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存贵  王凤 《先锋队》2011,(19):60
在两千多年前的春秋时代,齐国有一个负责齐桓公烹饪的厨师易牙,他厨艺精湛,善于逢迎,很得齐桓公的欢心。但其"烹子适君",并参与发动政变,被后人唾骂,给世人深深的启示。春秋时期齐国国君齐桓公对易牙的烹饪厨艺十分欣赏。作为国君,齐桓公久居宫中,什么珍馐佳肴、山珍海味都吃腻了。  相似文献   

2.
齐桓公现象     
《党课》2013,(23):122-123
齐桓公在治国上依靠管仲,率先成就霸业,这是他尊贤的一面。而他的另一面却为鲜为人知,那就是他喜欢阿谀奉承溜须拍马抬轿提鞋的小人。第一个小人名叫竖貂,此人原是桓公的“幸童”,就是“男宠”。第二位叫易牙,桓公一次戏言,不知人肉何味。次日,易牙就杀了自己三岁的儿子,亲手蒸给桓公吃。第三位叫开方,本是卫国的公子,齐伐卫时,卫国派作人质的。  相似文献   

3.
历史上多有奸佞专权,行谄媚君,窃官纳贿,丑态百出。以史为镜,鉴古思今,不无教益。今特辑十丑图,为识人用人之镜。(一)易牙烹子。易牙善于精制美味食品,得齐桓公长卫姬宠信,与之保持着非常暧昧的关系。一天桓公召问,开玩笑嬉言他没有食用过人肉,不知啥滋味。易牙随后将自己的三岁长子杀掉,亲手蒸了一盘肉,献给齐桓公品尝。齐赞易忠君,管仲却认为:“人情莫过于爱子,忍心杀害亲生儿子的人,怎么会有爱于君呢?”(二)开方献妹。卫国卫懿公长子开方,投奔东周齐桓公,恭维说:“君侯是天下贤侯,如果能执鞭随蹬,侍侯君侯,将感到荣幸之至。这种荣幸,胜过…  相似文献   

4.
我国古代春秋时期的齐桓公,可谓是一位叱咤政坛的风云人物,他在取得政权之后,任用管仲为相,进行了一系列改革,使百姓日渐富庶,国力日益强盛;他以“尊王攘夷”相号召,帮助燕国打败北戎,营救邢卫两国,制止了戎狄对中原的进攻,联合中原诸侯进攻蔡楚,和楚国会盟于召陵(今河南郾城东北),还安定东周王室的内乱,多次大会诸侯,订立盟约,成为春秋时期的第一个霸主。然而有谁会料想到,齐桓公这位文韬武略的杰出人物,最终却是栽在了一个厨师的手上,实在令人扼腕叹息。易牙原是齐桓公手下的一位厨师,精于调味,更善于逢迎,常常极…  相似文献   

5.
鲁公畅言     
边鸿基  杨自明 《求贤》2008,(10):47-47
一天梁惠王在范台宴请各国诸侯.正在酒兴酣畅的时候.梁惠王请鲁共公讲话助兴,于是鲁共公起身讲道:“从前夏王禹让仪狄酿酒.仪狄酿的酒味道极为甜美,禹喝后却疏远了仪狄.从此再也不尝一口美酒了。他说:‘酒固然甘美.但后代的君主一定会因嗜酒而断送他的国家的。’齐桓公在一天夜里突感饥饿.厨师易牙便精心烹调美味献与桓公.桓公因吃得很饱.到天明仍高眠未醒。桓公醒后感触很深,  相似文献   

6.
不记得是哪一位古人说过这样一句话,“可畏人尽如我意”。用今天话说,就是:事事处处合我心意的人,可怕。人能事事处处合自己的心意,应该感到高兴,为什么会觉得可怕呢?有例可答。战国时,齐桓公身边有四个很合心意的人。他想尝尝小孩肉的滋味,其中的易牙就把自己的...  相似文献   

7.
齐桓公识宁戚杨子宁戚是春秋时卫国人。有一次,他在牛车下向齐桓公讨饭吃,敲着牛角唱了一首歌。齐桓公认为他是一个不平凡的人,准备起用他管理国政。一些大臣说:"卫国离齐国很近,应该先派人到卫国了解一下宁戚,如果他真是一个贤才,再用他也不迟。"齐桓公说:"去...  相似文献   

8.
拍马新说     
尽管时下人们对拍马者嗤之以鼻或恨之入骨,但笔者总以为拍马者也有值得同情之处,说来拍马者也不容易。拍马者必须付出代价。拍马一般指下级给上级拍马,当兵的给当官的拍马,职员给领导拍马。应该说,拍马者目的明确,就是想从被拍对象手中得到些好处。但领导大多不是傻瓜,那好处不是轻而易举地给你的,你往往必须付出足够的代价,才能如愿以偿。这样的例子多的是。春秋时期,易牙原是主管齐王“割烹之事”的小官,他称得上拍马者的“祖师爷”。他见齐桓公“好味”,便使出浑身解数,练就一手高超的烹调技术,每天都变着花样为齐桓公烹制各种各样的美味…  相似文献   

9.
左右者,领导身边之人也。春秋时期,位列“五霸”之首的齐桓公,在谋臣管仲的辅佐下,革故鼎新,知人善任,九合诸侯,一跃成为中原霸主。然而,在管仲去世不久,曾被管仲力谏应远离的竖刁、易牙、开方三人,又重新侍奉桓公左右。当初,易牙为了讨好桓公,不惜把自己的亲生儿子杀了给桓公换口味;竖刁为了能进宫侍候桓公,自残成为宦官;公子开方为了服侍桓公,竟十五年没有回家一次。由于这三人在桓公面前善于伪装,百般逢迎,极尽巴结讨好之能事,所以受到桓公  相似文献   

10.
贪官见扁鹊     
秋名医扁鹊因发明“望色、听声、写(观)形”,开创中医号脉诊病之先河而千古留名。韩非子在《扁鹊见齐桓公》一文中用如椽大笔盛赞了他,扁鹊的名气因此更大了。  相似文献   

11.
刘建明 《党课》2014,(10):73-74
《韩非子》中记载了这样一个故事:齐桓公非常喜欢紫色的服装,结果“一国尽服紫”,齐国上下从大臣到百姓便都做了模仿秀,向齐桓公看齐,以衣紫为荣。于是,紫色布料价格猛涨。齐桓公对此深感忧虑,管仲就建议他从自己不穿紫色衣服做起。当天,齐桓公就脱下了紫色的衣服,同时凡看见官员有穿紫色衣服的,就大声说:“离远点,我讨厌紫色的衣服。”结果,当天朝中侍卫近臣便没有穿紫色衣服的了。第二天,都城中没有穿紫色衣服的了。第三天,齐国境内全没有穿紫色衣服的了。  相似文献   

12.
民心第一     
边鸿基  杨自明 《求贤》2006,(12):47-47
春秋时期的齐桓公是一位文德显彰、治国有方的君主。为。了国家强盛,人民安居乐业,他宽宏雅量。礼贤下士。不计前嫌,重用昔日仇人管仲为相国。成为我国历史上不拘一格选贤任能的典范。  相似文献   

13.
据《韩非子》记载,齐桓公喜欢穿紫色衣服,结果一国尽服紫,引起齐国紫色衣料价格暴涨。齐桓公对这一风气带来的后果感到担忧,管仲建议他从自己不穿紫色衣服做起。当天,齐桓公就脱下了紫色衣服。凡看见官员有穿紫色衣服的,齐桓公就说:离远点,我讨厌紫色衣服。结果,当天朝中侍卫近臣便没有穿紫色衣服的了。第二天,都城中没有  相似文献   

14.
守护灵魂(散文)白恒玺灵魂应该是超脱于生命之上的一种永恒存在。有的人死了,但他还活着;有的人活着,但他已经死了。身已死而未死的应该就是灵魂。《辞海》对"灵魂"有二解:一日思想意识,二日宗教中所幻想的、寓于人体之中而又主宰人体的一种非物质存在。我想灵魂...  相似文献   

15.
石俊志 《党建文汇》2014,(11):47-47
春秋五霸之首的齐桓公曾被人评价说“能力一般、长相一般、贪财好色、人品很差”.但他有一个优点:会带队伍,会用人才。齐桓公最重用的人才,非管仲莫属。史书上记载,管仲被齐国任用为相后,推行改革,齐国逐渐强盛,成为历史上第一个充当盟主的诸侯。  相似文献   

16.
史载,春秋五霸之一的齐桓公设置庭燎(古代接待贵宾的一种隆重礼节),想招揽天下高才贤士。一年过去了,却没有一名贤士登门求见。有一天,有个乡下人凭着会“九九之术”(九九乘法)求见,齐桓公很不高兴,认为他不够格,但因一年多没人应招,好不容易来了一个,还是勉强留下了他。此事一传开,不到一个月,天下贤士纷至沓来。  相似文献   

17.
管仲是我国春秋时期的杰出政治家。他辅佐齐桓公“九合诸侯,一匡天下”。齐桓公成为春秋时的第一位霸主,而管仲之贤亦为世所称道。管仲之能相齐,一要归功于鲍叔牙的推荐;二要归功于齐桓公的用贤。鲍叔牙也是齐国的贤士,且是跟随桓公多年的旧臣。管仲本是公子纠的辅佐,在公子纠与桓公争夺君位的斗争中,管仲曾用箭射中桓公的衣服带钩。当桓公继位以后,本是要任鲍叔牙而杀管仲的。鲍叔牙却对桓公作了郑重的推荐:“君将治齐,则高傒(原齐国正卿)与叔牙足也;君且欲霸  相似文献   

18.
张莉 《世纪风采》2011,(10):31-36
他是一名记者,却以战士的身份牺牲在战场上;他是一个欧洲人,却在中国的抗日战场上流尽了最后一滴血。穿上八路军的军装、拿起枪来,同法西斯战斗而死的欧洲人,他是第一个。他就是进步作家兼记者、德国共产党员汉斯·希伯。  相似文献   

19.
再忆尹师     
再忆尹师郭海江,李国太,张家龙有的人活着,他已经死了;有的人死了,但他却活着。一年前的3月14日,年仅46岁的共产党员,阳城县老干部局局长尹师同志,因突发脑溢血,抢救无效,不幸早逝。今天,时值尹师同志逝世一周年之际,我们回忆他平凡而又普通的一生,愿他...  相似文献   

20.
庭燎,指庭中照明的火炬。设庭燎之礼———点燃一百把通明的火炬广招天下人才,“由齐桓公始也”。齐桓公在创立霸业过程中,除了不计前嫌重用管仲外,还千方百计地招纳四方贤士。设庭燎之礼便是一个具有轰动效应的招聘举措。然而,“期年而士不至”。这使齐桓公大惑不解。有一天,有位自称是“东野鄙人”的老者来见齐桓公,并称自己会“九九”算法。齐桓公感到有些可笑,便说“九九何足以见乎?”意思是说,九九算术,孩童都会,你没有专长我怎么接纳你呢?老者非常严肃地对齐桓公说:“臣非以九九为足以见也,臣闻主君设庭燎以待士,期年而士不至。夫士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