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雨林 《求实》1988,(11)
生产力标准问题的讨论正在深入进行,现将全国各地学习讨论生产力标准与其他标准的关系的主要观点,简要综述如下: 一、生产力标准与实践标准的关系。 1.生产力标准是否是实践标准的深入发展。  相似文献   

2.
有人说:“党员雇工于国家、社会有益,能促进生产力的发展,完全符合生产力标准。”我以为,这是一种把共产党员标准与生产力标准对立起来的观点。它关系到党的工人阶级先锋队性质,也涉及到新时期党的建设理论的一个重大课题,很值得认真思索。  相似文献   

3.
在深化改革、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商品经济新秩序的今天,从理论深层反思生产力标准与道德标准的关系,为人们确立正确认识和合理行为的价值标尺,已显得十分必要和迫切。对于生产力标准和道德标准的关系,理论界曾进行过一些有益的探讨,但看法很不  相似文献   

4.
认识生产力自身的发展规律,按它的发展要求进行改革和组织生产,是坚持生产力标准的前提。我国生产力发展不快有许多原因,但我认为根本原因在于对生产力自身的发展规律知之甚少,未能按生产力发展规律的要求办事。因此有必要对生产力的发展规律作一番深入探讨。  相似文献   

5.
现实生活中衡量事物的标准有许多,其中生产力标准、阶级标准和实践标准与我国的经济生活、政治生活和精神生活关系密切。在"文化大革命"前和"文化大革命"中,阶级标准盛行神州;粉碎"四人帮"之后,1978年关于"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的讨论轰动世界;而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改革开放以来,生产力标准则深入人心。本文就生产力、阶级、实践这三个标准的内涵及其相互关系谈一些粗浅看法。一、生产力标准、阶级标准和实践标准的内涵(一)生产力标准是衡量人类社会发展与否的标  相似文献   

6.
党的十三大提出的生产力标准,是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理论,是对我国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经验的科学总结,也是我们进行社会主义建设的新观念和新思维。只有坚持生产力标准才能从根本上划清科学社会主义同种种空想论的界限,才能正确地贯彻执行党的基本路线,深化改革,开拓前进,把各项工作做得更好。  相似文献   

7.
当前解放思想换脑筋的一个重要任务,是用生产力标准来认识社会主义和评价资本主义。不用置疑,社会主义社会是高于资本主义社会的新型社会制度,它既要继承资本主义创造的一切文明成果,又要解决资本主义所固有的弊端。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关系要适应生产力的发展。过去,我们看问题有许多是“二极思维”,一讲社会主义就什么都是先进的、合理的,全盘肯定,忽视了对生产关系是否促进生产力发展这个根本问题;一讲资本主义,首先想到的是剥削和压迫,全盘否定,也忽视了对资本主义还能在一定程度上容纳社会化生产力发展这个根本问题。因而,导致了许多非此即彼的、绝对化的、不  相似文献   

8.
回首改革开放20年艰辛的探索历程.我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运用生产力标准,使农村改革取得巨大成功;运用生产力标准,确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作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模式;运用生产力标准,在公有制实现形式问题上取得重大突破;运用生产力标准,一步一步走出了一条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道路.这一历史的经验,反映了建设社会主义的规律,值得认真总结。一、生产力标准与改革开放新时期的启动用什么标准衡量社会进步与否?这是历史唯物主义所要回答的一个基本问题.标准有两个:一是生产力标准,一是生产关系标准.…  相似文献   

9.
党风关系到人心的背向,关系到党的生死存亡。我们党历来就十分重视党风的建设,形成了以“理论联系实际,密切联系群众,批评与自我批评”为主要内容的优良党风。因而才使党有力量推翻“三座大山”,建立新中国;才使党有力量领导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战胜艰难险阻。 由于“左”倾错误的干扰,党的优良作风曾经一度遇到严重的破坏,党的事业受到极大的创伤。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党中央提出了从严治党“一要坚决,二要持久”、“预防为主”和党员领导干部作表率等一系  相似文献   

10.
(一)人类社会的每一次大的进步,社会生产力的每一次大的发展,总是伴随着一次深刻的思想变革。思想解放运动的直接目的是为政治变革作前导,但其根本原因和终极目的是为社会生产力的解放和发展开辟道路。人们的思想指导人们的行动,而思想落后于实际的事是经常发生的。问题在于落后  相似文献   

11.
生产力在本质上是实践的,其发展的客观要求是既有属物性又有属人性,是一个有机系统。坚持生产力标准,就是要按照这种系统性要求促进生产力的发展(而不是将这一标准简单地"金钱化"或"GDP化")。从这一点出发,科学的生产力标准和科学的发展观在其基本点上是统一的,二者都体现了历史过程的本质和必然。  相似文献   

12.
现实的人类主体改造客体以满足自己物质需要的活动,是一种价值活动,这种活动的能力,即表现为生产力,它是检验社会历史进步与倒退的根本价值标准。同时,现实的生产活动,又是人类最基本的实践活动,是检验人类认识正确与否的最根本的真理标准。实践活动的成功和失败,取决于它是否提高了社会生产力,这就使生产力与真理标准联系起来了。生产力的这两种检验职能,集于一身,既相区别,又相联系,互为条件,互为补充。生产力运动的结果,既是对人类价值的肯定或否定,又是对人类认识真理性的肯定或否定,既体现了  相似文献   

13.
甲:前些年在全党和全国开展了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的讨论。最近,赵紫阳同志在党的十三大报告中指出,是否有利于发展生产力是检验一切工作的根本标准。请您讲讲两者的关系好吗? 乙:好哇!我很愿意同你一起讨论这个问题。其实,是否有利于发展生产力是检验一切工作的根本标准,与实践标准是完全一致的,并不是互不相同的两个标准。  相似文献   

14.
关于生产力标准问题,虽多有讨论,但有不深入之感。我想谈点个人浅见,以就教于方家,也希望有助于这个问题的进一步讨论。一、生产力概念是个功能概念,而非实体概念关于什么是生产力的问题,目前大致有两类观点。一是把生产力看作是一种“能力”,二是把生产力看成是一种“物质力量”。仅仅就生产力来谈生产力,对上述两种观点很难作出评说,但是,一且把生产力与生产关系问题联系起来研究,就有可能发现一系列的理论问题。在前者,把生产力看成是一种独立的能力,是外在于  相似文献   

15.
在马克思主义发展的早期,对生产力系统经典作 家首先提出了“人的因素第一”的论断。马克思 指出:“最强大的一种生产力是革命阶级本身。”(《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卷,第197页)列宁也指出:“全人类的第一个生产力就是工人,劳动者。”(《列宁全集》第29卷,第327页)生产力诸要素包括劳动者和劳动资料、劳动对象。劳动者和劳动资料、劳动对象的关系,实质上就是人和物的关系。毛泽东历来重视人的作用,认为“世间一切事物中,人是第一个可宝贵的。在共产党领导下,只要有了人,什么人间奇迹也可以造出来。”(《毛泽东选集》第4卷,第1401  相似文献   

16.
一、生产力与管理关系问题既是一个理论问题,也是实践问题在现代,研究生产力避而不谈管理问题,这是一种理论失误;注意发展生产力,却忽视加强管理,这是一种行为错误。我国从60年代以来,对生产力内涵、外延的研究取得了重要成果。例如,提出了“科学技术也是生产力”、“信息也是生产力”、“教育也是生产力”等等。但是,我们也要看到,生产力与管理关系问题,无论从理论上还是在实践中都远未被人们充分认识与把握。在理论认识上,人们通常的提法是“管理为发展生产力服务”、“管理是现代生产力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有的则干脆认为…  相似文献   

17.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这是马克思主义的一个基本理论观点。但是,在20年前开展的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的那场大讨论,它就不仅是一个理论问题,而且是一个重大的政治问题,是关系到党和国家的前途和命运的大问题。邓小平同志坚定、热情地支持了这场讨论。这场讨论,冲破了“两个凡是”的禁烟,为实现全面拨乱反正奠定了思想基础。拨乱反正,“就是投林彪、‘四人帮’破坏之乱,批评毛泽东同志晚年的错误,回到毛泽东思想的正确轨道上来。”(《邓小平文选》第二卷,第300页)拨乱反正是全面的,全面的拨乱反正是以思想上的拨乱反…  相似文献   

18.
思想政治工作与生产力标准杨廷才由于社会构成与机制的复杂性,即使正确的方针、政策、口号,在宣传和实施中,在产生积极的正效应的同时,也往往有负效应发生。生产力标准提出至今,思想政治工作得到了改革与加强,同时也出现了一些模糊认识和扭曲的操作。总结几年的经验...  相似文献   

19.
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在不断发展,全面改革在逐步深化。实践发展的逻辑,必然提出生产力标准的理论。回顾历史,在十年前,当我们还面临着十年内乱所造成的混乱局面时,在思想领域中曾发生过一场关于真理标准的大讨论。这场讨论的意义,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已经作了充分的肯定。十年来的实践表明,它起着振聋发聩、冲破思想枷锁的作用,起着为全面拨乱反正提供理论基础的先导作用。时至  相似文献   

20.
生产力是马克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科学社会主义、生产力经济学都要研究的基本问题,因而生产力范畴是它们共同的基本范畴。但是长期以来,我国理论界对生产力问题的认识,一方面存在着歧义,另一方面大多数人又把生产力看成是“人类征服和改造自然界,生产物质资料的能力。劳动者、劳动资料、劳动对象是生产力的基本要素。生产力所表示的是人们与自然界之间的关系”。这种看法,在有关教科书、辞典中基本上是一致的。因而,对生产力问题有待于深入研究。回顾一下从生产力范畴的提出到生产力标准范畴确立的历史,既是深入研究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