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张丽梅 《前沿》2010,(22):144-147
全面抗战爆发后,国民党深刻认识到民众社会动员的重要性.但是国民党的民众社会动员,始终以其所代表的大地主大资产阶级利益为根本出发点,其民众社会动员的指导思想执行的是伪三民主义,并始终贯彻片面抗战和攘外安内交错的指导思想,严重阻碍和制约了国民政府民众社会动员运动的发展,从而也导致了国民党社会动员的彻底失败.  相似文献   

2.
农民是革命和建设的主力军。延安时期,在革命战争的历史语境下,为激发民众的抗战斗志,动员民众参加抗战,中国共产党组织开展了一系列农民思想政治教育实践活动,不仅提高了民众的文化水平和政治素养,为抗战胜利奠定基础,也为当下农民教育提供有益启示。  相似文献   

3.
在抗战这一特殊背景下,为了动员更多的群众反对日本帝国主义、反对国民党的“一党专政”,毛泽东积极地探索抗战时期中共的人权思想,形成了既不同于国民党“一党专政”,也与英美式民主和俄式民主有所不同的,具有中国抗战特色的新民主主义思想。[1]相比抗战前他强调阶级性--为民作主而言,战时他的民主思想具有“让民作主”的特点,注重保障最广大抗日民众的人权。  相似文献   

4.
八年抗战期间出现了大量宣传抗日、动员民众的抗战宣传画,其中的女性形象尚未被学界系统关注。文章将宣传画中的女性形象放至抗战的时代背景中,还原了一批基于真实境遇的"受难"的女性形象与动员宣传下"投身抗战"的女性形象,并结合"多模态话语"理论对宣传画中的女性形象特征进行分析得出:在表现受难、动员男性时,强调女性生理性别特质;在鼓励女性投身抗战时,淡化女性生理性别色彩;以女性为受众时,用中景构图和生活场景切入。总体而言,抗战宣传画中的女性形象对于抗战宣传动员起到了积极作用,同时也在潜移默化中提升了战时女性的社会地位。  相似文献   

5.
中国共产党自成立起就十分重视政治动员工作。抗战时期面对错综复杂的抗战形势,中共南方局在国统区开展的政治动员工作,在动员的策略上强调结合形势的变化灵活调整动员的方式,将合法动员与"非法"动员相结合;在动员的内容上强调推动抗日救亡运动和政治民主化发展相结合。通过这些灵活的动员策略,南方局团结了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不仅促进广大民众坚持抗战,为取得抗日战争的胜利奠定了群众基础,同时也推动了国统区政治民主进程的发展。  相似文献   

6.
抗战时期,面对国统区错综复杂的局势,中国共产党在国统区建立了中共南方局,负责开展国统区内的政治动员工作。南方局结合形势的变化将动员工作分为三个阶段开展,通过公开的外围组织和领导人的言论,将中国共产党的政治主张向国统区的民众进行了有效地宣传,从而强化了广大民众对中国共产党的政治认同。在动员的策略上,南方局以民众的切身利益为出发点,主张团结社会各阶层,发挥党员群体的先进作用,通过将合法动员与"非法"动员相结合的方式深入开展动员工作,进而推动了抗日民主救亡运动的发展。通过这些灵活多样的动员策略,南方局在国统区孤立了敌对势力,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不仅有效的动员了广大民众坚持抗战,同时还推动了国统区抗日民主运动的发展。  相似文献   

7.
西北战地服务团成立于抗战初期,是一支半军事化的文艺宣传团体.西北战地服务团的成立是时势使然,其八年间的文艺创作和宣传工作对动员和团结民众,扩大中国共产党的影响,推动全民抗战功不可没,其经验对于今天繁荣社会主义文化事业仍具启迪意义.  相似文献   

8.
方艳华  刘志鹏 《求索》2012,(6):107-110
抗战时期,为了适应华北地区的政治形势,国民党对华北地区的各级党务基层组织进行了恢复和重建,并以此为基础通过召开纪念会、编发宣传品、深入乡村宣传等开展民众动员工作。同时,还借助各种民运机构,组织和训练农、工、妇、青等各种民众团体,并发动和指导民众在敌后进行破坏、情报、劳军等具体的民运活动,这些对取得民族抗战的胜利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但由于其党务运作的薄弱性、动员程度的不平衡性和指导思想的反共性而逐渐被华北民众所抛弃。  相似文献   

9.
抗战初期,陕甘宁边区在争取自治正当性的同时,在政治整合与抗战动员上也面临着诸多难题。在排除这些障碍的过程中,陕甘宁边区各级参议会起到了不可忽视的作用。陕甘宁边区通过各级参议员选举和参议会活动,加深了一般民众对根据地政权的感情,提升了他们的抗战热情。通过"三三制"参议会的设计和实践,制约原地方精英对根据地政权认同的障碍被清除。他们被有效地整合入政权内,对根据地政权的巩固、建设以及支持敌后抗战起到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武汉抗战时期是第二次国共合作过程中两党关系最融洽的时期,双方在军事、政治、社会等领域都进行了良好的合作和互动;在民众动员问题上体现得尤为明显。合作的根基源于两党在这一问题的认识上逐渐弥合了分歧,国民党相应地调整了民众动员政策。武汉会战前夕,国共双方协同进行民众动员,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政治部及其第三厅得以组设。会战期间,双方共同推动民众动员机制的建立和运行,国共合作向广度和深度发展。国共双方的努力,使得武汉抗战时期的民众动员取得很大成效,开创了团结抗日的新局面。民众动员为我们观察战时国共关系特别是武汉抗战时期的国共合作提供了一个独特的视角。  相似文献   

11.
陈磊 《传承》2014,(2):42-43
抗战爆发后,举国抗敌。为了支持前线持久抗战,激发民众爱国热忱,地处抗战大后方的遵义民众教育馆开展了大量工作,在抗战宣传、医疗、防敌伪、民主、民生等领域开展了大量活动,为持久抗战作出了积极贡献。  相似文献   

12.
抗日战争时期,对"七七""九一八"等日本侵华国难事件的纪念活动是中国共产党开展爱国主义教育、激发民众抗战热情的重要载体。在国人普遍未形成民族国家意识的背景下,党充分利用纪念仪式符号与仪式氛围,培养民众对完整国土、国家政权、同胞苦难、民族团结力量、正义之"我"、民族自强精神的感知,帮助民众形成国家意识,产生对民族共同体的体认。这些纪念活动对于动员国人顽强抵抗日本侵略者发挥了重要作用,是党爱国主义教育历史中宝贵的经验。  相似文献   

13.
扶小兰 《求索》2013,(1):89-92
大后方抗战歌谣是战时后方民众革命心声和思想情感的概括和反映,也是后方民众同仇敌忾、抗日救国的革命斗争历史的记载和写照,真切地反映了他们对民族观念、国家意志的认同、内化与自觉践行的心路历程与实践轨迹;正是承载这种记录和反映的歌谣,进一步促进了大后方乃至全中国民众的民族觉醒与抗战意志,从而为取得抗日战争的完全胜利奠定了坚实基础。  相似文献   

14.
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不仅广泛实施灵活高效的军事行动,而且适应形势任务要求深入开展舆论动员.掀起了全民族的抗战热潮,赢得了国际社会的支持。总结抗战时期我党舆论动员的主要特点和基本经验.对搞好未来战争舆论动员具有较强的借鉴作用和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5.
岳奎  郭倩 《学习与实践》2021,(1):123-131
上海、南京失守后,武汉成为全国抗战的中心.1937年12月,中国共产党决定在武汉成立中共中央长江局,专事负责宣传党的抗战方针、政策以及联络民主人士和外国友人,进行全民抗战动员.中国共产党通过创办《新华日报》《群众》等报刊,积极组织和参与抗战动员活动.武汉会战前夕,中国共产党不仅坚持维护国内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以多种方式进...  相似文献   

16.
刘庆礼 《传承》2010,(3):31-33
抗战时期陕甘宁边区有组织、有计划、规模空前地开展了富有特色且成效显著的社会教育,对发动广大民众抗战救国,巩固边区政权,提高民众的文化水平起到了积极作用,也为发展教育事业提供了宝贵经验。  相似文献   

17.
抗战时期陕甘宁边区有组织、有计划、规模空前地开展了富有特色且成效显著的社会教育,对发动广大民众抗战救国,巩固边区政权,提高民众的文化水平起到了积极作用,也为发展教育事业提供了宝贵经验.  相似文献   

18.
七七事变爆发后,具有反帝斗争传统和强盛民族精神的武汉民众掀起的抗日救亡运动,呈现出学生、记者、工商各界及市民踊跃参加、形式及内容丰富多彩、持续时间长、影响深远等一系列特点。这不仅为动员和组织广大民众抗议日本军国主义的全面侵华行径,以各种方式支援平津和上海前线中国军队的抵抗做出了重要贡献,也影响和推动了武汉及湖北地方政府的对日抗战,而且为南京失陷后将临时首都建立在全国腹心地区的武汉,并使之成为全国抗战中心,奠定了坚实的思想及社会基础。  相似文献   

19.
抗战时期,桂林在民族统一战线的旗帜下,团结动员海外侨胞投身祖国抗战、同仇敌忾。八路军桂林办事处对海外华侨和归侨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使广大海外侨胞在抗日战争中表现出了极大的爱国热情。  相似文献   

20.
洪伟  李亚萍 《传承》2011,(31):68-69
抗战初期,特别是武汉抗战期间青年学生在抗日救亡运动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中国共产党在青年运动中的作用众所周知,但国民政府和国民党在青年方面的政策及作用却鲜有论及。抗战初期国民党在失学青年的收容、教育、动员、组织等方面作出了积极的努力,推动了中国的抗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