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农民问题是中国一切问题的总根源,而土地问题又是农民问题的关键之所在.对土地改革的研究作为国内学术界研究的重大课题之一,今年来出现了大量成果,但在研究模式和方法上也存在不足.只有打破模式上的限制,才能促进土地改革研究的进一步深入,从而开启土地改革研究的新篇章.  相似文献   

2.
<正>建国前后土地改革,“耕者有其田”建国前后,即从1947年到1950年,在全国范围内有计划有步骤地进行了土地改革,没收地主的土地,分给无地少地的农民,彻底废除了几千年的封建土地所有制,广大农民实现了祖祖辈辈所盼望的“耕者有其田”的愿望,真正成了土地的主人。经过土地改革,广大农民在政治上、经济上彻底翻身得解放,极大地激发了他们的生产积极性。这是解放初期能够迅速战  相似文献   

3.
五十年代初期,台湾当局为实施土地改革,解决农民土地问题,重新接受并实践了孙中山耕者有其田的主张,并把它作为土地改革的理论基础。中国民主革命的先行者孙中山在其一生革命生涯中,十分重视解决中国的土地问题。他早年游历欧美时,考察了当时欧美各国正在进行的土地改革运动,如美国亨利乔  相似文献   

4.
目前,我国农村土地改革进入深水区,在保持三权分置的基础上,还应通过完善法律法规和更多制度创新,从而保障农民土地收益的最大化。因此,在推动农村土地改革进一步深化过程中,应充分解决好农民与土地的问题和土地经营的问题,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鼓励规模经营,建立职业农民制度,从而促进农业现代化发展,使农民生活走向美好富裕。  相似文献   

5.
土地改革是我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基本内容 ,是中国共产党领导广大农民废除封建土地所有制的一场伟大的革命运动。解决农民的土地问题 ,对于保证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 ,巩固工农联盟 ,加强人民民主专政 ,解放农村生产力 ,发展农业生产 ,都有着重大的意义。1947年冬季 ,我曾在家乡参加过土地改革工作 ,1950年下半年 ,我先后在湖南省临湘县红寺、团结两个乡参加土地改革试点工作 ,同年12月奉令调来广西省财政厅 ,于1951年10月 ,参加柳城县土地改革工作。虽然历时仅9个月 ,那一幕幕的土地改革情景 ,却留下极为深刻的印象 ,至今记…  相似文献   

6.
《传承》2006,(Z1)
在旧中国,农民有一句顺口溜:我是娘养的,命是保长的。这些农民不仅缺乏土地,生活无着,而且国民党保长随时以各种方法征收苛捐杂税相要挟,农民无法承担,导致一户户农民家破人亡。新中国建国初期,城市人口五千多万,农村人口是三亿八千多万。毛主席说过“:中国的革命实质上就是农民革命。”广大新解放区尚未进行土地改革,完成这些地区的土地改革,是建国初期的一个重大的革命任务。1950年6月30日,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通过和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宣布在全国废除地主阶级封建剥削的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的土地所有制《。土地改革法》公…  相似文献   

7.
《桂海论丛》2021,37(3)
土地是农民的命根子。广西解放之初,农村土地制度极不合理,土地占有情况极不均衡,广大农民人多地少、生活极度困苦。中国共产党抓住贫困农民最根本、最迫切的利益诉求,领导了轰轰烈烈的土地改革运动。广西省委、省政府因地制宜,在汉、壮聚居地区和瑶、苗、侗等少数民族聚居地区按批分期进行土地改革。经过4年左右的时间,广西的土地改革运动胜利结束。土地改革使广大农民获得了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土地及其他生产生活资源,极大地解放了农村生产力,促进了农村经济的发展。在土地改革运动的过程中积累的一些经验,时至今日仍具有一定的现实价值。  相似文献   

8.
李凤梅 《人民论坛》2014,(4):244-246
拉美地区贫民窟是城市贫困的集中体现.农业模式偏差、土地改革不彻底、城市化过度发展、经济不景气和政局动荡等因素导致拉美地区贫民窟问题严重.在中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稳定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妥善进行户籍改革、保障农民在城乡之间双向流动、合理布局城乡经济机构和改变城市化建设思路等是拉美“贫民窟”问题给我们的启示.  相似文献   

9.
拉美地区贫民窟是城市贫困的集中体现。农业模式偏差、土地改革不彻底、城市化过度发展、经济不景气和政局动荡等因素导致拉美地区贫民窟问题严重。在中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稳定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妥善进行户籍改革、保障农民在城乡之间双向流动、合理布局城乡经济机构和改变城市化建设思路等是拉美"贫民窟"问题给我们的启示。  相似文献   

10.
中国农村土地制度的回顾与瞻望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为了了解和研究现代中国的农业经济和农村的发展 ,对农村土地制度所产生的影响进行研究是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以纲要形式回顾了中国农村土地制度的演变 ,并探讨了它的前景 ,为将来进一步研究做一些基础工作。一、从土地改革到人民公社化的农村土地制度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 ,农村进行了土地改革。《土地改革法》是当时的一部基本法律 ,规定了“废除地主阶级封建剥削的土地所有制 ,实行农民的土地所有制。”1土地改革废除了延续两千多年的封建土地所有制 ,没收了地主及富农多余的土地 ,分给无地、少地的农民 ,并颁发了土地证。除确…  相似文献   

11.
佘君 《理论月刊》2002,(11):76-77
建国初期的土地改革是中国历史上几千年来土地制度的一次最大最彻底的变革,对中国社会发展的影响广泛而深远。本文试从现代化的角度重新解读这一运动,指出土地改革运动是中国百年现代化的重要内容和必然要求;土地改革的完成有力地推动了中国现代化的历史进程;由土改到合作化是中国现代化模式发展的内在要求。  相似文献   

12.
叶慧  甘剑勇 《今日浙江》2011,(11):56-58
耕者有其田,以安身立命,这是两千多年来中国农民的热望。 1946年,我党领导的土地改革运动在解放区轰轰烈烈地开展起来,开始了触及“农之根本”,乃至“国之根本”的大动作。1950年6月30日,中央人民政府公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在全国以暴风骤雨的气势分期分批进行土地改革,全国约3亿无地和少地农民分得7亿亩土地和其他生产资料,彻底消灭了封建土地所有制,揭开了中国历史新的一页。  相似文献   

13.
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农民是我国革命和建设的主要依靠力量,是我们党和国家政权的基础。因此,我们党和政府历来十分重视农业、农村、农民问题。农村税费改革是建国50多年来我国农村继土地改革、实行家庭承包经营之后的又一重大改革,是党中央、国务院在农业发展新阶段为解决好“三农”问题采取的一项重大举措,是关系农村改革、发展、稳定的大事。一、农村税费改革是深化农村改革的一个重大步骤解放初期,我国农村进行了土地改革,废除了封建土地关系,在全国范围内无偿没收和征收了地主和富农占有的土地,分配给无地和少地的农民耕种,使农民拥有了…  相似文献   

14.
20世纪50年代前期,中国共产党领导广大农民向封建势力进行斗争,开展了一场伟大的轰轰烈烈的土地改革运动。笔者在此,试图对广西土地改革运动的历史背景、发展进程、作用和意义以及实践中的历史经验与教训,作一研究性的概述。 一、广西土地改革的历史背景 广西土地改革运动的开展,有其深刻的历史背景,及历史的必然性。 首先,土地改革是新中国发展农业生产的需要,是广大农民翻身作主的强烈愿望。封建的土地剥削制度,是帝国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统治中国的社会基础,是广大农村贫困落后的根源。土改前,广西的土地占有制度是极不合…  相似文献   

15.
农村税费问题,既是个经济问题,又是个政治问题,它是影响我国农村经济发展和农村稳定的重要因素,它直接影响着农业与农村经济发展,影响着农民种田的积极性。今年,中央确定在安徽省进行农村税费改革试点,广大农民普遍拥护。在农村大包干发源地的安徽凤阳,继土地改革、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之后的农村第三次伟大变革——税费改革,再一次激发了农民种田的热情。凤阳小岗村106户人家共计420人,村党支部  相似文献   

16.
近年来,台湾农业的状况很不妙,连台湾省主席李登辉也不得不承认:农业问题“已经迈入较复杂的经济性问题之领域”。这是台湾社会经济内在矛盾发展的必然反映,为了缓和当前农业中存在的种种矛盾,台湾当局从1981年起开始进行“第二次土地改革”。这次土地改革的主要内容有:扩大农场规模、实行农地重划、提高农产品价格,增加农民所得、加强推行农业机械化以及改进农产品运销等几个方面,而在这其中  相似文献   

17.
新论摘编     
中国需要进行第三次“解放农民”中国发展的首要问题始终是农民问题。新中国历史上已有过两次“解放农民”,推动了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第一次“解放农民”是二十世纪五十年代初期,中国通过土地改革的方式,使全国三亿多无地、少地的农民获得七亿亩土地,免除了700亿斤粮食的地租,粮食产量1952年比1949年增加了45%,也超过新中国成立前最高年产量18%。第二次“解放农民”是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初期,中国采取家庭联产承包制,使农民从人民公社的制度中解放出来,1978年到1985年,农业附加值增长55.4%;农村居…  相似文献   

18.
建国以来 ,我国农村土地制度的变迁大致可分为四个阶段 ,即土地改革阶段、农业合作化阶段、人民公社阶段、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阶段。我国农村1950年进行了土地改革 ,依据“耕者有其田” ,农民无偿获得了土地所有权和使用权等完整产权 ,实现了农民和土地的直接结合 ,此举极大地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 ,农村生产得到了迅速发展。1953~1957年这一阶段我国农村土地制度经历了“互助组-初级合作社 -高级合作社”的演变过程。土地等生产资料由农民私有改变为集体所有 ,集中劳动 ,共同经营 ,统一分配 ,影响了农民的积极性。1958~1978年在“左”…  相似文献   

19.
农村土地制度变迁的经济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农村土地改革的内容 ,绝非土地物权制度所能够完全包含。家庭承包制度的目的在于实现以土地经济利益诱导性配置为核心内容的帕累托改进 ,但是实际上还存在很多的“非帕累托改进”因素。农村制度变革必须与我国农村的社会、经济、文化、农民的意识等非正式制度因素相吻合 ,必须尊重农民意愿 ,坚持渐进式变革模式。农村土地的权利结构本身也必须与农村社会传统与经济结构相协调  相似文献   

20.
《传承》2016,(1)
台湾20世纪50年代的土地改革削弱了地主的权力基础,让农民获得了土地,激发农民的积极性,有利于粮食增产,从而稳定政权,促进社会转型,为台湾经济的腾飞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