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判断房地产市场的时候,不能只看到对房地产投资需求的“钱势汹汹”,就以为需求旺盛,大力推动“高档”房屋的发展,  相似文献   

2.
孙健 《今日海南》2007,(12):30-31
观点源起 住房的社会属性及其资源的稀缺性等特点,决定了单一的市场化不可能解决好社会住房问题,而应是政府和市场共同承担。这一观点的提出,主要是针对旧体制积弊甚重。诸如住房分配货币化难以到位;党政机关停止集资建房后,解决职工住房问题需要过渡措施;廉租住房制度尚未普遍建立,最低收入阶层的保障措施有待实施;国有企业大面积改制,职工住房优惠及其权益应得到相应保障;住房公积金动作支持职工住房消费作用的发挥明显不足,等待。  相似文献   

3.
住房,民生所系。1998年,随着低效的福利性质的实物分配住房时代的终结,城镇住房制度市场化改革的时代全面开启。十余年来,在房地产业的拉动下,中国经济和城市化进程取得了突飞猛进的  相似文献   

4.
目前,新加坡住房供应主要分为公共组屋和私人住宅两大部分。公共组屋是政府为了保障低收入人群住房问题而兴建的廉价公共住房。截至目前,已经有超过85%的居民居住在公共组屋中,且其中大部分人拥有组屋的产权,只有不到15%的高收入人群居住在私人住宅中。私人住宅是完全在市场化条件下运行的供高收入人群购买的商品住宅。  相似文献   

5.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和住房保障主管部门提出的路径建议,解决了大城市发展保障性租赁住房的诸多障碍和难题2020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解决好大城市住房突出问题。住房是民生的根本,住房问题一直是社会关注的热点,党和国家历来高度重视。1994年国务院印发《关于深化城镇住房制度改革的决定》,首次提出建立分层次的住房供应体系,建立市场和保障相结合的住房新体制,即“建立以中低收入家庭为对象、具有社会保障性质的经济适应住房供应体系和以高收入家庭为对象的商品住房供应体系”,这是我国城镇住房保障制度的起点。  相似文献   

6.
王萍 《中国人大》2010,(23):14-15
住房是人民生活的基本需求,住房保障事关民生改善、社会和谐和经济发展,意义重大。中央关于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冲击的"四万亿"投资计划中的保障性住房建设项目推动了我国住房保障建设的快速发展。  相似文献   

7.
又是一年春风暖.又是“两会”召开时。住房改革、收入分配改革、食品安全、社会管理创新、关怀女性利益……一个个众人啊目的民生热点、一个个吸引眼球的社会话题、一个个引人深思的尖锐观点。既是今年“两会”代表关注的焦点,也是我刊记者在“两会”上捕捉的镜头。一切关乎民生的社会问题的解决只能本着一个标准:不能与民争利。所有政策法律的制定出台也只能本着一个原则:让百姓得到实惠。唯有如此,温家宝总理在“两会”上的一句话才能让百姓拥有信心,而“信心就像太阳一样,充满光明和希望”。  相似文献   

8.
卢倩 《淮海论坛》2010,(2):9-12
收入分配改革.无疑已成为当下民众最关心的问题。按照制度经济学的观点.收入在社会成员之间的分配,主要依据两个因素:权利界定与市场供求,即“收入”首先是一项“权利”。而从效果来看.收入分配直接关系到公民个体及其群体保障与发展能力的形成.因此.从公民权利的角度来探讨收入分配公平正义的实现.将有助于深化分配制度改革,改善人民生活.推动社会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