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 毫秒
1.
周英俊 《法制与社会》2011,(27):194+196-194,196
在巡回检察语境下谈基层检察室工作,对这一改革思路和工作机制作出恰当规划、安排,达到巡回检察工作理念、模式、平台、机制与基层检察室工作的有机契合,是遵循检察权运行规律,实现检察工作科学发展,更有力地服务大局、服务基层、服务广大人民群众的现实选择。  相似文献   

2.
刘志民  张宇琼 《法制与社会》2012,(28):200-201,203
派驻检察室通过检力下沉、触角延伸为检察机关参与社会管理创新提供了稳定的制度性载体和工作平台.如何在社会转型新时期更好发挥派驻检察室的作用,并根据不断涌现的新情况、新问题,探求科学合理、功能突出的派驻检察室是检察机关应当深入思考的重大课题.  相似文献   

3.
天津市河东区人民检察院结合深入推进三项重点工作的工作思路和天津市检察院提出的"法律监督工作向基层延伸"活动宗旨,成立"社区检察室"。通过在运行过程中发现的问题,探讨检察机关与社区之间的关系以及检察机关进社区的具体职责及如何开展工作等问题,从而明确社区检察室的法律定位。本文在介绍河东区人民检察院社区检察室工作模式及主要职责的基础上,从三方面对其加以完善,使检察职能真正得到延伸。  相似文献   

4.
郑帆 《法制与社会》2012,(12):180-181
我国正处在社会转型期,社会矛盾多元化,但是由于法律的滞后性,基层权力的行使缺乏有效的监督,导致矛盾更易被激化,乌坎事件即是现例。检察机关作为法律监督机关,在新的社会形势下应当更积极地参与社会管理,发挥法律监督职能,维护基层秩序,化解社会矛盾。本文就乌坎事件反映的社会问题进行初步探讨,对检力下沉,建设派出检察室,监督规范基层权力的行使提出一些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5.
基层检察室与附条件不起诉是检察工作的两项新生事物,由基层检察室参与附条件不起诉工作,既能保证检察机关公诉部门进行附条件不起诉工作的效果,又能拓展基层检察室的工作只职能、转变基层检察室的工作方式。因此,由基层检察室协助公诉部门,对拟适用附条件不起诉的对象进行适用性调查,对决定作附条件不起诉处理的犯罪嫌疑人在考验期内进行有效监管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6.
在检察机关全面推进监狱巡回检察改革的背景下,探索开展看守所巡回检察具有必要性与可行性。2019年下半年以来,浙江省检察机关在部分地区开展了看守所巡回检察试点工作,形成了温州(舟山)模式与宁波模式两种工作思路,取得了阶段性成效,但也存在检察方式单一、办案意识不强、机制建设不足、工作责任不明等问题。在开展看守所巡回检察改革中,应坚持派驻检察与巡回检察相结合,明确派驻检察与巡回检察的职责划分,借鉴专项检察方式的经验做法,建立健全巡回检察工作机制,利用检察一体化优势加强巡回检察办案组织建设,重视派驻检察室规范化建设。  相似文献   

7.
为推进司法改革及填补农村检察工作的盲点,海南省人民检察院结合海南实际,在乡镇派驻乡镇检察室。以公共管理相关理论为支撑分析这一创新实践是一个重要的理论视角转换,基层检察院设置派驻乡镇检察室切合公共管理的内在需求,具有合理性;符合我国公共组织设置的规则和精神,具有合法性;顺应我国乡村治理模式的发展趋势,具有必要性。这种探索在实践层面具有一定的示范和引领作用。基于公共管理相关理论,有必要从法律规制、派驻乡镇检察室的区域布局、协调与其他基层公共组织的关系和加强法律监督等方面推进派驻乡镇检察室工作。  相似文献   

8.
本文以T市检察机关派驻社区检察室为研究对象,通过实证研究方式,对社区检察室设置运行情况进行了系统梳理,并针对组织构架不科学、职能定位不明确、人财物等保障机制不健全、监督考核机制不完善、公众认知度差等主要问题在职能界定、优化组织构架、强化保障、落实监督机制、丰富宣传形式等方面提出具体构想,以期科学构建适应当前经济社会发展条件的派驻社区检察室的设置模型.  相似文献   

9.
朱为学  顾浩 《河北法学》2012,30(6):195-196,197,198,199,200
社区矫正作为新型的刑罚执行方式和行为矫治模式,必须由乡镇街道等基层社区矫正组织以贴近被执行人生产生活的方式开展,这就必然要求相应的检察监督工作也要随之深入基层.从理论和实践出发,阐述基层检察室的设立对推进社区矫正检察工作的意义.  相似文献   

10.
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引下,“枫桥经验”被不断赋予新的时代内涵,成为中国特色基层社会治理创新的典范样本、政法综治战线的“金字招牌”。对标新时代新使命,以“枫桥式检察室”为牵引,加强检察室建设是检察机关深入践行“枫桥经验”的时代逻辑与行动自觉。检察机关应把准发展方向,紧扣职能定位,突出履职重点,围绕法治、善治、共治、智治四方面要求,推动现存检察室标准化、规范化、现代化发展,提升基层检察工作整体质效,持续深化新时代“枫桥经验”的检察实践。  相似文献   

11.
黄素卿  王艳  覃勇 《法制与经济》2013,(3):105-109,111
社区检察始于二十世纪八十年代的美国检察实践,它是一种相对比较新颖的检察理念,是检察职能向社会基层延伸的一种运行模式。我国真正意义上的社区检察实践始于二十一世纪初。目前,上海、天津及四川、内蒙古等省区市检察机关对社区检察进行探索,并已取得了阶段性的成果。但是,广西的社区检察实践相对比较缓慢,目前只有隆安县检察院设立了一个社区检察室。为了探索符合广西的社区检察运行模式,文章选择了比较具有典型意义的南宁市良庆区大沙田社区进行调查,通过研究大沙田社区的自然生态、社会生态以及基层群众的检务需求,探索构建大沙田社区检察的可行性及其运行模式,以期为广西社区检察建设提供有效建议。  相似文献   

12.
近年来,各地检察机关基本上形成了以办案为中心、以职能延伸为触角的总体框架。乐清市人民检察院结合本地实际,探索出有效参与基层社会治理的巡回检察工作模式。同时,发现实践中也存在对检察职能有认识误区、基层执法监督体系不健全、犯罪预防协同性不够、信息化等新型手段运用不足等问题,提出四项对策建议:精准把握职能定位、完善基层检察执法体系、提升普法工作协同性、推进基础社会治理网格化和信息化。  相似文献   

13.
在新刑诉法对司法职能进行一次配置的基础上,遵循立法精神,针对司法实践,对检察机关的监督职能配置和运行进行系统研究和设计,无疑是具有突出价值的。特别是根据新刑诉法第94条、第111条之规定,在实证的基础上,由社区检察部门承担两类侦查监督职能,既符合社区检察部门的职能定位,也契合两类侦查监督职能的现实需要,具备理论上的显著优势,并通过较为科学的制度构建,在实践中发挥了应有的效能。  相似文献   

14.
检察监督权之检讨——以民事抗诉权之运行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斯 《法学》2007,(10):130-135
民事抗诉是检察院行使法律监督权的一种重要方式。但作为一项重要的诉讼启动制度,其在制度设计理念上的失误以及法律规定的缺失,导致民事抗诉权的行使与审判权的运行似乎越来越处于一种对抗的状态,其间产生的种种弊端也无不昭示现行抗诉制度已经到了非改不可的地步。本文就民事抗诉制度在理念上及审判实践中存在的问题,结合诉讼法及有关法律的规定,对民事抗诉之现状及现行法律的缺陷作一简单的分析,并对如何加强对民事抗诉的程序制约以及对民事抗诉制度的完善提出设想。  相似文献   

15.
胡锦涛总书记明确指出:"社会建设说到底,是对人的管理和服务"。也许是由于问题过于浅显,我们没有刻意追求;也许是因为问题过于深邃,我们未能轻易破的。大家都在往一个漏桶里不断盛水,却亦然那样乐观快乐,无所顾忌。当社会管理的困惑已经悄悄与我们为邻,成为我们履行职责中的积重难返,其实也就意味着我们破题的时机应当并且已经开始成熟。  相似文献   

16.
翁芳洁 《法制与社会》2013,(33):76-76,86
刑事和解作为一种新型的刑事案件处理程序,体现了对被害人和犯罪嫌疑人进行平等保护的刑事司法理念。本文拟以某基层检察院审查起诉阶段刑事和解的司法实践为视角,对检察环节刑事和解的适用进行阐述和分析,进而提出完善建议。  相似文献   

17.
社会管理创新是运用广泛的社会力量开展社会管理的理性选择。就检察机关来说,创新社会管理是增强检察活力,而不是限制检察活力。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深入推进社会矛盾化解、社会管理创新、公正廉洁执法的  相似文献   

18.
新形势下检察工作机遇和挑战并存.促发展、保民生、维稳定、促和谐的任务愈加繁重艰巨。周永康同志在全国政法工作电视电话会议上提出的深入推进社会矛盾化解、社会管理创新、公正廉洁执法三项重点工作的讲话.站在全局和战略的高度.深刻分析了当前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和维护社会和谐稳定的形势.体现了对新形势下政法工作规律性的认识.也体现了党中央对新时期政法工作的要求和人民群众对新时期政法工作的期望  相似文献   

19.
王岩  沈群慧  刘勇 《中国司法》2013,(10):93-94
我国自2003年起逐步在一些地区开展社区矫正试点工作,2009年在全国范围内全面试行社区矫正。本文主要对笔者工作的江苏沛县社区矫正检察监督情况进行总结分析,以窥一斑而见全豹,对我国社区矫正检察监督之现状有所把握。  相似文献   

20.
伊向荣  陈喆 《海峡法学》2013,(1):113-120
社会管理创新是一项系统工程,社会管理主体的多元化为检察机关参与和加强社会管理创新提供了契机。在社会管理创新境下,建立检察环节信访处置机制,必须确立以解决利益冲突为原则的思路,构建利益诉求的受理和反馈、利益协调和矛盾调处、利益分配和确定三个机制,健全和完善检察司法与调解的衔接、公开听证、司法救助、信访终结等制度,推动信访型社会矛盾的有效化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