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司法救助与法律援助均是我国司法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但两者有着明显区别:提供援助的性质不同司法救助是人民法院对于民事、行政案件中有充分理由证明自己  相似文献   

2.
基于公民平等的司法保护请求权而产生的司法救助制度,旨在保护弱势群体的合法权益,体现社会的公平与正义。我国的司法救助制度还存在一些缺陷,导致国家建立制度的初衷与实现当事人裁判请求权的理念出现脱节,有待于逐步完善。  相似文献   

3.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要“健全分层分类的社会救助体系”。作为救助体系中的重要一环,各地检察机关积极开展国家司法救助工作并取得了不少成效。然而,分析实践样本,可以发现目前还存在立法层次不高、计算标准不够细化,案源数量下降、宣传引导力度不足,证明出具存难、调查核实不够规范,救助方式单一、资金管理效率不高等问题。可以从完善立法规定、规范计算标准,强化宣传引导、拓展救助案源,规范救助程序、强化调查核实,强化协作配合、优化资金管理等方面进行完善,构建完备的检察机关国家司法救助制度,以提升国家司法救助工作质效。  相似文献   

4.
信息超市     
《新疆人大》2010,(3):27-30
落实代表建议法院司法救助富蕴县人大常委会高度重视代表提出的关于司法救助工作的建议,督促一府两院认真办理,取得了显著成效。2009年7月,富蕴县人大代表向人大常委会反映,部分群  相似文献   

5.
《广东民政》2008,(10):30-31
近年来,仁化县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推进社会救助规范化建设为目标,强化管理,创新机制,逐步形成了以城乡低保、农村五保、灾害救助、医疗救助为基础,与教育、司法等专项救助制度衔接配套的覆盖城乡的社会救助体系,全力打造阳光救助、诚信救助、公平救助,切实保障了困难群众的基本生活,得到了中央部委督查组的充分肯定。  相似文献   

6.
2000年7月28日,最高人民法院颁布实施的《关于对经济确有困难的当事人予以司法救助的规定》(以下简称《司法救助规定》),使我国的司法救助制度大大向前迈进一步。一大批“有理无钱”的当事人通过减、免、缓交诉讼费用得以进入诉讼程序,行使和维护了自己的合法权益,收到了良好的社会效果。但在司法实践中,司法援助仍存在一些有待补充和完善的问题。这些问题主要表现为。  相似文献   

7.
征讯     
, 《中国民政》2012,(11):61-63
救助和救灾 ★江苏省金湖县六项救助确保孤儿基本生活和合法权益。一是实施生活救助;二是实施教育救助;三是实施医疗救助;四是实施住房救助;五是实施就业救助;六是实施司法救助。(汪建忠)  相似文献   

8.
宁黎黎 《人权》2007,(2):50-51
1月7日,最高人民法院在部署2007年人民法院工作时提出,要“研究建立刑事被害人国家救助制度”,这是完善司法制度、彰显司法人文关怀的一项重要举措。一、刑事被害人救助制度是司法和谐的要求  相似文献   

9.
最高人民法院公布司法救助新规定  7月 2 7日最高人民法院正式公布了关于对经济确有困难的当事人予以司法救助的规定。今后合法权益受到侵害但经济确有困难的民事、行政案件的当事人 ,在向人民法院提出诉讼时 ,可以申请人民法院予以司法救助 ,缓交、减交或免交诉讼费用。实施司法救助有两个必备的前提条件 ,一是当事人的合法权益受到了侵害 ,必须是当事人能够举证说明或者侵害行为显而易见 ,有申诉的希望或可能的 ;另一个是当事人经济上确有困难 ,难以承担全部或部分诉讼费用的 ,当事人必须提交足以证明确有经济困难的证据材料 ,其中因生活…  相似文献   

10.
刑事被害人救助制度是世界各国刑事司法领域保护被害人的一项重要制度,建立刑事被害人救助制度能够体现国家对弱势群体的关怀,彰显司法的公正与人性。我国刑事被害人救助制度存在法律制度缺失、"先刑后民"制约被害人获得赔偿、判决难以执行等问题。建立健全我国刑事被害人救助制度,应结合我国实际,借鉴国外先进的做法;打破先刑后民、刑民一体的审判格局,赋予民事诉讼独立的品格;修改立法,对被害人提出的精神损害赔偿予以支持;设立预先救助机制,避免对被害人的二次伤害;完善救济途径,丰富救济内容,建立心理援助机构。  相似文献   

11.
新时期民政要着力三大体系建设,切实 解决好民生,落实好民权,维护好民利。 一要着力构建城乡社会救助体系,解决 好民生。构建城乡社会救助体系,要着力构建 以城乡低保救助、灾害应急救助、住房救助、 医疗救助、助学救助为主体,以就业援助、科 技援助、司法援助和临时救助为补充,与各类 优惠政策相衔接的新型社会救助体系,形成 “政府领导,民政牵头、部门实施、基层落实” 的保障城乡特困群众基本生活的长效管理机 制。一是要推行自然灾害救助工程,妥善安置  相似文献   

12.
新时期民政要着力三大体系建设,切实解决好民生,落实好民权,维护好民利. 一要着力构建城乡社会救助体系,解决好民生.构建城乡社会救助体系,要着力构建以城乡低保救助、灾害应急救助、住房救助、医疗救助、助学救助为主体,以就业援助、科技援助、司法援助和临时救助为补充,与各类优惠政策相衔接的新型社会救助体系,形成"政府领导、民政牵头、部门实施、基层落实"的保障城乡特困群众基本生活的长效管理机制.一是要推行自然灾害救助工程,妥善安置好灾民;二是要实施城乡低保工程,切实保障困难群众的基本生活;三是要落实五保供养工程,实现应保尽保;四是要实行临时救助工程;五是要推行医疗救助工程;六是要实施教育助学工程;七是要实施住房救助工程;八是要实施司法援助工程;九是要实施就业援助工程;十是要实施科技扶贫工程.  相似文献   

13.
《中国民政》2010,(12):61-61
四川省泸州市江阳区在全市率先成立了江阳区城乡社会救助管理局,形成了以城乡低保、农村五保和自然灾害生活救助制度为基础,以教育、医疗、住房、司法等专项救助制度为支撑,以临时救助和慈善事业为补充的城乡社会救助体系,在实际运作中初见成效。(江阳区民政局)  相似文献   

14.
李建文 《广东民政》2008,(10):19-20
我们要按照党的十七大精神,从困难群体最关心、最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人手,进一步解放思想,解决好制约肇庆市社会救助体系发展的瓶颈问题,努力建立完善以城乡低保制度为基础,以农村五保供养制度、灾害紧急救济制度、医疗救助、流浪乞讨人员救助为主要内容,以住房救助、教育救助、司法援助制度为配套,以临时救助制度为补充,与慈善事业相衔接的社会救助体系。  相似文献   

15.
有效遏制农村生态环境持续恶化、切实维护农民环境权益之根本是依法加强对农民环境权益的司法保护和救济,完善现行代表人诉讼与公益诉讼制度,加强配套的司法救助措施,为我国美丽乡村建设和农民环境权益依法保护提供司法保障。  相似文献   

16.
据了解,我国社会救助主要包括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农村五保供养,医疗、教育、住房、司法等方面的专项救助和临时救助等制度。社会救助的对象是基本生活或某一方面处于困难状态的群众,因而社会救助制度的建立和落实程度直接影响到最困难人群的生活。  相似文献   

17.
河北省涿州市出台《城乡社会救助体系实施方案》.建立完善了城乡居民低倮、农村五保供养、医疗救助、教育救助,城镇居民住房保障、司法救助、劳动就业援助、电网改造费用减免、特殊困难临时救助等九项制。救助资金的来源有上级拨付的专项资金、本市财政列支的资金和接受的社会捐赠等,各项社会救助资金能够及时到位。  相似文献   

18.
12类确有困难的当事人将可免费打官司.日前,北京第一中级法院出台了<关于对经济确有困难的当事人予以司法救助的具体规定>.该规定已于2001年12月11日正式公布并开始执行.据悉,这是北京市法院系统首次对司法救助作出细化规定.  相似文献   

19.
数字     
《台声》2008,(4):5-5,7,9
9项: 5年来,我国已建立9项社会求助制度:城乡低保制度、农村五保供养制度、灾害应急救济制度、流浪乞讨人员救助制度、城乡医疗救助制度、临时救济制度、住房救助制度、教育救助制度、司法援助制度。  相似文献   

20.
短讯     
<正>社会救助和灾害应急救援★四川省泸州市江阳区在全市率先成立了江阳区城乡社会救助管理局,形成了以城乡低保、农村五保和自然灾害生活救助制度为基础,以教育、医疗、住房、司法等专项救助制度为支撑,以临时救助和慈善事业为补充的城乡社会救助体系,在实际运作中初见成效。(江阳区民政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