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上门办公     
杨老七到乡民政所办事。办公室没人,杨老七往会议室走,恰好散会,他一眼看见辜所长。辜所长记不得杨老七,板着脸问:"你是谁,找我有事?""你不记得我了?杨家棚的杨老七呀!""哦,杨老七。你们家的低保已经批下来了,老根跟你说了吧?"老根是杨家棚的村支书。杨  相似文献   

2.
彭真的智慧     
傅洋 《党史文苑》2001,(5):45-46
我常回忆起父亲的一些教诲。那中间同样也闪耀着智慧的光芒,显露着他伟大的人格和渊博的学识。关于拍马屁父亲曾经说:拍马屁股,是为了骑马。拍你的马屁,也是为了骑你。谈笑间,父亲将谄媚者的嘴脸揭露无遗,也揭示了乐于接受谄媚者的愚蠢。怎样当律师我做律师以后,父亲对我说:某某在旧社会是名律师,蒋介石也很给面子。有人被抓找他求情,他也不问案情,收了金条,找蒋说一下,就能放人。解放后,有一次,他为一个坏人向毛主席求情,他也不清楚那人做了什么。主席要我处理。我把那人的案卷调来看了一天,看完心中有了底,把全部案卷送…  相似文献   

3.
上门办公     
杨老七到乡民政所办事。民政所没人,一问,说是在开会,便走向会场。
  恰巧会议刚散,在蜂拥的人群中,杨老七一眼便认出了辜所长。辜所长显然记不得杨老七,板着脸问:“你谁呀?找我什么事?”  相似文献   

4.
笑笑     
《党建文汇》2014,(4):62-62
在家吗 刚接一电话,那人张嘴就问:“哎,你在家吗?”号码陌生.但这语气肯定是熟人啊.不知道是谁还怕尴尬。于是我也装熟回他:“我周五还能在家?饭局啊!一到周五就这样,好几个局,你在哪儿呢?啥事?”对方沉默一会儿.说:“你叫的外卖,我在你家门口呢。”  相似文献   

5.
瑞金红色苏区时期。寒冬的一天,毛泽东发现炊事员杨冬冬没有棉被,床上只有一件蓑衣和一捆稻草。于是,他与杨冬冬拉起家常:大婶,你姓杨,我也姓杨,人家都称我杨主任,我该称你‘姑母’才对,我们是一家子。  相似文献   

6.
你赚钱的目的是什么?是不是财富增加了.幸福感就增加了呢?人的幸福感究竟从何而来呢?…… 赚钱是为了什么? 有人问一个念MBA的学生:你为什么要拿MBA学位?他说:我想换个工作能够多赚点钱。那人问:你为什么要多赚点钱?他说:能够多赚点钱可以有更大的权。那人说:你为什么想要更大的权呢?他说:有了更大的权可以赚更多的钱。  相似文献   

7.
他个头不高,出任所长仅三年,就总结出四项工作经验在全县、市乃至全省工商系统推广,令同行刮目相看。他,就是人称具有恒心、拥有爱心、深得民心的“三心”所长,南部县黄金工商所所长——杨天富。  相似文献   

8.
正这是一个情节纵深长达10年的新闻故事。2001年1月17日,我和同事、摄影记者杨新宇见证并记录了重庆市民、大禹第139代孙、曾子第77代孙曾祥忠先生带着儿子在重庆南岸涂山公园大禹雕像前的祭祖仪式。10年以后,2011年2月的一天,曾爷爷找到我,谈起10年前那次祭祖仪式的后续故事。10年前第一次和曾爷爷见面,就觉得他的手掌像锉刀一样粗砺。他现在住在买来的杨家坪供电局宿舍,没有电梯,电线在楼道墙上盘根错节。我们一起爬楼梯,有一个小伙子走在他后面,他马上让道示意那人先走:年轻人,你先走。  相似文献   

9.
伤心的结局     
有一个人看见一个小男孩在路旁嚎啕大哭,他问这孩子为什么哭得这样伤心?“我刚才不小心丢了十块钱。”那人见他哭得如此难过,就从口袋中掏出十元钱送给这个男孩。可是没想到那个小孩哭得更加伤心。那人大惑不解,就问小孩:“我刚才不是已经给你十块钱了吗,为什么还哭呢?”小男孩回答:“假如我不丢掉那十块钱,我现在已经有二十块了。”故事短短,启迪深远。是的,如果一个人被贪婪主宰了自己的心灵,等待他的只能是“伤心的结局”。没有得到时贪婪者是“伤心”的。贪婪者手伸得老长,一味向着这个世界索取。当他的欲望得不到满足时,…  相似文献   

10.
张薇 《廉政瞭望》2014,(15):61-63
1984年的那天,董贵生从包里掏出阵亡通知书、抚恤金稻粮油票摆在桌子上,又拿出装有杨模山遗物的军挎包。杨爸爸沉默了,杨妈妈顺势操起手里的菜刀追在他后面一路喊:“我不要这些东西,你还我儿子,还我儿子!”  相似文献   

11.
笑笑     
退休后,我没事常到市内商业街逛逛。一天中午,我从一家酒店门前经过,突然从对面走过来一个40岁左右的人,看样子像个推销员。他过来拉住我的手说,“啊呀!老厂长,好久不见了。”我一看,这个人根本不认识啊!没等我反应过来,那人就连拉带拽地说:“走,我请你喝酒去!”  相似文献   

12.
2007年的一天上午,津南区咸水沽镇裕民村党支部书记王德象正在简陋的办公室里办公,突然,窗外传来一阵稀里哗啦的响声,熟悉而亲切。他赶忙冲了出去,对一个正骑车从门前经过的人喊道:“你骑我车干嘛?!”那人见势不妙,扔下自行车扭头便跑。  相似文献   

13.
事实     
那人我不是很熟,但那人提起的一个人我倒是很熟。那人说你认识陈往吗?我点头说陈往是从我们单位调出去的。那人说这就对了,我说以前怎么经常看见陈往在你们单位出入。我说现在陈往还常来。那人说不可能吧, 我说怎么不可能,陈往前几天还来过。那人说陈往被抓了起来,怎么还能来呢?我大吃一惊,我说什么,陈往被抓了?那人点头。我说陈往为什么被抓?那人说行凶呀。那人说话时,我办公室几位都上班了,他们见了那人,都喊贾主任,还问贾主任找谁。这个被称作贾主任的人看来跟我这几位同事很熟,小王小李地喊他们,还说他来办事,到这儿时想起以前陈往经常出入这儿,所以问这位同志认不认识陈往,贾主任说的这位同志显然是指我,我于是笑笑,跟同事说:“这位贾主任说陈往被抓了起来。”  相似文献   

14.
长岛读海     
梁衡 《新湘评论》2014,(9):44-46
要想知道海吗?先选一个岛子住下来,再拣一条小船探出去,你就会有无穷的感受。一次在烟台对面的长岛开会,招待所所长是一个很热情的人,叫林克松,与美国前总统尼克松只一字之差。一天下午,他说:“我给你弄一条小船,到海里漂一回怎么样?”  相似文献   

15.
在苏家坡期间,有一次,毛泽东发现闽西特委炊事员杨冬冬没有棉被过冬。床上只有一件蓑衣和一捆稻草,就拐弯抹角地与杨冬冬聊起了天:“大婶,你姓杨,我也姓杨,人家都称我杨主任,那我该称你‘姑母’才对了。我们是一家子人呢。”  相似文献   

16.
我曾听一个朋友给我讲过一个故事:他的一个亲戚生活在鄂尔多斯,那人喜欢海,也喜欢游艇。于是他就买了一艘游艇,放在自家院子门口的草坪上。  相似文献   

17.
据齐桥桥回忆,粉碎"四人帮"后,她父亲习仲勋复出,重新担任领导职务。对于曾经伤害过他的人,他总是抱以宽容。他听说其中一位住房有困难,就请有关部门解决。听说一位因病住院,他就主动去看望,感动得那个人泪流满面,哽咽无语。他安慰那人说:"你也是身不由己,我能理解,不要再提了,安心养病吧!"  相似文献   

18.
爹曾给我讲过一个笑话,说有一个人最爱吃的菜就是豆腐,豆腐就是他的命。有人问他,那么要是有肉呢,你是吃肉还是吃豆腐,那人马上说,见了肉我就不要命了。这是以前在副食品极为匮乏时人们的选择,我就是一个见了肉就不要命的人。  相似文献   

19.
日落老半天了,老赵头才从山上下来,一抹黑里,险些让辆自行车给撞上。老赵头刚说声“你这人……”那人却猛煞闸,跳下车,一把拉住了他:“老赵头,我正是要找你!”老赵头细一看,原来是乡长。乡长急三火四道;“高县长来电话,明天来看你的林蛙养殖。我专门给你捎这个信,早晨可待在家等着。” 老赵头是个倔老头,听了乡长的话,从鼻孔眼里哼出了一声。亏得天黑,乡长没看见他那清汤寡水的脸色。  相似文献   

20.
1932年秋天,时任陕西省督军的杨虎城将军正在西安私邸休息。一个曾在蒲城县警察局任局长的乡党求见,此人花言巧语,极尽奉承之能事,令杨将军十分厌恶。临走时那人又拿出一些礼品馈赠,其中就有四个蒲城特产“椽头蒸馍”。杨将军拒不接受,那人指着几个蒸馍一语双关地说:“这些故乡的特产,您吃了一定会满意的。”硬是把蒸馍留下,匆匆离去。当杨将军准备把这些礼品派人送还时,用手一拿感到不对头,这几个馍为什么这么重?当即掰开一看,发现每个馍里竟包着一根黄灿灿的金条。后又发现那人留下一张纸条:“如能委当某县县长,还有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