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在马克思那里,人的全面发展是作为共产主义的一个重要目标而存在着。他把未来的共产主义社会概括为“建立在个人全面发展和他们共同的社会生产能力成为他们的社会财富这一基础上的自由个性”,共产主义的目的就是为了人的全面而自由的发展,共产主义是“以每个人的全面而自由的发展为基本原则的社会形式。”马克思考察人的全面发展,是与他的“世界历史”理论结合在一起的。马克思从世界历史的高度阐述了他的人的全面发展思想。一在马克思看来,“历史向世界历史的转变”,是在资本主义历史时代形成以后。在资本主义历史时代形成以前,历史还不能…  相似文献   

2.
对马克思“人的全面发展”思想的再认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马克思“人的全面发展”思想的再认识韩庆祥,张金虎勿庸置疑,马克思“人的全面发展”学说在当今国内外都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目前我国的首要任务,是以深化改革来发展社会生产力,而在马克思看来,发展社会生产力,目的正是促进个人能力全面而普遍的发...  相似文献   

3.
坚持用“慢”的哲学观点来指导人的实践活动,试着从社会“快”的发展中找到“快”与“慢”之间的结合点,保持人身体上和心理上的平衡,最终实现人的有序、平衡发展,对实现人的全面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和价值。因此,探究“慢”的哲学视野下人全面发展的主要内涵,解除社会快速发展对人全面发展的不利因素,从而找出“慢”的哲学视野下关于人全面发展的途径,是实现社会与人和谐发展的必然要求。  相似文献   

4.
现实的、具体的和自由而全面发展的“人”,作为人自己解放自己的自由的理论表征的“辩证法”,以及追求着自己目的人的实践活动的“发展”,是科学发展观的最基本的哲学前提。只有理解了这些前提,才能真正把握科学发展观的理论实质。  相似文献   

5.
江泽民同志在“七一”讲话中鲜明地提出:“我们要在发展 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基础上,不断推进人的全面发展。”这就从理论上丰富了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的理论,从实践上为社会主义建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人的全面发展是社会主义的重要目标。马克思认为,共产主义社会是“每个人的全面而自由的发展为基本原则的社会形式”,是“自由人联合体”。所谓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是“社会的  相似文献   

6.
“人的全面发展”与马克思主义的当代复兴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人的全面发展”学说是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解放理论的核心;马克思主义的唯物史观认为“人的全面发展”不是一个抽象的理念,而是随着人的历史发展而发展的。早期资本主义一方面在利润追求的过程中阻碍了人的全面发展,另一方面又通过生产力的提高而促进了人的全面发展——尽管是以牺牲个体而发展整体的形式。在人类进入21世纪的今天,由于物欲主义的肆虐,“人的全面发展”仍然是一个问题。必须反思现有的文化理念,才能真正实现“人的全面发展”,这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当代复兴。  相似文献   

7.
马克思的“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的思想是建立在对人的科学认识和对资本主义深刻批判基础上的,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和人的发展的客观规律。人的自由发展与人的全面发展虽然是两个不同的范畴,但它们又是密切联系,相辅相成的。从某种意义上讲,人的自由发展比全面发展更重要。因此,我们应当理直气壮地讲人的解放,人的自由发展。  相似文献   

8.
建立在“以每个人的全面而自由的发展为基本原则”的科学发展观和传统发展观不同,坚持以人为本,实现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体现了科学与人文、理性与价值、手段与目的的完美统一。  相似文献   

9.
科学发展观是我们党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在准确把握世界发展趋势、认真总结我国发展经验、深入分析我国发展阶段性特征的基础上提出的重大战略思想。科学发展观的“以人为本”着重强调发展目标,“全面发展”着重强调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全面发展,“协调发展”着重强调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之间的利益和谐发展,“可持续发展”着重强调发展不仅要满足当代人的利益需求,而且要为后代人的发展创造广阔空间和有利条件。这四个方面各有侧重但又相互联系。人的全面发展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全面发展是…  相似文献   

10.
一 审美教育对人的全面发展,在如今这个高科技时代意义更显得非同寻常。科技的高速发展给人类带来无尽福祉的同时,也对人的全面发展带来了深刻的隐患。高科技正在使一切都符号化、程序化,社会分工更加专门化和细密化,人的全面发展受到肢解和扼制,个体和谐人格的发育成长受到严重的挑战。美国当代著名学者马尔库塞在《单面人》一书中,曾痛心地指出,科技的飞速发展,使人们在激烈的生存竞争中往往终生为了精益求精地掌握某一专业技能而无暇顾及余,最终成为残缺的“单面人”。有些创造心理学家甚至尖刻地把这类畸形发展的人称之为“白痴型天才”。高科技发展的目的显然不是为了造就越来越多的“单面人”或“白痴型天才”。而且,一个充斥着“单面人”或“白痴型天才”的社会,科  相似文献   

11.
江泽民同志在2001年“七一”讲话中指出:“我们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各项事业,我们进行的一切工作,既要着眼于人民现实的物质文化需要,同时,又要着眼于促进人民素质的提高,也就是要努力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他还指出“推动人的全面发展,同推进经济、文化的发展和改善人民物质、文化生活,是互为前提和基础的。人越全面发展,人民的生活就能得到改善,而物质文化条件越充分,就越能推进人的全面发展”。实现人的全面发展,是“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发展观所追求的最高价值目标、最高原则和最高评价标准,也是发展社会生产力和经济文化的终极目…  相似文献   

12.
徐斌  宋晓明 《理论前沿》2004,19(24):17-18
“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不仅是党和政府各项工作的长期指导方针,而且也是社会一切工作的长期指导方针。“以人为本”,建立科学发展观已经成为我们的共识,但对于究竟为什么应坚持“以人为本”、什么是“以人为本”、怎样才能做到“以人为本”等问题还存在很多混乱思想,有必要澄清。1.“以人为本”体现“人是目的”和“人是手段”的统一。以人为本和以神为本、以物为本是对立的。在资本主义社会之前,可以说是神本时代,人们相信,人们的权利是上帝赋予的,人的价值不在人自身,而在于上帝,…  相似文献   

13.
对人的关注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出发点和归宿。马克思把“每个人自由而全面的发展”看作是未来共产主义社会的基本特征之一。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人的发展仍然面临各种问题,如何实现人的全面发展是一个现实的课题。  相似文献   

14.
陈冬 《理论前沿》2004,(8):32-32
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并提出“五个统筹”的目标和任务。新发展观是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贯彻和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过程中形成的新的执政理念。它对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指导意义。 一、体现了马克思主义关于主体与客体的辩证统一 主体是指现实的人,客体是指自然和社会环境。新发展观坚持了马克思主义主客体的辩证统一。坚持以人为本,坚持人的全面发展。在中国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重视人的价值选择,  相似文献   

15.
中国共产党人在新时期提出“科学发展观”与“和谐社会”的执政理念,以“以人为本”为价值主线,将“科学发展观”和“和谐社会”有机而完整地统一起来,构成一个有机的立体图式,实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在理性、实践和价值层面上的和谐建构。科学发展观是中国共产党人理论理性成熟的体现,而和谐社会则是我党历史与实践理性的现实选择,二者的结合则最终将实现人的自由与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16.
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人的全面发展只有通过教育才能实现。教育只有按照“人的方式”进行,才能被人所接受。所以,教育必须赋予时代精神,方显教育的价值与可能性;教育必须以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为基础,并能超越“物的方式”,方显教育的引领性。  相似文献   

17.
培养“四有”公民、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既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根本任务,也是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根本任务;培养“四有”公民的目标与人的全面发展的要求,从根本上来说是一致的;在新形势下,系统学习培育“四有”公民和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思想,具有重要的实践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8.
马克思关于人的全面发展与社会公正理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马克思认为:人的自由而全面的发展不仅以经济发展为前提,还要以社会公正发展为前提。马克思主义社会公正学说是促进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的社会变革理论,实现人的全面而自由发展是马克思主义公正观的“终极关怀”。只有社会公正发展,人才能有一个真正发展的社会条件;反过来,人的全面自由的发展又能推进社会公正发展。  相似文献   

19.
江泽民同志在“七一”讲话中深刻论述了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并将其提到了建设社会主义社会本质要求的高度,从全新的视角丰富和发展了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他指出:“共产主义社会,将是物质财富极大丰富,人民精神境界极大提高,每个人自由而全面发展的社会。”“我们要在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基础上,不断推进人的全面发展。”“努力提高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实现人们思想和精神生活的全面发展。”他在讲话中还用相当的篇幅深刻论述了推进人的全面发展同推进经济、文化的发展和改善人民物质文化生活的互为前…  相似文献   

20.
于咏华 《理论前沿》2004,3(23):21-22
树立什么样的执政理念,首先存在着一个立场、观点问题。中国共产党坚持了历史唯物主义的立场,始终倡导并坚持的是“目的和手段统一”的“民本”理念和关怀弱势、注重人全面发展的“人本”理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