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议大礼”一事,对明嘉靖一朝的朝政,都极有影响。“大礼”议过之后,已是一派顺者昌、逆者亡的局面。凡弹劾因议礼而受知于君上的大臣者,几乎都被认为是反对皇帝,因而被罪。 嘉靖11年冬,彗星见。自然,这是“天示不祥”,依惯例,皇帝下诏求直言。时监察御史冯恩认为  相似文献   

2.
“和事天子”指的是唐中宗,就是那个先被武则天贬为庐陵王,后赖张柬之等人迎还复位的李显。这是唐中宗景龙三年的事。监察御史崔琬弹劾中书令宗楚客等人“潜通戎狄,受其货赂,至生边患”。按照当时的规矩,朝廷大臣受到弹劾,是要低头曲背立于朝堂待罪的,但宗楚客却是...  相似文献   

3.
《学理论》2013,(30)
我国封建监察制度中,经过历代统治者的不断运作、不断探索、不断完善,逐步形成了一套完整而严密的监察管理运行机制,而唐朝御史弹劾制度是整个唐代监察体制中十分重要的一部分,是中国历史文化遗产中十分宝贵的政治财富。唐朝御史弹劾制度经过历代发展至唐朝已趋渐成熟,自成体系。对其制度的研究有利于以古为鉴,对当今我国行政监察制度的运行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4.
正中国古代弹劾制度是一项权力监控制度,由御史行使弹劾权,对权力进行监督,它的发展经历四个关键期。御史本是内廷官员,具有君主"私人"属性,秦汉时弹劾制度草创,御史被赋予弹劾权,监督权力的运行。唐代弹劾制度进一步发展,并最终形成风闻弹劾的具体规则及定型化的弹劾文书制度。两宋时君主集权进一步强化,官僚制亦随之出现职、权分离趋向,弹劾制度于此时出现重大变化,台谏合流趋势逐渐形成。清代集历代之大成,在制度设计上有"民族"性色彩,但科道合一使得两宋以降的台谏合流最终完成,同  相似文献   

5.
孙燕 《民主》2010,(2):52-52
记得末代皇帝溥仪在《我的前半生》一书中说,他不当皇帝后,连房门怎么开关都不会,因为以前他什么都是别人伺候。当代出现了许多"小皇帝",就是独生子女,他们许多事可以依赖家长,  相似文献   

6.
张衍荣 《侨园》2014,(7):36-37
龙门石窟位于洛阳南郊伊河两岸的龙门山、香山上,是中国最著名的石窟寺之一,开凿于公元493年,乃北魏迁都洛阳之际,用今天的话说,是那时最重要的国家大事。发起者孝文帝(公元457年——499年)为北魏的第六位皇帝,本姓"拓跋",名"宏",孝文帝后为寻求正统,从汉人习俗改姓"元",名"元宏"。孝文帝自幼接受汉文化熏陶并深受其影响,是位胸怀大志、目光深远、气概非凡的君主。  相似文献   

7.
论言谏制度是君主专制的监控和纠错机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言谏是中国古代规劝君主并促使其改正过失的一种制度 ,它与御史弹劾相互配合、互为表里 ,御史纠察百官之非法 ,谏官谏诤君主之违误 ,两者比翼共同构成了古代监察制度的有机整体 ,在一定程度上发挥了“彰善瘅恶 ,激浊扬清”的作用。言谏制度作为对君主的监督和制约机制 ,是君主专制的调节因素和有益补充 ,也是我国古代对政治运行体制的完善和制度创新  相似文献   

8.
千里马     
千里马是大臣从草原上找来献给皇帝的,皇帝对千里马很满意,特地为它量身定做了一辆新马车。这天皇帝出游,决定试试新马车。 马车走了不到一里地,皇帝就不满意了。千里马脚力太好,速度很快,马车里坐着很抖,皇帝坐得很不舒服。  相似文献   

9.
晏建怀 《侨园》2013,(3):42
中国古代有"文彦博数豆"的故事,说少年文彦博为自己准备了两个罐子,做了错事就在罐中放黑豆,做了好事就在另一罐中放红豆,日积月累,红豆越来越多,黑豆却几无增长。这说明,文彦博从小就注意自己的品行和修养,后来他辅佐北宋四朝皇帝,出将入相50年,始终坦诚、谦让、宽厚、包容,获得上下一片赞扬,成了一代名相。不过,这位名相清白一世,却曾经被人以走"夫人路线"跑官买官为由弹劾,如同白璧之瑕,留下了人生"污点"。文彦博历任知县、监察御史、枢密直学士、枢密副使、参知政事、枢密使。庆历八年(1048年),43岁的文彦博被宋仁宗提拔为同中书门下平章事、集贤院大学  相似文献   

10.
《党政论坛》2014,(12):6-7
汉文帝登基伊始,为考察大臣,明辨贤愚,说:“赐你们到国库里去搬绢,能搬多少就赏多少。”结果居然有几个大臣因为搬得太多,不胜重负,摔成骨折。皇帝看了记录说,这几个人不能用,贪婪而无自制,他日必因此而生变故,非朕可信之人。  相似文献   

11.
马亚丽 《各界》2011,(10):32-32
本篇题目是发生在明朝末期的一件事情,即崇祯年代。相当于监察委员的言官熊鱼山,姜如农二位大人,本着自己的监察御史的职责,看到皇帝在政治上出现了错误,立刻就提了出来,用咱现在的话说就是把皇帝批评了一顿。  相似文献   

12.
互惠法则     
泰山脚下,某大学公关系学生正进行一场比赛。一组10人,看谁能把更多箱空瓶子运至"南天门"。比赛规则很特别:学生们可以借助"外力",即"发动"游人帮助运输,借以判断他们的"公关水平"。  相似文献   

13.
在当下的体制中,党校教师群体具有鲜明的个殊性。"又红又专"成为其最为贴切的注脚。但若以葛兰西知识分子理论视之,在一定意义上,这一群体可以归入"有机知识分子"范畴,一方面,他们作为主流意识形态的传播者与建言者以不同方式在不同程度上参与政治;另一方面,他们又必须与政治中枢保有适度的批判距离,以避免立场的"庸俗化",而这一切又统一于党校教师群体的日常实践。  相似文献   

14.
韩小博 《各界》2014,(9):50-53
东汉、唐朝和明朝是中国宦官危害最严重的三个朝代,但东汉的太监经常受到外戚的制约,明朝的太监即使跋扈如魏忠贤,也是皇帝一句话就可以办掉的。所以,这两个朝代的太监终究还是奴才。唐朝的太监们就大不一样了,自唐肃宗时期的李辅国开始,朝廷大臣的任免、皇帝的废立,甚至于皇帝们的生杀大权全部都由他们一手把持,真正实现了“翻身奴才把歌唱”,着实令前世和后世的同行们眼红一把。  相似文献   

15.
北宋时,有二位大臣陪同宋太宗在宫中饮酒,酒过三巡,二人很快便喝得大醉。在席间,他们争论起各自的战功,并在皇帝面前污言秽语,破口大骂起来。这在当时,是犯上欺君的行为,  相似文献   

16.
梦缘 《各界》2022,(1):57-59
奏折是清朝高级官员向皇帝奏事进言的文书,也是皇帝与大臣之间重要的沟通媒介.通过批阅奏折,皇帝可以了解官员的日常工作及地方突发情形.但在皇帝每日批阅的奏折中,除了涉及社会重大事件外,还有大量雨雪主题的奏折,而这些报雨的奏折甚至会多到"刷屏".  相似文献   

17.
胡智浩 《民主》2011,(12):28-31
西津渡,位于江苏省镇江市市区西北云台山麓,是依附于破山栈道而建的一处历史遗迹,面积0.5平方公里,它形成于三国时代,时名"蒜山渡",唐代时曾名"金陵渡",此时已具有了完备的渡口功能,一直是我国南北水上交通﹑漕运枢纽。宋代以后,"金陵渡"又被改称为"西津渡",沿用至今。这里原先紧临长江,滚滚江水就从脚下流过。  相似文献   

18.
张衍荣 《侨园》2014,(10):24-25
灵隐寺位于灵隐山麓,始建于东晋咸和初年,那时佛教传入未几,仅建了一个雏形。至南北朝梁武帝时,赐田扩建,殿宇初具规模。唐末,武宗李炎是个笃信道教的皇帝,在位不过6年,却制造了一场骇人听闻的废佛事件,史称"会昌法难"。在这场"法难"中,灵隐寺寺毁僧散,一度沉寂长达数十载。五代吴越王钱缪时,永明延寿大师奉旨重修,新建石幢、千佛阁、法堂及百尺弥勒阁,扩建僧舍达1300多间,终于宗风渐振。南宋宁宗嘉定年间,朝廷品定天下丛林为"五山十刹",灵隐寺为五山之首。  相似文献   

19.
孙燕 《民主》2011,(12):47-47
最近,新华社记者调查发现,不少有问题的食品弃城入乡,谋利者用"垃圾"换钞票,而购买者也不乏其人。这样一来,问题农产品和问题加工食品互串,城乡居民所受之害"各得其所",健康之忧更是有增无减。不可否认,这种大面积的"乱",乱自民手,面对"乱"案,大家也习惯于从心理上向政府"问责",体现的也是对政府寄予的一种希望。  相似文献   

20.
鄢海辉 《学理论》2010,(25):285-286
十七大报告强调注重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为基层党务工作者创新思想政治工作方法指明了方向。首先,要领悟"人文关怀"与"心理疏导"的内涵实质。其次,要理清"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的提出背景。最后,要探索"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的落实方法。强化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着力点在于"以人为本"、目的是凝聚"人心",纠正"邪心",稳定"军心",激发"热心"。只要我们积极探索,掌握规律,与时俱进,开拓创新,上下齐心努力构建和谐家园,就一定能够为"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增添一份绚丽色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