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政府购买服务与社会化养老体系的构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我国已进入老龄化社会,传统的家庭养老已独木难支,成为家庭的沉重负担, 如何使日益庞大的老年群体安享晚年,让更多的老年人及其家庭从养老难题中解脱出来,已成为目前亟待解决的社会问题。南京市鼓楼区近年来针对这一问题进行了有益的探索与实践,通过政府购买服务的导向和政府对社会化养老的政策支持,逐  相似文献   

2.
周苏  刘威  陈建丽 《中国民政》2008,(11):36-37
一、安徽省城市养老服务社会化现状 近年来,安徽省民政厅坚持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党的十六大、十七大精神为指导,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政府引导,典型示范.政策扶持,社会参与,老人受益的工作思路,全面推进养老服务社会化事业发展,使养老服务社会化工作呈现良好发展势头。尤其是全国养老服务社会化经验交流会的召开和《民政部关于开展“全国养老服务社会化示范单位”创建活动的通知》下发后,  相似文献   

3.
随着人口老龄化压力的增大和传统家庭养老服务功能的日益弱化,养老问题在传统养老体制和养老模式中日益显得矛盾突出,老年人养老服务已经成为重大的社会问题。老年人特别是高龄老人对社会福利和社区照料服务的需求不断增加,养老职能将更多地依赖于社会,依赖于社区为老服务的开展,由此产生的社会化居家养老问题也越来越受到广泛关注。  相似文献   

4.
闫丰 《中国民政》2006,(12):25-25
辽宁作为老工业基地.于1996年提前全国4年进入老龄社会.养老成为迫在眉睫的社会问题。省委、省政府将养老服务社会化作为构建和谐辽宁的战略举措,通过推行“敬老行动”、开展养老服务社会化示范活动,初步探索出一条适合省情、符合未来发展趋势的养老服务社会化新路子。  相似文献   

5.
2005年7月,民政部在山东青岛市召开全国养老服务社会化示范活动启动会,一年来,各地在推动养老服务社会化中,培育了许多新典型,创造了不少新经验。今年7月,民政部又在辽宁大连市召开全国养老服务社会化经验交流会,民政部副部长赛玉沛在会上强调:各地民政部门要统一思想,充分认识养老服务社会化的迫切性和重要性,增强使命感和责任感,进一步加大养老服务社会化的推动力,抓住机遇,开创养老服务事业新局面。  相似文献   

6.
推进养老服务社会化,是应对老龄化社会、构建和谐社会、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一项战略举措。各级党委、政府要把推进养老服务社会化体系建设纳入当地经济和社会发展总体规划,摆上重要议事日程,作为一项重要工作来抓,重点抓好四大体系建设:  相似文献   

7.
李申虹  张婧 《北京观察》2006,(12):22-24
随着经济和社会的发展,传统的家庭养老方式已显得有些力不从心,社会化养老服务正在承担起越来越多的养老任务,社区服务、机构养老成为社会化养老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8.
正社会化养老服务体系应该做到两个"一体化"。一是医养结合,医院和养老院一体化;二是机构养老、社区养老与居家养老相融合,实现三种养老服务一体化。老龄化问题已经成为严峻的社会问题,对老年人的赡养和照料是家庭面临的重大现实难题,建设符合中国国情的社会化养老服务体系是解决这一问题的必由之路。目前,社会化养老服务业发展呈现  相似文献   

9.
周宁 《中国民政》2012,(2):32-33
十年来,南京市鼓楼区通过政府养老服务职能的转变,促进了民间养老服务组织的发展,构建了政府主导下的社会化养老服务体系,解决了因社会老龄化和高龄化带来的诸多养老服务难题和矛盾,以实践充分验证了政府转变职能对社会组织生存发展产生的深刻影响以及重要性和必要性。  相似文献   

10.
陈艳 《中国民政》2008,(3):49-50
北京市西城区老龄化程度居十八区县之首。目前,全区老年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为19,5%、近16万人。两年来,该区始终坚持“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市场运作”的工作思路,建立了“以居家养老为基础,社区服务为依托,机构养老为支撑”的养老服务社会化体系。2005年,西城区被民政部确定为“全国居家养老服务社会化试点区”。目前,全区共有14所养老服务机构,1个区级居家养老服务中心,  相似文献   

11.
马贵侠  陈群 《理论月刊》2014,(5):170-175
伴随我国居家养老服务的深入推进,社区特殊老人的养老服务成为凸显问题。调查发现社区特殊老人的养老服务需求呈现多元化,突出表现在其经济保障、医疗服务、生活照料和精神文化四个方面。针对社区特殊老人养老服务存在的瓶颈问题,应通过出台针对不同类别特殊老人差异化养老服务政策;逐步建立以政府主导,社区为依托,社工服务机构为服务整合主体,社区广泛参与的立体式特殊老人居家养老体系等措施,有效回应其养老服务需求。  相似文献   

12.
《中国民政》2009,(1):55-55
农村老人的所养、所乐、所居是促进老年人福利工作由补缺向普惠型转变的一项长期性工作。如何实现养老服务社会化,四川省资溪县民政局邓水生文细水提出以下四要素。其一,领导机制是前提。根据民政部(民涵[2005]48号)《关于开展养老服务社会化示范活动的通知》和(民涵[2006]292号)《关于开展全国养老服务社会化示范创建活动的通知》精神,  相似文献   

13.
包咏菲  王婷 《群众》2018,(14):53-55
随着老龄化程度日益加深,银发浪潮滚滚而来.在我国,大多数老人还是习惯于在家里养老,一方面,居家养老的成本相对要低很多,另一方面我国养老具有“反馈性”,子女对父母赡养的义务受到道德的约束和舆论的监督.但当前“421”家庭结构比较普遍,一对夫妻要抚养一个子女,照顾四个老人,从养老角度讲,无论经济来源、生活照料还是亲子交往、亲情慰藉,老人能得到的都很有限,这种风险型的家庭架构也使得传统的居家养老遭遇很多挑战.  相似文献   

14.
《政策瞭望》2014,(2):49-50
进入“十二五”以来.日益凸显的老龄化问题不单对民生建设提出了严峻挑战.更成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必须面对的一个重大课题。镇海区作为经济发达的先行地区.早在2005年.就着力构建社会化养老服务体系.2008年被确定为浙江省养老服务社会化示范区.2010年被确定为全国首批养老服务示范活动示范单位。近年来.宁波市镇海区以“三大抓手”深化社会化养老服务体系建设.基本建成老有所碍、茏南甄秦、尧南炊为、尧南甄乐的和谐社会形态。  相似文献   

15.
《广东民政》2009,(5):20-21
广州市荔湾区逢源街现有面积约0.78平方公里,总人口6.2万多人,其中60岁以上老人约1.3万人,约占总人口的20.97%,其中孤宾老人200多人、独居老人411人。近年来,逢源街坚持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确立建设养老服务“首善街区”的奋斗目标,按照“一个平台,两支队伍,三个重点,四个到位”的工作思路,以居家养老为基础,以社区服务为依托,以实现养老服务全覆盖为目的,初步构建了社会化养老服务新格局。  相似文献   

16.
黄燕玲整理 《广东民政》2009,(1):31-32,33,36
在2008年12月24日召开的全国民政工作会议上,广州市、北京市、浙江省、沈阳市、南京市、青岛市、成都市、西安市民政厅(局)交流了养老服务工作经验,广东省民政厅还以专题片的形式向与会代表展示了广东省养老服务工作的发展情况。现将各省市的典型经验摘录如下,供大家参考借鉴。  相似文献   

17.
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加速推进和家庭养老功能的不断弱化,加快发展养老服务事业已成为一个带全局性的社会问题和民生问题。近年来,江苏省加快构建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大力推进社区居家养老服务,初步形成了以家庭赡养为基础、社区照料为支撑、社会支助为补充、政府托底为保证、专业服务为方向的富有特色的居家养老服务新体系。  相似文献   

18.
养老保障需求视角下的城市空巢老人居家养老服务模式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江海霞  陈雷 《前沿》2010,(3):155-159
随着社会老龄化程度的加深,我国空巢老人越来越多。各地开始对养老福利模式进行积极的探索,社区居家养老服务应运而生。本文基于对空巢老人经济、服务及精神保障需求的分析,认为我国社区居家养老实施过程中存在观念滞后,资金投入不足,专业服务人员缺失,社会资源及配套设施缺乏等问题,难以满足空巢老人养老保障需求。提出应构建一种以政府为主导、具有完善的社会保障制度和财政支持、服务内容多元化、社会合作参与、专业服务人员提供服务、评估监管机制健全、为空巢老人提供多层次保障需求的新型社区居家养老服务模式。  相似文献   

19.
郭宏 《中国民政》2013,(12):42-43
201O年以来,山西省平陆县针对农村留守老人日益增多的现状,本着“先行先试,完善提高,总结推广”的原则,逐步探索出了“政府扶持、村级主办、社会支持、群众参与、家庭分担”的农村社区养老模式一“日间照料中心”,有效破解了当前贫困地区农村养老需求和社会服务供给之间的矛盾,走出了农村留守老人集中供养的新路子,赢得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和充分肯定,被新闻媒体称为“探索解决农村养老问题的典型范例”。  相似文献   

20.
《中国民政》2006,(8):9-9
2006年7月14—15日,全国养老服务社会化经验交流会在辽宁省大连市隆重召开。这次会议是在全国养老服务社会化示范活动取得阶段性成果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大养老服务社会化推动力的一次重要会议。民政部副部长窦玉沛出席会议,并就进一步提高认识,推进养老服务社会化,加快社会福利事业发展发表了重要讲话。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