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民主是共和和宪政的基础.但民主应当是共和的,民主要受宪政的制约;共和是民主的目标,宪政是民主的准则和共和的保障,三者既有区别,又相互依存,相互促进.但总体上宪政高于民主,共和精神则应贯彻于民主和宪政之中.  相似文献   

2.
殷啸虎 《唯实》2004,2(2):57-59
中国宪政运动如果自戊戌变法算起 ,已经历了百余年的历程。然而 ,严格意义上的宪政在中国才刚刚起步。 1 997年 ,中共十五大明确提出了“依法治国”的目标 ,1 999年的宪法修正案将“依法治国 ,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作为治国的基本方略写进宪法 ,2 0 0 2年中共十六大又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这一切 ,标志着中国正朝着宪政的道路迈进。在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推进宪政制度建设的今天 ,如何总结历史经验教训 ,正确处理宪政建设中的各种理论和现实问题 ,是我们所必须面对和解决的。近代中国宪政发展的一个基本特点 ,就是宪法工具主义…  相似文献   

3.
无论是从理论逻辑还是实践历史来看,宪政与民主间都存在着持续的张力。罗尔斯的公共理性理念及其相互性标准在表达宪政意蕴的同时,承认民主的内在价值,把政治权力看作是作为集体性实体的自由而平等之公民的权力,它没有先验地划定民主不可僭越的范围,每个世代的自由平等的公民都可以依照公共理性公开检讨宪法根本及其它正义问题;罗尔斯通过对公共理性理念的阐发,使民主的诉求与宪政主义所要求的权利保护协调地平衡起来。  相似文献   

4.
新中国成立以来的60年是中国现代化的60年,也是中国民主政治现代化的60年。中国民主政治现代化在这60年里经历了四个阶段:一是1949年-1978年中国民主政治现代化的开创、奠基阶段;二是1978年-1992年中国民主政治现代化的再探索阶段;三是1992年-2002年中国民主政治现代化的全面推进阶段;四是2003年-2009年中国民主政治现代化的科学发展阶段。  相似文献   

5.
中国人对宪政的追求从清末民初就已开始,但是在跌宕起伏的历史进程.我们 与宪政一次次擦肩而过。十六届四中全会提出,要不断提高我们党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能 力,实现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按照有关学者的说法,今天,我们又站在历史的关节点 上,市场经济的发展对国家权力提出新的变革要求,公民的权利和自由需要进一步的保护,多 元化利益格局的形成需要一套能协调不同利益群体的政治机制。解决这些问题,走宪政之路是 必然的选择。  相似文献   

6.
改革开放30年期间,中国宪法取得了各方面的进步,其中最具有历史意义的进步之一,就是其价值目标经过多阶段历史性的调整与转变之后,最终确定了"社会和谐"的终极价值目标.如何实现这个终极的价值目标,就成为现在及今后宪法实施和宪政建设,改革亟待关注和实践的重大社会发展和国家建设课题.  相似文献   

7.
改革开放是当代中国宪政发展的原动力。现行宪法在改革开放中诞生,也在改革开放中发展。改革开放30年来,中国宪政在民主、法治与自由三个方面均已取得很大成就。尽管中国宪政还存在明显不足,但展望未来,中国宪政的前景是十分光明的。  相似文献   

8.
中国对自身的民主道路和民主进程充满信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是全过程人民民主,得到中国人民的广泛拥护和支持。我们愿本着开放包容的态度,同各国就民主和人权问题开展充分交流。大家取长补短,共同提高,一起促进全球的民主和人权事业。我们也愿同各方一道,维护公道正义,抵制冷战思维,捍卫和发展真正的民主,切实维护发展中国家的正当合法权益。  相似文献   

9.
中国共产党创造了全新的人民民主专政国家和社会主义民主制度,始终不渝地为完善和发展人民民主政治而探索创新,使这个制度成为经济发展、社会稳定、民生提高、文化进步、公平正义、民族团结、国力增强的有力保证,并以建设性的态度、主体性的思维,吸收世界政治文明的最新成果,积极投身中国人民民主发展的丰富实践,把人民民主政治推到新境界。  相似文献   

10.
20世纪中国人权的宪法保障回眸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旺洪 《唯实》2004,(1):50-52
一从现代宪法的价值要义论之 ,宪法乃是人权和公民权利的保障书 ,是人权保障的总章程。人权是宪法的最高价值目标 ,也是现代政治统治的最深刻的合法性基础和终极价值追求。人类宪法和人权保障制度的历史表明 ,宪法与人权是互为表里、紧密联系的。无论是最早的宪政国家英国 ,还是美国和法国 ,都首先有人权的观念和人权的宣言或法案 ,而后有宪法的制度构造 ,以通过对国家权力的宪法配置和规制 ,防止国家权力对人权和公民权的侵害。所以 ,尽管英国 12 15年《大宪章》还不是近现代意义的宪法性文件 ,但它已经包含了对人权的尊重和对国王权力进行…  相似文献   

11.
马克思针对东方国家可能走特殊的革命道路而提出的“跨越卡夫丁峡谷”的设想具有重大理论和实践价值。中国共产党百年来领导革命、建设和改革实践佐证了这一理论的科学性。中国共产党领导并夺取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进程就是“跨越卡夫丁峡谷”的过程,而新中国成立到改革开放前30年的实践证明了“跨越卡夫丁峡谷”后并非康庄大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进程再次深刻地检验了“跨越卡夫丁峡谷”的正确性。  相似文献   

12.
建立中国新民主主义宪政,发端于孙中山创建中国国民党之初,尝试于毛泽东为代表的共产党人进行土地革命创建苏维埃政权之时,成熟于国共两党共同夺取抗日战争最后胜利之际。延安时期,党中央和毛泽东同志不仅对中国新民主主义宪政提出了科学构想,而且创建了"三三制"的民主政权模式,为新中国民主政治建设奠定了坚实的理论与实践基础。  相似文献   

13.
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明确提出,要划清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与西方资本主义民主的界限。在当今世界,由于各国历史文化传统和现实国情的不同,形成了各具特色的民主制度。作为两种不同性质的民主制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与西方资本主义民主在经济基础、理论基石、阶级实质、实现形式等方面存在着明显的界限。划清两种不同民主制度的界限,对于我们辨别是非,保持头脑清醒、政治坚定,具有十分重大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4.
新中国头七年民主法制建设进程中的民主政治参与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新中国头七年的民主法制建设确立了社会主义有序民主政治参与的框架。这个框架既有制度层面的民意代表结构、政治协商结构和民意表达基本结构,也有用法律和政策将全面动员中的民主政治参与引向有序的实际运作层面,体现了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实质,显现了新型民主政体的蓬勃活力。新中国头七年也存在民主非法制化、民主政治参与非民主化、无序化现象,淡漠的法律意识、滞后的立法,不仅使动员型民主政治参与过程的法律控制能力弱化,也造成依法行使自主型民主政治参与权利受阻。反思新中国头七年民主法制建设进程中的政治参与,对新世纪中国发展现代化,实现社会全面进步很有裨益。  相似文献   

15.
谭明 《世纪桥》2002,(6):64-64
前不久我借去牡丹江公出机会,前往该市宁安县东京城镇,恰逢当地各村委会改选,从镇领导忙碌的身影,到村民们珍视自己的权力,为自己信任的人投下庄重一票的神情,我体会到了村民自治活动的广泛性和有效性,同时对我国乡村民主政治建设进行一些思考,进而想到了曾拜读过的季丽新教  相似文献   

16.
邓小平的名字会让人们想起一座城市——香港。 “一国两制”的历史性贡献,让人们铭记了一个值得典藏的日子——1997年7月1日。  相似文献   

17.
高放 《理论学刊》2007,2(6):15-22
民主社会主义是当前备受关注的问题。本文回顾了百年来科学社会主义与民主社会主义关系演变的历史,并从三个阶段分析了其间的关系状况,认为当今世界主要是三种政治社会思潮、两种社会制度共存和发展,我们今天要借鉴民主社会主义、发展社会主义民主,坚持科学社会主义不动摇。  相似文献   

18.
张注洪 《世纪桥》2004,(3):62-62
中华全国妇女联合会主编的《中国妇女运动百年大事记(1901—2000)》一书,不久前由中国妇女出版社出版。初读之后,我觉得它真切反映了二十世纪中国妇女运动发展的艰难、曲折的进程.展现了中国妇女投身革命和建设同时争取自身解放而前仆后继、英勇奋斗的精神面貌,揭示了中国妇女运动发展的丰富经验和宝贵教训。它是一部理论与实际相结合、历史与时代相结合从而激发中国妇女自立自强、奋发进取的教材。  相似文献   

19.
在中国共产党90年的奋斗历程中,涌现了无数的先进模范人物。伟大的共产主义战士——雷锋,就是其中的典范。他以一名普通的战士的身份,引起了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胡锦涛等党和国家领导人的热忱关注.  相似文献   

20.
张丽红 《湘潮》2013,(2):35-37
中国共产党人在长期的革命实践与探索中,形成了富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民主制度和形式,具体表现在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和人民政协制度协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制度的最大特点就是"选举+协商"。在当前的社会主义民主建设进程中,要坚持国家一切权力属于人民,完善协商民主制度,拓宽民主渠道,保证人民依法实行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真正建立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双轨民主制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