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2023年3月15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共产党与世界政党高层对话会上发表题为《携手同行现代化之路》的主旨讲话,提出“共同倡导尊重世界文明多样性、共同倡导弘扬全人类共同价值、共同倡导重视文明传承和创新、共同倡导加强国际人文交流合作”的全球文明倡议,进一步丰富了人类文明新形态的科学内涵,是新时代中国为世界和平与发展作出的又一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2.
<正>习近平总书记在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将中华文明具有的突出特性概括为连续性、创新性、统一性、包容性、和平性,全面贯通了中华文明的历史、现代与未来,充分反映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对中华文明突出特性的伟大塑造,深刻展现了中华文明的突出特性对于开辟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独特价值。  相似文献   

3.
申瑞杰  杜运辉 《前线》2024,(4):8-11
“三大全球倡议”是我们党坚持“两个结合”,聚焦发展、安全、文明等人类前途命运提出的重大创举,其根植于中华文明,构成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三大支柱,共同引领新时代国际关系理论创新。“三大全球倡议”体现了中华文明的和平性、包容性等特质,为全球性问题的解决提供了新范式。  相似文献   

4.
夏文斌 《前线》2023,(10):4-7
在中国式现代化实践中创造人类文明新形态,需要深刻把握中华文明的突出特性,汲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智慧和力量。从中华文明的连续性、创新性、统一性、包容性、和平性的伟大品格出发,聚焦中国式现代化实际,坚持问题导向,坚持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是创造人类文明新形态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5.
徐艳玲  易旭 《前线》2023,(6):38-41
在国际社会对中国声音、中国方案的期待中,中国相继提出全球发展倡议、全球安全倡议、全球文明倡议,致力于同世界各国携手并肩,打造发展共同体,为世界发展提供动力;打造安全共同体,为维护世界和平汇聚力量;打造文明共同体,为促进人类文明进步探索路径,充分展现了负责任大国的担当。中国倡议为促进全球和平发展、引领人类文明进步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行动指南,摹画了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美好图景。  相似文献   

6.
<正>坚定文化自信自强,事关国运兴衰、事关文化安全、事关民族精神独立性。习近平总书记在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对中华文化传承发展的一系列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进行了全面系统深入的阐述,深刻指出中华文明具有突出的连续性、突出的创新性、突出的统一性、突出的包容性、突出的和平性这五个突出特性,号召“要坚定文化自信、担当使命、奋发有为,共同努力创造属于我们这个时代的新文化,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跨入新时代,阔步新征程,我们一定要遵照习近平总书记的要求,担负起新的文化使命,  相似文献   

7.
《党课参考》2023,(19):6-7
<正>中华民族具有悠久的优秀传统文化,自古就有开放包容、兼收并蓄的文化胸怀,中华文明历来赞赏不同文明间的相互理解和尊重。北京历史悠久,文脉绵长,是中华文明连续性、创新性、统一性、包容性、和平性的有力见证。中国将更好发挥北京作为历史古都和全国文化中心的优势,加强同全球各地的文化交流,共同推动文化繁荣发展、文化遗产保护、文明交流互鉴,践行全球文明倡议,为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注入深厚持久的文化力量。  相似文献   

8.
王杰 《学习月刊》2023,(8):14-16
<正>有着五千多年历史的中华文明,始终崇尚和平。和平、和睦、和谐的追求深深植根于中华民族的精神世界之中。习近平总书记在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中指出:“中华文明具有突出的和平性”。在中华文明中,“以和为贵”“和而不同”“睦邻友邦”“天下太平”“天下大同”等理念世代相传。和平性是中华文明思想理念的精华,是中华民族深沉的精神追求,也是建设更加美好世界的必然要求。  相似文献   

9.
<正>习近平总书记在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上指出:“中华文明具有突出的包容性,从根本上决定了中华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历史取向,决定了中国各宗教信仰多元并存的和谐格局,决定了中华文化对世界文明兼收并蓄的开放胸怀。”中华文明为什么会具有突出的包容性?其原因可以从多方面进行分析,从中华民族悠久的历史发展进程和厚重的文化底蕴来找寻答案是其中一个重要方面。中华文明孕育发展所处的独特地理环境,有助于形成具有强大向心力和凝聚力的主体文化。中华民族长期高度发达的文化,有助于形成强大文化定力和文化自信。正是由于这种文化主体性和文化自信,让包容性成为中华文明的突出特性。  相似文献   

10.
<正>2017年、2021年和2023年召开的中国共产党与世界政党高层对话会都将政党责任列为会议主题,充分彰显了中国共产党对政党责任的重视。中国共产党的政党责任在文明观领域也有着深刻体现。中国共产党的文明观锚定人类文明的发展方向,致力于解决人类文明发展进程中遇到的难题,向世界展现了促进人类文明发展的新图景,充分体现了中国共产党作为马克思主义政党追求全人类共同利益、实现世界各国人民共同福祉的责任担当。  相似文献   

11.
<正>一部人类发展史就是一部由“必然王国”迈向“自由王国”的文明史。习近平总书记在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上指出:“中国式现代化赋予中华文明以现代力量,中华文明赋予中国式现代化以深厚底蕴。”中华文明具有连续性、创新性、统一性、包容性、和平性等突出特性,马克思主义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存在高度的契合性,“结合”的结果是互相成就,造就了一个有机统一的新的文化生命体,让经由“结合”而形成的新文化成为中国式现代化的文化形态。  相似文献   

12.
吴凯 《探索》2023,(4):1-14
人类命运共同体既是一种文明理念,也是一种彰显全人类共同价值的实践创造,它将人类发展置于更加广阔、深远的历史进程。立足“三大倡议”,人类命运共同体致力于回应全球发展鸿沟、国际安全困境、人类文明冲突等世界之问,具有为全球共同发展注入文明理念、为全球安全治理提供中国方案、为人类文明进步绘制未来图景的文明特质。在全球发展倡议中,人类命运共同体以促进共同繁荣为愿景;在全球安全倡议中,人类命运共同体以维护共生关系为目标;在全球文明倡议中,人类命运共同体以建构共同价值为归宿。以“三大倡议”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具有重要的文明论意义,它为全人类安身立命澄明了新发展观,为全人类普遍交往提供了新安全观,为全人类互利共赢构筑了新文明观。人类命运共同体是人类共同的美好追求,也是中国向世界奉献的文明大道。以“三大倡议”审视人类命运共同体,可以在全球发展、全球安全、人类文明等方面促进互利共赢、多元发展、和谐共处,为全人类可持续发展积极贡献中国力量。  相似文献   

13.
<正>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共产党人找到了马克思列宁主义,并坚持把马克思列宁主义同中国实际相结合,用马克思主义真理的力量激活了中华民族历经几千年创造的伟大文明,使中华文明再次迸发出强大精神力量。中华文明历史悠久、光辉灿烂,是世界上唯一没有中断、发展至今的文明。虽然近代中国一度因外敌入侵而使文明蒙尘,但是,在近代整体性文明危机中,中国共产党人选择了马克思主义,马克思主义犹如壮丽的日出,  相似文献   

14.
《实践》2021,(10)
正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开创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深刻改变了中国历史的发展进程,也在相当程度上改变了世界历史的发展进程,开辟了世界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的全新路径,为人类世界提供了一种全新的发展范式,彰显了人类文明发展的多样性,为人类文明破解难题提供了新借鉴。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深刻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党和人民历经千辛万苦、付出巨大代价取得的根本成就,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正确道路。我们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推动物质文明、政治文明、  相似文献   

15.
《先锋》2023,(11):32-34
<正>2023年10月,我国目前规模最大、展品数量最多、文物等级最高的西南地区青铜文明专题展在成都金沙遗址博物馆落下帷幕。展览集结32家文博单位的294件精品文物,书写了一部令人惊叹的西南史诗,有力彰显了中华文明突出的连续性、创新性、统一性、包容性、和平性。精彩的展览,再次唤起人们去探索展览举办地——成都金沙遗址与成都这座城市的不解之缘。  相似文献   

16.
<正>在2019年中国北京世界园艺博览会开幕式上,习近平总书记洞察人类文明发展规律,把握顺应自然、保护生态的发展大势,明确提出了五个"应该追求"的主张,发出了"同筑生态文明之基,同走绿色发展之路"的重要倡议,彰显了尊重自然、崇尚绿色的中国智慧,进一步丰富了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这是指引新时代首都园林绿化事业高质量发展的行动指南、根本遵循和强大动力。  相似文献   

17.
人类文明新形态作为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结晶,独创性地回答了新世纪人类到底应该向何处去的世纪难题。人类文明新形态是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坚持走中国式现代化道路创造的伟大成就,是深深根植于马克思主义文明观之中、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肥沃土壤上形成的新文明。作为超越西方资本主义文明的人类文明新形态是社会主义性质的新文明,始终把以人为本作为自己的使命,不断满足人民美好生活的需要,彰显了人民性。人类文明新形态创造性激活和丰富了中华文明的优秀底蕴,给中华文明的新发展增添新活力,推动社会主义文明实现新跃升,也为世界文明的演变提供了新路径、新选择。作为二十一世纪马克思主义发展的重要成果,人类文明新形态诠释了对共产主义理想信念追求,极力推进每个人自由而全面发展,同时彰显了共同富裕和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价值旨归。  相似文献   

18.
《实践》2017,(12)
正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习近平12月1日在人民大会堂出席中国共产党与世界政党高层对话会开幕式,并发表题为《携手建设更加美好的世界》的主旨讲话,强调政党要顺应时代发展潮流、把握人类进步大势、顺应人民共同期待,志存高远、敢于担当,自觉担负起时代使命。中国共产党将一如既往为世界和平安宁、共同发展、文明交流互鉴作贡献。习近平指出,政党在国家政治生活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也是推动人类文明进步的重要力量。今天人类生活的关联  相似文献   

19.
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是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人的文化使命,也是深入理解中国式现代化不可或缺的逻辑向度。从理论逻辑看,马克思主义现代文明观为中华民族现代文明跨越资本主义现代文明的“卡夫丁峡谷”提供了理论支撑,中华文明的突出特性承载着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文化积淀,中国共产党人百余年来建设现代文明的探索与实践为其积累了丰富的物质基础和理论经验。从价值逻辑看,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在理论维度深化了对文明发展规律的认识,在实践维度奠定了中国式现代化的文明基础,在世界维度创造了人类文明新形态。从实践逻辑看,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需要在中国式现代化中坚持“两个结合”的根本方法,构建五大文明为一体的发展结构,在世界现代化浪潮中通过“一带一路”倡议、全球文明倡议、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与人类各文明交流互鉴。  相似文献   

20.
"人类命运共同体"是十八大报告中首次出现的重要概念,它是中国共产党处理国际事务、开创大国外交实践经验的总结与升华。习近平总书记在许多重要场合都提及"人类命运共同体",让这个外交领域的"高频词"得到世界的广泛关注。中国作为世界历史舞台上的重要一员,在人类文明历史进程中一直贡献着独特的治理智慧。作为一个负责任的大国,中国一直努力加强不同制度文明之间的交流与对话,为当代全球治理提供更多"中国经验",使世界历史朝着增进人类福祉的正确方向前进。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人类命运共同体"倡议,具有丰富的时代意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