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学理论》2014,(32)
梦意象是李商隐诗歌的一个重要艺术特征,以梦为载体,在各种题材的诗作中广泛灵活地营造各种意象,将舒缓真切的日常生活与情感写入作品中,以精致婉约、清新朴实的梦意象和真挚的审美心态独具一格。他的梦意象诗以含蓄简约的形式、丰富的文化内涵,以及批判性、理想性与超越性兼具的美学特征,影响着中国传统文化尤其是审美风尚的变迁。  相似文献   

2.
意象主义是一种浓缩性极强的诗歌形式,其在节奏、选材、语言、意象的提出和处理方面的艺术主张和审美意识都体现出意象主义对传统诗歌诗学的反叛,而这种革新又很好地配合了20世纪现代主义文学的主题表达。  相似文献   

3.
在中国古典诗词中,很多意象的含义都不是单一的,同一意象在不同的时空范畴和意象组合中表示着不同的意义,蕴涵着不同的韵致,而每一具体的意象几乎都具有各自的构成与渊源,形成缤纷多彩的意象世界。鸟作为一种意象常常出现在宋人的词中,成为宋词的一大特色。鸟既带有自然物的特征,又融入了深厚的人文精神,向读者传递着丰富的信息。鸟意象,尤其是鸳鸯双鸟抒发了相思爱慕的文化意蕴。  相似文献   

4.
从语言的重要特征意象性出发,探讨意象与语言在哲学、心理学以及语言学方面的关系,可以看出意象在语言学习和应用中具有重要作用,这很值得我们在语言教学中加以借鉴。  相似文献   

5.
文学言语的表达并不是一个单纯的语言技巧问题,文学语言是作家心理世界审美意象运动的外化形态。文学语言的品级,决定于作家心理世界审美意象运动的品级。品评一部作品语言的妍媸,要看它是否圆满地完成了作家构想,是否使笔下的艺术世界动心感人,有无强烈的艺术魅力。  相似文献   

6.
意象是唐宋词中的重要因素。唐宋词中丰富的"花"与"雨"意象是词人表达情感的外在表征,它们承载着词人的个人情感、审美趣味,形成一种特殊的文化符号。两者的组合使用强化了唐宋词的情感表达。  相似文献   

7.
王登新 《学理论》2009,(32):136-136
书法作品的“意象”追求,贯穿于书法创作的整个过程,“意象”的表现是书法形质与神采的再现,书法“意象”美使作品具有鲜活的生命韵味,是指导书家进行创作的重要审美取向。同时,欣赏者也在欣赏过程中,运用丰富的意象思维感悟书法作品中的这种“意象”美。  相似文献   

8.
制作小小的标徽,似乎是不被人们重视的雕虫小技,然而它“方寸文章,意象万千”,给企业社团带来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却是难以估量的。人们看到一个醒目、富有生命力的标徽,便可知道是某家著名的大公司。如日本三菱重工业集团的标徽,虽然只是三个菱形的简单组合,但由于形态具有数的逻辑性和排列的规律性,给人以强烈的视觉感受,从而联想到这个高科技企业内部管理的严谨性,产品的高质量以及员工们精益求精的敬业精神,等等。 对于设计家庄玉君来说,7年来孜孜于标徽艺术的探索和实践,  相似文献   

9.
李世存 《学理论》2013,(20):189-191
自然意象是《贝尼托·切莱诺》的喻象结构中重要的一环。小说中丰富的自然意象由于叙事视角的不同可以分为两类:叙事者眼中的自然意象与德拉诺船长眼中的自然意象。叙事者的自然意象揭示出自然神秘凶险的一面,象征着小说扑朔迷离的情节,也映射出当时黑暗的社会现实;而德拉诺的自然意象则反映出他认识上局限性和内心深处的种族偏见。  相似文献   

10.
常彦 《各界》2009,18(8)
我们要善于捕捉意象以进行诗歌鉴赏.善于发挥联想和想象去整体感知,善于捕捉意象的感情色彩和象征意义,善于把握虚实相映和动静结合.这样,才能体会意境,把握诗的韵味,提高鉴赏水平.  相似文献   

11.
在古代历史文化典籍里,"梦游华胥"体现了对华胥氏古国民情纯朴的幻想和向往,是黄老道家社会理想的曲折反映和表征.从这个意义上说,"梦游华胥"是一种后起的解释,其中更多反映了汉代及其以后的社会政治理想和观念,而不是对华胥古国的追溯还原,体现了"梦游华胥"意象文化意义的历史性和历时性.  相似文献   

12.
刘莹 《学理论》2012,(35):200-201
在中国古代,文人志士喜爱诗词歌赋用来表达情感和思想,而含蓄内敛的中国古代文人,也喜欢借各类植物和花草来寄托个人忧思,传达个人感情。桃花因此也成了文人志士借物抒情、托物言志的事物之一。在中国古典文学作品中,以桃花这意象作为情感寄托,寓情于景的作品不在少数。以中国古典文学作品中的桃花意象为研究对象,通过样本研究的分析办法,对桃花题材的意象进行分类和探析,旨在为中国古典文学的各类意象研究的建设性发展做出理论贡献。  相似文献   

13.
赵金香 《学理论》2012,(23):162-163
广电总局限制穿越剧宫斗戏播放的规定引起很大反响,古装剧也成为一个热门话题。古装剧大受追捧,看点无疑是盛装的古代美人,如梦幻般水墨菡萏的画面,以及其中山盟海誓生死相依的爱情。所以大胆提出古装剧之美—美在意象,并由此提出古装剧需要改善之处:遵循历史真实与艺术真实统一的原则;意象的营造应重"神";"以形写神"要有"真意"。  相似文献   

14.
汤景鑫  高健 《学理论》2009,(15):170-171
海子的抒情诗以麦地意象为核心,发扬了本民族诗歌传统并吸收西方文化精华,在他的诗学精神中充分表达了对乡土的深切关注,体现了还乡意识。本文着重讨论了其创作中回归自然的诗歌风格,并说明这一风格与诗人自身遭遇及在诗歌中独创的“麦地”意象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5.
岳月 《学理论》2014,(3):152-153
通过民族民俗研究的深入和相继出土的文物资料解读,都不同程度地反映了"滇人崇蛇"的文化现象。但随着民族社会的迅速发展,以及自然环境的变迁,无论是从蛇图腾的意象到文化内涵均呈现出由单一走向多元的趋势。  相似文献   

16.
意境是诗歌的灵魂,而意象是为建构诗歌意境而存在的。诗歌翻译的关键在于译文是否将原诗的意象再现。诗歌翻译的过程是译者对原作的意象解读和意象再造的过程。以乔治.桑塔耶纳的一首组诗的第二首为例,以认知语言学为理论参照,比较这首诗的两个汉译版本,尝试探讨意象再造在英诗汉译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17.
孔令环 《学理论》2010,(29):187-189
许地山的小说有着诗一般的意境与韵味,《命命鸟》尤为如此。其中意象的有意设置是一重要因素。他借鉴了大量佛教意象并加以改造,这些意象既有丰富的美学内涵,又是他生命哲学的承载体,因此是理解他作品主题和艺术风格的关键。  相似文献   

18.
意象是构成诗的审美意境的重要元素,极具审美感染力.毛泽东诗词中创造出了许多独具特色的意象,特别是在"红旗"这一物象上他倾注了大量的笔墨和情感,使之具有了独特的意象美.统观毛泽东诗词中的"红旗"意象,主要有以下几个审美特征:象征美、动态美、情感美、色彩美.这些审美特征使作品的思想内容、艺术水平和审美意境都达到了新的高度和广度.  相似文献   

19.
路遥在艰难困苦的环境中成长为著名作家,形成了忧郁感伤、自尊自强的性格特征。因而,路遥在文学创作中偏爱使用雨雪意象,或是将它们作为故事展开的背景,或是主人公内心情感的写照,有时也是塑造人物形象的需要。雨雪意象使路遥小说富有诗意,但也有一定的模式化倾向。  相似文献   

20.
史丽 《学理论》2009,(27):234-235
我们对汉语语料库出现的间接回指现象从认知语言学的角度进行了研究。在将先行词与回指项之间的关系根据语义重新分类的基础上,本文借助意象图式理论着重对其中的同义、部分同形、上下义关系、部分整体、隐喻等几类间接回指进行解释。意象图式是在完形感知、动觉和意象等认知能力基础上构建出的认知结构,我们认为,它可以很好地解释间接回指现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