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论社会历史中人的需要●聂文军一需要的主观性与客观性人的需要,种类繁多,内容丰富而具体,就其性质而言,社会历史中的人的需要,既是客观的,同时又带有主观的色彩。首先,人的需要是客观存在的,具有客观性。人作为生物的自然性存在,其吃、喝、住、穿等基本物质生活...  相似文献   

2.
如何认识人在历史中的选择,是当前历史哲学领域争论的一个热点问题。本文试谈一点个人看法。一、人的选择是社会历史中的普遍现象所谓人的选择,就是在既定的历史条件下,面对社会生活未来发展多种可能的方向、目标和方式,人们有意识有目的地选取其中一种方向、目标和方式。它以认识上的选择为起点,表现为肯定某种目标和方案,同时否定另外一些目标和方案;以实践上的选择为终结,表现为用行动去促进某种可能性的实现,并阻止其他可能性变为现实。认识上的选择和实践上的选择是由此及彼、循环不已的前进过程。  相似文献   

3.
<正> 进入新时期以来,文学批评获得了长足的发展,无论是就批评的主体性的凸现、批评的模式和方法的多样化,以及由此造成的批评的整体风貌而言,都堪称五四以来的第二个繁荣时期。这种繁荣给文学批评带来的收获,一是为多种流派、多种风格、多种模式和方法的批评趋于成熟和定型,在共竞共荣中求得发展提供了实践的基础和现实的可能性,二是对建国以来尊于一统的社会历史批评提出了直接的挑战和冲击,  相似文献   

4.
张跃 《思想战线》2001,27(4):39-43
社会主义精神文明与资本主义精神文明都是社会历史发展的必然结果.但是,不同社会形态下不同性质的精神文明产生的基础各异,所体现的指导思想、服务对象、社会道德风尚、文化建设亦不同.两种精神文明除本质差异外,也反映着当代人类文明进步的某些共性.在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过程中,既要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和指导思想,也需要吸取包括资本主义在内的当代人类精神文明发展中的积极成果,为我所用.  相似文献   

5.
论交往在社会历史发展中的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历史唯物主义认为 ,人类社会的发展是一个从封闭到开放 ,从地区到世界的进步过程 ,在这个过程中人们之间的交往起着很大的推动作用。一、人类社会的历史 ,就是以生产力发展为背景 ,以满足人各方面的需要为目的的交往史150多年前 ,马克思恩格斯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明确表述 :“人类社会的历史既是生产的历史 ,又是交往的历史 ,首先是生产的历史。而生产的本身又是以个人彼此之间的交往为前提的。”在这里马克思、恩格斯把交往与生产放在一起来考察 ,既明确了生产的决定性质 ,又突出了交往的地位和作用 ,并指出 :“……在整个历史发展过…  相似文献   

6.
孙德忠  王峰 《湖北社会科学》2006,45(12):126-128
社会记忆的实质内容是对人类在实践活动中形成的主体能力和本质力量的凝结、积淀和破译、复活的双向过程。随着生产力和物质技术水平、社会交往状况、认知思维能力的发展以及文化样态的呈现方式的历史发展,社会记忆大致经历了神话传说、口承记忆、文字符号等几个阶段的历史类型。  相似文献   

7.
张敬 《青年论坛》2009,(2):18-20
以人为本是邓小平社会发展观的重要思想,贯穿于邓小平理论的始终。邓小平关于社会主义发展的主体,发展动力,发展目标,发展观的核心等方面的论述中充分体现了这一思想,邓小平以人为本的发展观给我们以深刻的启示。  相似文献   

8.
萨特一生的哲学思想,大体上经历了三个相对独立的发展阶段。第一阶段是力图超越其他哲学家特别是柏格森和胡塞尔的哲学思想,但又尚未形成自己独立的思想体系的时期;以《想象力》、《想象的心理学》和《自我的超越》为代表;第二阶段  相似文献   

9.
异化方法是指这样一种认识社会历史的方法:肯定有某种抽象的、固有的、完美的、真正的人性或人的本质的存在;在人类社会的某一发展阶段,这种人性或人的本质发生了异化,原来的人异化为“非人”、“假人”;而在人类社会的未来阶段,异化将被清除或扬弃,这种人性或人的本质得到复归,从“非人”、“假人”复归于“真人”。简言之,异化方法就是  相似文献   

10.
论创造与人的存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宋洪云 《前沿》2009,(11):34-37
创造之于人的存在有事实和价值双重意义。人之为人就在于他在动物进化的自然延长线中自为地发展了新的进化机制,即人自身的历史创造。人类只有在实践活动中,才能不断超越其动物性生存方式,形成和不断提升自身的理想性、享受性和充满激情的生活方式;正是人的创造性的积累和不断提高,才推动了人类社会不断向自由前进的历史进程。人的创造性活动造就了人自身,并构成了人类发展史的主旋律。充分认识创造对于人存在的意义,自觉张扬和发挥人的创造激情和能力,对建设创新型社会和中国社会的发展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11.
施俊镇 《公安研究》2007,(7):38-41,70
随着我国社会转型与经济转轨的深入推进,游离传统管理体制之外的社会人的数量不断增加,对公安机关传统管理模式与社会治安工作带来巨大冲击。准确界定社会人的内涵与外延,明确社会人管理的重点与难点,实现公安机关既管理好社会人又服务好社会人的目的十分重要。  相似文献   

12.
苗族是我国人口较多的一个少数民族。据1982年全国人口普查统计,在国内有五百零三万多人,主要分布在黔、湘、滇、桂、鄂、川、粤七省区,其中分布在贵州的就有二百五十八万多人,占国内苗族总人口的一半以上。苗族除黔东南和湘西(包括黔东北和川东南)两片较大的聚居区外,其余都是处于大杂居,小聚居的状态。  相似文献   

13.
马克思在科学实践观的基础上创立了唯物史观,揭示了物质生产活动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和先决条件,论证了社会实践是人与自然完成了的本质的统一,阐述了"现实的个人"是唯物史观考察社会历史的出发点和前提,揭示了人的实践活动的物质动因是社会的基本矛盾,分析了社会历史发展和个人全面发展相统一的过程。马克思为我们科学地认识社会历史现象、分析和研究社会的基本矛盾及运动规律性提供了可靠的哲学依据。  相似文献   

14.
韩文书 《传承》2009,(20):92-93
萨特作为20世纪法国杰出的存在主义代表,其前期的自由观是当时法国社会状况的哲学伦理反映。萨特坚持绝对自由观点,认为存在即自由、人的价值、意义等都是在人的自由行动中得到体现和实现;人的自由在选择中实现,人要为其选择承担完全的责任。萨特的自由观具有主体性的特点,但也存在形而上学等明显不足。  相似文献   

15.
萨特作为20世纪法国杰出的存在主义代表,其前期的自由观是当时法国社会状况的哲学伦理反映.萨特坚持绝对自由观点,认为存在即自由、人的价值、意义等都是在人的自由行动中得到体现和实现;人的自由在选择中实现,人要为其选择承担完全的责任.萨特的自由观具有主体性的特点,但也存在形而上学等明显不足.  相似文献   

16.
萨特“历史人学”思维发端探寻□彭建渝“历史人学”是萨特在他的第二部哲学大作《辩证理性批判》中所企图完成的人学理论新建构,这种人学新理论不再基于一种纯粹的哲学本体论,而是基于具体的社会历史情景中的人的实践。探讨萨特“历史人学”的出发点,寻找其思维发端,...  相似文献   

17.
文化与哲学实质上是互融互动的关系。从社会文化层面看哲学的动因,作为文化方式和文化成果的哲学是由于人自身走向开化和文明的需要和结果,也就是说,社会文化是促使哲学产生,并推动哲学发展的重要的力量源泉。  相似文献   

18.
<正> 应该承认,新时期中国文学批评的发展是以传统的社会历史批评为触发点的,对于长期定于一尊的传统社会历史批评的突破与发展,随着西方各种新的批评流派与方法的引进,构成了中国文学批评活跃而多元的格局。然而,人们的所谓传统往往是指解放以来的某些左的或封闭式的社会历史批评,这种批评和历史上的社会历史批评区别很大,并且受到苏联批评界的影响,和中国特定的政治、文艺形势紧密相关。因而,对这种传统的突破与反思,并不能看成是对整个社会历史批评的反拨,我们的所谓开放的社会历史批评也不是以这种传统为基础,而是以整个社会历史的批评为基点。这里的开放,一方面要科学地全面总结研究社会  相似文献   

19.
]传统的历史学研究一直习惯性地将历史看作认知过去的媒介,将阅读历史文本当作了解历史的重要手段。而随着对“民族主义”极其在近代历史上产生的影响的反思,在学术界引发了究竟是过去之历史造就今日之民族,还是今日之民族创造过去之历史的争论。本文认为,探讨民族历史的建构,不是论辩历史事实或历史真实之间的关系,而是力图打破以往历史叙述结构的稳定性。历史研究应该从传统上关注特定政治人物的思想和行动之政治史,转而关心民族历史中那些普通人的态度与信仰。“人类学转向”应成为新叙述史的形式之一。  相似文献   

20.
社会发展与历史进步是一个辨证运动的过程,也是一个经济与道德双向建构的过程。在此过程中,不同历史时期的主体对未来社会历史的发展趋势构筑不同的梦想,主体梦想产生各种激励力量,改变与超越现实,使社会发展历史进步的合规律性与合目的性真正统一起来。梦想力量呼唤培育与扩充社会正能量,无论是主体指导思想所蕴藏的正能量、还是主体情感意志与道德所内涵的正能量,都是自内而外、自下而上助推梦想力量不竭的源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