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交通事故责任认定规则及其理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绝大多数交通过错行为没有造成交通事故是由于对方成功避让了交通过错行为造成的险情;少数交通过错行为造成交通事故是由于对方避让险情归于失败。由此,可以设计出交通事故模型:交通险情+避让失败=交通事故。致险行为和避险行为两个要素相互作用导致交通事故发生,这是交通事故形成的机理。评判致险行为和避险行为造成交通事故的作用,归根结底就是评判过错行为造成交通事故的作用。因此,通过对避让时间、避让空间、避让能力的调查认定,可以判断出交通过错行为的危险性和对方避让的可能性,从而证实这一评判标准并不是抽象的概念,而是评判过错行为造成交通事故作用的具体的、实在的尺度。用这一标准对交通过错行为造成交通事故的作用所作的评判,不仅与法律法规所规定的责任认定原则是一致的,而且与交通事故的形成机理也是完全吻合的。  相似文献   

2.
如何认定交通事故的过错大小,是交通事故责任认定的关键。通过对国内外相关法规的研究,提出了过错程度的概念。对于单项违法行为的过错,介绍了其量化的表示方法和《道路交通安全法》等配套法规对过错程度的部分规定。  相似文献   

3.
交通事故责任认定是交通事故处理过程中最重要、最核心的一个环节,但《道路交通安全法》及相关法规并没有对责任认定的标准和原则等作出明确规定,导致责任认定在实践中存在不少问题。作者从违法行为与事故发生之间的因果关系、当事人的主观过错及当事人过错大小等三个方面对责任认定的规则作了阐述。  相似文献   

4.
确定交通事故当事人责任,是交通事故案件处理中最为核心的内容。当前,我国对交通事故当事人责任的确定仍缺乏行之有效的标准,从构建确定当事人责任规则的角度,应加强对行为与交通事故因果关系的研究,明确当事人行为对交通事故原因力大小的评价标准,为确定当事人责任提供直观、可操作性的依据,而过错的严重程度只作为交通事故处理的辅助考量因素。  相似文献   

5.
浅析道路交通事故损害赔偿责任的主体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确定道路交通事故损害赔偿责任的主体 ,是正确处理道路交通事故损害赔偿案件的前提条件。根据现行的有关法律规定和司法解释 ,在我国 ,承担道路交通事故损害赔偿责任的主体有 :驾驶员、驾驶员所在单位、机动车所有人、挂靠单位、有过错的机动车辆出借人和出租人等。  相似文献   

6.
《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颁布后,道路交通事故归责原则实现了多元化的归责体系,无过错原则、过错原则和严格责任原则紧密结合在多元化归责原则体系中发挥了各自的重要作用。以危险责任控制理论和报偿责任理论对道路交通事故损害赔偿进行归责研究,可以平衡事故当事人之间的举证责任,进一步体现法律公正。  相似文献   

7.
道路交通事故责任认定中,分析各方当事人的违法过错行为在确定具体道路交通事故中的作用大小是关键。运用道路交通事故险情避让理论能对事故发生和责任认定的内在逻辑关系进行梳理。遵循事故险情避让理论的逻辑关系,建立相对固定的模型进行因果关系、作用大小分析,最后确定当事人在具体事故中的责任大小。  相似文献   

8.
雷群安 《求索》2010,(7):140-142
道路交通事故的归责原则在不同国家和地区以及不同的时期应该根据需要有不同的选择。我国《道路交通安全法》第76条采用的道路交通事故归责原则体系,还存在难以减少交通事故、合理分配交通事故风险、实现法律公平等基本要求的现象。建议采用过错(推定)责任处理机动车与非机动车、行人之间的交通事故。  相似文献   

9.
汽车道路交通事故是现实生活中一种常见的侵权行为,构成道路交通事故侵权必须具备以下几个要件:道路交通事故必须是因车辆造成的事故;道路交通事故必须是发生在特定道路上的事故;有侵权行为;当事人的主观心理状态是过错或意外;道路交通事故必须要有损害后果;因果关系。以上是构成道路交通事故的必备条件,缺少其中任何一个要件,则不属于道路交通事故。  相似文献   

10.
交通事故损害赔偿责任是一种特殊侵权责任。过错责任原则不完全适应机动车侵权责任;严格责任原则也并非是合理选择。交通事故损害赔偿的归责原则应当是过错推定。对《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第七十六条的某些规定究竟确立何归责原则并作出相应规定,仍有探讨和修改的必要。  相似文献   

11.
针对我国道路交通安全日益严峻的现状,在分析我国城市道路交通安全特点的基础上,探讨了交通管理和交通安全引导与反馈的相互关系.然后从安全系统工程的角度,提出通过制定交通管理规划解决交通安全的各种对策,对减少交通事故,提高交通安全宏观管理整体水平,具有一定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2.
在交叉路口,各种车流人流呈现出交叉、分流和合流三种基本现象,形成了三种冲突形式。这些冲突形式表现的冲突点和冲突角是影响交通拥堵的根本要素。从缓解交通拥堵状况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出,在实际应用中的很多方法都是从这两个根本的要素出发的。在交通管理的理论和实践中,它对我们有很大的启发。  相似文献   

13.
城市道路交通指路标志系统设置方法 --以武汉城区为视角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畅通工程2003年《城市道路交通管理评价指标体系》将指路标志的设置作为评价的基本指标。说明中指出,指路标志的设置状况直接影响车辆行驶、行人行走的有效性,间接影响交通安全,也是城市风貌、城市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反映城市的交通管理水平。评价要求为在市区任意选择二点,利用城市交通图和指路标志,乘出租车从一点到另一点。  相似文献   

14.
道路交通事故认定,主要是对事故的事实进行认定.也就是说,在法律规定的权限范围内对事故的真实情况进行确认后所必须履行的手续,以便为日后的法律行为提供必要的事故处理的证据.  相似文献   

15.
未来十年影响交通安全形势发展的积极因素有 :经济继续保持高速发展 ,党委政府和社会各界更加重视和关注交通安全 ,交通参与者的交通安全意识逐步增强 ,建立了较完整的管理体系、积累了基本的管理经验 ,世界各国的先进管理经验提供了有益的借鉴。交通管理部门应通过抓“四危”管理以预防和减少群死群伤事故、抓“五重”管理以预防和控制重特大交通事故、抓“六安”建设在综合治理交通安全的治本措施上下功夫等方面 ,增强驾驭交通安全局势的能力 ,提高维护交通安全形势稳定工作的质量和水平。  相似文献   

16.
城市交通拥挤堵塞已成为一种社会现象。在解决城市交通拥挤堵塞问题时,常常因为拥挤堵塞的机理不明,从而导致所采取的措施不正确甚至错误。文章从交通管理的角度出发,从引发交通拥挤堵塞的原因到评价等方面做了简单的论述。  相似文献   

17.
未来十年江苏省交通需求将始终高于道路等建设速度 ,交通安全形势将相当严峻。目前交通管理中存在的“六个不适应”难以根本改变 ,表现在 :国家目前没有一部完整的交通法 ,执法缺乏权威性 ,而现有法规处罚力度不够的法制不适应 ;交通违章现象相当普遍 ,市民交通法制意识淡漠 ,涌入城市的农村人口缺乏交通法规意识 ,交通安全宣传教育跟不上 ,驾驶员培训缺乏系统性、科学性的素质不适应 ;道路建设滞后于交通需求的发展 ,道路建设规划不合理 ,道路交通安全设施不足的道路工程不适应 ;全社会责任意识没有形成 ,综合治理机制处于低层次运行 ,交通安全管理机制不完善 ,源头管理机制难以发挥作用 ,管理部门的管理力量和水平不适应的安全管理不适应 ;政府防范交通事故的投入不足 ,车辆单位、使用者对安全行车投入不足和管理力量投入不足的投入不适应 ;快速救援机制不健全等方面的交通事故救援不适应。  相似文献   

18.
长期以来,技术人员在应用痕迹检验技术勘验和检验交通肇事案件时,往往只考虑到特殊痕迹检验中整体分离痕迹和轮胎印痕来认定肇事车辆,对于其他痕迹在确定案件的性质,侦查方向有着特殊作用却少有所知。本文通过一系列具体的交通肇事案件,说明整个痕迹检验技术在交通肇事案件现场中有着广泛应用,对交通肇事案件的侦破具有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9.
黄(石)黄(梅)高速公路是湖北省上世纪末峻工的一条设计标准较高的道路。近年来,黄黄高速公路的交通流量逐年增加,安全情况总体平稳,但在特殊的气候条件和部分路段也发生了一些有影响的重、特大交通事故。在发生的事故中,其事故形态不同,事故原因不同,驾驶员情况不同,天气情况不同。  相似文献   

20.
交通事故认定书是依法公正处理道路交通事故程序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具有如下几个方面的特征:文书制作的法定性、不可行政诉讼性、制作者不具有直接公诉性及并非不可否定性。只有正确解读交通事故认定书、充分认识交通事故认定书的特性,才能切实维护道路交通事故各方当事人合的法权益不受侵害、切实维护国家法律之尊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