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法律的思想实践即主体以法律工程设计模型为对象而在自己的思想和观念中进行的以思想操作与思想实验为核心的思维实践活动。法律的思想实践是全部法律实践活动在逻辑上和事实上的真正起点。思想性、实践性、现实性、创造性、感性与理性的有机结合,是法律的思想实践的基本特点。合法性、正当性、合理性、客观性和逻辑一致性,则是法律的思想实践必须遵循的实践理性原则的核心原则。  相似文献   

2.
Individualizing the Reasonable Person in Criminal Law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Criminal law commonly requires judges and juries to decide whether defendants acted “reasonably.” Nevertheless, issues of reasonableness fall into two distinct categories: (1) where reasonableness concerns events and states, including risks of which an actor is conscious, that can be justly assessed without regard to the actor’s individual traits, and (2) where reasonableness concerns culpable mental states and emotions that cannot justly be assessed without reference to the actor’s capacities. This distinction is significant because, while the “reasonable person” by which category-1 cases are assessed is a disembodied and impersonal ideal that consists of nothing but the uncompromising values of the jurisdiction, the reasonable person by which category-2 cases are measured must necessarily incorporate some of an actor’s individual traits or risk blaming the blameless. Courts and commentators have thus far approached the task of individualizing or subjectivizing reasonableness in category 2 by trying to determine in advance which individual traits are generally relevant and which are not. I propose an alternative approach that, in addition to applying to negligence and voluntary manslaughter cases alike, derives its content from the social practice of blaming. I propose that a reasonable person in category-2 cases consists of every physical, psychological, and emotional trait an actor possesses, with one exception—the exception being that he possesses proper respect for the values of the people of the state as reflected and incorporated in the statute at hand.
Peter WestenEmail:
  相似文献   

3.
论法治社会权力与权利关系的理性定位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权力”与“权利”是公法学研究中最为常见的一对基本范畴,也是近些年来被我国法学界所广为关注的一个重要问题。本文认为,从人类历史发展的过程来看,“权力”与“权利”的“不平衡”是长期的,而“平衡”则是短暂的。特别是在近现代世界各国的宪法确认了“人民主权”的基本原则与以“控权”为基本特征的“法治”治国方略之后,“权力”来源于“权利”、服务于“权利”并保障与促进“权利”得以实现。这种新型的“权力”“权利”关系说明,“权利”相对于“权力”的优越地位得到了进一步的强调与肯定,成为现代国家民主法治发展的重要标志。  相似文献   

4.
叶金强 《法学研究》2015,(1):101-114
他人内心世界的无法直接获知性,决定了个案裁判中理性人标准的不可或缺.司法实践中,需要运用理性人标准来完成相应的评价工作.理性人标准的运用包括三个阶段:理性人建构、场景重构、透过认知图式得出结论.个案中,通过设想一个具有特定知识结构和能力水准之人,在具体的场景下会形成什么样的认识,来完成对行为人的评价任务.理性人的内部结构主要包括知识结构、认知能力和行动能力,理性人的具体化即表现为理性人的知识结构和能力水准的具体确定.理性人的具体化、场景的重构,均需在价值指引下进行.对此,认为理性人标准系为单一价值服务的观点不可取.理性人标准所要实现的价值,必须结合其所要解决的问题领域具体地加以确定,不同领域中理性人标准所要实现的价值也会不同.价值实现的基本途径是,将价值取向作为确定理性人能力水平和具体知识状况的标准,并指引场景的重构.理性人标准在私法中有着非常广泛的适用空间,并可扩展到公法领域.  相似文献   

5.
6.
以天理与人情为内容的情理观影响、规范着中国传统社会民事法律规则,确立了传统民事法律的最高要求与最低底线,其以儒家礼治思想为基础,以公允、诚信、习俗原则为表现形态,贯穿于古代社会民事立法、司法、执法制度的各个方面。天理、国法、人情的和谐既是古代封建官员追求的目标,也是民众民事行为的准则,并由此构建了中国古代独具特色的人情社会。在构建中国民法典的过程中,我们应当科学地对待传统的情理观,取其世俗化、民族化以及权利义务对等性等合理因素,为制定融传统性与现代性为一体的中国民法典所用。  相似文献   

7.
论合理的差别待遇--宪法平等权的一个课题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并非禁止一切的差别待遇,合理的差别待遇是符合宪法平等权的.通过对西方法治国家对差别待遇司法审查的经验的借鉴,可以归纳出合理的差别待遇的标准:在涉及社会经济权利的差别待遇案件中,只要手段与目的合理相关即可--合理基础标准;差别待遇严重干扰公民的宪法政治权利的行使时,则要求手段是必需的,目的是紧迫的--严格审查标准;当差别待遇涉及性别和身份等分类时,除涉及政治权利外,则要求手段与目的之间具有实质的关联性--中等程度审查标准.  相似文献   

8.
9.
仲裁公平合理原则不排斥法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国际仲裁中存在一种排斥任何法律通用的“友好仲裁”。我国仲裁法明确规定仲裁应当根据事实, 符合法律规定, 公平合理地解决纠纷, 即仲裁公平合理原则不排除法律。如何认识公平合理原则与直接适用法律之不同, 本文从正面予以论述。  相似文献   

10.
11.
风险分类,是现代商业保险的重要特征之一,具有经济上的正当性。然而,在现代社会,评价一项风险分类是合理的区分对待还是不公平的歧视,已不能仅仅以统计数据或精算为依据,而应考虑保险的社会功能、盛行的社会伦理观念等。如何对风险分类进行规制,最终取决于利益权衡和公共选择。  相似文献   

12.
论侦查权的合理配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合理配置侦查权是打击犯罪和保障人权的双重需要。我国侦查权配置采用了多重标准,各侦查系统自成体系,互相平等又同时兼具侦查之外的其他职责,这种模式总体上是合理的,但也存在一些弊端。合理配置侦查权需要考虑各种因素,最重要的是侦查效率和侦查公正两大标准,既要符合专业化的发展趋势,又要有利于权力的监督和制约。以这些标准检视我国侦查权的配置,可以对侦查权进行适度调整,例如可以考虑将涉税案件侦查权自公安机关移转至税务机关,以提高侦查效率、减轻公安机关压力并加强对税务机关的检察监督。  相似文献   

13.
美国刑事诉讼中的“排除合理怀疑”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赖早兴 《法律科学》2008,26(5):161-167
美国刑事案件的证明标准是排除合理怀疑。该标准现在是一个被广泛接受的标准,但该标准源于何时,理解上存在一定的争议。该标准在美国刑事诉讼中处于什么样的地位,不同的人观点并非完全一致。法官是否应当在给陪审团的指示中明确该标准的定义,不同的学者理解上有分歧,法院间的做法也有差异。在定义该标准时,有三种方式。对于“合理怀疑”的解读通常采用同义词“道德确信”加解释。对于是否应当量化排除合理怀疑标准,法律界也有不同的意见和方式。  相似文献   

14.
对混合法制的研究在近几年开始受到西方学者的关注,无论国际法的产生还是执行都有赖于属于不同法系的各主权国家的接受,因此,洞悉国际法的混合法特征有助于从混合法体系中寻求国际问题的解决办法。无论从国际法的历史和渊源看,还是它的司法制度,公、私法归属等方面都兼具两大法系的特征,具有混合法的本质。  相似文献   

15.
The modern idea of criminal justice is organised around a series of antinomies which include the formal and the substantive, the universal and the particular, the individual and the social. This paper examines the place of these antinomies in four different but connected settings: the plight of the humane judge, the classical enlightenment theory of retributive punishment, the judgment of provoked killing, and the critique of orthodox subjectivism in the Anglo–American law. The play of the universal and the particular and the formal and substantive within law reflects and embodies the underlying antinomy of the individual and the social – even where it does not mention it.
The qualitative moment is preserved in all quantification, as the substrate of that which is to be quantified.  相似文献   

16.
论经济法主体   总被引:32,自引:0,他引:32  
法律部门的主体制度是基于部门法独立的调整对象、调整任务而以独特的视角建立起来的 ,同一社会实体或个人在不同的法律关系中享有不同的权利义务 ,从而成为各部门法的主体。据此 ,经济法主体可表述为政府、经营者、消费者三类。  相似文献   

17.
东方法中有一些比较重大的问题,包括法律与宗教、法律与等级身份关系、法律移植与法系等三大问题。东方国家存在形成法律与宗教相结合的有利条件,它们结合得还很紧密。东方国家的法律在古代起了确立、维护身份等级关系的作用,到了近现代则起了废除这种身份等级关系的作用。在东方,法律移植往往与法系的形成、淡化、解体联系在一起。法律移植后,原法系中的有些传统法律仍会在一定时期内存留,究其原因,与传统文化关系很大。  相似文献   

18.
东方法中也有一些比较重大的问题,包括法律与宗教、法律与等级身份关系、法律移植与法系等三大问题。东方国家存在形成法律与宗教相结合的有利条件。它们结合得还很紧密,东方宗教经典里有法律,世俗法典里有宗教。东方国家的法律在古代起了确立、维护身份等级关系的作用,到了近现代则起了废除这种身份等级关系的作用。在东方,法律移植往往与法系的形成、淡化、解体联系在一起。法律移植后,原法系中的有些传统法律仍会在一定时期内存留,究其原因,与传统文化关系很大。  相似文献   

19.
物权法中的若干行政法问题   总被引:14,自引:2,他引:12  
江必新  梁凤云 《中国法学》2007,6(3):138-146
物权法中涉及到许多行政法问题:对于公共利益的规定涉及到公权力的干预基础的讨论;行政私法的内容与“公法遁入私法”现象相关联;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对于财产的支配与间接国家行政相连;公民在物上的权利实际上为典型的主观公权利;特别牺牲和唇齿条款是征收征用补偿的前提条件;不动产登记行为显示的是公权力的介入;物权法对于行政公产的规定成为关键的阙失。  相似文献   

20.
论环境保护法的价值取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传统的环境保护法把维护人类利益、人际社会秩序和当代人的公平作为价值取向,但是,这些传统的价值取向已经不符合环境时代的要求。环境时代的环境保护法要体现可持续发展的理念,确立人类利益和生态利益并重的利益观,维护人际社会秩序和人与自然生态秩序的秩序观,兼顾代内公平和代际公平的公平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