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十届全国人大第二次会议通过了现行宪法第四次修正案,确定了私有财产权不可侵犯的原则,体现了宪政的本质要求促进了人权事业的发展,同时巩固并推进了我国基本经济制度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
"保护公民私有财产权"写入宪法,适应了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新要求,具有深远的历史意义和重大的现实意义.它是特定社会经济关系的必然要求,是维护人权的根本保障,是推动非公有制经济的强心剂,是吸引投资的遮阳伞,是加快发展的动力源.  相似文献   

3.
杨合理 《学习论坛》2004,20(2):39-40
私有财产权是公民维护生存权和发展权的基本保障 ,在公民的基本人权中 ,财产权又居于核心地位 ,很值得重视。加强私有财产权的宪法保障具有重要意义 ,目前 ,我国宪法关于私有财产权的规定尚存在缺陷 ,应通过修宪给私有财产权以宪法保障。  相似文献   

4.
宪法与私有财产权的保护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十六大报告提出要“完善保护私人财产的法律制度”。本文认为,我国目前对私有财产的保护还没有上升到私有财产权这个层次,存在着内在的不稳定因素。只有通过在宪法中明确私有财产权,才能使对私有财产的保护上升到一个法治国家的应有程度。文章还从私有财产权对人们心理的影响、对整个法律体系的影响等方面论证了在宪法中明确私有财产权的意义。  相似文献   

5.
关于我国私有财产权的宪法保护的一点思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冯留建 《理论学刊》2004,4(8):94-96
宪法第四修正案对私有财产的保护是我国社会发展的需要 ,也是我国民主宪政建设的需要。对私有财产进行宪法保护为现代西方各国所推崇 ,也为转型中的国家所效仿。我国在进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过程中 ,一定要对各种财产所有权进行一体的保护。  相似文献   

6.
李燕萍 《唯实》2005,(3):60-62
公元2003-2004年间,中华大地上最为激荡的话题莫过于"公民财产权写进宪法"的讨论了。事实上,中华人民共和国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也的确不负众望,于2004年3月14日通过的宪法修正案中醒目的写入了"公民的合法的私有财产不受侵犯"字样。私有财产权明文写进宪法是中国宪法乃至中国宪政史上的里程碑式的事件。但是,这并不意味着问题的终结,恰恰  相似文献   

7.
财产权并不是一个简单的逻辑范畴,而更多地表现为历史的范畴,是一定历史时期社会关系的反映。制度的形成往往渊源于思想的启蒙,制度的变迁往往也是思想嬗变的结果。在每个历史时代中,财产权以各种不同的方式在完全不同的关系下面发展着。如果关注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财产权法律保护的历史变迁过程中可以清晰地看到,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法律对私有财产权的态度已在逐步地由侧重于绝对保护到相对保护的社会整体利益的平衡转型。而作为社会主义的中国对于私有财产权的法律保护则走过了一条迥然不同的道路。  相似文献   

8.
王仰文 《唯实》2007,(7):45-48
财产权并不是一个简单的逻辑范畴,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法律对私有财产权的态度已在逐步地由侧重于绝对保护到相对保护的社会整体利益的平衡转型。而作为社会主义的中国对于私有财产权的法律保护则走过了一条迥然不同的道路。  相似文献   

9.
廖萍蓉  许静 《党史文苑》2008,(12):29-30
人权入宪是中国共产党立党为公、执政为民执政理念的必然选择,也是党领导人民制宪保障中国人权历史经验的总结。它表明一部中国共产党的历史就是党领导人民争取、维护和促进中国人权的奋斗史。  相似文献   

10.
论"迁徙自由权"应当重新入宪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迁徙自由权是公民的一项基本人权,但这项权利在我国因经济、政治原因从1975年宪法被取消后,一直没有恢复其合法地位.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建立和发展,对公民迁徙自由进行限制的种种弊端日益暴露,公民对迁徙自由的要求日益迫切.我们应当以修宪的方式从根本上解决这一问题,从而为保障每个公民的迁徙自由权提供强有力的宪法保障.  相似文献   

11.
如何保护"私有财产权"既是我国宪法建设过程中一个不可回避的难题,也是经济发展进程中人们广泛关注的一个焦点。本文试图分析保护"私有财产权"的必要性、如何恰如其分地在宪法中表述这一思想以及当前私有财产权保护现状等问题,以更明晰地认识社会主义制度下保护私有财产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2.
中共中央关于修改宪法部分内容的建议已被十届人大二次会议审议通过,现行宪法的第四次修改完成法定程序。在宪法修正案中规定“公民的合法的私有财产不受侵犯”。这意味着,“公民的私有财产”——我们一直讳莫如深的字眼已载入我国现行宪法,这不仅是我国制宪史上的一件大事,而且对我国法治建设进程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立与完善都必将产生深远的影响。一、公民私有财产权宪法保障的历史发展一般认为,传统意义上的“财产权”是以所有权为核心的,为此,近代宪法中的财产权概念,基本上指的就是财产所有权。然而,随着经济权利的发展,财产权已经…  相似文献   

13.
人权入宪是中国共产党立党为公、执政为民执政理念的必然选择,也是党领导人民制宪保障中国人权历史经验的总结。它表明一部中国共产党的历史就是党领导人民争取、维护和促进中国人权的奋斗史。  相似文献   

14.
张占锋 《世纪桥》2011,(7):37-38
私有财产权的行政法保护是指作为部门法的行政法对公民的私有财产权所进行的法律保护。完善私有财产权的行政法保护有利于促进市场经济的发展、法治社会的构建、公民基本权利的实现以及完备的私有财产权法律保护体系的形成。当前我国私有财产权的行政法保护在执法和救济制度等方面存在着缺陷,应完善我国私有财产权的行政法保护,从执法上确立符合现代行政法治的执法原则,行政执法须实体与程序并重,加强对行政权力的监督,提高执法队伍的素质。  相似文献   

15.
陈妍 《求实》2005,12(1):55-57
人权是宪法最重要的一个价值追求 ,尊重和保障人权是现代民主宪政的一项基本原则。中国的人权事业和宪政经历了一个曲折的发展过程 ,而今终将“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载入宪法。该条款内涵丰富 ,意义深远。人权入宪开创了中国用宪法保障人权的新时代 ,它向世人宣示了我国对待人权的庄严态度和法治精神 ,标志着我国社会主义民主和法制建设达到一个新的水平 ,在我国宪政史上具有里程碑的意义。  相似文献   

16.
陈妍 《实事求是》2004,12(6):60-62
尊重和保障人权是现代民主宪政的一项基本原则。将人权原则写入宪法 ,是中国寻求实行宪政以来的第一次 ,是当代中国民主宪政和政治文明的最新发展。人权入宪开创了用宪法保障人权的新时代 ,为中国人权事业的全面发展奠定了法律基础。它向世人宣示了中国对待人权的庄严态度和法治精神 ,标志着我国社会主义民主和法制建设达到一个新的水平 ,在我国宪政史上具有里程碑的意义。  相似文献   

17.
贾清  李丰 《理论研究》2007,(3):24-26
物权法是民法的组成部分,民法的一项重要原则是对权利人的权利实行平等保护。保护公民合法的财产权,就是保护公民的基本人权。物权法是保护私产宪法原则的具体化,能够为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的建立提供必要的法律保障,能够调动人们创造财富和积累财富的积极性,从而实现共同富裕的伟大历史使命。  相似文献   

18.
富于效率的财产权制度安排,是现代宪法的一个重要内容.而公民财产权则应当成为宪法关于财产权制度安排的逻辑起点.文章在对"公共财产"进行辨析后,指出以公共财产权消解公民财产权,是一种理论上的混乱和倒退.文章认为,宪法意义上的公民财产权,是其他一切形式财产权的基础和根源.文章从有利于恢复公民的宪法权利、有利于实现财富的增长和社会的稳定、有利于确立平等保护的宪法原则、有利于寻求对国家权力制约的途径等方面,阐述了确立公民财产权宪法地位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9.
2004年宪法修正案中"人权入宪"条款意义重大.从宪法发生史来看,人权是宪法的起点和归宿,宪法以人权保障为核心;从实证法角度分析,绝大多数国家的宪法文本都将人权作为最高价值目标和宪法的基本原则.新中国人权保障的立法实践取得了巨大成就,但同时也存在着宪法和人权不够协调等问题."人权入宪"将在很大程度上使宪法价值目标更加明确、逻辑体系更加严密、权利规范体系变得开放,使宪法和人权满足了各自理想的价值诉求和制度表达,这不仅是人权保障的进步,也是宪法的进步.  相似文献   

20.
2004年"人权入宪",引起了广泛的关注。时隔8年,全国人大修改《刑事诉讼法》,再次明确"人权入法",将"尊重和保护人权"明确写入《刑事诉讼法》,使"人权入宪"得以深化和具体化。刑事诉讼制度关系公民的人身自由等基本权利。"人权入法"既有利于更加充分体现我国司法制度的社会主义性质,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