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湘潮》2017,(2)
<正>参天大树是有一圈圈"年轮"的。在2017年春节团拜会上,中共湖南省委书记杜家毫描述过去一年的"年轮"时特别指出:中国旅法勤工俭学蒙达尔纪纪念馆建成开馆了。看来,党史工作者也是可以留下精彩"年轮"的。蒙达尔纪纪念馆的建成开馆,为我省在欧洲打造了一扇历史之窗、文化之窗、友谊之窗和开放之窗,被评为2016年全省十件大事之一。这是湖南人的荣耀,更是为此付出过艰辛劳动的党史  相似文献   

2.
<正>特别注重以人为本改革开放以来党的重要文件里几乎都有"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表述。十年"文化大革命"使中国经济面临崩溃的边沿,有针对性地提出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十分及时,并且确实推动了中国经济的发展。然而,在后来的实践中我们发现"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相似文献   

3.
在东亚,中国安全形势面临着重大威胁,出现了非常严重的"东亚困境"。美国因素的存在可以说是中国面临东亚困境的重要根源。近年来,美国推行亚太再平衡战略,这对中国经济、外交和军事领域都形成了严峻挑战,并使周边国家敢于挑衅中国或者鼓励了周边国家对中国的挑衅,导致中国在处理与之相关联的周边事态方面面临更多的羁绊。在美国"再平衡"中国的时期,中国必须寻求新观念和新战略,"平衡"和化解美国全球战略调整所带来的威胁,以便破解当前中国面临的东亚困境,并维护东亚地区的和平与稳定。  相似文献   

4.
《湘潮》2017,(12)
<正>最近,常听到有人抱怨某些地方"营商环境不好,公务人员不作为、乱作为,外商常常被打成内伤"。这是个纯粹的经济问题吗?其实不然。从一定意义上讲,政治生态决定营商环境。我们不妨透过历史之窗,看看党内政治生态最好的几个时期,是怎样吸引人才、创业兴业的。首先看看延安时期。住窑洞,点松子,一手握枪,一手拿锄,条件极其简陋,生活极其艰苦。但是,红星照耀中国,  相似文献   

5.
<正>国庆活动每每都是中国读懂自己以及世界读懂中国的重要窗口,而今年的国庆庆典更是打开了一扇大大的瞭望之窗。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大会、阅兵式、群众游行和联欢活动,虽然过去了一段时间,但仍是世界持续关注的焦点。世界在关注:一个正在复兴征程上大步前进的东方大国如何看待自己的过去,如何评价自己的现在,又如何规划自己的未来。世界从"国之大典"中找到了更多的答  相似文献   

6.
正"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一个全新的发展公式嵌入当代史,激活了中国经济,激发起亿万民众的积极性创造性。改革开放近40年来,"中国奇迹"震惊世界的密码,就在于将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与市场机制的灵活性有机地结合在了一起,让"有形之手"与"无形之手"紧紧地握在了一起。作为2018年经济工作的"定盘星"与"指南针",一年一度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历来备受瞩目。2018年中国经济前景怎样?经济工作有何布局?在2017年12月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召开前夕,国  相似文献   

7.
《廉政瞭望》2020,(20):12-12
国家统计局10月19日发布的经济"三季报"显示,疫情大考下中国经济逐季转好、稳定恢复,展现强大韧性。前不久,世界银行发布报告,对中国经济增速预测从6月初的1%上调到2%;联合国贸发会议发布报告,预测全球经济面临深度衰退,但中国经济仍将保持正增长。国际机构投下"信心票",中国经济也确实展现出强大的复苏能量。除了经济增速加快,三季度经济运行还释放出诸多积极信号。  相似文献   

8.
正[主持人语]中国开启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新征程,也标志着中国进入了"中国之治"新时代。站在"中国之治"新时代,我国人口发展却呈现出前所未有复杂多变的新格局,其中特别是中国人口年龄结构变化及其影响将是深远及具有重要战略影响的。也就是说,伴随着长期以来生育水平的持续低迷和平均预期寿命的不断延长所引发的人口年龄结构巨变势必影响现阶段乃至未来中国社会、经济、文化、政治、技术等方面的深刻变化。在上述宏观变迁中,中国人口负增长的时间节点、主要特征、影响机制及其如何进行超前应对正成为学术界和政策制定者关注的一个新的重点领域。为此,我们特别组织了几位长期专注于中国人口发展趋势变化及其对社会、经济、文化、政治、技术等方面影响的专家,重点围绕中国人口负增长时代的人口发展态  相似文献   

9.
正古人讲,"天下之势不盛则衰,天下之治不进则退"。治国安邦,是一切时代、一切国家的首要课题,也是中国共产党面临的重大课题。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指出,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以来,团结带领人民,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赢得了中国革命胜利,并深刻总结国内外正反两方面经验,不断探索实践,不断改革创新,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制度,形成和发展党的领导和经济、政  相似文献   

10.
要刊视点     
正求是2016年第6期中国是世界经济的稳定之源近来,国际上一些舆论刻意唱空中国,妄言中国经济将出现"硬着陆",拖累世界经济增长,导致石油等国际大宗商品价格大幅下降,加剧部分新兴经济体的困难。这种"中国拖累论"与以往的"中国威胁论"一样,都是不符合事实和别有用心的主观臆断,目的无外乎"棒杀"或  相似文献   

11.
正改革开放40多年来,我们党领导人民创造了世所罕见的经济快速发展奇迹和社会长期稳定奇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这"两大奇迹"背后的重要支撑,"中国之制"为"中国之治"提供制度保障。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法律表现形式。加快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不断开创全面依法治国新局面,是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开辟"中国之治"新境界的内在要求。  相似文献   

12.
悦读     
<正>经济《"一带一路":机遇与挑战》作者:工义桅荐言:这是国内首部从国际关系角度解读"一带一路"战略的著作。"一带一路"是中国提出的伟大倡议和国际合作公共产品,既面临着全方位开放机遇、周边外交机遇、地区合作机遇、全球发展机遇,也面临着地缘风险、安全风险、经济风险、道德风险、法律风险。本书对此做了辩证解读,充分展示了"世界养育中国、中国回馈世界"的主旋律。  相似文献   

13.
市县视窗     
《共产党人》2011,(3):21
<正>灵武市荣膺中国十大特色魅力之都1月16日,由人民网主办的"中国品牌(特色)市、县、镇、开发区颁奖盛典"在北京举行。灵武市以其跨越式的经济发展实力、特色鲜明的区域经济结构和强劲的发展势头荣获"中国十大特色魅力之都"称号。本届"中国品牌(持色)市、县、镇、开发区颁奖盛典"通过总结"十一五"成果,展望"十二五"宏图,以"坚持科学发展、优化特色经济,延  相似文献   

14.
正站在黑龙江省黑河口岸码头,伴随着来自黑龙江对岸俄罗斯远东第三大城市布拉戈维申斯克市的汽笛声,一艘满载乘客的轮船缓缓驶进黑河口岸,时间仅仅用了5分钟。在黑河,每天发往布拉戈维申斯克的游船往返10个班次,商贸往来日益频繁,游客络绎不绝。人员交流只是黑河对外发展的一个小小窗口,自1987年恢复中苏边境贸易以来,黑河抓住难得的历史机遇,向北发展,全力谱写合作新篇章。黑河市素有"中俄之窗""欧亚之门"之称,与俄  相似文献   

15.
陈学慧 《当代贵州》2013,(10):61-61
古人说,"为政之道,以厚民生为本,治国之道,必先富民。"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民生"一词被11次提及。"民生"已经不再仅仅是财政支出,更将成为拉动内需、促进结构调整的重要引擎。站在更高的起点上,中国经济需要新动力。全球经济长期处于持续低迷状态,中国经济增长面临下行压力。依靠外需的老路子已经走到终点,扩大内需成为必须长期坚持的发  相似文献   

16.
<正>"四个全面"战略布局透露出很强的信息:一个新的发展框架正在形成。这一发展框架不仅对中国民众很重要,对于外国人也很重要。因为它会影响到中国各方面的政策和战略,影响中国改革进程以及今后的经济走势。就这一点看,"四个全面"为与中国经济相关联的所有利益群体提供了一个观察中国经济形势的基本框架。"四个全面"充分考虑到中国经济发展面临的各种问题。  相似文献   

17.
国际金融危机的成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党建》2008,(12)
一场震惊世界的金融风暴席卷而来,全球正面临自上世纪30年代"大萧条"以来最严重的金融危机。由于经济全球化程度的不断加深和全球金融体系的长期失衡,这场源自美国的金融风暴,波及范围之广、冲击力度之强、连锁效应之快都是前所未有的,它给世界各国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带来严重影响,引起了世界各国政府  相似文献   

18.
《实践》2016,(8)
正中国作为全球的制造大国,"世界工厂"名闻天下。但像马桶盖、电饭煲、奶粉,甚至包括圆珠笔头上的"圆珠",仍然需要进口或去国外抢购。这些经济现象从不同层面折射出当下制约中国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一个重要症结——经济的结构性矛盾。在持续了30余年的高速增长之后,我国经济发展最直接的变化是经济增长从高速转为中高速。虽然我国经济长期向好的基本面没有改变,但也面临诸多挑战。世界经济复苏乏力,外需萎靡不振;中国经济增速下降,面临着工业品价格下降、实体企业盈利下降、财政收入增幅下  相似文献   

19.
<正>"大武汉",湖北省会武汉的这一美称由来已久。20世纪初期,武汉一度成为中国仅次于上海的第二大城市,也是历史上除上海外唯一被冠以"大"的都市。"大武汉"确有其大:两江交汇,龟蛇相望,三镇鼎立,大江东去,市域之浩荡,气势之磅礴,不可不谓之大。地域之大是经济崛起之基,武汉亦是湖北省经济发展的"龙头"。从中国近代工业发祥地之一到如今重要的工业基地,武汉的经济地位在全省乃至全国都举足轻  相似文献   

20.
中国经济再度放缓并非"硬着陆",更非"失速下滑面临崩溃",它实际上是主动调控、重塑中国经济的必要代价。国家统计局7月15日发布的主要经济数据显示,中国经济增速继续放缓。然而,人们不必对其背后动因担忧疑虑,更无须对其未来前景悲观泄气。通过审慎观察分析不难发现,在性质上,中国经济再度放缓并非"硬着陆",更非"失速下滑面临崩溃",它实际上是主动调控、重塑中国经济的必要代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