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美国商人到广州贸易,开始于美国独立战争以后。当时因英、法等国对美国的贸易实行限制,迫使美国商人不得不开辟新的海外市场,他们虽然曾与德意志北部的一些城市建立贸易联系,并将大量商品运往荷兰殖民地,但是真正对美国海外贸易造成较大影响的还是与中国的直接贸易。1784年,费城与纽约的商业资本家开始了对华贸易的先声,在罗伯特·莫里斯(RobertMoms)等人的倡议下,他们集资12万元,装备了载重360吨的“中国皇后号”(EmpressofChina)首航广州。这艘船的船长约翰·格林(JohnGreen),在革命期间曾指挥过一艘奉派执行巡罗工作…  相似文献   

2.
试论宋代的私人航海贸易活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宋代中国与海外国家之间的海上贸易极其繁荣,家政府在各个贸易港口设立市舶司,将海外贸易置于官方的严密控制之下。但是宋朝统治者一般不从事航海贩运活动,市舶贸易“全藉着商来往贸易”,①因此从本质上说,市舶贸易是以私人性质的航海贸易活动为前提的,本文试就来代私人航海贸易的发展、类型,以及海商的构成作一些初步的探索。一、私人航海贸易的发展两宋是中国封建社会经济的繁荣时期,农业、手工业、商业都取得令人惊叹的成就,为海外贸易的发展奠定了雄厚的物质基础;而海外交通的空前发达和造船航海技术的巨大进步,则为私人航海…  相似文献   

3.
中日两国之间的交往,在隋唐时期显得格外频繁,远远超过了前代。隋朝是继汉开唐的重要朝代,隋文帝统一中国南北后,国威大盛;而唐朝又是我国历史上最为强盛的朝代之一,其稳定的政治和繁荣的经济吸引了不少海外商人来华进行贸易。日本统治者为了学习当时中国的文物制度和优秀文化,不断派出“遣隋使”和“遣唐使”到中国,这在当时已成了日本的基本国策,日本史上称之“为祖先之贻谋”,亦称为“祖法”‘”。这些遣隋使、遣唐使的频繁来华,既繁荣了中日两国之间的贸易,又增进了文化交流。(一)在隋朝建立之时,日本亦进入飞鸟时代,推…  相似文献   

4.
在那些替达官贵人从事海外贸易的人们当中,尤其是“官商”,有些人是没有人力依赖关系的商人,他们仅仅是向达官贵人借资本以经营海外贸易而已。例如十七世纪五十年代,所谓“郑氏五大商”之一的曾走老,曾经数度向郑氏领取资本,从事国内、外贸易,在1655年或(其)以前,曾走老向郑氏领出本银数“万两,前往苏、杭二州,置买经锑泊湖丝洋货,将货尽交伪国姓讫”。又顺治十二年(1655年)五月初三、四等日,曾走老就伪国姓管库伍字会手内,领出银五万两,商贩日本,随经算还讫。又十一月十一、二等日,又就伍宇舍处领出银十万两,每两每月…  相似文献   

5.
明初厉行海禁,规定“片板不许下海,禁革双桅大船”。从表面看来,似乎把一切海外贸易都给切断了,其实不然,明初的海外贸易不仅没有停止过,而且与东南亚的贸易还有所发展,正如谢杰在《虔台倭箕》中所描述的:“片板不许下海,艨艟巨舰反蔽江而来;寸货不许入番,子女玉帛恒满载而去。”[1]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是什么呢?当时与东南亚的贸易是如何发展呢?它对明初社会经济的发展起到什么作用呢?这些是本文所要探讨的几个问题。(-)明初海禁,指的是禁止国内百姓到海外贸易。明朝政府曾三令五申:“禁濒海民不得私出海”[习、“禁濒…  相似文献   

6.
在明末清初中国帆船的海外贸易活动中,荷兰东印度公司既是一个主要的贸易往来对象,同时也是一个强大的贸易竞争对手。他们彼此之间贸易关系的建立及其发展变化,与当时东方海上贸易格局的变迁以及双方各自在东方海上势力的消长息息相关,是构成这一时期民间海外贸易活动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一)荷兰人于1596年首航驶抵爪哇开始了其从事东方海上贸易的行程,到1602年,先后有65艘荷兰船只分成15支舰队驶往东方①。然而,当时由荷兰商人们各自组成的十个从事东方贸易的小公司,与先期来到东方的葡萄牙、西班牙及美国人相比显得势单力薄,…  相似文献   

7.
唐朝是我国历史上较为强盛的朝代之一。唐朝统治者以其稳定的政治和繁荣的经济为基础,奉行一系列较为开明的对外开放政策,以吸引海外商人来华贸易。为了加强对海外贸易的管理,他们还设立专门管理海外贸易的机构,制定了各种征税与外商管理办法,使海外贸易得以迅速发展,其规模远远超过了唐以前的各个朝代。(-)唐太宗李世民即位之后,处处以隋朝的灭亡为借鉴,对内精励图治,对外怀柔绥抚。他反对穷兵黩武,认为“兵者,凶器,不得已而用之则.其基本国策是:“君临区宁,深根固本,人逸兵强,九州殷富,四夷自眼”o。这个国策为其后…  相似文献   

8.
从明初洪武年间以至明中叶的隆庆、万历之交,在这长达二百年的时期内,“寸板不许人海”,始终是明朝封建政府藉以遏制民间海外贸易活动发展的一项基本国策。在明朝海禁专制政策的长期限制之下,民间海外贸易活动步入了艰难发展的道路。至嘉靖以降,随着民间海商纠番诱倭私市贸易活动的日益兴盛,明朝封建政府对此采取了严厉的武装镇压措施,从而激起了民间海商的顽强抗争。海寇商人应运而生,层出不穷,采取亦寇亦商的  相似文献   

9.
清初,为了切断郑成功抗清势力与大陆内地的联系,清政府于顺治十八年(1661)正式颁布迁海令,在东南沿海各省实行大规模的迁海。他们以“保全民生”为理由,认为“江南、浙江、福建、广东濒海地方,逼近贼巢,海逆不时侵犯,以致生民不获宁宁,”命令尽迁移内地①,企图使郑成功势力“无所掠食,势将自困”②。在实行迁海的20多年里,从表面看来,海外贸易似乎濒临断绝,但实际并不然。康熙曾这样说过:“向虽严海禁,其私自贸易者,何尝断绝”③。由此可知,当时的海外贸易仍以各种不同的形式进行着。一、郑氏势力控制下的海外贸易郑成功…  相似文献   

10.
唐朝是我国历史上较为强盛的朝代之一。唐朝统治者以其稳定的政治和繁荣的经济为基础,奉行了一系列较为开明的对外开放政策,鼓励海外商人来华贸易。与之同时,在西亚,阿拨斯王朝自公元762年奠都巴格达后,其海运业更趋发达,他们通过底格里斯河开始同中国发生贸易联系。大量阿拉伯商人越过印度洋,涌入广州等地从事贸易,使两国之间的海上贸易达到空前繁荣的程度。(一)在8世纪中叶至9世纪中叶这100年时间里,阿拨斯王朝的国力达到鼎盛,当时东西方的海上贸易,特别是从阿拉伯半岛到印度的贸易,几乎全操在阿拉伯人手里。唐朝统治者为了…  相似文献   

11.
古代琉球(今日本冲绳)是位于中国东南太平洋上的一个岛国,自明初与中国建立了关系后,贸易乃是两国之间交往的重要内容之一。由于中琉两国的特殊关系,由于明清两朝对琉贸易的发展,对福建港口的兴盛、福建商品市场的繁荣和琉球社会的进步都起到不可忽视的历史作用。本文拟对此做一粗略的考察。一、中琉贸易的形式与性质明太祖建立明朝之后,即遣使外夷,诏谕四海,“使者所至,蛮夷酋长称臣人贡”[1]。在对待海外贸易的问题上,明太祖做出了明确的规定;(一)、民间海上的私人贸易一律禁止,他认为:尽力求利,商贾之所为,开边启衅,…  相似文献   

12.
华人移民菲律宾的历史悠久,可上溯到唐代。在菲律宾礼智省马亚辛(Maysin),曾发现福建南安人郑国希的墓碑,立于唐高宗龙朔酉年(公元661年)。随着海外贸易的发展,宋代(1087年)设立了泉州市舶司,更多的福建海商到菲律宾经商。宋人赵汝适《诸番志》记载,福建海商以泉州为根据地,从泉州港出发到麻选.三屿、蒲哩鲁、白蒲延、苏禄等地区或国家贸易。①元代,泉州继续同菲律宾麻选.三岛等地区保持密切的贸易关系,元人汪大湘在《岛夷志略》“三屿”条、“麻逸”条对中菲贸易均的记载:“其地去漳为近,故置舶多往”。“华人既多诣吕…  相似文献   

13.
17、18世纪广南阮氏与中国、日本的贸易联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阮氏以前 ,越南历代王朝对待对外贸易一直比较消极。阮主统治时期重视发展对外贸易 ,对外贸易政策有了根本性的改变。这种改变也是阮氏对当时自身所面临的国内国际环境挑战的一种应战反应。同时也与内路(dangtrung)所处的特殊地理位置及当时中日两国的海外贸易政策密切相关。“顺化处水陆连接广南 ,广南右通诸番国 ,其海道则距闽广只三四日 ,故商舶从来凑集。”①顺化、广南所处位置为当时内路中转贸易的兴盛提供了便利的地理条件 ,而且广南的优良港口也吸引了各国的商人。中国和日本海外贸易政策的变化也给阮氏统治下广南贸易的发展创造了…  相似文献   

14.
晋江~1地处中国东南沿海。“造舟通异”,出洋谋生,自古已然。唐朝(618-907),古港泉州的海外贸易己相当兴盛,至南宋(112-1279)后期,海上贸易达到顶峰,其贸易量甚至与广州不相上下~2,成为当时中国最大的海港之一。兴贩海外,岁久迹熟,“住蕃”人数日众,在鸦片战争(1840)爆发前的300年中,东南亚的马尼拉、巴达维亚(Batavia)、占城、柔佛、马六甲、暹罗等地都己形成华人族群,其中不少是晋江人,马尼拉八涧(Parian)的华人社区中,晋江人己占大多数~3。鸦片战争之后,中国被迫开放门户…  相似文献   

15.
明初中国与东南亚的海上贸易,主要是以朝贡的形式表现出来,即东南亚各国把造使者附载方物来中国进行朝贡,而明政府则以赏赐的方式收买其“贡品”。这种所谓的“朝贡贸易”到郑和下西洋时发展到鼎盛,出现了海外16国、遣使1200多人同时入贡的盛大场面。郑和下西洋不仅加速了中国与东南亚海上贸易的发展,而且增进了中国与东南亚之间的物质文化交流和友好往来。(一)明太祖刚刚建立明朝时,首先考虑的是如何同东南亚各国搞好关系,他于洪武二年(1369)正月、二月连续两次派出使者到占城、爪哇等国,颁赐诸国王以玺书、大统历、织金绮缎、…  相似文献   

16.
康熙二十三年(1684),清政府收复台湾后,即宣布开放海禁,废除直隶、山东、江南、浙江、福建、广东各省原先制定的海禁处分条例,准许500石以下的船只出海贸易,由地方官登记姓名,取具保结,给与印票,船头烙号,令防海官员照印票点其人数,许其出入(1)。于是,海外贸易急遽地发展起来,“商船交于四省,遍于占城、运罗、真腊、满刺加、渤泥、荷兰、吕宋、日本、苏禄、琉球诸国”,真可谓“极一时之盛矣”(2)。随着海外贸易的发展与出洋贸易船数的增多,附搭出洋谋生的华侨人数亦不断增多,据雍正五年(1727)浙闽总督高其悼奏报:…  相似文献   

17.
鸦片战争前英商在广州的贸易基本是由英国东印度公司所垄断,其贸易额远远超过其他来广州贸易的各国商人,据说在道光九年(1829)左右,每年仅英国商船在粤海关缴纳的税银就达60-70万两之多①。他们从中国输出的货物绝大多数是茶叶,据不完全统计,在1719—1833年间,茶叶约占广州出口货物的70-90%。在18世纪末,英国每人每年平均消费茶叶已超过2磅,在1828年英国国内消费的7000万磅茶叶几乎全是由广州进口。18世纪中叶,一位活跃在广州的法国商人罗伯特·康斯坦特(RobertConstant)曾这样说过:“是茶叶把欧洲的船只带到了中国,在运…  相似文献   

18.
对当前泰国的社会性质问题,近年来国内外学术界展开了热烈的讨论,提出各种不同的看法。笔者于1982年底在昆明参加由云南省东南亚研究所发起,关于当代泰国社会性质的学术讨论会上,曾作了长篇发言,认为当前泰国的社会性质已经不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而是“发展中的民族资本主义”社会。最近看了肖枫同志的《关于拉美国家社会性质的若干理论问题——兼论摆脱“半封建半殖民地”地位的国家已进入“发展中资本主义”的新阶段》一文,同意他在该文中所阐述的观点,认为“民族”二字可以略去。这样,泰国就是一个“发展中的资本主义”社会,并就此略陈管见,以就教于国内外专家和学者。  相似文献   

19.
两宋时期由于与北方的辽、西夏、金长期对峙,对外陆路交通几近断绝,主要通过海路与外国发生政治、经济交往。因此,双方之间的海上贸易十分繁荣,形式更加多种多样。除了盛极一时的市舶贸易之外,海外国家还不断派遣使者,向宋朝廷“贡献方物”,宋朝廷则以“回赐”的方式,偿以相应的中国产品,从而实现双方之间的商品交换,以故史家称之为“朝贡贸易”。然而海外贡使在朝贡过程中,不仅与宋朝廷进行官方的交换,而且还在民间  相似文献   

20.
公元220年,曹操之子曹丕废除了东汉最后一个皇帝,自己在洛阳称帝,国号为魏,从此中国历史进入了魏晋南北朝时期。这个时期的中国,虽然长期处于分裂状态,但是同海外国家的贸易却不断发展,其中既有地处江南的孙吴以及后来的东晋、南朝,同南海诸国的频繁贸易,又有占据中原的曹魏与日本之间的密切往来。本文拟对当时江南社会经济的发展,与南海、日本之间的贸易作一初步的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