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35 毫秒
1.
云南的祥云、西畴、昆明水坝,在反法西斯的第二次世界大战中,送出了抗日的中国远征军,镂刻了五十四军十四师的骄傲。十四师就是在这块热土上,经过严格的整训,告别祖国,冲上捍卫文明的生死战场,打出了中国军队在国外战史上辉煌的战斗业绩。半个多世纪过去了,这里已成为远征军十四师将士终身忘却不掉的地方。60载的春秋岁月,这山、这水,都还在有情无语的等待着,等待那只有离别、不见回归的将士们。告别祖国为和平远征1944年4月3日,十四师四十二团二营营部人员,乘坐着道奇卡车离别昆明水坝。行进约二小时,到了陆良机场,大型运输机就停在我们的…  相似文献   

2.
<正>我的父亲叫罗光辉,河南唐河县人,一生参与了三次大的战争—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抗美援朝战争。我的父亲是远征军第66军司令长官部直辖36师一个通讯兵。1942年随中国远征军西征,途中,驻守云南省龙陵县平嘎(现平达)重镇担任当地驻军电台台长,远征军缅甸战役失利。5月3日至5日,日寇进逼,随军接应挫辱而归的远征军将士紧  相似文献   

3.
《黄埔》2012,(3):50-51
《中国远征军》 方知今著江西教育出版社 内容简介:这是作家方知今的代表作。本书作者方知今作为国民党高级将领后裔,从小与国民党高级将领有大量接触。在此基础上,他又采访了中国远征军将士的亲属子女,取得大量第一手资料,写成此书,生动再现了七十年前太平洋战场中南半岛那段悲怆而激昂的历史。  相似文献   

4.
钟爱国  崔铁  吴涯涛 《台声》2014,(7):66-71
<正>云南腾冲,一个毗邻异域的西南边陲小县,6月多雨时季,12日这一天却天朗气清,安宁平静。这一天,600多名中国远征军抗日将士"回家"了,70年前他们出国远征,抗击日寇血洒缅甸,忠魂难归故国。这一天,英烈们的部分遗骸和墓地的圹兆土(墓地泥土)分装于24个骨灰罐,归葬于腾冲国殇墓园的中国远征军阵亡将士墓。这一天,这600多名中国远征军抗日将士终于叶落归根。  相似文献   

5.
王亮 《两岸关系》2012,(5):34-36
1942年5月26日,戴安澜将军在缅甸抗日战场上英勇殉国,虽然英年早逝,但是他以及他所带领的200师谱写了中国远征军的一段传奇,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最终胜利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2009年,戴安澜将军人选“100位为新中国成立作出突出贡献的英雄模范人物”,充分肯定了他在中华民族发展历史上的卓越功勋。  相似文献   

6.
王治熙 《黄埔》2012,(3):24-26
抗日战争时期,陆军七十一军新二十八师属中国远征军反攻滇西战斗部队序列。当时我任新二十八师少将副师长代理师长,亲自指挥和参加了攻击松山、反攻龙陵抗日大战。此次战役自1944年3月拉开序幕,于同年8月取得了决定性胜利。每当回忆起这段往事,一切都历历在目。  相似文献   

7.
《黄埔》2012,(3):52-52
当我们翻开中国远征军指挥系统表时,会发现,在远征军的重要将领中,有众多黄埔师生,他们是远征军的核心人物,为同盟国在印缅战场上取得胜利立下了汗马功劳——  相似文献   

8.
1942年2月16日,应同盟国英国的请求,中国10万远征军挥师进入缅甸作战。戴安澜将军奉命率陆军第200师于3月8日孤军深入缅甸南部地区。此时,远征军主力尚在千里之外。原先在这里执行防务的英军毫无抵抗准备,只  相似文献   

9.
松山攻坚战     
1943年10月,我从黄埔军校第十八期第七总队步科毕业后,被分配到中国远征军第八军荣誉一师二团三营重机枪连任少尉排长。当时该军驻云南文山,防守滇南中越边境。1944年春,远征军总部展开了滇西大反攻,声援配合我驻印度和缅甸远征军的作战,坚决打通中印、中缅交通线。  相似文献   

10.
李忠诚 《黄埔》2006,(4):1-1
在美丽的云南,有一个边陲小镇和顺。这里四面火山环抱,大盈江从马蹄窝状的坝子中穿过。村前小桥流水,沃野万顷,田园秀色,令人沉醉,滇缅抗战博物馆就坐落在这里。目前,滇缅抗战博物馆馆藏文物5000余件,其中有李宗仁送给抗日县长张问德的红藤杖,张问德《腾北偏安录》手稿,民国元老、滇缅抗战领导人李根源,中国远征军将领卫立煌、杜聿铭、孙立人等在滇缅抗战时使用过的物品,以及六把中正剑等一大批绝品、精品。来自海外的黄埔同学看了滇缅抗战博物馆后非常感慨,他们说,没想到在这边陲小镇,还有保存如此完整的国民党将士抗战时的物品,这个展览充分说明中国共产党对待历史是公正的。  相似文献   

11.
长征是中国革命历史画卷中壮丽的一页。在极其艰苦的环境下,有部分红军将士在战斗的空隙坚持写日记,真实地记录了长征途中的重大事件、重要战役、行军路线、政治工作和群众工作,以及红军将士紧张艰苦的战斗生活,成为伟大长征精神的历史见证。这些日记也是研究长征的重要历史文献。近读时任红五军团第十三师师长陈伯钧和时为红一军团第三师第一团总支书记肖锋的日记,有两个问题感受颇深。  相似文献   

12.
湘埔 《黄埔》2014,(3):70-70
王光亚,1914年2月出生,今年100岁,黄埔军校第十四期工兵科毕业。参加过昆仑关会战,之后又参加远征军进入野人山入印缅作战。抗战胜利后,携家眷回乡经营小商店,公私合营后入长沙饮料厂直至退休。  相似文献   

13.
《江西政报》2007,(22):4-20
国务院、中央军委决定对《中华人民共和国飞行基本规则》做如下修改:一、第十四条第三款修改为:“等待空域通常划设在导航台上空;飞行活动频繁的机场,可以在机场附近上空划设。等待空域的最低高度层,距离地面最高障碍物的真实高度不得小于600米。8400米以下,每隔300米为一个等待高度层;8400米至8900米隔500米为一个等待高度层;8900米至12500米,每隔300米为一个等待高度层;12500米以上,每隔600米为一个等待高度层。”  相似文献   

14.
我国著名的机械专家、中国和平统一促进会理事丁善懿教授,因病于1994年5月10日在北京溘然辞世,享年74岁。丁善懿教授安徽合肥人。生于1921年10月2日。1943年以优异的成绩毕业于西南联大清华航空工程系。青年时代的丁教授,目睹了中华民族内忧外患、相交煎迫的民族灾难,大学毕业后愤然请缨报国参加抗日工作,在中国远征军司令长官部任译员队队长。曾担任过中国远征军司令长官卫立煌、美国十四航空队司令长官陈纳德、中印缅战区  相似文献   

15.
一、来了两份调令1949年10月,我正在参加察哈尔军区党代表大会。当时,我担任军区供给部副政委、代政委。就在会议期间,接到了华北军区的一份调令,任命我为察北军分区政委兼骑兵第三师政委。由于党代会没有结束,我没有立即到任。可就在等待会议结束这几天里,却...  相似文献   

16.
在川南这片古老而美丽的土地上,如今传颂着祖籍珙县的苗族台胞杨万良先生热爱故乡,奉献爱心的感人事迹。 杨万良先生 1924年出生于四川省珙县玉和苗族乡五同村。1924年秋,他从云南昭通国立西南师范学校毕业后,回到故乡,在珙县底硐乡小学教书。当时正值抗战关键时期,杨万良以满腔爱国赤诚投笔从戎,被编入中国远征军,在印度、缅甸的原始丛林里作战。 1947年,他随远征军将领孙立人到了台湾。退伍后,以优异成绩考入邮政系统工作,曾任台湾南区邮政管理局高级主管。 杨万良先生虽然人在台湾,却对故乡梦绕魂牵。党的十一届…  相似文献   

17.
陈予欢 《黄埔》2012,(2):34-38
陈减是民国军事统帅及国民革命军重要将领,是“黄埔嫡系”中央军高级将领。其毕生追随蒋介石左右,是中国国民党跨越海峡两岸举足轻重的军政领导人。他早年投效粤军,崛起于黄埔军校,其倚仗起家的国民革命军第二十一师、第十一师,及后来统辖第十八军、衍生改编的第十四师、第五十二师、  相似文献   

18.
漫漫长征路,铸就英雄魂。在血与火、艰难与困苦的考验中,红军将士胸怀必胜信念,不畏艰险,不怕牺牲,不屈不挠,勇往直前,凭优良的作风、严明的纪律、不变的初心,踏破千难万险,攻克万重难关,凝聚起一支一往无前的无敌之师,铸就了伟大的长征精神。长征是人类历史上的伟大奇迹,长征精神是中华民族永远的历史丰碑。  相似文献   

19.
中国远征军是抗日战争中中国为支援英军抗击侵缅日军、保卫中国西南大后方而建立的出国作战部队,是中国与盟国直接进行的一次军事合作。中国远征军的入缅抗日,牵制了40余万日军,在战略上彻底粉碎了日军速取中国,征服印度,呼应纳粹的企图,有力地支援了在西南太平洋的美军,并为东南亚战区和中国战区发动反攻创造了条件。在长达八年的中国抗日战争史上,中国远征军入缅抗日是规模较大、影响较深的战役之一,也是中国军队最早向日军发起的战略性反攻。中国远征军的缅战是悲壮的、英勇的,也是中华民族不畏强敌、不屈不挠精神的一种体现。  相似文献   

20.
侯竹青  陈志刚 《求索》2008,(11):212-216
军中幼童在太平军中始终存在。在太平天国运动前期,主要为太平军将士的随军子女,强制参军的现象极少,奠都南京后始有相当一批儿童被归入军中,这既出于培养后续兵力的考虑,也与太平天国婚姻政策的失误分不开;但军中幼童所占比重极小,且主要负责侍从、后勤、杂役事务,鲜有作战行动,总体上对军民关系影响不大。至太平天国后期,军中幼童数量激增,原因很多,但主要是太平天国军事处境恶化不得不将幼童作为主要依靠力量。但这是一把双刃剑,一方面为太平天国造就了一批勇猛的将士,另一方面也严重地影响了军民关系,成为后期太平军失去对广大城乡有效控制的重要原因之一。从某种意义上讲,军中幼童现象的存在与变化.已经成为太平天国运动盛衰成败的又一个晴雨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