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70多年前的1934年10月,由于“左”倾错误进一步发展的恶果,中央红军主力被迫实行战略转移。长征开始后,“左”倾领导人又犯了退却中的逃跑主义错误。在连续突破国民党军队布置的四道封锁线之后,红军和中央机关人员由撤离根据地时的8.6万多人锐减到3万多人。在严酷的事实面前,党和红军内部对错误领导的不满并要求加以改换的情绪愈益明显。这时,蒋介石又调兵遣将,企图使中央红军陷入其布下的罗网。在这紧急关头,毛泽东同志建议放弃在湘西同红二、六军团会合的计划,改向贵州挺进。这一建议得到许多人的赞同和支持。中央红军占领湖南通道后很快…  相似文献   

2.
1934年10月,中央红军因第五次反“围剿”失利,被迫开始战略大转移。这一重大军事行动的落脚点是经过五次变更,最后才定在陕北的。中央红军最初的目标,是到湘西去与红二、红六军团会合,在那里建立新的苏区,并准备反攻。红军在向湘西转移途中,遭到国民党军队的层层堵截。12月初,红军过湘江后,损失逾半,由8万多人减少至3万多人。这时,蒋介石已觉察到中央红军的战略意图,立刻凋集重兵,在红军必经之地布置好口袋形阵势,等候红军钻入,企图一网打尽。在此紧要关头,毛泽东建议改向敌军力量薄弱的贵州进军。他的主张得到许多人的赞同…  相似文献   

3.
一代伟人毛泽东意志如钢,平时不轻易流泪,即便爱子毛岸英在朝鲜战场光荣牺牲,他也未在公开场合落泪。然而,在那漫漫长征路上,毛泽东却情不自禁数次流下了滚滚热泪。乌江南岸,一哭贵州“干人”1934年湘江血战后,中央红军由长征开始时的8.6万人锐减为3万。在危急时刻,毛泽东力挽狂澜,指挥主力红军避实击虚,向敌人兵力空虚的贵州  相似文献   

4.
黎平会议后,中央红军挥师西进,向贵州腹地进击,把蒋介石围堵红军的十几万大军甩到了湘西,取得了战略的主动权.  相似文献   

5.
汤胜利 《党史博采》2005,(12):20-22,36
毛泽东是意志如钢的革命伟人,平时轻易不流泪。但是,在那悲壮的长征路上,他也情不自禁地数度流下了滚滚的热泪。乌江南岸毛泽东挥泪送衣给干人1934年底,湘江惨败后,中央红军主力损失过半。为挽败局,毛泽东力排众议,在王稼祥、张闻天等人的支持下,使仅存的红军主力,避实击虚,进入了兵力空虚的贵州省境。进入贵州境内的红军指战员们,惊异地发现,贵州的穷人分外贫困,被形象地称为“干人”。因为,他们的血汗,已被多达156种的苛捐杂税榨得一干二净。所以,红军所到之处,到处都是向他们求乞的贵州“干人”。这中间,有老人、有小孩、有男人、有女人,…  相似文献   

6.
在1934年11~12月中央红军长征经过广西期间,蒋介石组织了包括中央军、湘军与桂军在内的多股兵力参与到对红军的追剿中,企图将红军剿灭于湘江之东。虽然面临着三股力量的围追堵截,红军最终还是突破了蒋介石精心布置的第四道封锁线。红军渡过湘江后,国民党各派势力之间互相攻讦指责对方阻击不力。社会舆论起初将追剿计划失败的责任归结于何键的湘军和蒋介石的中央军,随着红军西进贵州以后,又将责任延伸到桂系。中央红军最终能够通过广西,依靠的是广大红军将士们的浴血奋战和以毛泽东为代表的共产党人纠正"左"倾错误路线的努力。所谓桂系"让路"说暴露出了国民党内部各派势力之间的明争暗斗,从而给英勇作战的红军突破第四道封锁线并最终通过广西提供了一定的条件。  相似文献   

7.
毛泽东泪洒长征路汤胜利毛泽东是意志如钢的革命伟人,平时不轻易流泪,但是,在那悲壮的长征中,他情不自禁数度洒下了滚滚热泪。乌江南岸一哭贵州"干人"1934年底,湘江血战后,毛泽东在大多数同志的有力支持下,力挽狂澜。仅存的主力红军,按毛泽东的意见,避实击...  相似文献   

8.
娄山关,扼川黔要道,两侧峰插云天,谷底路通一线,自古以来便是兵家必争之地。 1935年1月,西风烈烈,霜月寒天。娄山关上又一次响起了声声战鼓。中央红军在毛泽东、周恩来、王稼祥、张闻天、朱德等人率领下,突破乌江天险进军遵义城,红一军团几经战斗夺下娄山关。遵义会议后,红军二渡赤水再次激战娄山关。战斗激烈之时,一度短兵相接、白刃相搏,将近傍晚时分,终于攻下娄山关,打开了唯一的人川通道。红军没有成为第二个石达开,这支勇不可当的队伍在遵义打了漂亮的一仗,夺取了长征以来的第一个大胜利,让蒋介石的“咒语”最终成了一个笑话。这座古来“鏖战急”的关隘,也因这两场战役而被载人中国革命史册。  相似文献   

9.
1934年,中央苏区第五次反围剿失利,当年10月,中央红军被迫放弃根据地,实施战略转移。中央红军经一年多艰苦转战,途经十二省,行程两万五千里,最终到达陕北。在伟大的长征中,一路上为红军提供敌军情报的主要是军委二局,他们通过破译敌军密电,为红军战胜敌人的围追堵截立下了大功。对军委二局的特殊功勋,毛泽东主席曾多次给予高度评价,他说:“长征有了二局,我们好像打着灯笼走夜路”,“没有二局,长征是很难想像的”。  相似文献   

10.
《湘潮》2016,(12)
正"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从江西于都出发,循着当年中央红军的足迹,我们经过广西、湖南、贵州、四川、云南、甘肃等省区,踏寻中央红军长征出发地纪念馆、长征突破湘江烈士纪念馆、湘江战役纪  相似文献   

11.
“政治工作是红军的生命线”,①是长征胜利的重要保证,也是党的一切工作的生命线。无论过去和现在,政治工作在党的事业中都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发挥着巨大的作用。一、政治工作与遵义会议的召开。王明“左”倾冒险主义的错误领导,导致了红军第五次反“围剿”的失败和长征初期的严重挫折。红军在突破第四道封锁线的湘江战役中蒙受了惨重伤亡,中央红军从长征出发时的人万六千余人锐减为三万余人。李德、博古不顾蒋介石调集重兵围歼红军的严峻形势,坚持中央红军到湘西与红二、六军团会合的计划,使中央红军濒临全军覆灭的境地。在中国共…  相似文献   

12.
正关于红军长征的伟大历史意义,在中央红军到达陕北,与陕北红军会师后,毛泽东在《论反对日本帝国主义的策略》一文中评价道:"长征是历史纪录上的第一次,长征是宣言书,长征是宣传队,长征是播种机。"长征是宣言书。它向全世界宣告,红军是英雄好汉,帝国主义者和他们的走狗蒋介石等辈则是完全无用的。长征宣告了帝国主义和蒋  相似文献   

13.
中国工农红军的二万五千里长征,是中国无产阶级的伟大壮举,是中国革命转危为安的根本转折,是世界革命史上的奇迹。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在长征中制订并执行了各民族平等、少数民族自治、尊重少数民族风俗习惯和宗教信仰自由、反对民族压迫、欢迎少数民族同胞参加红军和少数民族上层结成统一战线的正确政策。因而红军长征途中得到了苗、瑶、彝。回、藏等各民族人民及上层阶层的帮助和支持,各少数民族对长征的胜利也作出了巨大贡献。1934年底,根据毛泽东的建议,中央红军渡过湘江进入广西西延山区,也叫老山界。这是中央红军长征后…  相似文献   

14.
通道会议会址考证中央红军长征到达湘西以后,中央主要领导人曾于1934年12月11日在通道召开过一次小型会议,讨论红军的前进方向问题,史称"通道会议",或"通道转兵"。关于这次会议的会址,现有不同说法。大部分著作说是在通道县城召开的,近来又有人在文章、...  相似文献   

15.
正二万五千里长征,彪炳千秋。毛泽东同志在讲到中央红军长征时,有过一段著名讲话:"讲到长征,请问有什么意义呢?我们说,长征是历史记录上的第一次,长征是宣言书,长征是宣传队,长征是播种机。"说它是宣言书,那是因为"它向全世界宣告,红军是英雄好汉,宣告了帝国主义和蒋介石围追堵截的破产";说它是宣传队,那是因为"它向十一个省内大约两万万人民宣布,只有红军的道路,才是解放他们的道路";说它是播种机,那是因为"它散布了许多种子在十一个省内,发芽、长叶、开花、结  相似文献   

16.
正1935年5月29日,红一军团第二师第四团22名突击队员冒着密集的弹雨,脚踏摇晃的铁索,飞夺泸定桥。红四团随即攻克泸定县城。至6月2日,中央红军全部渡过大渡河。蒋介石"化红军为石达开第二"的企图彻底破产。大渡河行动始于安顺场,收官于泸定桥,虽前后不到10天,却是长征中最险恶的战斗之一。红军之所以能在逆境中突围,靠指挥员的正确决断,更靠红军政治优势和将士们的大无畏英雄气概。红军行军路线不是坦途,而是一条近乎绝望的险路。当时,红军后有数十万大军追赶,前有  相似文献   

17.
正四渡赤水是1935年初中央红军长征中,在贵州、四川、云南3省交界的赤水河流域同国民党军进行的运动战战役。1935年1月上旬,中央红军长征到达贵州遵义地区。中旬,中共中央政治局在遵义召开扩大会议,纠正了王明"左"倾冒险主义在军事上的错误,实际上确立了毛泽东在红军和中共中央的领导地位。这  相似文献   

18.
在红军长征中,时任中央政治局常委的陈云发挥了独特作用。他担负起指挥红五军团掩护中央红军转移殿后的艰巨任务;他在遵义会议上坚定支持毛泽东的正确主张,为确立毛泽东在红军和党中央的领导地位作出重要贡献;他为红军长征的胜利推进,为赢得共产国际对以毛泽东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逐步形成的支持作出重要贡献;他为后人留下了解遵义会议和红军长征的珍贵历史文献,是中国共产党向世界宣传中国工农红军长征的第一人。  相似文献   

19.
《当代贵州》2012,(2):59
温先星(1914—1990),江西人。1932年参加红军,1935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先后参加了中央苏区第三、四、五次反围剿斗争和长征,在中央红军转战贵州期间,和王占秋、曾思玉一起在龙里县一个区公所,俘虏、教育、释放了数倍于己的当地军政官员,制造了红军大部队不日要拿下贵阳城"活捉蒋介石"的声势,并准确向中央红军传送了"蒋介石在贵阳"的战略情报,是红军"兵临贵阳"的亲历者。温先星、王占秋、曾思玉3人的侦查和佯动,情报准确,使滇军部队受蒋介石命令离滇赴黔、云南空虚,中央红军的"兵临贵阳逼昆明"战略  相似文献   

20.
正现在,人们从许多描写长征的文字资料中可以得知,当年中央红军在长征途中于哈达铺镇休整时,通过镇邮局里的国民党报纸,知道了陕北还有一块地方有共产党的组织和红军队伍,于是,毛泽东和中央领导人开会研究,做出中央红军到陕北落脚安家的决定。然而,事实上,在看到报纸之前,毛泽东曾与当地的回族阿訇谈经论道,对红军北上落脚陕北心中已经有了底。这到底是怎么一回事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