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一、东盟国家外来投资发展新趋势的经济背景1986年以后,东盟国家的外国投资出现了一个新的发展趋势.1985年9月西方五大国财政部长会议协调了北北经济关系,日元升值,美元贬值;接着在美国的压力下,南朝鲜圆与台币对美元的比值也跟着升值,这就大大削弱了日本、南朝鲜与台湾的中小资本企业的出口竞争能力,迫使它们进行资本外流,向亚洲地区的一些劳动力较低廉的发展中国家(主要是东盟国家)转移劳动集约型出口工业生产基地和部分技术集约型出口工业生产基地(后者主要是日本资本),以弥补由于货币升值所带来的削弱出口竞争能力的损失,因而  相似文献   

2.
一、发展趋势概览 1985年9月西方五大国财政部长会议协调了北北经济关系之后,日元升值、美元贬值,接着在美国的压力之下,南朝鲜圆与台湾新台币对美元的汇率比值也随后升值,这就大大地削弱了日本、韩国与台湾中小企业的出口竞争能力,迫使它们进行资本外流,向亚洲地区一些劳动力较为低廉的发展中国家(主要是东盟国家与中国大陆)转移劳动集约型出口工业生产基地和部分技术集约型出口工业生产基地(主要是由日本企业进行转移的)  相似文献   

3.
一、文莱经济的特点文莱经济的第一个特点是既富裕又落后。它的人均国民收入在亚洲地区居首位,1984年文莱的人均国民收入为21600美元,日本为9714美元、新加坡为6912美元、香港为5937美元、南朝鲜为1998美元、马来西亚为1996美元。但它的人均制造业产值、工农业生产力在亚洲地区却排列在较后面。  相似文献   

4.
一、亚洲地区新兴工业经济国家经济地位的提高【经济的特征】从1987年到1988年,亚洲地区新兴工业经济国家的以下经济特征更为突出和更为明显了: 第一、通过出口主导型的经济增长过程明显地扩大了作为世界工业制品供应站的机能。 1987年南朝鲜、香港、台湾、新加坡的合计出口规模达1792亿美元,为日本出口规模的78%,它们的工业制品在美国市场所占的比重已经超过日本工业制品所占比重的商品项目已在逐年增多,如金属西餐餐具、烟具、眼镜、自行车、电视显象管、电子计算机、集成电路等等,种类相当多。1987年香港的集装箱装卸量已经超过鹿特丹而居世界的首  相似文献   

5.
自从1966年亚洲地区的第一个出口加工区在台湾的高雄建立以来,亚洲地区出口加工区的建设浪潮便不断波及到南朝鲜、东盟各国,接着又波及到斯里兰卡,巴基斯坦等南亚、西亚各国。此外,经济制度和上述各国完全不同的中国为了扩大出口贸易也正在建设其性质有点类似于出口加工区的经济特区。对于正在发展面向出口工业化的亚洲地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由泰国开始的外国投资高潮已遍及到东盟各国,并日趋活跃。东盟各国通过放宽各种外资投资限制改善了投资环境,加上拥有充裕而廉价的劳动力,吸引了各国的外资投资。来东盟各国投资的外资也不断地趋于多样化了,除了又把眼光转回到亚洲地区的日资企业与欧美企业之外,南朝鲜、台湾等亚洲地区新兴工业化经济国家(或地区)也迅速地在东盟国  相似文献   

7.
一、序言为了展望九十年代亚洲地区新兴工业化经济群体的经济去向,就有必要尽可能地去考察其过去的长期经济结构的变化趋势,近年来人们将新兴工业化国家改称为新兴工业化经济群体,最近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又使用了“活跃的亚洲经济国家”(即将亚洲地区新兴工业化国家与地区的香港、南朝鲜、新加坡、台湾加上马来西亚与泰国)。尽管新兴工业化国家和新兴工业化经济群体都是很早就已被使用的名词,但新兴工业化国家这一词汇更为人们所熟悉,已经经历有十年左右的时间了。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第一次提出新兴工业化国家报告书是1980年前  相似文献   

8.
名义汇率取决于货币市场和产品市场供求状况等多种因素。从长期来看, 人民币对美元实际汇率仍将保持升值趋势, 人民币汇率制度弹性进一步增大, 因而人民币对美元名义汇率也将长期保持升值趋势, 但升值的速度会趋缓甚至稳定下来。  相似文献   

9.
具有经济发展活力的亚太地区中的东盟将亚太地区视为世界上经济搞得最为成功和最具有经济发展动力的集团已是当前的通论。六个东盟(东南亚国家联盟)国家:文莱、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菲律宾;新加坡和泰国组成为亚太地区的一个很杰出的组成部分,亚太地区还包括有:日本,中国与亚洲地区新兴工业化经济群体(即南朝鲜、台湾与香港)。  相似文献   

10.
短期来看,日元汇率没有因经济受到巨大损失而贬值却转向迅速升值在于投资者形成"保险机构或企业资金的资金回流"的预期,投机力量就借助这个题材不断的推升日元。长期来看,这一轮日元升值并不是因贸易摩擦、美国压迫日本的结果,而是与金融危机过程中动荡的国际货币体系有关。日元在国际货币体系内主要执行价值贮藏的功能,而其贸易结算功能相对较弱。日元快速升值的根本原因是日元在估值上存在升值压力,以及日元发挥避险货币和套利交易的作用。中日两国都面临着美元贬值的巨大风险,可采取相互增持对方货币资产的方法,逐渐减少降低外汇储备中美元的比例,建立区域汇率稳定性机制。  相似文献   

11.
序言近年来,所谓“二十一世纪乃是亚洲太平洋的时代”,以及有关“亚太经济”的议论突然地多了起来。的确亚洲太平洋,特别是西太平洋的各个国家与地区的经济发展十分引人注目,人们都把注意力集中在日本—亚洲地区新兴工业化经济群体(即亚洲地区新兴工业化国家与地区:南朝鲜、台湾、香港、新加坡)—东盟(东南亚国家联盟:文莱、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菲律宾、新加坡、泰国)各国之间的“多层次追赶轨迹过程”,即有活力的经济增长的波及过程。在两年前拙文所谓《新兴工业化国家(即新兴工业化经济群体)者,何也?》  相似文献   

12.
1月1日南朝鲜《东亚日报》报道,南朝鲜三家公司在加里曼丹开发六十九万公顷的林区,费用一千万美元.印尼选定包括加里曼丹在内的二千四百万公顷原始森林为开发林区,对南朝鲜、日本、菲律宾和美国等八个国家七十多个企业发给开发森林许可证.  相似文献   

13.
今年以来,尤其是进入3月后,因美元再度贬值,日元和马克升值,使欧洲货币体制陷入混乱,国际货币体系动荡不已。 动荡的诱因 此次国际货币体系动荡的直接诱因是美元贬值。1月至4月18日,美元对日元的比价下跌18.8%,对马克的比价下跌13.6%。到4月19日,在东京外汇市场美元对日元的比价一度跌破80大关,至1美元只兑79.75日元这一战后最低记录。导致国际货币体系动荡的原因错  相似文献   

14.
一、外汇市场剧烈动荡 (1)欧洲货币体系危机深重。继英镑、里拉去年被迫退出欧洲汇率机制之后,今年法国法郎又一再遭到冲击,跌破对马克中心汇率的浮动下限。8月2日,欧共体财长和央行行长紧急决定,将汇率机制内的货币波动上下限扩大至15%(德国马克和荷兰盾仍保持2.25%的波幅),这才使法国法郎勉强度过难关。但欧洲各国经济严重衰退,货币强弱悬殊,欧洲货币体系难以摆脱危机。 (2)美元兑马克等欧洲国家货币升值。今年上半年,美元兑马克汇率从去年底的  相似文献   

15.
近二十多年来,东亚部分发展中国家和地区大力发展出口导向经济,大大改变了原有的产业结构,出口贸易迅速增长,商品构成也出现了明显的变化,从而使它们在国际分工体系中所处的地位也发生了一定的变化,本文拟就东亚的南朝鲜、台湾和香港三个地区这一变化的过程、原因以及这一变化对我国今后参与国际分工尤其是参与亚太地区的国际分工所将产生的影响,作一些探讨。一六十年代以来,南朝鲜、台湾和香港经济发展一直较快。进入八十年代以后,资本主义发达国家的经济增长率明显放慢,而这些地区的经济增长仍然保持了较高的速度。  相似文献   

16.
本文在介绍了日元在台湾和朝鲜的扩张之后,将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日元在中国东北地区的渗透与扩张过程进行梳理。指出伪满洲国的货币制度是继台湾和朝鲜半岛后,日本在海外建立的又一殖民地货币体系。伪满洲国货币制度的建立为日本侵略者对我国东北地区的经济侵略和殖民统治疏通了道路。  相似文献   

17.
日元升值已有三年了,亚洲地区由于受到日本产业结构调整的影响而发生了重大的变化:亚洲地区新兴工业经济国家的出口剧增和市场、资本、技术的供应来源的转变、日本企业的国际化、东盟国家的工业化进展等;日本产业结构的调整以各种各样的形式对整个亚洲地区发生了影响。在亚洲地区内部正在形成一种以日本、亚洲新兴工业经济国家、东盟国家为轴心的庞大区域内国际产业分工,1989年以后的进一步经济发展将是指日可待的。  相似文献   

18.
南朝鲜爆发了李承晚倒台以来最大规模的群众性反独裁、争民主、要统一的斗争。这一斗争还同反美相结合。南朝鲜当局被迫作出让步。南朝鲜政治形势正处于转折关头,存在着继续前进而不至倒退的前景。但民主化将是漫长过程。美国应进一步调整其对朝鲜半岛政策。朝鲜北方的正确做法,国际社会的压力,有助于促使南朝鲜当局顺应历史潮流。  相似文献   

19.
《东南亚》1991,(3)
一、发展趋势概览 1986年开始,日本、南朝鲜、台湾中小资本大举向亚太地区其他发展中国家与地区投资,在这一投资高潮中,首先得益的是泰国。从泰国近年来的外资投资发展趋势可以看出泰国的外资投资额从1986年下半年起便开始剧增。就外资企业向泰国投资委员会提出的投资申请件数看,由1986年的207件增加到1987年的630件,增加了2倍;1988年增加到1271件,比1987年增加了1倍。就外资投资额看,1986年为355亿铢(约合14亿美元,1美元=25.5铢,以下均按此汇率折算),1987年增加到1633亿铢(约合64亿美  相似文献   

20.
一、日元升值与日本经济结构调整1985年9月西方五大国财政部长会议以后的日元升值从一开始使明显地表现出与1971年的由尼克松冲击波所引起的日元对美元比率的变动(从1美元=360日元升值到1美元=308日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