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刚刚结束的“两会”审议和通过了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个五年计划。这是我们已经实现了现代化建设的前两步战略目标,经济和社会全面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总体上达到了小康水平,开始实施第三步战略部署。这是中华民族发展史上一个新的里程碑。 “十五”计划是进入新世纪的第一个五年计划,是开始实施现代化建设第三步战略部署的第一个五年计划,也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初步建立后的第一个五  相似文献   

2.
1.10月11日,中国共产党第十五届五中全会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个五年计划的建议》,宣布我国“九五”计划胜利完成,我国人民生活总体上达到小康水平,提出了2001年到2005年第十个五年计划期间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主要奋斗目标。 2.我国国民经济扭转了近两年减速增长的趋势,出现重要转机,预计全年经济增长8%左右。 3.国有大中型企业改革与脱困三年目标基本实现。  相似文献   

3.
从新世纪开始,我国将进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新的发展阶段。在复杂的国内外形势下,经过全党和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努力,第九个五年计划胜利完成,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取得巨大成就。二十多年的改革开放和发展,使我国的生产力水平迈上了一一个大台阶,商品短缺状况基本结束,市场供求关系发生了重大变化;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初步建立,市场机制在配置资源中日益明显地发挥基础性作用,经济发展的体制环境发生了重大变化;全方位对外开放格局基本形成,开放型经济迅速发展,对外经济关系发生了重大变化。我们已经实现了现代化建设的前两步战略目标,经济和社会全面发展,人民生活总体上达到了小康水平,开始实施第三步战略部署。这是中华民族发展史上一个新的里程碑。  相似文献   

4.
《党建与人才》2000,(12):4-5
从新世纪开始,我国将进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新的发展阶段。今后五到十年,是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时期,是进行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的重要时期,也是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扩大对外开放的重要时期,其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主要目标是:国民经济保持较快发展速度,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取得明显成效,经济增长质量和效益显著提高,为到2010年国内生产总值比2000年翻一番奠定坚实基础;国有企业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取得重大进展,社会保障制度比较健全,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迈出实质性步伐,在更大范围内和更深…  相似文献   

5.
金秋十月,祖国大地处处花团锦簇,硕果累累,各条战线奋发争先,捷报频传。在这世纪之交。我国即将胜利完成“九五”计划,圆满实现第二步发展战略目标,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进入新的发展阶段的重要历史时刻,中国共产党第十五届五中全会在北京隆重召开。全会以邓小平理论为指导,认真总结了“九五”规划的执行情况,全面分析了新世纪之初的国际国内形势,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个五年计划的建议》,江泽民总书记在全会上发表了重要讲话,朱镕基总理作了关于制定《建议》的说明。  相似文献   

6.
张世玉 《奋斗》2001,(1):35-35
不久前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个五年计划的建议》,在总翁经验教训的基础上.站在历史的新高度,以全新的理性思维、更加宽阔的全球视野,依据世界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大趋势,把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发展观同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相结合,把发达国家的文明成果同我国需要和正在解决的重点问题相结合,  相似文献   

7.
全国人大九届四次会议是新世纪召开的第一次全国人民代表大会。这是一次例会,更是一个具有非同寻常意义的大会。大会的主要任务就是审议并批准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个五年计划纲要。“十五”计划是我国进入新世纪的第一个五年计划,是开始实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第三步战略部署的第一个五年计划,也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初步建立后的第一个五年计划。  相似文献   

8.
9.
《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个五年计划的建议》把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作为根本出发点,把改善人民生活放在突出的位置。提高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是一个系统的工程,人民群众安全需要的满足处在最基础的层面。与过去的计划有所不同,《建议》在两个部分中论述了满足人民群众安全需要的要求和措施,充分体现了我们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体现了“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   需要是主体缺乏某种东西时产生的一种主观状态,是客观需求的反映。需要作为客观需求的反映并不是一个消极、被动的过程。辩证唯物主义认为,人的…  相似文献   

10.
大力开发人才资源是《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个五年计划的建议》以下简称《建议》的一项重要内容。《建议》提出:“人才是最宝贵的资源。当今和未来的国际竞争,说到底是人才的竞争。要把培养、吸引和用好人才作为一项重大的战略任务切实抓好。”将开发人才资源提到“一项重大的战略任务”的高度,将人才规划纳入经济、社会发展规划,作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这充分说明党中央、国务院对开发人才资源高度重视,这对“十五”期间进一步推进人才资源开发工作,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一、我国面向新世…  相似文献   

11.
从新世纪开始.我国将进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新的发展阶段。在复杂的国内外形势下,经过全党和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努力,第九个五年计划胜利完成.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取得巨大成就。二十多年的改革开放和发展.使我国的生产力水平迈上了一个大台阶.商品短缺状况基本结束,  相似文献   

12.
《共产党人》2009,(19):52-52
为了把中国从落后的农业国变为先进的工业国,从1953年到1957年,中国开始执行发展国民经济的第一个五年计划。 “一五”计划草案是在中共中央直接领导下,南周恩来、陈云、李富春等主持制定的。这个计划草案,从1951年开始着手,一面建设,一面编制,经过近4年的补充和修改,最后经1955年7月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正式通过。  相似文献   

13.
《理论与实践》2002,(11):26-27
“我们要在本世纪头二十年,集中力量,全面建设惠及十几亿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之所以确立这样的奋斗目标,是因为:在实现现代化战略第二步目标时,人民的生活虽然在总体上达到了小康水平,但是,我们必须看到,我们现在达到的小康还是低水平的、不全面的、发展很不平衡的小康。  相似文献   

14.
《理论与当代》2005,(10):47-49
这是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入关键时期召开的一次重要会议。会议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擘画了未来五年的宏伟发展蓝图。 这是今后一个时期推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纲领性文件。十六届五中全会及其审议通过的《建议》,必将对中国未来的发展产生深远影响,在中华民族发展史上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 关键时期:“十一五”时期的历史方位 “关键时期的一次关键会议”——这是舆论对十六届五中全会的基本定位。 “二十一世纪头二十年,对我国来说,是一个必须紧紧抓住并且可以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三年前,党的十六大作出的这一重大判断,吹响了新世纪新阶段继续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新号角。 弹指之间,重要战略机遇期的第一个五年即将过  相似文献   

15.
“我们要在本世纪头二十年,集中力量,全面建设惠及十几亿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使经济更加发展,民主更加健全、科学更加进步、文化更加繁荣、社会更加和谐、人民生活更加殷实。”江泽民同志在党的十六大报告为我们描绘了在本世纪头20年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蓝图,吹响了中华民族向实现现代化建设第三步战略目标迈进的进军号,符合我国的国情,符合改革开放的实际,也符合现代化建设的规律,鼓舞人心,催人奋进。  相似文献   

16.
刚刚结束的“两会”审议和通过了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个五年计划。“十五”计划是在深刻分析国际国内形势的基础上制定的,集中反映了全国各族人民的意志,代表了各族人民的根本利益和长远利益。因此,正确认识当前的国际国内形势,包括党的建设所面临的形势,对于我们落实好“十五”计划必将起到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7.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是党的十六大向全党和全国人民发出的动员令,是新世纪头二十年我们党和国家全部工作的主旋律,必将极大地鼓舞全国各族人民为创造美好幸福生活而奋斗。深刻理解党的十六大这一主题,对于大连按照党中央的战略部署,加快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步伐,率先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具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18.
曾斌求 《新湘评论》2005,(10):14-16
“十五”是湖南向现代化建设第三步战略目标迈进的第一个五年计划,也是湖南在新世纪腾飞的第一步。站在“十一五”的门槛上回眸.“十五”湖南经济社会发展,的确是亮点纷呈:  相似文献   

19.
任立湘  教福滨 《奋斗》2001,(2):49-50
《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个五年计划的建议》中指出: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实行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制度,把按劳分配与按生产要素分配结合起来。深化对劳动和劳动价值理论的认识。建立健全收入分配的激励机制和约束机制。股票期权这种激励机制,它最早起源于美国,  相似文献   

20.
《新湘评论》2005,(1):1-1
新年前夕,国家主席胡锦涛发表了新年贺词。他说.2004年,是中国人民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进程中开拓前进的一年。在这一年里。我们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树立和落实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继续深化改革、扩大开放、促进发展、保持稳定。国民经济保持良好发展势头,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建设取得新的成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