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在亚洲文明对话大会上,国家主席习近平强调,文明因多样而交流,因交流而互鉴,因互鉴而发展。坚持美人之美、美美与共,是习近平主席向国际社会提出的重要主张,指出了人类文明发展的历史逻辑、时代方向和全球价值、世界意义。当前,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文化多样化、社会信息化深入发展,只有恪守美人之美、美美与共的文化自觉,才能实现不同国家、不同民族、不同文化之间跨时空交流,推动人类社会共同繁荣发展。  相似文献   

2.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围绕文明交流互鉴发表了一系列重要论述。国内相关学者围绕这一论述的生成逻辑、主要内容、重大意义以及实践路径等展开了多维研究,取得了丰硕成果,但是同时也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今后,学界还要增加现有论域的研究深度、补齐基本论题的研究短板、采用多样的研究方法和学科视角进行深耕以及深入"开发"文明交流互鉴对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价值。  相似文献   

3.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围绕文明交流互鉴问题,系统阐释了对人类文明发展的观点和看法,逐渐形成了新时代文明交流互鉴观。文明的多样性、平等性、包容性、交融性等内涵与特征使新时代文明交流互鉴成为可能,马克思主义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给予新时代文明交流互鉴观以丰厚滋养;新时代文明交流互鉴对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世界文明丰富发展、人类命运共同体构建等均具有重要作用,新时代深化文明交流互鉴要建立在温故知新、兼容并蓄、因地制宜的原则之上,通过创新与发展中华文化、推动中华文化走出去、用好现代化传媒手段等落到实处;新时代文明交流互鉴观超越了"文明中心论"和"制度模式单一论",是一种具有划时代意义的新型文明交往观。  相似文献   

4.
张艳霞 《新东方》2024,(1):59-63
不同文明如何兼容并蓄、交流互鉴是当今时代不容回避的重大问题。中国共产党是文明交流互鉴的倡导者和践行者,提出了文明交流互鉴观、全人类共同价值以及全球文明倡议等重要理念,着眼点是为了人类文明发展进步指明新的方向。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坚持以全球文明倡议和文明交流互鉴观为基本遵循、以全人类共同价值为方向引领、以正确处理“破立”关系为着力点、以完善文明交流互鉴机制为重要抓手,不断促进人类文明交流互鉴,对推进人类文明繁荣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作为习近平对外开放系列论述的重要内容,文明交流互鉴是马克思主义交往理论和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世界视阈的现时创造。围绕文明交流互鉴,习近平阐释了人类文明多元并行的认知图景,传递了亲、诚、惠、容的价值取向,明确了对本国本民族文明自觉自信的底线思维,指明了"世界大同,和合共生"的美好愿景,规制了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实践方案。这些具有历史厚度、理论深度和时代温度的新观点、新思想、新理念,在破除普遍与特殊及其衍生的自我文明与世界文明、普世主义与多元主义等二元对立思维的同时,也明确划定了与"文明优越论"、"文明冲突论"、"文明同质论"的话语边界。  相似文献   

6.
习近平文明观包含着丰富的意蕴,不仅深刻揭示了中华文明"不忘本来、吸收外来、面向未来"的本质特征,而且集中展现了世界文明和而不同、交流互鉴的发展共生之道,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7.
文明因交流而多彩,文明因互鉴而丰富。文明交流互鉴,是推动人类文明进步和世界和平发展的重要动力。  相似文献   

8.
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精神生活共同富裕的论述,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一重要论述有着深厚的理论基石、历史依据、文化基因和现实基础,深刻阐明了精神生活的共同富裕是全体人民的、全面的、共建共享共创的、渐进式的精神生活共同富裕,对于进一步彰显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使命、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扎实推进共同富裕进程、丰富世界人民的精神生活,都具有重大的意义。展望未来,贯彻落实好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精神生活共同富裕重要论述,需要进一步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强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提升公共文化服务水平,推动中华文明与世界文明的交流互鉴,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凝聚磅礴力量。  相似文献   

9.
《群众》2017,(7)
正从文化古国、文化大国,走向现代文化国家、文化强国,是一个循序渐进、不断积累的过程,更是一个向世界深度开放、不断融合发展的过程。习近平同志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总部演讲时指出:"文明因交流而多彩,文明因互鉴而丰  相似文献   

10.
<正>历史告诉我们,只有交流互鉴,一种文明才能充满生命力。只要秉持包容精神,就不存在什么"文明冲突",就可以实现文明和谐。——2014年3月27日,习近平在巴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总部的演讲对待不同文明,我们需要比天空更宽阔的胸怀。文明如水,润物无声。我们应该推动不同文明相互尊重、和谐共处,让文明交流互鉴成为增进各国人民友谊的桥梁、推动人类社会进步的动力、维护世界和平的纽带。  相似文献   

11.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在各类讲话、文章和外事活动中屡次强调开展对外文化交流,涉及对外文化交流的背景、内涵和特征等各方面。在中国深刻的社会变革实践和世界和平发展潮流背景下,习近平从文运与国运、文明间互鉴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等方面充分阐释了对外文化交流的重要意义,并就"一带一路"倡议的落实为提高对外文化交流水平提供了具有可操作性的指导,体现出了中国特色、民族特性和时代特征。习近平关于对外文化交流重要论述既彰显了习近平对于世界局势的前瞻性认识,也对我国当今外交工作和参与全球治理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2.
崔乃文 《人民论坛》2023,(20):104-106
通过陆上与海上丝绸之路,古代中华文明与其他文明进行长期交往,并在兼容并包、交流互鉴中形成了中华文明的样态。中华文明也在器物、技艺、制度、思想等层面影响和促进其他文明及人类文明发展。古代中华文明与其他文明交流互鉴的实践表明,文明交流互鉴使各文明在交往中增强对自身文明与其他文明的认识;增进相互间理解、尊重、友好,助力维护世界和平;各文明间相互借鉴,互为启发,推动人类文明不断向前发展。  相似文献   

13.
赵庆寺 《群众》2023,(21):26-27
<正>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把宣传思想文化工作摆在治国理政的重要位置,多次就宣传思想文化工作领域的方向性、根本性、全局性问题作出重要论述,形成了习近平文化思想。其中,围绕着力加强国际传播能力建设、促进文明交流互鉴,提出了一系列新判断新理念新战略,为不断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和中华文化影响力指明了根本方向。  相似文献   

14.
正5月15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北京国家会议中心出席亚洲文明对话大会开幕式,并发表题为《深化文明交流互鉴共建亚洲命运共同体》的主旨演讲,指出璀璨的亚洲文明为世界文明发展史书写了浓墨重彩的篇章。亚洲人民期待一个和平安宁、共同繁荣、  相似文献   

15.
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全球治理重要论述的理论内涵主要有以共商共建共享的全球治理观为基本原则,以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为根本遵循,以文明交流互鉴为基本范式,以公正合理的发展观为变革方向;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全球治理重要论述的基本特征主要表现为重视全球治理机制的整体化,推进全球治理规则的民主化,倡导全球治理模式的多元化,推动全球治理变革的法治化,构建以合作共赢为核心的新型国际关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全球治理重要论述的现实意义主要有为推进全球治理体系变革提供中国方案,为化解全球治理赤字贡献中国力量,为促进经济全球化健康发展提供有力保障,为实现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民族复兴营造良好外部环境。  相似文献   

16.
习近平全人类共同价值论述反映了中国共产党在领导中国人民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历史进程中,对解决人类生存与发展困境的理论探索和现实应对,充分展示了人类文明发展的价值共性,反映了人类命运共同体建构的时代之需,揭示了人类生存与发展应当遵循的共有价值理念建构规律.这一思想是我国向世界展示社会主义制度回应现代文明的价值追求,表达了中国追求和平发展的愿望,体现了中国与各国合作共赢的理念,是中国价值立场的鲜明表达,蕴含着丰富的中国政治智慧.集中体现在五个方面:强调联合国宪章基本准则的共同遵循、强调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共同构建、强调全球治理与世界和平同向同行、强调全人类普遍意义的价值共识、强调文明交流互鉴的智慧原则.  相似文献   

17.
文明互鉴与人类社会的演进相生相随,文明传播和发展的规律昭然可见。"一带一路"的建设过程,也是不同文明取长补短、交流互鉴、合作共赢的过程。毋庸置疑,"文明互鉴"作为一种客观应对世界文明格局走向的中国理念、中国主张、中国方案,将推进"一带一路"建设不断前行,引领沿线各族人民迎接"美美与共"新时代的到来。  相似文献   

18.
从历史维度看,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具有深厚的理论渊源与文化传承;从价值维度看,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强调人与自然和谐相处;从民生维度看,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强调以民生福祉为本;从经济维度看,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强调生态环境保护和经济发展相互促进;从系统维度看,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强调要从全方位、全地域、全过程开展生态文明建设;从法制维度看,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强调用最严密的法治保护生态环境;从世界维度看,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强调共谋共建地球美好家园。这七重维度紧密联系、互为补充。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做出了历史贡献。  相似文献   

19.
环球     
砳之 《群众》2019,(10)
<正>亚洲文明对话大会在京召开5月15日,亚洲文明对话大会在北京召开,大会主题为"亚洲文明交流互鉴与命运共同体",旨在为解答人类文明何去何从的时代之问提供新思路,展现东方智慧和大国胸怀。会上,习近平主席提出四点主张——坚持相互尊重、平等相待;坚持美人之美、美美与共;坚持开放包容、互学互鉴;坚持与时俱进、创新发  相似文献   

20.
正2019年5月15日,亚洲文明对话大会在北京开幕,来自亚洲47个国家和五大洲的各方嘉宾齐聚一堂,共赴这场交流盛会。"共同创造亚洲文明和世界文明的美好未来!"习近平主席在开幕式上发表的主旨演讲,为深化文明交流互鉴、共建亚洲命运共同体贡献了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为各国齐心协力应对共同挑战、迈向美好未来提出了中国主张、发出了中国倡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