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正1935年6月中旬,工农红军一、四方面军在懋功胜利会师。随后,中共中央确立战略方针北上川陕甘创建根据地。张国焘对中央的战略方针阳奉阴违,自恃人多势众,一意孤行,坚持南下路线。一、四方面军混编为左右两路军后,朱德与张国焘同在左路军。其间,张国焘独断专行,执意南下,朱德的处境十分困难,可他临大节而不辱,斗智斗勇,最终把左路军引上北上的路线,实现红军一、二、四方面军总会师。  相似文献   

2.
1935年6月中旬,中央红军翻越终年积雪的夹金山,与红四方面军在四川西部的懋功会师。会师后,中共中央确定北上建立川陕甘根据地的战略方针。8月,两个方面军混编为左、右路军北上。毛泽东、张闻天、周恩来、徐向前、陈昌浩等率中央机关和前敌指挥部随右路军行动;朱德、张国焘、刘伯承等率红军总司令部随左路军行动。然而,张国焘对待北上方针是口头上拥护,实际上抵制。他不顾中央的一再劝告,顽固推行错误的南下方针,直至另立"中央",分庭抗礼。  相似文献   

3.
1935年6月,红一、四方面军会师后,张国焘与党中央就下一步的战略方针发生了分歧:党中央主张北上,张国焘主张西进。张国焘率左路军抵达阿坝后,拒绝北上,后率左路军南下,于同年10月另立中央。张国焘的分裂,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前所未有的分裂。毛泽东甚至作了被敌人打散、最后到白区做工作的打算。  相似文献   

4.
《党史天地》2007,(8):71-72
毛泽东和陈昌浩、徐向前商量:派一个团带马匹、粮食去接济 陈昌浩问:如果左路军北上不成,大家是否可以考虑南下 包座一战后,徐向前、陈昌浩、叶剑英的右路军各部散布于上、下包座附近地区,一边休整,一边等张国焘、朱德、刘伯承的左路军向班佑地区集中,然而左等右等,未见左路军动静。已是8月底了,毛泽东非常着急,与徐向前、陈昌浩商量后研究如何使张国焘带军北上。兵贵神速,继续耽误,敌以险设防,则会大大增加北上难度。  相似文献   

5.
“彭总救过我的命。”叶剑英谈到彭德怀 ,总是这样说。这两位共和国元帅、开国元勋 ,在中国革命的漫长岁月中共同战斗 ,无私奉献 ,结下了深厚的友谊。团结一心 ,挫败了张国焘的分裂主义阴谋1935年遵义会议后 ,三军团参谋长邓萍不幸牺牲。当时 ,军团长彭德怀和政治委员杨尚昆就建议中央军委派军委第一纵队司令员叶剑英前来三军团接任。叶剑英在危难之际 ,奉命到三军团任参谋长 ,协助彭德怀、杨尚昆指挥作战。1935年6月18日 ,中共中央和中央红军主力与红四方面军在懋功胜利会师。党中央根据“华北事变”后全国抗日民主运动高涨的形…  相似文献   

6.
杨勇将军在波澜壮阔的革命生涯中 ,曾两次执行护卫任务 :一次是红军时期 ,任团政委的杨勇奉彭德怀之命 ,率部护卫毛泽东和中央机关走过长征路 ;另一次是解放战争时期 ,任纵队司令员的杨勇奉邓小平之命 ,率部护卫刘伯承司令员和中共中央中原局机关北渡淮河 ,开辟淮西根据地。这两次非同寻常的经历 ,既是杨勇将军革命生涯中不平凡的辉煌之笔 ,也有一些刻骨铭心的教训深深地印刻在了他的心里 !彭德怀异常严肃地对杨勇说 :“你们团的任务 ,就是掩护中央机关人员 ,保障他们的安全 !”193 5年 9月 3日 ,率左路军进抵阿坝地区的张国焘突然给中央领…  相似文献   

7.
1936年6月,战胜张国焘错误路线后,朱德率左路军来到道孚、炉霍、甘孜一带休整。此间,经验丰富的朱德同志发现,饱受了张国焘错误路线之苦的将士们虽意志顽强,但却身体虚弱,精神不够振作。于是,在他的亲自策划下,左路军将士在长征途中的西北高原上举行了一次特殊的、别开生面的运动会。 左路军总部关于举行运动会的通知一下达,全军将士群情振奋,以极大的热情,不分早晚地投入到了各种训练之中。一些部队还举行了宣誓活动,指战员们纷纷表示:一定要练出好成绩,向关心我们的朱总司令汇报。  相似文献   

8.
正坚持北上方针背景1935年6月,中共中央率红一方面军到达四川懋功,与红四方面军胜利会师。中共中央提出了北上的方针,但领导四方面军的张国焘却提出南下川、康边的方针,想偏居一隅、逃避革命。事件为消除分歧,党中央在懋功县两河口召开政治局扩大会议,讨论并制定了两军共同北上的战略方针。张国焘在会上也表示同意北上,但实际上仍想避  相似文献   

9.
1931年4月,王明主持中共中央工作,推行“左”倾路线,把张国焘派到鄂、豫、皖根据地。张一到此地就撤销了鄂、豫、皖边区特委,把党政军大权抓到手上。不久,蒋介石亲任鄂、豫、皖剿匪司令,出动30余万人,分左、中、右三路军“围剿”鄂、豫、皖根据  相似文献   

10.
关于一封电报的考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工农红军第四方面军战史资料选编 (长征时期 )》收入了《朱德、张国焘、彭德怀提出作战部署致中央军委及二、四方面军电》 ( 1 936年 1 0月 2 5日 1 6时 )。这份电报是张国焘盗用了朱德、彭德怀的名义发出的。张国焘打着“宁夏战役”的幌子 ,兜售其逃跑主义路线 ,对抗中央“击破南敌”的正确决策 ,这才是历史的真实。  相似文献   

11.
《湘潮》1986,(11)
红军长征时,我二十五岁,在红五军团任参谋长。部队到达四川懋功与四方面军会师时,在是否北上的问题上,张国焘与党中央发生了严重意见分岐。张国焘自恃人多枪多,大搞分裂活动,不赞成北上,主张到新疆去,  相似文献   

12.
程美东 《党史文汇》2000,(10):21-23
(一 )1936年 7月初 ,从湖南北上的红 2和红 6军团到达甘孜 ,与红四方面军会师。这两个军团的领导人贺龙、关向应、任弼时以及随左路军行动的朱德、刘伯承等都坚决要求北上 ,红四方面军广大指战员也希望北上。曾和张国焘长期工作过、被其视为密友的共产国际代表林育英自19 35年 11月来到陕北后 ,也多次电告张国焘 ,指出“共产国际完全同意中国共产党的政治路线”。同时为顾全大局 ,逐渐消弭张对中央的对抗 ,林育英还建议张国焘“成立西南局 ,直属代表团 ,兄等对中央的原则上的争论 ,可以提交国际解决”。在内外交困的处境下 ,张国焘被迫答应…  相似文献   

13.
<正>彭德怀是著名军事家,平江起义的主要领导人和红三军团的创建者。在长征中,他先后担任红三军团军团长和陕甘支队司令员,率部纵横11省,驰骋二万五千里,抢关夺隘,抢险飞渡,突破数十万国民党军的围追堵截,克服常人难以逾越的恶劣自然环境,并同张国焘分裂活动进行了坚决斗争,为长征胜利作出了重大历史贡献。  相似文献   

14.
彭德怀同志是我国无产阶级革命家、军事家。他一生对党和人民忠心耿耿,为新中国的创立和发展立下了不朽的功勋。本文记叙的是彭德怀同志反对张国焘分裂活动斗争的几个片段。  相似文献   

15.
1935年4月,张国焘擅自决定红四方面军放弃川陕根据地,向岷江以西进发,于6月12日与毛泽东、周恩来、朱德等率领的红一方面军在懋功会师。两军会师后,中央决定红一、四方面军分两路北上,并任命张国焘为红军总政委。可是,当两路红军刚过了草地,张国焘又擅自命令由他率领的左路军和右路军中的红四方面军部队掉头南下,重新越过草地向川康边退却,并于10月5日在卓木雕另立中央。结果,使红四方面军在不  相似文献   

16.
凌江 《湘潮》2006,(10):30-31
1934年10月,时任红三军团保卫局执行部长的杨奇清,参加了长征。翌年6月,中央红军和张国焘率领的四方面军在四川懋功(小金)会师。26日,党中央在两河口召开政治局会议,决定红军继续北上,建立川陕根据地。张国焘自恃四方面军人多枪好,向党中央争权。他故意夸大向北发展的困难,主张  相似文献   

17.
少华 《党史文苑》2014,(12):11-21
距离陕北越近,张国焘心情越是忐忑。1936年10月10日.他致电中央,提出尽早与毛泽东见面,询问会面地点。当时,毛泽东和中央机关驻在保安,路途较远,彭德怀带领的红一方面军前敌指挥部驻打拉池,距会宁仅两日路程。中央决定先派彭德怀代表红一方面军主动去会宁会晤张国焘、朱德,然后再派周恩来代表中央从保安前往迎接。  相似文献   

18.
被邓小平誉为"革命元老"的杨尚昆同志对红军长征的胜利做出了重要的贡献。长征初期,他和彭德怀一起指挥红三军团英勇奋战,保障了中央纵队的安全转移,为遵义会议的召开创造了条件;遵义会议上,杨尚昆旗帜鲜明地支持毛泽东的领导;遵义会议后,杨尚昆和彭德怀一道指挥红军为成功跳出敌军的包围圈立下赫赫战功;在和张国焘分裂主义斗争中,他拒绝张国焘的收买,接受毛泽东交待的特殊任务,做团结工作,关键时候率部随中央北上,为彻底战胜张国焘分裂主义阴谋活动做出了独特的贡献。  相似文献   

19.
《党课》2006,(12):90-91
毛儿盖会议后,1935年8月底,右路军(中央红军)穿过茫茫草地到达班佑、巴西一带,等待与左路军会合。但张国焘率左路军到达阿坝后。不但拒不执行中央命令,反要挟右路军和党中央南下,企图危害党中央。针对这种博况,中共中央在驻地巴西,连夜召开了政治局紧急会议。会议分析了红一、四方面军会师后张国焘分裂党和红军、  相似文献   

20.
少华 《党史文苑》2014,(10):12-17
毛泽东拒绝彭德怀“抓扣”建议 张国焘违反中央决议,直接下令右路军南下,令陈昌浩大吃一惊。他找徐向前商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