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网络反腐对于现在的网络社会来说已经不是个新鲜的事物了,近几年,网络反腐取得了辉煌的成绩。刚过去的2012年,网络反腐更是不断地出现在人们的视野中。从法经济学的视角出发,对网络反腐的成本进行分析,提出要加大腐败者的违法成本,让腐败者不敢腐败;同时,要降低治理腐败的执法成本,有效地利用司法资源。最后提出应建立一个规范、高效的网络反腐机制。  相似文献   

2.
十七大以来,我国的反腐倡廉面临严峻的形势,主要表现在腐败成本趋于降低,腐败者为了谋取利益铤而走险。针对这一现状,我们应加大今后反腐败工作的力度,要通过分权制衡来降低腐败的预付成本,通过建设法治政府来制约国家权力,通过向公众提供表达意见的渠道和机制来实现对公权力的有效监督。  相似文献   

3.
十七大以来,我国的反腐倡廉面临严峻的形势,主要表现在腐败成本趋于降低,腐败者为了谋取利益铤而走险。针对这一现状,我们应加大今后反腐败工作的力度,要通过分权制衡来降低腐败的预付成本,通过建设法治政府来制约国家权力,通过向公众提供表达意见的渠道和机制来实现对公权力的有效监督。  相似文献   

4.
晓阳 《新东方》2000,(4):44-44
晓阳在《决策与信息》上撰文提出。要有效遏制腐败。必需加大腐败成本。提高其风险系数。让腐败者身败名裂、倾家荡产——  相似文献   

5.
孙桂娟 《长白学刊》2008,(2):116-117
腐败滋生蔓延是社会经济体制、政治体制各种因素综合作用所致。在我国,腐败者所付出的成本低是腐败滋生的原因之一。在现有体制下,与其所实施的腐败行为相比,腐败者在经济上、政治上、承担刑事责任以及所承担的精神压力等方面投入的成本较小。公职人员的工资及福利待遇低、公共权力过分集中且缺乏必要的制约与监督机制、相应的法律制度不完善等诸多因素的综合作用是腐败成本低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6.
腐败的经济逻辑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刘小兵 《桂海论丛》2001,17(2):14-18
文章通过对腐败现象的经济学透视 ,对腐败发生、传播和发展的一般规律和腐败的内在逻辑进行病理性的分析 ,通过对腐败现象的收益与成本的经济理性阐释 ,从而深刻揭示了隐藏在腐败表象下面———实际支配着腐败行为因果关系的体制性综合社会因素———腐败者之所以腐败的秘密。  相似文献   

7.
腐败成本是指腐败者为获得私利而支付的各种代价。尽管这些年来我们对一些腐败者给予了严厉的惩处,使他们付出了沉重的代价,甚至是生命,如成克杰、胡长清等人便是如此。但总体看来,当前腐败者付出的代价不高,还不足以使腐败者或想搞腐败的人达到谈腐色变的地步,究其原因:  相似文献   

8.
腐败成本分析及其治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腐败行为给社会带来了巨大的损害。本文从腐败主体的角度出发,通过对腐败过程中存在的直接成本、机会成本和受罚成本的分析,阐述提高这三种成本,可以提高腐败者进行腐败行为的门槛,减少腐败行为,有利于经济社会的稳定和发展。  相似文献   

9.
腐败行为支付的道德成本,主要体现在伪装行为所带来的精神压力与心理疲劳、随时可能被发现而受到法律惩罚的心理恐惧、以及腐败行为被发现后带来的声誉受损等方面。道德成本对腐败行为的制约力,取决于社会总体道德水平的高低、意识形态影响力的强与弱、多与少、腐败行为人道德水准的高与低以及腐败行为被察觉概率的大小与所遭受处罚的轻重。为此,采取加大腐败成本的方式去反腐败,就要把高水准的道德规定与组织规则结合起来对潜在腐败行为人施加直接影响;以常规、快速和适时的处罚提高腐败行为被惩治的概率,给腐败者以持久的心理压力;同时公开腐败行为相关信息,使腐败行为人承担的道德成本由隐性成本变为显性成本,形成巨大舆论压力。  相似文献   

10.
黄明 《群众》2004,(10)
去年8月以来,我们根据党的十六大关于加强党风廉政建设的要求,结合我省公安机关实际,在全国率先试行了廉洁从警退休金制度。一年来的实践证明,这一制度是符合反腐败斗争规律的科学约束机制,是一种行之有效的防腐措施。廉洁从警退休金制度的提出和设计我们试行廉洁从警退休金制度,主要基于以下几点考虑:一是致力于将腐败的成本显性化,把对廉洁自律的褒奖具体化。尽管近年来反腐败斗争的力度在不断加大,但仍有一些人铤而走险,甚至“前腐后继”。究其原因,除了教育的乏力、监督的缺位外,从社会心理的角度分析,很大程度上在于腐败者获得的利益是…  相似文献   

11.
腐败现象的产生有着复杂的社会政治经济因素,同时也有腐败者个人的社会心理因素。心理学研究表明,人的任何行为都是在其心理的支配下进行的。腐败行为也是在腐败者个人的心理因素支配下产生的。可见,腐败者个人的社会心理因素是腐败行为产生的直接的内因,各种政治经济等因素是腐败行为产生的外部原因。因此,对腐败者产生腐败行为的心理因素进行分析,可帮助我们更好地认识腐败行为产生的机制,采取有效措施预防腐败。腐败行为的产生主要有以下几种心理因素:1.贪婪心理。有的领导干部之所以堕落为腐败分子,其心理本质就是贪婪。贪婪心理的产生…  相似文献   

12.
积极有序地推进政治体制改革。近年出现的腐败现象表明,我们的干部任用体制、监督体制是不完善的,某种意义上这成为建设和谐社会的主要障碍。现在已经到了不能不重视的时候了,只有从这个角度切入,尽快加速体制改革,才能消除官本位的特权现象,才能使权力受到监督,才能使社会的和谐发展真正落到实处。加大执法力度,坚决打击腐败现象。现在的法律法规很多,但是执法的力度仍不够,有法不依的现象十分普遍,这严重影响了建设和谐社会的进程,腐败屡禁不止,腐败官员与执法不严有相当大的关系,要用法律的武器让腐败分子看到,腐败是要付出高成本的。加…  相似文献   

13.
论腐败者的自我意识与矫正⊙黄莹腐败是当今中国社会最严重的社会问题之一。近几年来,舆论不断曝光典型的腐败大案要案,从被揭露的腐败者身上,有一个现象值得注意即腐败者的心理状态普遍比较稳定,巨额受贿安之若素,卖官鬻爵明码标价,甚至嫖娼被抓还敢起诉新闻单位的...  相似文献   

14.
反对和防止腐败是全党、全国的一项重大的政治任务。本文通过总结腐败问题的现状及其危害,从思想观念蜕化,对腐败问题查处不力,廉政制度建设不健全等几个方面深入分析了腐败问题屡禁不止的原因。并从加强法制建设入手,提出要加大对腐败的法律制裁力度以提高腐败的"成本",加大公权运用的透明度,加强反腐败体制、机制创新,加强监督管理工作,建立群众反腐败机制,从而有效遏制腐败问题的发生。  相似文献   

15.
“失范综合症”是指在社会转型、体制转轨过程中,传统规范在现代化的冲击下迅速瓦解和失效,而新的规范还未找到有力的支撑点和坚实的载体,难以有效运作,使社会失去了对人们行为的有效制衡而造成的一种普遍的行为失范状态。具体表现为一是失范行为无所不在的广泛性,二是失范行为日渐成为一种文化。失范行为经济成本低、风险成本小、机会成本低,具有低成本高效益的经济价值,这是“失范综合症”得以产生并广泛扩散的经济学原因。要遏制其蔓延和扩散,应加大失范行为的成本,使它成为一种无利可图的活动;中央要始终保持充沛的权威的合法性资源,形成对社会有效的调控能力;加快体制改革和制度建设的步伐,为鼓励规范行为作出稳定的制度性安排。  相似文献   

16.
聂长建  兰艳 《求索》2011,(5):160-162
因果关系是原因与结果之间的一种恒常的结合。腐败结果的出现,根本原因不在于腐败者的道德素养低下和法律知识欠缺,而在于腐败者基于其他腐败者是否受到司法惩罚的理智判断:腐败行为和司法惩罚是否具有恒常的结合关系。司法公正显示了腐败行为和司法惩罚的恒常结合关系,腐败就从道德判断转换为理智判断,而大部分官员有着清醒的理智,腐败就成为愚蠢的行为远而避之,司法公正因此是遏制腐败的根本所在。  相似文献   

17.
预防腐败的制度体系及其建设路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十七大以来,随着我国惩治与预防腐败体系建设的不断推进,制度预防已经成为当前我国反腐败的核心战略,中国特色的预防腐败制度体系已初步形成。本文根据制度预防理论,分析了我国预防腐败制度建设的体系框架及其实践基础,总结了当前我国预防腐败制度体系建设面临的挑战。本文认为,为进一步推进预防腐败制度体系建设,必须进一步明确预防腐败机构的职责定位,强化预防腐败的组织协调机制,建立健全预防腐败制度体系,加大预防腐败制度的问责力度。  相似文献   

18.
每到岁末年初,纪检监察机关就要发出廉政通知,出台各种规定,其效果如何,众说不一。对此,很多读者来信发表了他们的看法。◆加大惩处力度,提高腐败成本杜绝腐败,关键要形成领导干部不敢贪、不想贪,不能贪、贪不了的环境。要加强惩治的威慑力,让腐败分子倾家荡产、名声扫地,付出极高的腐败成本。同时又要加强制度建设,堵塞各种漏洞,形成即使有人想贪,也因为制度严密,监督到位,无法去贪,伸手必被捉的高压态势,这样才能真正做到制度反腐败。(广东朱忠保)◆监督环节不能成为摆设西安宝马彩票案中的公证员董萍曾无数次在抽奖现场宣布“抽奖活动真…  相似文献   

19.
晚清经济建设历程表明,清政府未能带领中国实行有效的改革,官风不正是其重要原因。基层官员藉改革谋私加大了经济建设成本,腐败破坏了改革措施的社会信用,而官场中的利益共同体则使腐败向纵深蔓延,令民众丧失对清政府最后的同情,其合法性也随之终结。  相似文献   

20.
腐败根源的政治心理学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腐败对一国社会经济发展和政治稳定造成极大威胁。腐败的根源涉及诸多层面,但腐败主体隐性的心理因素更有其内固性。从腐败的心理过程、腐败者的心理状态和个性心理等三个层面,可以对腐败发生的主观心理机制进行初步的探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