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34 毫秒
1.
论政府干预配置资源绩效的实现机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市场是最具活力和效率的经济运行机制。但市场有其自身不可克服的缺陷,即生产无序,供需不均衡,由此导致“市场失灵”。政府干预,能扭转市场失灵的局面。但政府干预亦有其客观存在的缺陷,即公共管理低效,寻租、腐败及权力不公平等,因此又构成“政府失灵”。两者均存在失灵之处,但两者又不能均舍弃之。原因在于实践证实政府和市场是迄今为止人类社会最有效的两种配置资源的手段。故正确的态度是:正视政府失灵的现象及成因,克服缺陷,提高政府干预配置资源的绩效。  相似文献   

2.
在区域经济发展过程中,市场配置资源在客观上存在的不足需要政府发挥对经济活动的引导和规范作用。政府作为制度创新的主体,要充分利用自有优势,弥补市场失灵的缺陷;通过制度创新。使地方政府问形成良好的协调合作机制,促进区域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3.
王克 《行政与法》2014,(7):51-54
市场配置和政府调控是人力资源配置的两种基本形式.面对市场配置的缺陷以及政府在大学生就业中所应承担的职责,只有将市场配置与政府调控相结合,使二者形成合力,才能有效解决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  相似文献   

4.
在现代社会,行政权力事关社会公平的起点、过程和结果,是影响社会公平的最重要力量.行政给付作为政府配置资源的手段,应立足于弥补市场效率机制的缺陷;作为社会财富再分配机制,应立足于对市场分配机制进行纠偏,在一定程度上体现政府"均贫富"的意愿.行政给付遵循社会公平原则,有关行政给付的立法、执法等行政给付行为应以实现社会公平为首要目的.在法律保留原则之下,政府制定的社会政策以及财政政策应以社会公平为导向,在具体的执法过程中,应将公平贯穿于行政给付决定作出的全过程.  相似文献   

5.
舆情工作是独特的社会政治资源和科学决策、民主决策的重要依据。舆情在政府的执政理念中,正逐步占据重要的地位,已成为现阶段政府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成为加强和推进社会管理的创新之举。  相似文献   

6.
论市场经济的自发性与法的规范制约性的对立统一贺晓荣通过市场配置社会资源的经济运行方式一改过去由政府计划部门配置社会资源的传统模式,这就使以追求价值增殖为天性的市场经济主体的自发性得到了充分的发挥,与之相适应的人们对利益与效益的追求又刺激和助长了社会主...  相似文献   

7.
改革开放以来,社会阶层的分化和重组在给我国社会结构注入活力的同时,也带来了各阶层之间社会、经济、生活方式及利益认同的差异,乃至产生比较尖锐的利益冲突。其实质是各阶层争取经济资源、政治资源、文化资源的过程。本文在实证调查的基础上指出,新社会阶层掌握着大量的经济资源,随着其社会经济地位的逐步上升,他们拥有的政治资源也在不断扩大,从而形成经济精英和政治精英的结盟。在当前的政治背景下,缺乏有效的监督机制,在政治资源上占优势地位的新社会阶层容易垄断大量的社会资源和经济资源,在获取利益的同时,往往会损害其他阶层的利益,对阶层关系产生不利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作为转轨国家普遍存在的社会经济现象,政府俘获已成为国际社会关注的焦点课题。然而,学术界对政府俘获的微观机理一直缺少系统性研究,相应地,也始终无法说清楚究竟如何治理政府俘获。论文采用结构方程模型,选择EMBA学员中企业高管人员为调研对象,观察2008—2010年269家企业的数据资料,对企业政治战略、政治性社会资本与政策资源获取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实证研究,结论发现:①企业政治战略对构建政治性社会资本和获取政治资源都具有促进作用,但不同的政治战略影响程度存在差异;②企业政治战略对政治资源获取的作用是间接的,政治性社会资本在其中起到了中介作用。  相似文献   

9.
市场经济对立法的启示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本文以对两个典型立法决策及其实施效果的个案分析为基础,提出立法活动以及司法并不仅仅是一种政治行为,由于立法及此后的司法必然耗费社会资源,带来一定的收益(或无收益),因此立法总是涉及社会资源的有效配置问题。所以在这个意义上立法也是一种经济活动。文章认为立法活动中不仅要坚持效益优先的原则,而且还必须关注立法本身是否坚持了效用最大化的原则。同时提出市场经济条件下市场与法律的替代性问题,即在一定条件下,市场本身就可以更为有效(包括成功和有效益)地解决一些人们习惯认为需要以法律来管制的经济和社会问题,因此加强社会主义法制并不总是意味着增加立法和政府管制。最后指出,在立法问题上,中国法学家必须摆脱法条主义和概念法学的思路,注意市场条件下的经济运作规律,注重实证性研究,坚持从实际出发。  相似文献   

10.
中国的体制改革采取渐进式的发展模式,走的是一种从体制内到体制外、从经济体制到政治体制的由浅入深的发展道路。当今中国的改革进入了深水区,要求政治体制必须进行相应的改革,实现政治现代化。当前中国的政治体制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具体表现为政府权威合法性的削弱、“软政权化”,以及社会公众在政治参与上的政治冷漠感。实现我国政治现代化,构建发达、健全的市民社会具有重大的意义。  相似文献   

11.
一、优化警力资源配置的重要意义 对警力资源进行研究,并按照劳教执行工作及警力资源固有的特性和规律进行科学配置,对于切实优化警力资源,充分挖掘劳教所内部潜力,最大限度发挥警力资源效能,有效避免警力资源浪费现象,破解队伍建设重点难点问题,推动劳教执行工作科学发展,实现劳教机关维护社会稳定、促进社会和谐,全面提升劳教执行工作水平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2.
完善社会信用体系,需要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和政府在市场中的宏观调控功能,以节约交易费用,提高交易效率。在我国信用体系建设中,政府职能发挥具有必要性,政府在加强信用立法、发挥示范激励作用和社会信用体系发展的整体规划等方面应该是可以有所作为的。当然,政府的职能是提供市场信用规则,而不是直接的参与。  相似文献   

13.
公共资源以行政审批指令性的方式进行配置,容易造成权力寻租、"暗箱操作",滋生消极腐败现象。2006年以来,我市全力推进行政资源和社会公共资源配置市场化改革,逐步取消政府对行政资源和社会公共资源指令性的配置方式,把更多的资源配置功能让位给市场,通过规范的市场运作,从源头防治腐败行为,促进政府职能转变。  相似文献   

14.
国际政治资源是国际社会资源体系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关系到国际政治行为主体的发展状况和国际政治体系的运转效率和兴衰,开发利用国际政治资源对于中国的和平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将论述中国如何在金融危机时期,迎接挑战,把握机遇,充分开发利用国际政治资源,从而为中国的和平发展提供机制保障。  相似文献   

15.
中国传统社会权力主导资源分配现象剖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传统社会特殊的体制结构决定了政治权力的中心和主导地位 ,形成了政治权力主导和支配经济资源分配及配置的局面。这首先表现为王朝建立之初的后革命时期的资源再分配过程中 ,其次也反映在各个王朝常态演进的各个时期里 ,其本质正是马克思所说的“权力捉弄财产”。这一情况的普遍存在 ,在中国古代不仅造成了市场的扭曲 ,还带来了根深蒂固的权力崇拜 ,给近代以来的中国现代化进程带来了严重的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16.
李晓梁 《中国监察》2008,(19):38-39
随着我国国有企业改革和国有经济结构调整的不断深化,如何提高各类资源的优化配置效率,确保国有产权的有序流转,防止国有资产流失,成为一个迫切需要解决的现实问题。为解决企业国有产权进场交易和产权交易市场建设发展中存在的突出问题,2003年,国务院国资委成立后,以产权制度改革为突破口,通过建立企业国有产权进场交易制度,借助公开的市场化平台,在促进国有资本有进有退的同时,重点抓好国有产权转让中的公开、公平、公正和规范操作,保证国有产权的有序流转,实现国有经济布局结构调整和社会资源的优化配置。  相似文献   

17.
面对我国转型时期出现的社会结构的深刻变化,我们有必要加强对政治价值与政府政治价值的认识、把更多的注意力放在探寻和开发政府权能的道德属性上来.本文在分析政治价值与政府政治价值的基础上,提出了加强政府政治价值建设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8.
朱海军 《法制与社会》2010,(16):166-167
政治文化是提高政府管理水平的内在动力,尤其是当今中国正处于社会的转型时期,政治丈化的多元势必给政府管理带来重要影响,如何认识转型中国的特殊政治文化将关系到政府管理的发展。  相似文献   

19.
姚冰 《中国监察》2009,(18):34-38
上海市2007年开展预防腐败试点工作,按照“权力在阳光下运行,资源在市场中配置,资金在网络上监管”的工作思路,以制度建设为根本,以信息技术为手段,采用项目化管理的方式,不断推进预防腐败工作,取得了较好的政治、社会和经济效果,得到了中央纪委、监察部领导同志的充分肯定。  相似文献   

20.
维护社会公平正义是深化改革的目标。在政府主导下,社会组织协助治理社会。社会组织与政府和市场形成良性互动,推进社会公平。社会组织汇聚社会力量扶持教育,优化教育资源的公平配置趋向,实现全社会成员的起点公平。慈善公益组织关心公益事业和弱势群体,参与收入再分配过程,弥补贫富差距,扩大公平基础。政府购买服务提供更多就业机会,增加社会成员收入,实现收入分配起点公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