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王四达 《理论学刊》2012,(7):56-60,128
社会现代化与人的现代化犹如“硬件”与“软件”的关系.中国当前的社会状况是“硬件”先行但“软件”滞后.这种状况源自历史与现实的纠葛:古代中国宗法专制与政治专制的相互胶结形成与之相适应的奴役伦理;近现代以来,中国的思想精英们虽洞察了伦理觉悟与政治转型的关系,中国社会也经历了清末民初的道德启蒙、新中国的共产主义道德教育和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但伦理觉悟的历史课题并没有真正完成;现代心理基础的缺失使中国的政治转型缺乏内在的生命.因此,只有先唤醒官员的伦理觉悟,深化政治体制改革,培育国民的现代心理基础,中国社会的现代转型才会具有真实的生命力.  相似文献   

2.
在从传统到现代的转型中,中国政治文化、社会与国家呈现非同步发展特征.固然政治社会的底层改造乃是根本问题,然而我国实际经历了政治国家先于政治社会改造的次序.在新的历史时期,政治社会的底层改造并未完成,现代政治文化的启蒙仍是一个长期过程.  相似文献   

3.
王仕国 《求实》2004,2(11):35-37
科学发展观在阐明新的发展理念的同时,包含着极为重要的社会主义政治伦理建设的价值取向实现社会主义社会公正的价值取向,坚持以人为本的政治伦理的价值取向和建设社会主义全球政治伦理的价值取向.科学发展观的政治伦理价值取向将保证中国社会发展继续沿着正确的方向和目标健康前行.  相似文献   

4.
近代西方"政治革命"直接造就了"市民社会"与"政治社会"的分离,在促成公民身份的同时还最大限度地发展了私人任性.马克思指出,"政治解放"的局限性必须由"人类解放"来克服."不间断"的无产阶级革命乃至一定时期的无产阶级专政,是实现"人类解放"的一般途径."政治解放"不仅导致了"市民社会"与"政治社会"的分离,同时还促成了西方近代民族国家的产生.资本主义的自由与任性不仅造成了劳资间的对立和斗争,而且还导致了民族国家发展的不平衡性.阶级剥削和阶级压迫必然件随着民族利削和民族压迫的内容.无产阶级革命也必然会采取民族解放的形式,而民族解放也自然成为从"政治解放"走向"人类解放"的一个必由环节.在社会主义条件下,民族解放的价值关切则是民族和谐.  相似文献   

5.
社会流动是社会有机体新陈代谢的重要组成部分,起着优化社会结构的重大作用,对社会的发展和稳定具有重要意义.现代社会分层或分化推动着社会"从身份到契约"的转变,对社会结构发挥了调整和改善的功能,从而在社会结构的生成上为社会的政治稳定准备了条件.  相似文献   

6.
刘新庚  罗雄  杨尚昆 《探索》2007,(6):131-135
思想政治教育"战略制导型"方法体系是与现代社会相适应的新型思政方法体系,是对传统思政方法体系的扬弃和发展.传统思政方法体系出现了价值导向的过时性、内容要素的滞后性、结构关系的不合理性等战略缺失问题.创建"战略制导型"方法体系是丰富和发展党的执政方法理论的客观要求,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在思想方法上的现实需要,是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理念及其内在要素现代发展的必然要求.必须以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理论为依据,以"宏观驾驭、战略导引"价值理念为主导,以基本方法和特殊方法为基础,以决策方法和调控方法为支柱,以信息方法为纽带,以"人体智能协控模型"为机制,建构一个理论上学科气息浓、理念上战略制导性强、内容上时代立意新、结构上体系严谨度高的现代新型思想政治教育方法体系.  相似文献   

7.
科学发展观在阐明新的发展理念的同时 ,包含着极为重要的社会主义政治伦理建设的价值取向 :实现社会主义社会公正的价值取向 ,坚持以人为本的政治伦理的价值取向和建设社会主义全球政治伦理的价值取向。科学发展观的政治伦理价值取向将保证中国社会发展继续沿着正确的方向和目标健康前行。  相似文献   

8.
周恩来同志在长期的中国革命和建设过程中形成了鲜明的政治伦理思想。"诚恳老实地为人民服务"的政治伦理核心价值理念、政治伦理主体修养论、政治伦理的整体利益观、鲜明的政治伦理品格、新型的国际政治交往伦理等构成了周恩来政治伦理思想的基本内容。周恩来政治伦理思想继承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政治伦理思想,丰富和充实了毛泽东政治伦理思想,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伦理建设的宝贵理论财富。  相似文献   

9.
毛泽东政治伦理思想是毛泽东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现实相结合的产物。把毛泽东政治伦理思想置于整个中国近现代史的主题“中国向何处去”来考察,我们可以看出毛泽东政治伦理思想的核心就是要实现人民当家作主。实现中国的现代化。人民当家作主的政治伦理价值理念对于我国的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具有重要价值和意义,特别是对当前我国的政治体制改革和政治文明建设具有一定的规范意义。  相似文献   

10.
思想政治教育现代转型是思想政治教育为适应现代社会而进行的以实现自身现代化为目标、以科学化和人本化为特征的整体性的结构转变。外部环境改变、现时的党情社情、思想政治教育自身困境是思想政治教育现代转型的现实依据。思想政治教育转型的路径为:转型社会提出了思想政治教育有用性的需求,这种价值关系范畴转化为对思想政治教育功能转型的诉求,而功能的发挥最终又落实到思想政治教育的结构转型。  相似文献   

11.
党的三代领导核心与我国现代化模式的演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我国现代化建设进程中,党的三代领导核心联系当时的实际,确立了不同的现代化发展道路,形成了不同的现代化模式:第一代领导核心形成了国家工业化模式;第二代领导核心形成了全面发展模式;第三代领导核心继承、丰富和发展了全面发展模式,、现代化模式的不断演进,极大地推动了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不断向前发展.  相似文献   

12.
刑事古典学派有两种类型,即旧派相对主义和旧派绝对主义.前者可以贝卡利亚为代表,其功利主义的意志自由理论是建立在经验论基础之上的,在刑罚本质问题上达到了功利主义与报应刑主义的统一;后者可以黑格尔为代表,其意志自由理论则以唯理论为基础,将具有自我意识的成人的意志自由作为犯罪与责任能力的基础,没有割裂刑罚报应中的道德评价与法律评价.  相似文献   

13.
领导干部选拔任用的合法性是社会广泛关注的热点问题,事关人民群众对党的信任和党的事业的发展。由于市场经济中一些不良风气的影响,致使当前我国领导干部选拔任用的合法性存在不足。要从完善领导干部选拔任用标准、加强领导干部选拔任用的法律法规建设,以及落实领导干部选拔任用过程中人民群众的知情权、选择权、参与权和监督权等几个方面来提高领导干部选拔任用的合法性。  相似文献   

14.
人类的产生使处于原始自在统一状态的物质世界出现了真正意义的分化,使这种分化得以实现的真正动力是实践;也正是在人类改造世界的实践中,分化的物质世界不断呈现出具体的历史的统一。物质世界的分化与统一是在实践中实现的,同时也是随着人类实践的发展而不断发展的。  相似文献   

15.
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把人的发展、人的现代化和社会主义联系起来,提出并形成了社会主义人的现代化思想。马克思、恩格斯关于人的学说为社会主义人的现代化思想提供了牢固的思想基础;列宁则关注和重视人自身的发展和完善问题,并形成了一个庞大的思想体系;毛泽东把人的作用和发展置于相对独立的位置上,更重视其在革命和建设中的意义。  相似文献   

16.
行政信息公开法制化是对行政自由裁量权的适当限制,是构建诚信及服务型政府的需要,同时,行政信息公开法制化是构筑确保民主、保障人权、协调多元利益、反腐倡廉的和谐社会法律机制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17.
电子信息产业是福州的支柱产业,抓住新机遇,促进物联网产业的跨越发展,是实现"十二五"发展目标、推进福州跨越发展的关键。福州的物联网产业发展机遇与挑战并存。福州应瞄准未来市场需求和技术发展趋势,把物联网产业作为战略性新兴产业重点,以提高产业核心竞争力。  相似文献   

18.
构建生态型政府是缓解生态环境危机的现实抉择,是生态文明建设的映射与彰显,是自主创新、谋求发展的理性选择。生态型政府是政府行政管理行为创新的高级形态,旨在实现政府对社会公共事务管理的生态化,对内部事务管理的生态化,以及公务行为的生态化。构建生态型政府的路径包括:树立和谐共生、生态优先的政府执政理念;构建社会服务职能与生态服务职能并举的政府职能体系;构建生态功能与行政功能协同治理的政府体制;构建基于利益相关的多元生态治理模式;健全政府生态制度,椅筑生态法律政策体系;倡导绿色GDP的政绩考核体系等。  相似文献   

19.
文化保守主义儒化派是当今活跃于中国思想领域中的一种重要社会思潮。其核心观点是“儒化中国”、“儒化共产党”。这些观点充分表明文化保守主义儒化派的观念体系和政治主张具有鲜明的意识形态性。我们必须划清弘扬优秀民族文化与“复兴儒学(儒教)”的界限,高度警惕文化保守主义儒化派对我们的影响。  相似文献   

20.
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具有向度性。“向”是旗帜和形象,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纵的拓伸,关系到我们在思想上、精神上举什么旗帜;“度”是社会主义制度条件下精神文明横的延展,关系到能否始终坚持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目前我国的精神文明建设在确保社会主义方向以及在此前提下精神文明建设的进程和状态上都面临严峻挑战。要立足于中国国情,在发展中实现“向”与“度”的协调统一,切实推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