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党课》2008,(5):30-31
礼仪是指人们在社会交往中由于受历史传统、风俗习惯、宗教信仰、时代潮流等因素的影响而形成,既为人们所认同,又为人们所遵守,以建立和谐关系为目的的各种符合礼的精神及要求的行为准则或规范的总和。由于礼仪是社会、道德、习俗、宗教等方面人们行为的规范,所以它是人们文明程度和道德修养的一种外在表现形式。  相似文献   

2.
5·12特大地震爆发以来,中华民族地不分南北东西,人不分男女老幼,纷纷行动起来,或分赴救灾前线,或献血、捐款、捐物,或接收医治灾区伤员,或加班加点赶制救灾物资,或义演义卖,或用摄像头记录救灾场面……不仅整个中华民族如此,国际社会也都纷纷伸出援助之手,甚至不远万里赶赴灾区……只要您打开电视,翻开报纸,跳上互联网,每天都可以看到一幅幅催人泪下、感人肺腑、令人震撼的场面。国内国外参与人数之众,献血捐款捐物之多,人们行动得如此迅速、果敢,爱心表现得如此炽热、真诚,国内外舆论如此一致的好评、赞扬,被感动、受心灵洗礼的人们之多,都是中华民族历史上前所未有的,同样是世界历史上难以见着的。  相似文献   

3.
在某种意义上。历史就是一连串瞬间镜头的组合。很多年后,当人们追忆一个时代的时候,在脑海中浮现出来的首先是一个或若干个经典的镜头。  相似文献   

4.
在什么意义上说马克思的哲学是历史唯物主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金福 《唯实》2002,3(1):3-7
以往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历史唯物主义”理解方式,仅仅是把 马克思的哲学归结为一种唯物主义的社会历史观,从而否定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一般自然观 或物质本体论。本文提出,应当把历史唯物主义理解为从人们的历史存在出发来解释人们的 观念的唯物主义哲学。这样,马克思的整个哲学,包括他的社会历史观、认识论、自然观或 本体论,就都是历史唯物主义。这样的理解才真正揭示了马克思的新哲学的实质。  相似文献   

5.
《党课》2013,(11):20-20
漫漫复兴路,凝结了一代代中国人的夙愿。 一切不带偏见、尊重历史、尊重事实的人们都可以看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使我们国家在新时期空前活跃起来,快速发展起来,日益繁荣富强起来,并在同那些或经历“城头变幻大王旗”变局,或深陷“山重水复疑无路”危机的种种“主义”的国际比较中,彰显了巨大优越性和强大生命力。历史证明,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通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锦绣前程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6.
屠海波 《世纪桥》2009,(19):44-45
标语是我国社会一种重要的语言现象,它不仅反映社会生活,而且指导人们的精神生活。因此,研究标语具有深刻的社会意义。本文从历史的角度向人们客观展示了标语的发展变化,同时也展现了社会的历史变迁。一部标语的历史就是一部浓缩的历史,它影响着人们价值观念、引导人们行为取向的最有效、最直接的宣传方式,标语是折射社会生活的一面镜子,因此,标语的变化和社会的发展存在着密切的关系。  相似文献   

7.
46年前,河北保定上空,响起了震惊大地的枪声,原天津地委书记刘青山、专员张子善因贪污受贿、腐化堕落被枪毙。这就是后来人们所说的新中国“第一大案”。星移斗转。时至今日,这一案件在人们的记忆中或许已经淡漠遗忘,消声匿迹,或许仍然记忆犹新,警钟长鸣。然而,历史终究是历史,人们无论承认或不承认它,无论是记住还是忘记它,它都是客观存在的。刘青山、张子善早在30年代就参加了革命,他们在国民党的白色恐怖下,被捕入狱,表现了四贞不屈的革命意志和始终不渝的革命精神。特别是张子警在敌人的严刑面前不但没有低头,而且还进行…  相似文献   

8.
世界上的国家都会在国庆时举行各式各样的庆祝活动。阅兵、花车、方阵、焰火、飞行表演、欢乐的人群、飘扬的国旗……这些庆典元素或庄重,或温馨,成为人们难忘的“国庆”视觉记忆。无论是宏大的阅兵游行还是画在面颊上的一面小小国旗,都表达着人们对于祖国的热爱,对历史的敬意。  相似文献   

9.
陈晋 《学习导报》2009,(4):59-61
对一些影响乃至决定过历史进程的人.人们对他总是有说不完道不尽的话题。有许多线头。开始,人们或许更注意他在政治、经济或军事方面的一些决断和选择。随着时间的推移,人们多多少少发现.真正的伟人.对历史的影响决非一时一代。他的精神能量几乎可以说是超越时空的。他的文化价值越来越突出。  相似文献   

10.
陈晋 《新湘评论》2009,(4):59-61
对一些影响乃至决定过历史进程的人.人们对他总是有说不完道不尽的话题。有许多线头。开始,人们或许更注意他在政治、经济或军事方面的一些决断和选择。随着时间的推移,人们多多少少发现.真正的伟人.对历史的影响决非一时一代。他的精神能量几乎可以说是超越时空的。他的文化价值越来越突出。  相似文献   

11.
《北京支部生活》2006,(4):37-37
宗教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的社会历史现象,是人们的一种信仰,一种世界观。  相似文献   

12.
程汉大 《学习论坛》2009,25(12):63-67
提及宪政,人们大多理解为一种政治制度或政治生活方式,并且总是以现代成熟宪政作为参照样板来解读宪政的内涵。显而易见,这是一种静态思维的表现。实际上,无论从宏观上就人类政治文明而言,还是从微观上就一个国家的政治制度而言,宪政都是一个动态的历史过程。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宪政的内容和形式存在巨大的差别,呈现不同形态。因此,探讨宪政的历史形态,揭示宪政形态的演变历程,就成为宪政学研究中不可回避的一个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13.
市场是吉尔平国际政治经济学理论中的一个基本要素,对于市场的界定和阐述是吉尔平国际政治经济构建的前提和基础。 一、市场与资本主义 一般而言,由于市场与资本主义在历史时期上的机缘和巧合,人们总是将二者视为等同。市场基本上是资本主义的同义语。但吉尔平明确指出,市场与资本主义不是一回事,不能将市场等同于资本主义。实际上,市场与资本主义是两种不同的制度模式,市场是从生产力或经济基础方面讲的,个人和公司是市场的载体:而资本主义是就生产关系或上层建筑方面讲的,国家是资本主义模式的制定者或执行者。  相似文献   

14.
荆克迪  刘李青 《奋斗》2006,(6):62-63
饮食文化,实际上是指人在一定历史或社会条件下形成的饮食生活方式以及在此基础上的思想精神范畴。各个国家和民族在历史发展过程中,由于自然条件和社会环境不同。形成各自不同的行为规律和生活方式,这就是人们常说的风俗习惯。从社会考察和文化研究的角度去看.一个民族的饮食文化能够充分体现这个民族的心理、志趣、信仰和历史发展。因而也是这个民族具有典型意义的文化特征。饮食文化的发展和变化,往往反映了社会的演变和进步。通过中外饮食文化的差异比较,研究中外文化交流的现状、趋势、发展规律与原理,对于制定或调整国家的文化战略和外交战略。是切实而必要的。  相似文献   

15.
思维定式,是指人们思考问题或评价人和事时自觉不自觉的一种思维取向。这种思维取向往往导致一成不变的思考和行动。在我们中国社会现实生活中,这个问题比较突出。究其原因,一个重要方面,就是传统的思维定式影响比较深。中国五千余年历史,由奴隶社会到封建社会,再到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其中封建社会延续两千多年,在中国历史上是一个举足轻重的时期。那时大多数朝代奉行儒家学说,无论是皇帝大臣还是书生才子都把儒家书籍作为必读典籍,人们推崇的人格操守则是“中庸”二字。所以不必期望他们有什么惊世骇俗的壮举,也不用担心他们有…  相似文献   

16.
孙华伟 《共产党人》2004,(15):57-57
人生长路少知己,军旅诗词伴君行。中国历史上,烽炯迭起,英雄辈出。军旅诗词作为反映军旅生活、人们悲欢离合和军人酸甜苦辣的一种文学形式,或描写金戈铁马、刀光剑影的战场厮杀,或歌颂将士们冲锋陷阵、以身报国的爱国思想,或抒发投笔从戎、建功立业的豪情壮志,或表现思念故乡、怀恋亲人的离情别绪,从不同审视角度、不同感情侧面展现了古今军人及热爱军旅之事的仁人志  相似文献   

17.
两种根本对立的历史观历史唯心主义和它的根源历史观就是对人类社会和历史发展的总的看法。对社会历史的看法,有两种根本对立的观点:一是唯心史观或历史唯心主义;一是唯物史观或历史唯物主义。对于社会历史的唯心主义观点,有各种各样的说法。有人说,社会历史是由人们的思想、心理活动决定的;有人说,社会  相似文献   

18.
莫丽燕 《唯实》2008,(8):107-110
虽然软法的存在历史很漫长,但软法究竞是什么,学界尚未有统一的定论。我们认为,软法是指由一定人类共同体为了实现共同意志而制定或认可的以保护力为主强制力为辅、主要依靠自律或者社会影响力等内在约束力的方式对人们的行为产生实际效果的一系列行为规则。  相似文献   

19.
吴城 《世纪风采》2009,(5):16-18
1919年的五四运动,是中国历史上具有划时代意义的重大事件,是中国历史上辉煌的一页。其伟大的历史意义和运动的经过已为人们所熟知,毋庸赘述,而梁启超在这场运动中所发挥的重要作用却鲜为人知。  相似文献   

20.
《四川党史》2001,(3):1-1
“断语”是学术研究活动中经常使用的一种语言形式。它是人们对某一历史现象或某一事物进行全面分析研究之后,得出的结论性语言。它简单明了,概括力极强,不仅反映了某一历史现象和某一事物的基本特征,而且还体现了那一历史现象和事物的内在规定性。因此,对“断语”的使用不可小视。 在党史研究工作中,正确的“断语”,是通过对中国近现代、特别是“我们党领导人民进行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历史”这部“蕴含和体现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的活生生的教科书”进行全面、系统总结之后得出来的。这样的“断语”,可以在“资政育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