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读过《兽医科技杂志》1984年第4期《公犊尿道“结线”性阻塞二例》一文后,感到该文在病例分析中有不妥之处,特提出商榷。 病例分析中写道:“因此结扎线勒断脐尿管后,才有可能进入脐尿管断端向心端”。我认为这种分析是不够确切的,因为在结扎犊牛脐带时,通常是先结扎后,再剪断脐带。结扎线就把脐动脉、脐静脉、脐尿管和羊膜鞘同时结扎,那么直径0.6厘米的结扎线不可能只单独把脐尿管勒断,再进入脐尿管中。我认为结扎线进入脐尿管的原因可能是接产人员没有按  相似文献   

2.
脐尿管是连接胎儿膀胱和尿膜囊的管道 ,是脐带的组成部分。犊牛的脐尿管一般是在分娩后脐带被拉断回缩自动封闭的 ,或断脐后进行结扎使其封闭的 ,一般不会发生脐尿管漏尿。笔者在多年临床实践中 ,共收治了 11例犊牛脐尿管漏尿症 ,经手术全部治愈。病因 断脐后脐管封闭不全 ;脐带残端发生感染引起脐带发炎 ;脐带被其他犊牛添吮 ,使脐尿管的封闭受到破坏而发病。症状 多数病例是在断脐后立即发现混有血液的尿液从脐带断端流出或滴出。部分病例是产后 1周左右发现脐带部肿胀 ,犊牛表现腹痛 ,饮食欲降低 ,脐带部湿润不洁 ,就诊时才发现脐部中…  相似文献   

3.
笔者应用利凡诺静脉注射治疗7例脓毒败血症患驹,均收到满意疗效。 (一)病原和感染途径 本病的病原为链球菌和马肾志贺氏杆菌等病原微生物。可经胎盘、消化道和脐带感染。笔者所治7例患驹(马驹5例、骡驹2例)均系经脐带感染罹病。 (二)临床症状 在脐部均有程度不同的炎性反应。于脐带中央可摸到小拇指粗细的索状物,有的可以挤出脓汁。7例中有1例马驹为脐尿管瘘,不断从脐孔中淌出尿液。全身症状较为严重,体温在40℃以上,结膜黄染,不吮乳,精神极度沉郁,初期呆立一旁,中、后期卧地不起。呼吸频数,心跳快而弱。有的尿频,有的腹泻。有5例发生飞节肿胀,触之柔软而有波动,穿刺液为淡黄色粘性液体。  相似文献   

4.
黄牛,雄,26日龄。主诉:1988年4月12日发病,病犊吃奶减少,有努责表现,排出少量稀软粪便,不见排尿。当地兽医用磺胺药物治疗,并给于补液,至翌日病犊精神沉郁,频频举尾,只排出粥样粪便,仍无尿,继用上述药物治疗2天无效,于4月15日来兽医院求治。 临床检查 病犊站立时,四肢伸直,不时磨牙;行走时步态蹒跚,表现痛苦;腹围增大,触诊有波动  相似文献   

5.
尿道“结线”实属罕见。笔者在手术治疗牛尿道阻塞时,发现两头公犊的尿道阻塞物为结扎脐带的线绳。现将其诊治情况介绍如后。(一)病例简介病例1:1983年1月27日上午,三桥公社廖屯大队丁庄村社员自养的5月龄公犊牛1头,体温37.8℃脉搏88次/分,呼吸36次/分。巩膜血管充血,鼻汗不成珠。腹壁软。行动迟缓。两后肢叉开,频作排尿姿势,  相似文献   

6.
幼驹脐尿管(腹内段)破裂(亦称膀胱—脐尿管破裂),由于发病较慢,又与幼驹膀胱破裂相似,故常被忽视或误诊。其症状是:幼驹生后精神正常,但晚尿、少尿,腹围逐渐增大,腹部无压痛感,频作排尿姿势,却无尿排出或仅有点滴尿液流出。有时出现轻度不安或轻度腹痛,肠音减弱。初期不影响吃奶,至中、后期则不能吃奶,两眼发呆。重症者心跳加快,呼吸增数或困难,  相似文献   

7.
粪瘘是腹壁和胃肠受机械损伤而发炎、坏死,形成向外溢粪的瘘管。笔者曾收治粪瘘病畜10例(骡2例,驴1例,猪7例),经剖腹施肠管吻合术全部治愈。  相似文献   

8.
黄牛子宫捻转在临床上比较少见,笔者自1970年以来共诊治16例,全部行剖腹产术,治愈14例占87.5%,死亡2例占12.5%。手术取出的胎犊成活6头。16例中发生子宫前捻转9例,子宫后捻转7例;扭转90度的8例,90~180度的3例,180度以上的5例。 (一)病因分析 本病的发生多因孕牛临产腹痛不安,卧地翻滚使子宫转动而致。 (二)临床症状 母畜都有临产前的腹痛及努责现象,有的腹痛较剧,表现摇尾,后肢踢腹,拱腰,或卧地不起,强烈努责,但不见胎水排出。如持续时间过久,因捻转部位麻痹,疼痛表现减轻,个别的可消失。但  相似文献   

9.
笔者在临床上观察到4例犊牛水中毒,发生在9月至翌年5月,患犊4~5月龄。临床以排血红蛋白尿为特征。 (一)病因 在低温季节,犊牛喜欢饮温热水,久渴后遇温水即拼命暴饮,从而造成此病。 (二)临床症状 病犊精神沉郁,触摸耳鼻末端发凉,可视粘膜稍苍白,流涎,突然排出浅或深暗红色如红葡萄酒样的尿液,排尿次数增多,每次尿量减少,最终尿色逐渐变浅而愈。鼻镜稍干燥,反刍减少或停止,有时排出稀水样粪便,严重者时起时卧,站立时后肢不  相似文献   

10.
大家畜患急性中耳炎的病例较少,笔者偶见一例。杨陵区卜村一头40日龄黑白花母犊于1986年11月10日来院诊疗。主诉;该犊是15天前由广州购回,同群犊已售出,该犊因发烧、咳嗽、呼噜、鼻和两耳流脓未出售。 临床检查 被毛粗乱,营养中等,精神欠佳,两鼻孔流白色粘稠脓样鼻涕,两步外能闻及呼噜声,咳嗽,两耳壳内侧面附着黄白色脓痂,犊牛常有侧耳摇头动作,并有脓星飞溅。体温39℃,心跳120次/分,呼吸30次/分,心音亢进,肺部听诊支气管有湿性罗音,瘤胃蠕动尚好,口膜黄白色。 实验室检查 血红蛋白5.5克%;红细胞350万/mm~3;白细胞3000个/mm~3;白细胞分类:中性分叶占  相似文献   

11.
牦牛初生犊腹泻病在青藏高原流行甚广,危害亦大。近年来有牦牛大肠杆菌病的报道,但未进行过病原菌的致病性血清型的分离与研究。我们于1980年4~10月在青藏高原中部海拔4200米的四川省石渠县对牦牛犊腹泻病原进行了调查,在1080头初生犊中发病75头,死亡17头,选择部分病例作了病毒因子的初步分离,未获阳性结果。作细菌分离获得大肠杆菌165株,通过生化反应、毒素试验及血清型鉴定,共检出7种致病性血清型。  相似文献   

12.
犊牛出生后,如果断脐消毒不严,护理不当,不注意卫生,以及犊牛互相吸吮脐带,往往会因感染细菌而引起脐带炎。炎症可沿脐带血管腔向深部漫延,引起脐带血管炎(脐静脉炎或脐动脉炎)。若再治疗不及时,发生化脓,久则形成脐带血管瘘。此时脐部肿胀,脐孔周围粘染脓汁,皮肤向孔口翻转,孔口充以肉芽。触诊脐带中央可摸到大拇指粗的索状物,有时可挤出发臭的浓稠脓汁。用细塑料管探诊,可伸入较深。对本病采用保守疗法很难奏效,只有手术摘除是根治之法。我院曾先后收治过4例,均进行了手术摘除,效果良好,兹将手术方法介绍于后。  相似文献   

13.
参灵汤治疗母牛胎衣不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笔者用参灵汤 (党参 6 0 g ,五灵脂、生蒲黄、当归、川芎、益母草各 30 g ,碾为细末 ,加童便 30 0mL 1次灌服 ,连服 2剂 )辩证施治 ,结合西药 ,治疗母牛胎衣不下效果满意。临床运用( 1)病牛全身情况良好而单纯胎衣不下者 ,灌服参灵汤 2剂 ,隔 12h灌服 1剂 ;服中药 2— 3h后 ,肌肉注射 2 .5 g/L比赛可灵 10— 2 0mL。如南门峡乡卷曹村麻某饲养的 9岁黑母牛 ,于产犊后已 12h只有少量胎衣排出并吊在阴门外 ,遂灌服参灵汤 1剂 ,到第 2d早晨仍未排出胎衣 ,又灌服参灵汤 1剂 ,灌服后 2h又肌肉注射比赛可灵 15mL ,于下午排出全部胎…  相似文献   

14.
生产瘫痪又称乳热症,或称产后瘫痪,是产后1~3天的母畜突然发生的急性低血钙症,临床上以昏迷和瘫痪为特征。主要发生于高产乳牛,其次是犏牛和乳羊,偶可见于绵羊和母猪。水牛发生本病则少见。现将收治的8例水牛生产瘫痪的临床资料综合报告如下。 (一)发病情况 1.发病年龄:8例中,4岁1例,4.5岁1例,5岁2例,7岁2例,8岁2例。 2.胎次:第2胎2例,第3胎4例,第4胎2例。 3.发病时间:产后24小时内发病的2例,24~48小时4例,48~60小时2例,最快的只有16小时。 4.发病季节:7月1例,8月5例,9月2例。 5.牛犊情况:所产8头牛犊,全部都是公犊,发育良好,健康活泼,吮乳力强,诊疗其母时(即产后60小时以内),犊的体重是34~42.5公斤,比当地初生水牛犊平均体重增重20~25%。  相似文献   

15.
自1983年以来,笔者试用蜂蜜配合高锰酸钾治疗黄牛纤维蛋白膜性肠炎15例,其中公牛4头,母牛11头;年龄最小的2岁,最大的6岁;病程1~7天。用药1剂痊愈的9头,用2剂而愈的6头。 药物组成及用法 蜂蜜750~1250g,高锰酸钾2~3g先将高锰酸钾配制成0.1%的水溶液一次灌服,隔0.5~1小时后,再将蜂蜜加适量的水投服。 病例简介 城郊乡鲍庄生产队1头黄母牛,5岁,体重300kg左右,1985年9月17日就诊。患牛7天前发病,初期粪便腥臭,食欲与反刍废绝。4天后病情加重,频频努责,从肛门不断排出纤维蛋白样凝集物,曾多方治疗无效。经查体温39.5℃,心跳85次/分,呼吸40次/分,查后又严重努责,从肛门排出纤维  相似文献   

16.
作者从1976年以来用自制的“雄关散”预防仔畜脐风347例(其中马驹46例,牛犊159例,驴驹72例,骡驹27例,仔猪31例,羔羊12例)的发生,收到良好的效果。药物及其用法 高锰酸钾10份,龙胆紫1份。共研为极细末,装瓶密闭备用,切勿受潮。在新生仔畜出生后,按常规用70%酒精浸泡的缝线在近腹壁处结扎脐带后,用消毒过的剪刀在结扎线下1~2cm处剪断脐带,挤出脐带断端的余血,立即将“雄关散”1~2g填塞和揉挤进脐带断端内,用绷带绕腰围将脐带断端轻兜起,不使污染。对于脐带已从腹壁连根掀掉的仔畜,用“雄关散”填入脐凹,轻轻揉匀,多余的药粉去掉,并用绷带绕腰包扎。用药后要加强护理,防止母畜用舌舔脐带和绷带。一般在用药后8~12小时脐带断端就会结痂干固。  相似文献   

17.
笔者对本站1979~1986年8年间收治的104例家畜难产病例的病因浅析如后。 (一)病例类型 胎位胎势异常49例,占47.1%,胎儿死亡18例,占17.3%;错误助产12例,占11.5%;骨盆狭窄6例,占5.77%,子宫阵缩不全6例,占5.77%;子宫扭转4例,占3.9%;子宫颈开放不全4例,占3.9%;子宫破裂2例,占1.9%;胎儿畸形2例,占1.9%,联合胎1例,占0.96%。104例中,初产母畜13例,占12.5%;经产母畜91例,占87.5%。治愈97例,占93%;死亡7例,占7%。救活胎儿17例,死亡胎儿87例。治愈后继发阴道粘连2例,子宫颈粘连2例,子宫蓄脓1例,不孕7例。 (二)病因分析  相似文献   

18.
病例1 公牛犊,出生9个月。于1986年7月2日来院求诊。畜主介绍:半个月前发现患犊排尿迟细,后来排尿有时带血,在当地按尿道炎多次治疗无效,昨天不吃不反刍,不见排尿。临症检查:体温38℃,精神沉郁,弓腰,结膜发绀,心跳快弱,不断作排尿姿势和努责。在乙状弯曲上方触诊到一硬状物,敏感。触  相似文献   

19.
试用麦角新硷注射液,行后海穴注射治疗胎衣不下58例(其中牛42例,羊16例),用药后1~6小时胎衣即可自行排出。 治疗方法 将患畜站立保定在六柱栏内,于后海穴(肛门与尾根之间凹陷正中处)向前上方与尾荐椎平行刺入4~6厘米,注药2~3毫克,用药1~2次可排出胎衣。 病例 商丘地区良种场,1头4岁奶牛,1980年6月21日来院就诊,该牛产后胎衣不下,不吃不反刍,精神沉郁,弓背频频努责,口腔滑利,结膜淡白,后阴部污染,有少部分胎衣脱出阴外,排出腥臭粘液,站立不安,回头顾腹,后躯不时摇摆。 治疗 麦角新硷注射液2毫克,后海穴一次注入,0.1%高锰酸钾水冲洗子宫, 1小时胎衣自行排出。  相似文献   

20.
母牛产后子宫脱出是常见的病征之一,多发生于产后数小时内。对于母牛子宫全脱出,常因强烈努责,徒手直接整复比较困难。我们采用了二甲苯胺噻唑(静松灵)镇静,缓解努责,采用纱布缠裹法推送、整复乳牛子宫全脱一例获得成功。 病例为西安市坝桥公社社员张某饲养的杂种奶牛,5岁,营养中等,体重约400公斤,第二胎,于1984年5月3日晚10就诊,5月7日痊愈出院。该牛5月3日下午3时产犊,4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