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拥有九亿农民的中国,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关系改革和现代化建设全局的重大问题,要解决好这个问题,必须从农村民主政治建设着手.充分认识到农村基层民主建设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基础,全面推进村级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正确处理乡镇政权与村民自治的关系,努力推进村民自治的法制化、制度化.  相似文献   

2.
党的十七大报告在把“基层群众自治制度”提升到四大政治制度新高度的同时,提出要进一步扩大基层群众自治范围,完善民主管理制度,为村民自治的进一步发展指明了方向。本文以绍兴市推进村级民主治理的探索和创新为例,探讨了在民主选举之后,如何推进村民自治的课题。本文认为,选举性民主和经常性民主是相辅相成的,进一步推进经常性民主是村民自治运动今后的重要走向。  相似文献   

3.
我国村级民主建设经过近三十年的探索和实践,走出一条以“村民自治”制度为核心的道路,促进了村级民主建设的快速发展。但由于受到历史和现实条件的影响,村级民主建设在民主选举、民主决策等方面仍然存在一些问题。为此,我们要通过完善有关法制、积极进行体制创新、健全村级民主监督体系等加快和推进村级民主建设。  相似文献   

4.
积极推进村级党组织建设的创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实行村民自治是我们党加快农村基层民主制度建设、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政治进程的重要战略举措。近年来,随着村民自治的深入开展,我国农村基层民主得到了充分发展,极大地提高了广大农民的民主意识和积极参与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的热情。然而,必须清醒地看到,村民自治所引起的我国农村的新变化,对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提出了一系列新课题,按照村民自治的要求加强和改进村级党组织建设、已经成为一项刻不容缓的重要任务。  相似文献   

5.
我国乡村民主政治建设:成效、问题及对策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许晓明  王仕国 《求实》2003,(10):57-59
我国乡村民主政治建设在村级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基层党组织的民主化建设及以民主的方式化解矛盾等方面取得了突出成效 ,但也存在“乡政村治”的体制摩擦、“两委”关系的权责交错和村自治组织内部的机制障碍等不可忽视的制约因素。要解决这些问题 ,应从完善乡村治理体制、健全村民自治机制、创新乡村社会组织结构和加强农村党组织民主建设等环节寻求新的突破。  相似文献   

6.
2007年底,古蔺县先后在全县286个村(社区)设立村(居)民监督委员会,化解村级民主管理监督的难题,基本实现了“四自治”(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教育、自我监督)和“四民主”(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在深化村务、党务公开,推进村民自治,扩大基层民主,密切干群关系,在促进农村基层党风廉政建设和构建和谐社会等方面取得了明显成效。  相似文献   

7.
我国村民自治的现状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村民自治是我国农村村级管理体制的重大变革。当前,就村民自治的运行状况,国内外学者大致分为三大类型:两分法、三分法和四模型说。为推进村民自治走向深入,亟待理顺村民委员会与乡政府、村民委员会与村级党组织、村民委员会自治职能与其它职能的关系,以及遏制并根除村民自治权力的异化现象。十余年来,村民自治的实践推动了我国农村基层社区制度的根本性变革,必将对我国基层民主政治建设起到越来越明显的影响作用。  相似文献   

8.
杨波 《奋斗》2003,(8):36-36
党的十六大报告指出:“扩大基层民主,是发展社会主义民主的基础性工作。健全基层自治组织和民主管理制度,完善公开办事制度,保证人民群众依法直接行使民主权利,管理基层公共事务和公益事业对干部实行民主监督。完善村民自治,健全村党组织领导的充满活力的村民自治机制。”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在广大农村开展了以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为主要内容的基层民主政治建设。  相似文献   

9.
陈浩天 《探索》2011,(5):73-76
村民自治是贯穿我国基层民主发展的基本逻辑。我国基层民主的发育经历了从个体参与到组织参与的民主彰显形式,通过组织参与促成民主权利的回归。同时,民主是选举和治理的综合体,基层民主以村民自治为依托.对基层进行治理,通过社区建设达到村民民主能力的提升。目前,中央惠农政策为基层民主政治建设提供了新动力,以惠农政策为基础,发展农村经济,提升了基层民众的民主实践能力。村民自治的政治实践不但使我国基层民众零距离“操练”了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民主形式,而且直接推动了我国民主建设向纵深发展。  相似文献   

10.
邓斌  郭春甫  冉志 《探索》2006,(3):69-72
村民自治在我国农村已推行多年,并取得了一定成效,但在实践中仍然存在着许多不容忽视的问题。村民自治的核心内容是“四个民主”,即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其中民主选举居于首位。有必要根据当前村民自治中选举运行现状并分析乡村关系、两委关系、宗族派性关系对村级民主选举制度的影响,从制度和意识方面给出改善民主选举的基本途径。  相似文献   

11.
村民议事会:破解“形式有权,实际无权”的基层民主难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徐勇  沈乾飞 《探索》2015,(1):40-44,2
坚持和完善基层民主制度,既要使人民形式上有权,又要使人民实际上有权。防止基层民主形式化是实现社会有效治理的基本前提。30多年来,包括村民自治在内的基层民主率先从民主选举突破,民主决策、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却未能及时跟进,造成基层民主运转乏力。近年来,四川省成都市将议事作为基层民主的核心内容,坚持以事为中心,由当事人及利益相关者组成村民议事会,让村民在议事中实际行使参与的民主权利,村干部不再独掌村庄治理的权力,而从复杂的利益矛盾中抽身出来,协助村民议事会做好村庄公共事务的治理工作。这种自治模式,进一步完善了基层民主制度,成为引领基层民主发展的新风向标。  相似文献   

12.
杨丽  武磊 《实事求是》2007,198(5):71-73
基层民主政治建设是乡村社会民主治理的重要途径.近年来,乌鲁木齐市积极推进以村民自治为主要内容的基层民主政治建设,取得了明显成效,但乡村社会民主治理中仍存在部分村民主体意识淡漠、基层干部政策理论水平不高等问题.要通过发展集体经济,壮大乡村治理的物质基础等措施,积极推进乌鲁木齐市农村基层民主政治建设.  相似文献   

13.
农村基层党组织直接面对亿万农民群众。在村民自治的推进过程中,四川省一些地方在村级班子换届时,推行了扩大村党支部书记选举的党内民主,吸纳群众的积极参与的改革实验,以期实现党内民主与村民自治的衔接。在此基础上,一些地方在乡镇一级开展了乡镇党委书记或班子“公选”和“直选”、“三联”制度、党务公开等实验,逐渐由最初仅限于民主选举向民主决策和民主监督进一步拓展。农村基层党内民主的演进过程中所呈现的开放性态势,为党的基层组织建设模式由封闭型向开放型过渡起到了推动作用,基层党建新的开放性模式初现端倪。农村基层党建开放式模式的构建,是适应新阶段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发展要求,促进和谐农村建设,巩固党在农村的执政基础的一个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14.
加强农村基层民主建设,改善干群关系,推动农村的改革与发展,是党和政府目前迫切需要解决的现实问题。而推进农村基层民主建设,主要的就是要建立必要的监督机制。推进村级民主监督是扩大基层民主,保证人民群众直接行使民主权利,促进农村民主政治建设的重要环节,也是推进村民自治的重要保证。 从村民自治的现行体制来看,村级民主监督,就是村民通过一定形式监督村中重大事务,监督村委会工作和村干部行为。其监督的途径主要有三种:一是通过定期召开村民会议或村民代表会议,听取和审议村民委员会的工作报告,对村委会的工作进行  相似文献   

15.
农村民主政治建设由村民自治制度、制度环境和制度基础三个方面构成。村民自治的落实是制度本体的建设和整合、制度环境的改善是自治制度生存和发展的宏观条件 ,制度基础的构建是自治制度载体的再造和现代化。三者同构是农村民主政治成长必不可少的要件。一、自治制度的落实和完善村民自治落实需要解决三个问题 :一是民主选举中的乡镇干预 ,二是民主决策中的“村民会议召集难” ,三是民主管理上的村民主体地位缺失。(一 )规范民主选举首先要解决乡镇政权对农村民主选举的干预。基层党政干部认识上存在两个误区 :一是认为“党管干部就是党委…  相似文献   

16.
村民自治是中国农村基层民主的重要形式。当前在推进村民自治的进程中还存在乡镇政府干部制约村民自治的正常进展、村委会干部的权力难以受到有效制约和村民自治权利的保障与救济不完善等问题。因此,要完善村民自治,首先要从战略高度重视农村文化教育事业,使之成为村民自治的重中之重;其次要完善村民自治的监督机制,保障自治权不被异化,完善村委会选举制度,真正实行民主选举。  相似文献   

17.
村民自治是在广大农村实行直接民主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是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主要形式之一.村民自治的核心内容是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体现社会主义国家人民当家作主的民主本质,显示社会主义民主的广泛性和真实性特征.村民自治是我国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必然要求,为我国农村开辟了一条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道路,实行村民自治有着极其重要的战略意义.  相似文献   

18.
<正> 村民自治,村民依法行使民主权利,进行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依法实行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这是扩大基层民主,建设和发展基层民主政治的重要内容。《村委会组织法》的颁行,为村民自治提供了法律保障。本文谈谈自己学习《村委会组织法》的一点体会。  相似文献   

19.
董磊明 《唯实》2000,(9):77-81
80年代以来,中国在农村推行了村民自治制度,取得了很大的成绩,国内外舆论对其给予了广泛关注和积极评价。有的学者对此也作出了十分乐观的估计:“中国农村村民自治和基层民主全面推进的新高潮必将到来”,村民自治和基层民主“不仅会给广大农村带来深刻的变化和巨大的进步,  相似文献   

20.
我国村级民主从1987年通过的《村委会组织法(试行)》开始,以村委会由村民直接选举为起点,逐步形成了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四位一体的村级民主政治。村级民主经过20余年的发展探索,取得了很大成效、积累了宝贵经验。村级民主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坚实基础和重要组成部分,对于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有着非常重大的现实意义和不可替代的独特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