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史书通常认为,1917年10月10日布尔什维克党曾成立政治上领导武装起义的"政治局".实际上,1917年并不存在这样的机构.斯大林秘书托夫斯图哈在1934年写下"证词",证明他在1924年亲自看到斯大林在10月10日决议下面添加了成立政治局的几句话.把反对起义的加米涅夫和季诺维也夫列入"政治局"的名单,是斯大林对他们积极反对托洛茨基的犒赏,但这种做法是完全违背逻辑的.  相似文献   

2.
2004年4月,是苏联时期最神秘的特工组织--国防人民委员部锄奸总局--成立61周年.锄奸总局的名字是斯大林亲自确定的.其任务是反谍、敌后侦察、挖出军事和民事人员中的奸细.反法西斯战争胜利后,锄奸总局于1946年5月撤销,其职能归克格勃.  相似文献   

3.
根据俄罗斯解密的前苏联档案材料,毛泽东曾在1947年11月30日致电斯大林,表示在中国革命取得彻底胜利后,将会让所有民主党派离开政治舞台.斯大林于1948年4月20日复电中表示不同意毛泽东的看法,认为中共在保持自己领导地位的同时,应同民主党派合作,成立联合政府.据此,前苏联领导人米高扬认为,正是由于斯大林的建议,中共才改变了对资产阶级政党的政策.对于这两份电报的真实性和米高扬的看法,中国学者的观点不尽相同.毛泽东给斯大林的电报应该是一种带有试探性质的策略之举.与民主党派长期共存,建立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多党合作制度,是中共在长期革命斗争中形成的具有中国特色的政治制度,中共不可能轻易改变这一政策.  相似文献   

4.
最近,《斯大林模式的现代省思》(沈宗武著)一书在云南人民出版社出版。该书对斯大林模式展开了全面评价,称得上是一部颇具学术价值和政治内涵的著作。斯大林模式是世界社会主义发展史上的一个重要历史阶段和发展模式。自1 956年非斯大林化运动以后,关于斯大林及斯大林模式的评价就成为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内部以及世界东西方政治思想界激烈交锋的热门话题。尤其是在1 989年苏东剧变以来,这一话题再度被热炒,斯大林模式及其理念成为西方反共思潮的主要攻击目标;西方左翼在总结1 989年社会主义受挫的教训时,也力图与这一模式划清界限。历史的尘埃…  相似文献   

5.
1953年2月2日,阿根廷驻苏联大使雷奥波利多·布拉沃得到通知,斯大林将在2月7日接见他.当时,许多外国大使都渴望见到斯大林,但斯大林生前最后几年几乎不接见外国大使.这可能是由年龄、健康状况及尖锐的"冷战"形势等因素所决定的.布拉沃大使在1952年秋天递交国书时就曾表达过这种愿望.不过,与其他同行一样,他也不太相信会有这种可能.但愿望竞变成了现实.  相似文献   

6.
近来,在许多俄罗斯人的社会意识中出现了一种为斯大林主义正名,甚至颂扬斯大林主义的倾向.这是对破坏性的后苏联改革的反应所引起的.苏联的成就,如国家工业化、科学文化的发展、居民的社会保障(全民就业、免费教育和医疗、实际上的免费住房、一个月的休假等),都被重新归功于斯大林,更不用说伟大的卫国战争的胜利了.  相似文献   

7.
在当前俄罗斯,评价斯大林的某些音符在提高,甚至呼唤"第二个斯大林",其实质是在呼唤"铁腕",期盼强权.但这并不意味着"重新肯定斯大林",也并没有出现所谓"重新评价斯大林的热潮"."斯大林热"同杜马取消十月革命节的决定是并不相悖的.前者是为了实现社会的"稳定"和"秩序",达到国家的强盛和繁荣,期盼民族的尊严和荣誉,后者是为了在人们的意识中抹去苏联时代的痕迹,消除对过去岁月的记忆.前者彰显的是大国主义、强国意识和民族感情,后者消解、去除的是苏联式的社会主义.其实质含义,二者一点也不矛盾.  相似文献   

8.
2003年3月5日是斯大林逝世50周年的日子,俄罗斯举行了各种纪念活动。俄共组织 了向斯大林墓献花的仪式,一些学者和政治活动家则举行了圆桌会议,探讨如何从制度 上根除斯大林主义。俄罗斯现代史(原革命历史)博物馆举办了《斯大林——人和象征 物》展览,参观者络绎不绝。最近一期的《旗帜》杂志发表了列昂尼德·佐林描写斯大林 的日记体长篇小说《朱庇特》。各大媒体包括网站纷纷开辟读者调查栏目,了解当今的俄 罗斯人对斯大林的看法。下面是3月5日俄大众传媒网(www.smi.ru)发表的评述。  相似文献   

9.
斯大林是20世纪影响最大,争议也最大的人物之一。自从赫鲁晓夫在苏共二十大上作秘密报告全盘否定斯大林以来,关于斯大林的评价问题在俄罗斯一直争论不休。特别是近几年来,适值斯大林逝世50周年(2003年)以及斯大林诞辰125周年(2004年)之际,俄罗斯又掀起了一股重新评价斯大林功过  相似文献   

10.
久加诺夫论斯大林的历史地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俄《真理报》2004年 12月 10—15日号刊登了俄共主席根·久加诺夫为纪念斯大林诞辰125周年撰写的长篇文章, 题目为《强国的建设者》。久加诺夫在文中赞扬了斯大林在建设苏联强国中立下的巨大功绩, 同时也指出了他的错误, 阐明了俄共对今天俄罗斯各方面问题的基本立场。下面仅将其文章的有关部分和几点结论摘译如下。我国历史最具悲剧性的篇章和最伟大的篇章都与斯大林联系在一起。在分析斯大林时代时, 谁要是想寻找简单和直接的答案, 他就只能以失败告终。在斯大林问题上, 只有辩证的方法才是富有成效的。作为时代之子, 斯大林身上具有这一…  相似文献   

11.
科学地认识斯大林与斯大林模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20世纪,斯大林是一个发挥过重要影响的历史人物,对他一生的功过也可谓众说纷纭,毁誉参半。不过,近年来,俄罗斯民众对斯大林持积极评价的人比以前有所增加。如何认识这种现象?如何科学地认识和评价斯大林?这仍是一个值得关注和讨论的问题。有鉴于此,2005年11月25日,中国俄罗斯  相似文献   

12.
戈尔巴乔夫经济体制改革失败与苏联剧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导致戈尔巴乔夫经济体制改革失败的客观因素,主要是在斯大林模式下长期成长起来的在各个领域起作用的阻碍机制.这一机制到戈尔巴乔夫进行根本性改革时作用突显出来,最终发展成为政治冲突.主观原因是在改革过程中出现了一系列失误.两方面的因素结合起来,最后导致了经济体制改革的失败.改革失败是加速苏联剧变的一个重要直接原因,但剧变的根本原因则是斯大林模式丧失了动力机制,这种模式的弊端带有制度性与根本性.  相似文献   

13.
1945年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到1953年8月斯大林去世,这一时期的苏联外交是十分复杂的,既有成功也有挫折,既有成就也有失误;它的影响也是深远的,战后几十年来,它影响着整个苏联的对外关系。今天,我们应当怎样看待这一时期的苏联外交,或者如何评价战后斯大林的对外政策呢?笔者认为,战后斯大林的对外政策呈现出双重性,它在苏联战后追求的目标、对西方的政策、对社会主义国家的关系、对外政策的后果上都有明显的表现。本文便是力图从"双重性"的角度,探讨战后斯大林的对外政策,提出一些粗浅的,不成熟的看法。  相似文献   

14.
庄稼昀 《南风窗》2012,(13):86-88
与其说这些西方文化书写者为那个时代提供了多角度的观察和思考,不如说他们的作品在不经意中折射了一场重新站起来的俄罗斯与西方在又一轮"后冷战的冷战"中未可知的博弈。睡在布尔加科夫身边的斯大林1953年3月5日,斯大林逝世。在3年后的苏共20大上,赫鲁晓夫作了长达4个半小时的题为《关于个人崇拜及其后果》的秘密报告。报告要求肃清和纠正个人崇拜的流毒,相当大程度上否定了斯大林的历史作用,也对其在世时犯下的错误作出了激烈的批判。报告中写道:"斯大林首创‘人民敌人’这个概念。这一名词可以使犯了思想错  相似文献   

15.
八十年代以来我国学者对斯大林模式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斯大林模式"是苏联斯大林时期形成的世界上第一个建设社会主义的模式,也是二战后除南斯拉夫外所有社会主义国家共同的传统模式.半个多世纪以来,"斯大林模式"的兴衰构成了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史上最为错综复杂的篇章.尤其是随着东欧剧变、苏联解体,在国际共产主义运动遭到严重挫折的今天,对"斯大林模式"进行全面、系统的总结,对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现把近些年来我国学者的有关研究情况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6.
斯大林是苏联历史上一位重要而有争议的人物,对于其评价,历来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本文根据所掌握的最新资料,对最近几年来俄罗斯学者对斯大林本人及斯大林时期的一些新研究和新评价作一综述,从一个侧面加深对斯大林的认识.  相似文献   

17.
"干部决定一切"的口号,人们是十分熟悉的。但在一段时期内,它遭到过责难,至少变成了一种禁忌。到底如何看待这一口号,在研究斯大林时期的政治和经济制度,尤其是干部问题时决不能采取回避的态度。在正确路线确立之后,干部就是决定因素。"干部决定一切"反映了干部问题在苏联社会主义建设中的极端重要性,同时也表现了斯大林和联共(布)党对这一问题的高度重视。本文试图探讨斯大林的干部政策,特别是在挑选、培养和考查干部方面的成功经验以及某些失误。  相似文献   

18.
大致以1926年为界,斯大林的新经济政策思想可分为两个阶段。在这之前他坚持、维护新经济政策,在此之后他修改、背离、取消新经济政策。斯大林没有将新经济政策看成是建设社会主义的长远政策,只是从进攻、退却、阶级斗争、社会主义战胜资本主义的意义上理解新经济政策。“一国建成社会主义”理论和政策酝酿、形成的过程就是斯大林逐步结束新经济政策、建立高度集中的社会主义模式的过程。  相似文献   

19.
康德拉季耶夫是苏联早期的经济学家,他一生经历了小资产阶级民主派--临时政府活动家--苏维埃学者--斯大林时代阶级斗争扩大化的牺牲者的曲折道路.康德拉季耶夫指出,资本主义经济发展存在着一种上升和下降两种趋势相互交替的规律,50-60年为一个大周期.由此,国际经济学界称康德拉季耶夫为长波理论的创建者,并把长波命名为"康德拉季耶夫周期".康德拉季耶夫的周期理论大大推动了当代发展经济学的研究,对从宏观上揭示世界经济增长波动的大趋势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20.
美刊《外交事务》2006年1—2月号刊登了萨拉布·门德尔森(SarabMendelson)和西奥多·杰伯(TheodoreGerber)题为《关于斯大林的失败的测评:俄罗斯人及其独裁者》的文章。作者指出,很多俄罗斯人尤其是俄罗斯青年在关于对斯大林态度的三次民意调查中对斯大林的评价是褒贬参半的,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