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民主》2015,(1)
<正>我生长在教师之家,从小就想和妈妈一样做一名光荣的人民教师,渴望自己有一天也能"桃李满天下"。然而21岁艺术学校毕业后,我却被分到特殊教育学校。至今,我依旧难忘我的第一堂课。教室里是简陋的桌椅,望着我的是一张张呆滞的小脸上那一双双空洞无神的眼睛。有两位家长坐在孩子身后,双手紧紧地抱着自己的孩子。一个小女孩蜷缩在桌子下面,当我低下头试着问她名字时,她没告诉我,却在我脸  相似文献   

2.
《韩非子》中记载:齐桓公喜欢穿紫色衣服,于是,“一国尽服紫”,引起了齐国紫服价格的暴涨,五件素服的价格也抵不上一件紫服。齐桓公感到很忧虑,就问管仲:“我好穿紫服,一国百姓也争相穿紫服。现在紫服这样贵,该怎么办呢?”管仲说:“《诗经》有言:‘不躬不亲,庶民不信’。大王想纠正这个风气,何不从您自己开始试着不穿紫服呢?同时可以对周围的人说:我非常讨厌紫色衣服!”齐桓公欣然接受了他的建议,先自己不穿紫服。当时凡看见左右或来进见的官员中有穿紫服者,桓公就说:“离远点,我讨厌紫服!”结果在当天,郎中里再没有穿紫服的了;第二天,都城中再没有穿紫服的了;第三天,一国  相似文献   

3.
大器晚成     
《侨园》2016,(8)
正刚内退时,我心里挺乱,因为太闲了,空虚和无聊如影随形。可自己能做什么呢?年老体衰,加之无技术专长,没有哪家公司会把累赘当宝贝,招聘一白发老汉。于是,我只好没事找事,潜心研读起各类文学作品,偶尔灵感叩门就写篇小文,试着投稿,居然屡有斩获。星星之火,就是这样死灰复燃的。我是1988年春成为省作协会员的,当时还出版了两本诗集。之后20多年里,由于在基层单位当一把手,整天忙工作,忙应酬,创作的灵感被淹没殆尽。但毕竟梦绕魂牵过,文学这个东西,有着无形的魔  相似文献   

4.
乡关何处     
《民主》2016,(2)
正那天早上,由于我刚好坐在车门口第一排的位置,所以,当中途停车,把等候在路边的一位女子接上巴士来的时候,我自然向窗边挪过去,她就坐到我的旁边来。先是匆匆颔首向我打个招呼,然后就直视前方,不再言语了。我却不太习惯。好歹都是同车旅游。礼貌上试着交谈一下,应该比较自然些吧。  相似文献   

5.
18世纪90年代初期在康德摧毁古典形而上学以后对能否建立一种基础哲学有过一场争论。谢林在他的"同一哲学"阶段试着将哲学最高原则置于比费希特的"我"更高的位置:在一个"绝对"中,这个"绝对"既是主体又是客体,但同时也非二者,而是二者的绝对"同一"。谢林把这个"绝对"称为"我",并赋予它一种自我认识的关系。荷尔德林反对建立基础哲学,对荷尔德林而言,"存在"必须与"同一"区分开,他认为谢林把"存在"与最高意义上的同一性混淆了,并通过对判断与自我意识的批判试着在一切思考关系以外设定一个"存在"。  相似文献   

6.
王勉  程群 《理论参考》2010,(8):49-50
在一些地方和部门存在"公开的公众不关心,公众关心的不公开"现象 2009年5月10日发生的"邓玉娇案",就曾一度让湖北巴东当地官方陷入窘境。在事件发展的过程中,巴东政府也曾试着用开放的态度面对媒体,但在5月21日之后,由于形势的变化,  相似文献   

7.
记得我当年考大学,考取的是热门专业财会,但我还是说服家人,托熟人转了专业,学了中文。当时,我只是觉得整天跟10个数字打交道枯燥无味,而每天舞文弄墨其乐无穷。上大学时,闲得没事就涂抹些文章,试着往报社投稿,偶然也发表几篇豆腐块文章。然而,在我大学毕业来到一家工厂工作时,才认识到当年我的想法是多么幼稚、不现实。我这学文科的,在工厂班组里简直是“一无用处”,车钳铆焊,样样不会,检修设备连个技校生都不如,除了有把力气,十八磅的大锤一口气能抡十几下,可和我一起分到班组、学会计的中专生没两天就去了财会科。我在班组呆久了,写作…  相似文献   

8.
廖原 《瞭望》1985,(42)
“我是一个有志于科学的青年,数学业余爱好者。在这发掘人才的大好形势下,我愿意把自己学到的知识和技能贡献给祖国。我决定报考贵校基础数学专业,但我认为一般考试不能考出水平。特写此信申请单独考试”。  相似文献   

9.
恰到好处     
<正>我已经有了一定的年纪,但绝对不管自己叫"大叔"。是的,确实该叫"大叔",或者该叫"老爹"了,毫无疑问就是已到了这样的年龄,可我自己不这么叫。若问什么缘故,那是因为当一个人自称"我已经是大叔啦"的时候,他就变成真正的大叔了。女人也一样。当自己声称"我已经是大婶啦"的时候(哪怕是玩笑或者谦虚),她就变成真正的大婶了。话语一旦说出口,就拥有这样的力量,真的。  相似文献   

10.
我羡慕他们     
编辑同志: 我爱读《思想政治工作研究》,尤其爱读政工人员的“酸甜苦辣”专栏。因为毕竟是同行,他们的遭遇和境况总会对我有所启发,有所帮助。但很多时候,我却只能羡慕他们——尽管他们曾经“苦”过“酸”过“辣”过,但更多的还是“甜”,觉得自己的工作有价值有意义,从工作中得到了充实、教益和发展的机遇。可是我总的体验却似乎只有苦恼。 九一年我从一所名牌学校毕业后就直接分配进了工厂。当时自己不太情愿,别人也觉得可惜,但既成事实,也只能安下心来,认  相似文献   

11.
《党政论坛》2013,(22):54-54
同志们要求我说说政绩。这个是难以启齿,不好说啊!当然,在我30多年的工作期间,尽管在1957年以后遭受很多挫折,但在工作方面组织上对我的评价还是不错的。我自己的特点、我的信条就是独立思考,我心里是怎么想的,我认为就应该怎么讲。  相似文献   

12.
红艳 《侨园》2013,(10):29-29
<正>来加拿大已经3年多时间了,目前我的工作很稳定,收入也不错,我为自己的努力付出所带来的成功每每激动不已。我出生在上海,上世纪80年代末人,独生女,家里的生活水平还不错,爸爸是大学教授,妈妈是小学老师,我大学毕业后在家呆了几年,觉得生活不如意,就决定去国外见识见识。那时候我周围很多朋友都出国了。我不知道自己是不是特别坚强,我跟相恋多年的男友道别后,就踏上了加拿大的路程。我选择的学校是在温哥华附近的一个小岛上,学校规模不大,风景宜人,刚下飞机的那一刻,我非常开心,终于在世界的另一头了,但不知道前景如何。  相似文献   

13.
许淇 《党政论坛》2010,(4):36-36
我是一名守望者。守望着的并非什么稀世珍藏,或什么薪火相传的悠久传统。守望着的仅仅是我在大草原自己点燃的一笼篝火。白夜将尽,我的生命随着这篝火渐渐黯淡,但我目不它顾地守望着,使之比我短暂的生命燃烧得更长久些。  相似文献   

14.
柳枢 《党政论坛》2014,(22):53-53
来丹麦旅游,在哥本哈根一下飞机,接我的朋友就说要请我吃一顿丹麦大餐。但在酒店住下后,朋友却把我带到了酒店的健身房,然后说:“今天你想吃什么就完全靠自己了。”我不理解,我吃什么和健身房有什么关系?  相似文献   

15.
《侨园》2018,(11)
正十几年前我就查出糖尿病,但我有点讳医,不敢正视现实,自己偷偷到药店买点消渴丸服用,而且还不是按量服用,自己觉得口渴了就服点消渴丸,感觉不渴了就不吃。就这样拖了5年,妻子见我日渐消瘦无力,就催着我去医院检查。经医生检测:我空腹血糖已达15 mmol/L,餐后血糖已达23 mmol/L,我不得不按医生的指导服药,服了一段时间,血糖达到了  相似文献   

16.
诗意的阳光     
《民主》2016,(2)
正当下,金钱至上,物欲横流的社会大背景下,文学以致于诗歌失去了其应有的光芒,许多人都在叹息,但我不这样想,首先我坚信,无论怎样,诗歌都不会被生活所遗弃。有火热的生活,就会有温暖的诗意。有人类的情感,就会有动情的歌唱。我们不必把目光死盯着诗坛那些是是非非,而应更多地关注诗歌本身。我知道我必须做一头拉车的牛,脚踏实地地走自己的路,而不左顾右盼,像沙里淘金般磨练自己的诗句,让诗歌闪烁诗意的光芒。  相似文献   

17.
是父亲,一个只能歪歪扭扭地写出自己名字的农民,硬督着我念完高中的。 因为历史的原因,我无权进入正规的学校读书。初中毕业,我自己也想就此作罢,家里很穷,12岁的我也该算半个劳动力了。但父亲不干,他求爷爷、告奶奶地把我送进了一所半天劳动、半天学习的学校。 也许是先天不足吧,1978年我没能考上大学。父亲对此大为伤心。面对父亲苍老的身影,面对父亲过早衰老的面容,我无言  相似文献   

18.
我的中国心     
娄岩 《侨园》2012,(10):26
几天前我对一个纽约来的网友说: “国内的确有许多问题,比如腐败,有贪官污吏等,但这些我们都可以关起门来聊,没有必要公开议论.” 这倒不是我的品格有多么高尚,我只是想,只有自己祖国好了,我们这些移居海外的华人才有底气,才少被歧视.当然你们可以说我狭隘,但在咱们华人潜意识中不都有家丑不可外扬的倾向吗?我是平头百姓,自然不能免俗.  相似文献   

19.
周放生 《党政论坛》2009,(16):22-22
演过一百部戏,一百个角色,最难演的角色却是自己。因为剧本得自己写,要写一个好剧本谈何容易。在我演艺事业最忙的时候,在我同时轧六部戏、演着六个不同角色的时候,我忘了演自己。有一天我站在镜子前面,看到的竟然是一张陌生的脸孔。“我是谁?”我问自己。“我喜欢做什么?”“我不喜欢做什么?”“我为什么不快乐?”  相似文献   

20.
孙琳琳 《党政论坛》2012,(16):43-43
第一种孤独:依赖科技而不是彼此 今天,虚拟身份比真实身份更具符号性和辨识性。现实生活中我不认识你,但报上网名,发现我早就关注了你。人际交往的第一步不是我加你微博就是你加我QQ,网上点餐,在线游戏,通信基本靠摇微信,连亲密接触都可通过视频完成,只要自己的感受是真的,没人在乎与自己连线的是不是一条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