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丛义 《法制博览》2013,(10):146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推进和各地新农村建设的开展,违法用地现象日益增多,土地违法案件行政处罚强制执行难问题也日益显现。针对此类案件执行难的问题,笔者从现实的执法现状出发,提出以"堵住当前,清理过去,着眼将来"为原则,建议从加大普法宣传力度,建立联动机制,完善非诉执行程序,加大执法力度等个方面进行改进,从而为我国的城镇化进程、推进城乡一体化、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更有力的保障。  相似文献   

2.
诉讼是解决民众纠纷和维护公民自身合法权益的重要手段,执行则是案件在司法程序的最后一步,是体现司法公平正义的关键一环。但当前我国法院系统普遍存在“执行难”的困境,如何有效解决“执行难”问题成为全社会关注的焦点。基于此,本文对民事强制“执行难”的原因进行了简单分析,并对推进民事强制执行制度改革、破解“执行难”对策展开了深入探讨。  相似文献   

3.
民事合同纠纷的执行占了民事执行工作乃至执行工作很大比例,民事合同纠纷执行难不仅影响社会公众对执行工作、对司法的信任;而且也不利于法院执行工作的开展。执行难已经超越司法领域,而成为一个社会问题,造成"执行难"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既有法律规定不完善而致使执行工作难以操作的因素,也有当事人的风险意识不强、执行协助单位不配合等社会因素。因此,我们应从社会的角度去看待"执行难",从社会的角度探求解决这一问题的途径。  相似文献   

4.
"执行难"是长期困扰法院执行工作的一大难题,社会关注度高,已成为当今的社会热点问题。"执行难"问题的存在,既有法治环境、社会信用体系不健全、立法相对滞后等外部因素,也有执行队伍素质不高,机制不畅、力度不够等内部因素。如何破解"执行难"成为摆在法院执行工作者面前的一道难题,基于我国的传统和社会现实,刑罚对于打击违法犯罪具有巨大的威慑力,然而作为追究拒不履行生效法律文书的唯一罪名——拒执罪1却很少适用,追诉率极低,重庆市法院系统从1997年至2006年近十年,追究拒执罪的案件不过20件2,拒执罪适用率低原因很多,但其中重要原因是现行的追诉程序存在弊端,这种弊端可能直接导致拒执罪形同虚设,对被执行人毫无威慑。  相似文献   

5.
我国司法实务界长期面临"执行难、执行乱"的状况,对于此类难题的解决,既要有相关立法、体制的完善以及相关配套人员的专业知识技能,也需要内外监督机制的有效配合。我国民事执行检察监督制度就是有效的解决"执行难、执行乱"的外部监督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6.
高峰 《法制博览》2023,(23):95-97
本文首先研究与探索民事“执行难”问题的表现以及其危害性,之后剖析在民事诉讼案件当中产生“执行难”问题的原因,最后基于立法完善的角度提出相应策略,用以切实助力解决我国民事诉讼案件当中的“执行难”问题,推动我国社会法治化建设水平与质量得到提升,达到切实保障社会公众合法权益的目标。  相似文献   

7.
张杰  刘晓文 《法制博览》2023,(1):109-111
如今,我国基本解决执行难的阶段性目标已实现,但个人负债问题依然存在,仍有大量执行不能案件。构建个人破产制度对于切实解决执行难、完善破产法律体系、优化营商环境有重要意义。结合我国实际,破解我国个人破产制度面临的困境,我国个人破产制度应重点建立自由财产、破产免责、人格破产与复权等制度。  相似文献   

8.
正近日,海淀区总工会协调召开劳动争议调解联动机制建设工作会,市总工会法律部、区总工会、区人社局、区司法局、区法院、区信访办相关领导及工作人员参加此次会议。会上,区总工会通报了海淀区2015年劳动争议调解联动机制建设情况,参会各方就如何进一步推进这一机制进行了研讨。市工会法律部相关负责人对海淀区五方联动机制运行、营造劳动  相似文献   

9.
王君伟 《法制博览》2022,(9):98-100
长期以来,"执行难"成为法院系统工作的一大难题,更是为大众所诟病.2014年,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上提出要"改善司法体制,推动实行审判权与执行权相分离的体制改革试点".到2020年,我国法院民事执行工作已经得到了显著的改善.但民事执行难的问题却从"执行不了"转变为了"执行混乱",成为当前"审执分离"背景下民事执行的新难题...  相似文献   

10.
时常在报上看到一些为索赔保险打官司的报道,于是人们心中就形成了一个疑问:是不是买保险容易而索赔难呢? 人寿保险在我国是一项新生事物,它的发展,必然要经历一个长期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公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