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眼下一年一度送文化下乡热潮,正在各地展开.衢州市委宣传部一方面组织以"文艺大蓬车"为主要形式的专业文艺工作队,进村入户,送戏上门,与民同乐,大受欢迎.同时举一反三,调动农村工作指导员、农村宣传员等队伍的积极性,利用回乡离退休、外出打工、民间艺人等力量,组织发动农民自编自导自演地开展各种文艺活动.对此农民群众说上面有"送"的,又教我们自己也学着"种"些.这种"送""种"结合的做法,使全市农村群众性文化活动迅速蓬勃兴起.  相似文献   

2.
丽水市松阳县自1987年起,连续18年组织业余文艺演出队,深入全县各乡、镇、村巡回演出,共演出525场, 上演节目425个,观众达56万多人次。这支文艺演出队被群众誉为“山区文明使者”,“山区文艺轻骑兵”。坚持送戏不间断从1987年开始,该县文化机构几经改革,分管文化工作的领导换了一届又一届,但是送戏下乡的活动从未间断,每一任领导都把送戏下乡作为繁荣农村文化、丰富农民文化生活的主要工作来抓,并且不断推陈出新,创作出许多脍炙人口的好作品,深受群众好评。在每年的送戏下乡活动中, 都由分管宣传的县领导带队下乡,并且每年的开场和结束演出,县主要领导都到场祝贺。同时该县为确保活动的顺利开展,在财力紧张的情况下,  相似文献   

3.
报载,江苏省宜兴市去年变年底送“文化下乡”为一年四季常送“文化下乡”。该市锡剧团从去年农历正月初一到年底,深入全市29个乡镇,演出现代锡剧《星光灿烂》200多场次,观众达30万人次。该市影剧公司组织乡镇电影队到基层,全年放映电影1600多场,观众达100多万人次。他们将“文化下乡”的种子撒在农村,使文化真正融入了农民的生活。这种把“文化下乡”变成“乡下文化”的做法令人拍手称道。“文化下乡”的最终目的是繁荣农村文化市场,丰富农民的文化生活,陶冶农民的精神情操。然而,“送”只能解决乡下缺文化的燃眉之…  相似文献   

4.
农村文化发展究竞应坚持何种路径?怎样形成氛围且持久不衰?坚持多年的“三下乡”活动对于营造农村文化氛围.活跃农民文化生活,增强城乡沟通.起到了很好的引导作用。但多年的实践证明,新时期的农村文化建设,关键要靠农民自己,广大农民群众是农村先进文化的享受者和建设者。有了内在的驱动,农村文化才有旺盛的生命力。因此,给农村送文化更要种文化。  相似文献   

5.
《上海机关动态》2008,(6):42-42
据初步统计,截止3月底,市金融工作党委系统24家单位已落实帮扶资金420多万元。其中为农村困难群众送去慰问金110多万元,用于修复农村道路、排灌设施、援建村卫生室、敬老院、文化中心、公厕、危桥、帮助销售农副产品等共投入200多万元,许多单位还多次组织送金融知识、送文化、送戏、送技术、送保险下乡,开展了形式多样的为民服务活动。  相似文献   

6.
重庆市忠县2004年三下乡活动本着“工作落到实处,农民得到实惠,活动收到实效”的原则,坚持送与用、送与建、送与培三结合,采取城里送戏、送知识、送设施下乡,乡下送成果、送乡戏进城的“双送”形式,使三下乡活动真正深入民心、深得民心,收到了实实在在的效果。  相似文献   

7.
明星 《半月谈》2005,(5):50-51
全国人大代表、长沙市市长谭仲池推介:“三农”问题是我们党工作的重中之重,但是,由于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性,特别是地处山区和困难地区的农民,文化生活的贫困状况一时难以改变,而文化生活的贫乏,必然影响农村的进步和发展,甚至影响观念的转变、思想的开放和精神的提升,长沙市委、市政府针对这种情况果断决策,由财政拨出专款,支持文艺团体送戏下乡,虽然送戏下乡活动刚刚开展两年,但受到了群众的热烈欢迎,这给我们的启发是多方面的。由这件事,我们看到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是一个系统工程,必须切实落实好五个统筹。而在“城乡统筹”中,农村的教育文化和科技事业的发展,同样必须引起高度重视,特别是公共财政要加大投入的力度,真正为农村发展做更多的实事。  相似文献   

8.
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活动,自1996年开展以来,在繁荣农村文化、服务农民群众、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和文化发展等方面,取得了明显成效,受到了广大农民群众的热烈欢迎。10年来,在党中央和国务院领导下,我国农村文化建设取得很大成绩,总结这些年来文化部门开展文化下乡活动的经验,主要有以下几点:  相似文献   

9.
杨路 《人权》2006,(5):16-18
中国现代化进程的关键在农村。1995年10月,中宣部和文化部等8部委联合发起了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活动,利用城市文化、科技、卫生优势资源,把新技术、新信息送到农村去,这是缩小城乡差距,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各项事业发展的重要措施。发展沼气,开办科技大集,送戏进村,乡村义诊等,是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10.
《今日浙江》2008,(1):64-64,F0003
农村文化建设是农村建设的题中之义,是一个民族的根和魂。近年来,金华市婺城区通过树立项目化建设和管理的理念,将各类文经资源有效整合起来,不断满足广大农民求乐、求健和基本需求和求知、求富的现实需求,开展了以“送”文化和“种”文化相结合的新农村文化建设,成立了8支农民文化引导团。  相似文献   

11.
《世纪行》2006,(4):15-15
近年来,我省各级党委和政府十分重视农村文化事业的发展,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推进农村文化建设,广泛开展文化下乡活动,加快实施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农民群众精神文化生活有了较大改善。农村文化建设出现了较好的发展局面。  相似文献   

12.
近年来,象山县积极开展"文化耕种",充分利用农村文化礼堂、村落文化宫等基层文化平台,每年推出20余项免费公益文艺培训,培育基层文艺团队700余支,每年共举办开渔节、三月三、开洋谢洋等各类文化活动1000余场次,基层文化活动繁荣发展。2015年春节期间,该县举办了新春渔家乐趣味读书、新春音乐会、春节送春联、新春书画展、送戏进文化礼堂等丰富多彩的群众文化活动。特别是举办"我们的节日"非遗文化系列活动,组织跑马灯、海鲜灯、百兽灯等10余个非遗项目亮相象山影视城和石浦渔  相似文献   

13.
近年来,由中宣部、中央文明办等十一部门组织的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活动。在神州大地蓬勃展开。这股“下乡潮”犹如春天的暖流,流过高原、山寨、农舍、田间……为亿万农民群众送去欢乐,送去知识,送去健康,送去党和政府的关怀。实践证明。“三下乡”是社会主义新型城乡关系的生动体现,是增强党同农民群众联系的重要桥梁,是新时期农村思想政治工作的有效载体,是推动两个文明建设的积极力量。  相似文献   

14.
吴成来 《半月谈》2003,(19):48-49
在文化相对落后的农村,如何满足广大农民群众对知识和书籍的渴求一直是个难题。近年来,福建省武夷山市在广大农村积极引导农民群众参与文化建设,创建“一分钱读书社”,把文化扶贫由“送”变为“建”,走出了农村文化扶贫的创新之路。  相似文献   

15.
一是面对面教育“进村”,提升农民文明素质。紧紧围绕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和国家、自治区、地区各项惠民政策措施。各县市、乡镇层层组织工作队,深入村、社区,采取集中宣讲、面对面座谈、走访入户、办专栏、文艺节目等多种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使农民群众普遍受到教育。二是文艺演出“进村”,丰富农村文化生活。地区、各县(市)发挥专业艺术表演团体和乡镇、村(社区)农民业余文艺演出队的作用,积极开展文艺演出进村活动,丰富农民群众精神文化生活。  相似文献   

16.
农村文化患上“贫血综合症”,是农村文化生活严重匮乏引起的。于是,一些头脑精明、善于经营的文化个体户,便打着“文化下乡”的幌子乘虚而入,把“文化垃圾”送下乡,骗取农民钱财,严重腐蚀了农村文化阵地。书刊垃圾。一些不法书贩,抓住农民文化水平低,鉴别能力不强的特点,把一些低级趣味的读物,甚至一些“黄色”书刊拿到农村销售,赚取钱财。据了解,一些农村青年受这些书刊的影响较深,相互交换,轮流传阅,甚至流行在农村中小学校园,对好奇的中小学  相似文献   

17.
近日,河南省安阳市委统战部与市各民主党派联合组织了“情系农民——宜沟行”送科技、医疗、文艺下乡大型活动,党派成员中的70多名农业科技专家、医生和文艺工作者参加了活动。共有1000多名农民  相似文献   

18.
全国人大代表、宁夏石嘴山市市长马金虎推介:宁夏话剧团坚持面向基层、服务基层,克服各种困难,常年送戏下乡,将群众的所想、所要、所乐送到了田间地头,送到了群众家门口,丰富了基层文化生活,引导广大农民形成科学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得到了广大群众的热烈欢迎和普遍赞誉。党中央提出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总体要求,在新形势下,继续开展“大篷车”送戏下乡活动,用这种最直接、最有效的形式,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服务农村改革发展稳定大局,意义重大。它在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的同时,还可以密切党和人民群众的联系,是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有益实践,应该坚持下去,发展下去。  相似文献   

19.
“根”说     
“根”说姚柏林据对牛年春季26个省区市和解放军“三下乡”统计:共送图书2180多万册,送戏98万余场,送电影123万余场;到农村去的科技人员452万余人次,送科技资料3634万多份,有6960多万人次参加科技咨询;下医疗队6990多个,医务人员1...  相似文献   

20.
2014年以来,巴彦淖尔市认真贯彻落实自治区"放歌草原·书写百姓"主题实践活动要求,先后开展"总干"精神主题采风活动等80多项。截止到目前,组织作者1000多人次,深入基层,深入群众采风,共创作各类文艺作品1000多篇(幅),市内媒体刊播各类文艺作品750多部(篇);精心组织举办了河套文化艺术节、"我们的中国梦"送文化下基层等各类大型活动近100项次,深入农村牧区放映电影6383场次、送戏下乡慰问演出381场,观众累计近20万人次。全市博物馆、图书馆、群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