议仲裁已经出现,但考虑到我国的特殊情况,起草者当时研究把人事争议仲裁放在劳动仲裁里面,同时提出劳动仲  相似文献   

5.
农民外出打工,最好抽空学习一下《劳动法》,要知道国家在职工福利、劳动待遇、加班制度等方面的最低标准。尤其要知道的是,仲裁申请必须在争议发生60天内提起。平时,应注意收集工资条、考勤卡、公司条文规定等相关证据,在提出劳动仲裁或者法律诉讼后,还应注意保留各种相关花费的票据。当然,要农民工把自己武装成法律法规的全知全能者,这也是不现实的。同时,作为社会困难群体,农民工维权时会遭遇许多困难,需要付出相对高昂的成本。  相似文献   

6.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飞速发展,劳动争议日益增多,但劳动争议案件维权效果却不容乐观。我国劳动争议案件维权应涵盖劳动争议全过程,从劳动争议处理、调解、仲裁、诉讼和问责五个环节寻求相应的对策予以完善。  相似文献   

7.
《公民导刊》2015,(2):7
<正>《半月谈》·1月26日1995年1月1日施行的劳动法,至今已有二十年。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人口红利的消减和新生代农民工的壮大,劳动法到了应该改变的时候。提升劳动争议处理效率。建立一个有机统一的劳动争议处理制度,提高劳动仲裁权威,加强仲裁和诉讼的衔接,简化流程,高效、便利地处理劳动争议。保障集体协商工资权利。当前,工会力量不够强大影响集体合同的订立,有些企业集  相似文献   

8.
劳动者的权益受《劳动法》保护。在劳动者的权益被用人单位侵犯时 ,《劳动法》对劳动者权益的保护就显得尤为重要。但劳动纠纷发生时 ,《劳动法》对劳动者权益的保护有不完善之处 ,不利于对劳动者权益的保护 ,应在立法上予以补救。  一、劳动争议仲裁机构的性质和法律地位  在我国 ,劳动争议仲裁机构是依照《劳动法》和《企业劳动争议处理条例》设立和运作的。根据《劳动法》第七十九条的规定 ,劳动争议发生后 ,当事人可以向本单位劳动争议调解委员会申请调解 ;调解不成 ,当事人一方要求仲裁的 ,可以向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当事…  相似文献   

9.
性格坚毅、刚正、雷厉风行的孙桂杉.从事劳动争议仲裁工作已经整整10个年头。他潜心履行职责,秉公执法维权,在劳动争议仲裁战线上创造出累累佳绩:1999年被授予白城市劳动模范;2000年全国劳动和社会保障系统“优秀伸裁员”、全国劳动和社会保障部“一等功”获得者;2003年吉林省政府“人民满意公务员”;2004年白城市“十佳勤廉公仆”。  相似文献   

10.
当事人申请劳动仲裁.其主张并非都能得到仲裁委的支持。当事人要尽可能避免一些比较常见的仲裁风险,减少不必要的损失,以下风险不可不察。为了方便当事人进行劳动仲裁活动。确保当事人正确行使仲裁权利和尽量避免仲裁风险,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办案规则》等规定,现将常见的劳动争议仲裁风险提示如下:  相似文献   

11.
本文通过对我国现行的“一协一调一裁二审”劳动争议处理体制的分析,指出其中存在的弊端。结合我国国情,提出了限制和解,改善和加强劳动调解制度,规范、健全仲裁制度,实行“裁审分轨”,以及建立劳动诉讼制度的建议,以完善我国劳动争议处理体制。  相似文献   

12.
根据《劳动法》和《企业劳动争议处理条例》(国务院令第117号)的规定。劳动争议发生后。当事人可以协商解决;不愿协商或者协商不成的。可以向本单位劳动争议调解委员会申请调解;调解不成。当事人一方要求仲裁的。可以向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当事人一方也可以直接向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对仲裁裁决不服的.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根据上述规定。劳动者与用人单位之间发生劳动争议有4种处理方式:  相似文献   

13.
1997年人事部颁布的《人事争议处理暂行规定》确立了人事争议仲裁的基本制度,但未能实现人事仲裁与司法制度的接轨。2003年8月,最高人民法院颁布《关于人民法院审理事业单位人事争议案件若干问题的规定》(以下简称《司法解释》),实现了人事仲裁与司法的有限接轨。总体而言,人事争议仲裁与司法制度的关系仍不够清晰。有鉴于此,应在尊重现状和符合法治原则下,全面确立一裁二审体制,实现人事仲裁与司法的协调一致。  相似文献   

14.
论劳动争议仲裁的法律特征张立新劳动争议仲裁,是指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对申请仲裁的劳动争议案件依法进行裁决的活动。劳动争议仲裁是我国处理劳动争议的一种基本形式,在劳动争议的处理工作中具有重要作用,是预防、减少和妥善处理劳动争议,保证生产秩序、社会秩序的稳...  相似文献   

15.
《民主与法制》2010,(4):63-63
据人民网报道,当前我国正处于劳动争议多发期,特别是集体劳动争议案件冲突性增强,且多发生在劳动密集型企业和中小企业,涉及人数多,主要包括农民工、女职工等.处理难度大,给劳动争议调解仲裁带来挑战。  相似文献   

16.
在劳动争议处理过程中遇到哪些情况,仲裁时效即告中止呢?劳动部《关于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若干问题的意见》(劳部发[1995]309号)第89、90条,劳动部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劳动争议处理条例若干问题解释》(劳部发[1993]244号)第9条,《仲裁委员会办案规则》第30条,对仲裁时效的中止分别作出规定。  相似文献   

17.
随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日益深入,社会生活和劳动关系日趋多样化,劳动争议仲裁制度也逐渐受到挑战,其弊端日益凸显。这不仅弱化了劳动争议仲裁的功能,甚至危害整个劳动争议处理机制。本文主要论述了我国劳动争议仲裁制度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发展完善的合理化建议。  相似文献   

18.
劳动争议仲裁时效是处理劳动争议的核心问题。劳动争议仲裁时效是否必需,取决于该国或地区处理劳动争议的模式。只有在采用强制性仲裁或者采用或裁或诉解决劳动争议案件的情况下,劳动争议仲裁时效的设置才具有必要性。我国劳动争议的处理模式具有独特性,从我国实际出发,在我国设置劳动争议仲裁时效正当和必要。  相似文献   

19.
《劳动保障世界》2005,(4):11-12
吉林省劳动保障厅仲裁处黄军民处长在《劳动保障世界》杂志2004第12期发表的《这起除名争议案应该怎样裁决》(以下简称“争议案”),交待了基本案情:  相似文献   

20.
现实中,一些劳动者之所以明明有理有据,却遭遇维权失败,往往就是因为超过维权期限,以至于“过期作废”。那么,就劳动者的维权期限有哪些规定呢?这些规定散见于《劳动法》《工伤保险条例》《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劳动保障监察条例》《行政复议法》《行政诉讼法》中,归纳起来主要包括以下七大方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