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审讯的心理学原理审讯的实质,从心理学角度可以理解为犯罪嫌疑人在一定压力下的态度转变。原理是人在面对压力环境时,自然第一反应是逃避、回避,审讯时就营造了这样一种带有压力的环境氛围,让犯罪嫌疑人面对足够的压力而又无法回避,促使嫌犯发生态度的转变,想回  相似文献   

2.
审讯方法及其心理学原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审讯是诉讼过程中经常要面临的环节,传统的审讯方式因单纯注重对犯罪嫌疑人施加生理和心理压力,具有技术上的弊病。审讯过程是心理互动、信息交流的过程,心理学中如认知、决策、说服等理论与方法可以直接应用于该过程。在倡导“软审讯”的大背景下,探讨有心理学理论支持的认知重构法、情感接纳法、结果分析法等具体方法可以在实现公正的前提下,提高执法与司法的效率。  相似文献   

3.
根据高检院要求,全国检察机关将全面实施职侦审讯全程录音录像。这对职侦审讯工作来说既是进步也是挑战。要适应这种审讯方式的需要,就必须客观地总结和分析这种方式对审讯工作潜在的贞面影响,并因势利导地提出解决办法方可保证更好地开展职侦审讯工作。为此,笔者特结合审讯实践对此一抒陋见——  相似文献   

4.
自检察机关在全国范围内实行审讯时同步录音录像制度以来,职务犯罪侦查审讯的合法性得到了较好的保障。但在该制度运行实践中,审讯的合法性问题却并没有得到彻底解决,《刑事诉讼法》第50条、第54条也因多种原因而没有得到很好的贯彻。一方面,刑讯逼供隐藏在同步录音录像的背后继续存在,并不容易被发觉,在现有的制度体系下尚无法有效根治;另一方面,威胁、引诱、欺骗以及其他非法的审讯方法即使暴露在镜头下,也不能因此直接依据非法证据排除规则而否定审讯笔录的合法性。为此,即使同步同步录音录像记录下法律所禁止的这些非法的审讯方法,但实务中并不可能采取一刀切的方式对所获笔录全部排除,而应当在规定特定标准的情况下肯定部分审讯的合法性。  相似文献   

5.
秦蜻 《法制与社会》2010,(32):124-125
监管场所建立职侦耳目可以从场所内部获取有价值的查办线索、固定证据,提高办案质量,同时威慑潜在的职务犯罪,抑制"牢头狱霸",构建和谐、稳定的监管环境。为充分发挥"职侦耳目"的作用,应加强耳目的建设与安全管理;建立"职侦耳目"保护制度;降低检举监管场所职务犯罪属"重大立功"减刑的法定标准,赋予监所对揭发监管场所职务犯罪的立功减刑提请权,建立未决羁押表现评鉴制度与有奖举报制度,激发"耳目"刺探线索的积极性。  相似文献   

6.
心理学是一门科学,在监狱工作中需要将心理学科学知识运用于入监期间的识别排查、重大危险罪犯的甄别、心理危机干预、狱内案件的侦破、追捕现场的心理分析等。用心理科学技术确保监狱的安全稳定。  相似文献   

7.
审讯是职务犯罪侦查中的重要环节,案件办理的成功与否与审讯工作的开展息息相关.一次成功的审讯牵涉的因素非常多,其中解读犯罪嫌疑人的身体语言对突破审讯对象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然而在司法实践中身体语言并未引起足够的重视.本文从分析身体语言的定义入手,进而阐释身体语言的正确运用在审讯中的重要性及具体运用.  相似文献   

8.
审讯道具,是指在审讯活动中,审讯主体为了给审讯对象造成心理压力,控制其认知和意向,迫其就范所精心设计、选择并陈列在审讯场所,且故意让其随时窥见的器物。审讯中的暗示,是指在审讯活动中,审讯主体为了达到审讯的目的,有意使用含蓄的语言或示意的举动对审讯对象施加心理影响,引导审讯对象志愿接受审讯主体的意见,继而交待案件事实。  相似文献   

9.
核心提示:职务犯罪嫌疑人在审讯时一般会经历三个阶段,反感抗拒、犹豫反复和如实供述,可将这三个阶段的变化看作心理学中的态度转变,那么审讯人员需要做的就是用合适有效的影响技巧来促使嫌疑人的态度向下一个阶段转变.也就是将心理学中态度转变的技巧运用到职务侦查的审讯中。  相似文献   

10.
在过去的30余年里,英国实务界和理论界都在寻求一种更为先进的访谈程序,以期提高访谈的质量。在探索的过程中,来自警界、心理学界和法学界的研究者们密切配合,研发出了一系列合法、道德且有效的访谈方法。在此过程中,英国警方的访谈工作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主要体现在观念的转变、相关法律法规的完善以及具体访谈方法的改进三个方面。  相似文献   

11.
进入检察院工作后,经常听同事讲述职侦局副局长粟刚精彩绝伦的审讯传奇,他可谓“突审专家”。语熏话染,对他产生了崇拜,可粟刚常外出办案,一直无缘识荆。粟刚到底是什么样的一个人?是不是像银屏中正义使者一样高大威猛?我暗自揣摩着这位偶像的形象。  相似文献   

12.
犯罪心理学研究危机解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郑友军 《政法学刊》2005,22(1):35-37
近年来,犯罪心理学研究出现了危机犯罪心理学研究要摆脱危机就必须要突出基础理论研究取向,大力吸收其他学科的研究成果,加强研究队伍正规化建设。  相似文献   

13.
米兰 《法制与社会》2010,(12):298-298
近年来,有关女性犯罪的案件数量不断增长,严重危害了社会治安和社会的稳定,已发展成为严重的社会问题。本文从心理学的角度分析了女性犯罪的原因,并提出了预防方法,对于预防女性犯罪,促进家庭和睦幸福,构建和谐社会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4.
儒家式应对思想包括对压力的认知以及针对压力的应对行为。儒家面对挫折和困苦的态度是坦然的,艰难困苦是成长必须经历的。当压力与困境超出个人能力时,儒家引入命的概念来缓解个人面临重大压力时的挫折感。儒家强调从个人的内在修养和外在行为这两方面来应对压力。儒家式应对突破了西方应对观中仅重视非精神性应对方式的局限,融合了精神性与非精神性的应对方式,是源自本土的有效应对方式之一,也是理解中国人民族特性的重要切入点。  相似文献   

15.
近年来,以在校大学学生为载体的违法违纪造成人员伤亡、财产损失惨重、影响力度大的案件呈上升趋势。究其原因发现:一部分在校大学生的法制观念极其淡薄,在法律范围内,不知道什么事情该做,什么事情不该做;还有的学生则认为,法纪法规是对人的行为约束,也就意味着不自由,于是,对法纪法规就产生逆反心理和抵触情绪,从而导致其违法违纪,逐渐走向以身试法的地步。  相似文献   

16.
西方心理学的人性误区源于西方科学对人性的分裂 ,西方科学又是西方文化的产物 ,因此 ,西方心理学自己无力解决其人性论问题。能够与西方文化互补的唯有中国文化。中国文化所蕴涵的丰富的人性论将有助于纠正西方心理学对人性的误读 ,从而提高现代心理学的科学性和理论性  相似文献   

17.
李滢 《检察风云》2014,(19):6-9
人的健康包括"身"和"心"两个方面,很多时候,我们过于重视身体健康,却忽视了"心理健康",官员也是如此。事实上,人们也越来越意识到一个问题,就是官员的腐败不仅是人性贪婪的表现,也是在官场这个古往今来特定场合下某些固有心理作祟的结果。  相似文献   

18.
本文以苹果公司与深圳唯冠公司ipad商标案为引子,在简要介绍了商标反向混淆的概念后,回答了为何要从心理学角度论述商标反向混淆产生的原因,然后通过引入激活扩散模型、思维定势、思维定势下的激活扩散模型等心理学原理,重点论述了商标反向混淆产生的原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