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5 毫秒
1.
本文从法律文化视角透视了 中华法系的兴衰和西方法系的发展, 并加以比较分析,对判例法制度在西 方法系的发展进程中的重要作用进行 思考;并结合中国的历史、现实和世界 背景,探讨了判例法制度在中国实行 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2.
李二桃 《前沿》2005,(12):149-152
判例法作为英美法系国家的主要法律渊源,起到了司法统一的决定性作用。随着法律制度及法律文化的发展,成文法天然的僵化和滞后特性以及判例法的灵活性和具体指引的特点日益凸现。两大法系相互吸收、引进和趋同,已成为不可逆转的潮流。中国作为传统意义上的大陆法系国家,顺应世界法律发展潮流是历史的必然。本文试通过对两大法系判例制度的介绍,就我国判例制度的构建提出自己的设想。  相似文献   

3.
我国有些法院试行先例判决制度 ,该制度有其积极作用 ,但也有非理性的一面。改革的更好办法是将判例法作为我国民商法的法律渊源 ,以发挥其优点弥补成文法之不足。在此基础上 ,我国应当从创制主体、程序、监督等方面构建我国的民商判例制度。  相似文献   

4.
在当代法律实践中,英美法系的判例法与大陆法系的成文法是两种最重要的表现形式。在我国的近现代法律发展进程中,始终坚持成文法为主导,判例法没有其应有之地位,但当前的世界法律实践已出现了大陆法系的成文法与英美法系的判例法相互借鉴、融合的新趋势。鉴于当前我国在司法体制、基本国情、政治制度、经济文化等各方面都已经具备了构建刑事判例制度的基本条件,我国应逐步构建适合基本国情与司法现状的刑事判例制度。  相似文献   

5.
建立行政判例制度的必要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英美法系中,判例是法律渊源之一。作为大陆法系的中国,尚未建立正式的判例制度,判例也不是法律渊源。但人民法院的判决在事实上正在起着越来越重要的指导作用,特别是《最高人民法院公报》发布的各级人民法院的行政案例,在司法实践中早已具有事实上的约束力,发挥着类似判例的作用。因此,建立行政判例制度,将这种事实规范化、制度化,给它一个名分,使其能够更好地发挥应有的作用[1],是必要的而且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6.
我国没有确立判例法制度但逐步形成中国特色的判例制。推行判例法制度,是实现法制统一和平等原则、与国外法律接轨以及弥补成文法固有缺陷的需要。我国推行判例法制度亦有制度基础、实践基础和历史基础。应从我国的实际出发,科学构建中国特色的判例法制度,包括判例法的创制制度、判例法的适用制度以及裁判监督制度等。  相似文献   

7.
判例法与成文法相互补充是中华法系的特点。中国传统的判例法具有灵活性、针对性、合法性、周延性、公正性、具体性、预见性和经济性等特征。在法制现代化进程中 ,判例法的运用是必要的 ,也是可能的。要实现传统判例法的现代化 ,必须吸取中国古代实施判例法的经验教训 ,借鉴世界各国尤其是大陆法系国家的经验 ,构建新的混合法。  相似文献   

8.
中国判例法传统及其现代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判例法与成文法相互补充是中华法系的特点.中国传统的判例法具有灵活性、针对性、合法性、周延性、公正性、具体性、预见性和经济性等特征.在法制现代化进程中,判例法的运用是必要的,也是可能的.要实现传统判例法的现代化,必须吸取中国古代实施判例法的经验教训,借鉴世界各国尤其是大陆法系国家的经验,构建新的混合法.  相似文献   

9.
刑事判例作为一项制度在英关法系国家大放异彩,大陆法系国家和地区也利用其来完善自己的法律制度,在我国建立刑事判例制度具有可行性。我国有现行的法律依据;有判例法的传统;能够克服判例制度建立的障碍和具有建立判例制度的措施。  相似文献   

10.
当今世界上经济发展最为迅猛、社会进步最具活力的国家,大都是实行判例法的国家。法律的共性———统一性、相对稳定性和不完全性与现实社会的某些不可预见性和复杂多变性之间的矛盾却是任何一国司法制度都无法避免的,因而,中国也应借鉴外国判例法的模式。本文阐述了判例的概念和历史,探讨了判例法制度生成的原因,在此基础上提出构建我国判例法制度的构想。  相似文献   

11.
众所周知,英美法系实行判例法,大陆法系实行成文法。为了祢补立法的滞后性这一“天然缺陷”,二十世纪以来,大陆法系的许多国家纷纷引入了“判例制度”。我国多年来采取的是用司法解释的方式,来解决法律实践中出现的新问题。在学界,近年来一直存在着是否引入判例制度的争论。因为司法解释是直接由最高人民法院以文件的形式发布的,仍旧具有抽象性和一般性的特点。如何构建“具有中目特色的判例制度”?是一个极具挑战性的课题。  相似文献   

12.
学说与判例的法渊源地位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法的渊源学者有不同的理解。学说与判例能否作为法的渊源历来有不同的争议 ,学说可以作为我国私法的渊源 ,判例作为法的渊源在大陆法系国家一般作为成文法的补充。学说和判例作为我国法的渊源有其必要性和可行性及条件。  相似文献   

13.
贾玉华 《前沿》2010,(22):110-113
法律渊源与法律形式的关系逐渐明朗化,随着对法律渊源的理解深入,理论界对法律渊源定位的立法视角的弊端日益暴露,而立法视角的确认也有其固有的原因,这种视角对于我国法律渊源的瓶颈作用迫使我们开始转向从司法视角来考察法律渊源的定位,而这需要考察外国法对于司法视角的理解.完全在我国确立司法视角显然不具有操作性,因此立法视角和司法视角的并重审视是可为之努力的方向.审视所有民法渊源,习惯和判例是我们不得不注意的两种类型,能否利用习惯的作用,发挥判例的效应是法律渊源制度发展必须考虑的方面.如何设置几类法律渊源的效力也是不得不审视的问题,提升习惯作为法律渊源的作用,合理利用判例的补充作用,是一条建立更加合理的法律渊源制度的途径.  相似文献   

14.
谢恩芝 《人民论坛》2014,(1):135-137
将司法判例引入司法实务,以立法的形式赋予其法律拘束力,来弥补我国成文法体系存在的不足,是大陆法系法学领域的共识,也是我国法学领域改革的必然趋势.中国应该参考英美法系和大陆法系国家在对判例适用上的一些做法,结合国情,构建与自身实际相符的判例制度.  相似文献   

15.
当今全球经济走向一体化,在法律领域内表现为两大法系日益走向融合。就判例制度而言,我们可以看到大陆法系的德国建立了事实上的判例制度。判例制度适应了德国经济发展的需要,并且促进了经济的迅速发展。我国应当借鉴德国的判例制度,通过司法解释赋予判例事实上的效力、对省高级人民法院和最高人民法院的司法业务进行分工等方式构建有中国特色的案例指导制度,以满足我国经济迅速发展中持续增长的对法律的需求。  相似文献   

16.
董皞 《岭南学刊》2007,(2):78-82
当前我国法律的统一适用要求搁置是否应当建立、引入判例制度的争端,而将判例作为司法解释的主要形式,从而确认判例在司法审判中的拘束力,以有力促进法律的统一适用。这不仅技术上可行而且具有立法依据,同时亦有其他大陆法系国家和地区的做法可资借鉴。对案例或判例形成问题,可以从体系、冲突规范、形成程序、发布程序等具体问题提出讨论方案。  相似文献   

17.
宋元断例, 在法律性质上, 是刑事类法律; 在法律载体形式上, 主要是判例法, 但也有成文法; 在编撰体例上, 采用唐朝律典体例。 宋元法律概念中断例与判例法是两个不同的法律概念。 宋朝断例是在对成文刑事法律作出解释和补充时所产生的司法产物。 宋朝对断例进行了 200 多年的法典立法, 制定了至少 16 部法典。 元朝断例是当时通行的两种法律形式之一。 元朝断例是整个刑事法律的总称, 相当于隋唐时期的 “律”。 元朝法律形式中不管是条格还是断例, 都存在判例法, 仅是比例有所不同。 元朝只有 《大元通制》 和 《至正条格》 把断例作为独立法律种类进行立法。 宋元断例是中国古代判例制度中的重要内容, 是中国古代判例制度的鲜活体现。  相似文献   

18.
在两大法系日益交融的今天,判例法为大多数国家逐渐接受,并与成文法一起互补长短。判例法与成文法共同构筑一个“混合法”时代已经是一个必然的历史趋势,尤其是在行政法领域,两大法系都是靠行政判例来构建起其行政法大厦的。相对于民法、刑法领域来说,行政法的特殊性、控制行政自由裁量权的必要性以及行政诉讼实践的需要,决定了判例法在行政法领域优先发展的必要性。  相似文献   

19.
中华法系是历史上以汉族为主体的中国各民族法律意识、法律制度和法律文化长期交流、融合的产物。公元11~13世纪,西夏与中原王朝的法律文化交流是其中的典型代表。本文通过二者法律文化交流中"继受"和"创新"两个侧面的描述和分析,试图对中华法系形成起关键作用的古代各民族法律文化交流的一般原理和规律进行初步解读。  相似文献   

20.
一、英国刑法的普通法渊源英国刑法最重要的渊源是普通法,又称习惯法或者判例法,就是由习惯和判例形成的法律。在古代英国,曾经有一段历史时期没有适用于全国的统一的法律,而各个地方的习惯又各有不同,自1066年诺曼第公爵威廉征服盎格鲁——撤克逊人以后,将各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